高考九门卷学科二轮复习试题.doc_第1页
高考九门卷学科二轮复习试题.doc_第2页
高考九门卷学科二轮复习试题.doc_第3页
高考九门卷学科二轮复习试题.doc_第4页
高考九门卷学科二轮复习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九门学科二轮复习指要语文苏州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苏州十中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似乎总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但是,熟固然能生巧,其实也最会生厌。在这里,笔者想给各位考生朋友提几条复习建议。抬一抬头,看一看要走的路,抖落掉鞋子里的沙粒,那么,没有一个冬天你不能逾越。 前三板难在病句 高考五科语文一马当先,语文全卷语音、成语、病句居前。“前三板”打得漂亮与否,对考生心理影响很大,不可轻视。语音题多年来平实顺畅,相遇如同故人。成语金矿经众多省区命题者多年开挖,几近枯竭,再行生产恐难以为继。病句两大类六病点,考生虽耳熟能详,但一因语料鲜活丰富,二因考生语感脆弱,三因错点非典型性,马失前蹄者众。迄今,约有100道高考病句选择题,命题者很难翻出这只如来佛之掌。如果考生用足用好这个资源库,各种面目的病点能够真正弄通,那么,辨析病句就不会永远成为考生的痛了。 语用重定向概括 总体而言,江苏命题者在语言运用的题型上是取保守之态的。六年来,定向概括始终是其最爱,不离不弃,只是近两年分别以概括关键词句和下定义形式出现。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概括训练。模拟卷的概括,多为伪概括,对提高能力并无裨益;还是应当从江苏卷和以全国卷为首的高考卷中取材。概括题大多对字数作要求,这既是限制,其实又是提示,如要求不超过20字,就意味着连标点在内大致应在十七八字,不满15字甚至10字,定有疏漏,这点考生不能不察。语言运用板块历来被视作“试验田”,据笔者统计,高考中已经出现的形式不下于20种,面对各省区卷特别是全国卷在其中大展手脚,今年的江苏卷悄然变脸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考生也不能忽视其他形式的操练。 翻译落实点对点 2009年突然用本土清初小品取代传记类文字,较多议论,有失浅显,今年当会回归正道。3道选择题4个考查方向,只有信息筛选概括一题稍难。文言文难在翻译,得翻译者得文言。历年江苏卷的重点在辨清古今异义、名词活用动词,以及根据语境把实词翻得熨帖上,懂得添出“于”“以”两字往往能柳暗花明。特殊句式、意动使动等他省卷多现考点,江苏卷则未加涉及。翻译虽难但可练,在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字对字,点对点一一落实,只要坚持,必有收获。往年评分标准是见字得分,今年起向全国卷靠拢:先看句意是否准确通顺,否则不得分或少得分,这点要留心。 古诗鉴赏抓读懂 六年题目,虽未必出自一人之手,但其理路一脉相承。无论是前些年的边塞、思乡、送别、怀远之作,还是近两年的登临诗篇,都是从景入手以情结题,情与景的考查始终是其旨归。从阅卷反馈情况看,主要还是诗未读懂。考生答题套路背了,修辞手法写了,却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眉毛胡子一把抓。返璞归真:在读懂诗词上下真功夫。 大阅读存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就是阅读题得分低是正常的,对它的期望值不应过高,得60%是小胜, 70%就为高分。就是高三老师上场,也可能铩羽而归;近例是作家做自己文章的阅读题才得1分。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会有信心。 2009年上善若水,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6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命题者一路走向2009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平时多读一些这样主题的作品,多思考这样一类问题,然后在仿真状态下(独立,每次20分钟左右,落笔成文字)扎扎实实地把江苏卷和全国卷做一遍,可能有所得益。模拟题与高考题差距最大者就在阅读题,因此,建议考生最好少做甚至不做。 作文抓手是读书 研究结果支持这样一个结论:作文能力的提高,阅读是最有成效的途径。到了高三下半年,阅读更是一条便道,既省时,又拓展思路,增加见识,培养语感,增进表达。江苏卷作文命题的呈现形式依旧会是“命题提示语”,考生要更多关注提示语的“提示”作用。作文一“时尚”考生跟不上,2009年不少考生审题出错,击中了我们作文和阅读的软肋。要关注生活啊! 小处善为积大胜 现在应该从大量做题调整到归纳整理上来,形成自己的“错题本”。梳理并消灭作文与默写中的错别字。答题要有时间概念,大阅读放足20分钟;作文不能少于1小时;要知道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题所配分值,基本就是答题所需时间。留心命题者在注释中、答题区域大小设定和分值配比上所作的暗示,如6分可能需要回答3个方面。在有字数限定的试题中,切记1个标点算1个字。标点符号在表明层次的时候,作用很大;在做概括要点的题目时,要借助它进行分析。作文千万不要忘写题目;题目不能用书名号;更不能是病句。字不要写得太小太淡;也不要黑压压地占满格子。出了错,小问题,用橡皮轻轻擦净;大错误,要会使用修改符号,作调整、增删、替换。最后名句默写要懂得取舍。(执笔 沈郁菁) 数学苏州市高中数学学科中心梁丰中学 根据考试说明,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基本不变,试题仍然分为必做题和附加题两部分,也就是说文科160分,理科200分。各校高三年级在江苏“五严”减负、数学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已初步完成了一轮复习,正逐步进入二轮复习备考。 数学科二轮复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专题归纳小结,是对知识的再提炼,注重知识的深化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此时已不同于一轮复习的细致和基础性;第二阶段是方法、能力专题小结,是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全面提升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第三阶段是考前训练,这一阶段一方面做考前回归训练,一方面做综合测试,学生在多次练习中充分运用知识和方法,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梳理的阶段。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2010年高考数学必做题部分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分值的比例大致为4:4:2,附加题部分三者比值大致为5:4:1,可见基础题和中等题的分值是重头。虽然一轮复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但是二轮复习仍要狠抓基础的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对一些知识的盲点要查漏补缺,对易混易错知识要进行修正,对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进行强化。教师在编制二轮复习教学案时,应该有的放矢编入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手头的“纠错本”,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通过二轮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 二轮复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靠大量做题已经行不通了。广大教师必须精心研读考纲,研究往届高考试题,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要充分了解。一方面要强化主干性知识复习,比如以函数性质为主线的函数与导数、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的数列、以平行垂直位置关系为重点的立体几何、以基本性质和运算为目标的解析几何等都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工具性知识复习,比如平面向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具有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的交汇点,常与函数、三角、数列、解析几何结合在一起考查,体现出“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的趋向。 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 要通过有效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对各地的模拟试卷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拼装组卷,对重点内容,要经常作一定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对难点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分解,关注失分点,寻找得分点,使学生在训练中螺旋上升。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教学过程中讲解要详略得当,有些问题点到为止,有些问题要求解到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板书,在解题后要常反思,揭示问题的内涵本质,揭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猜想、论证,类比、联想,特殊与一般,换元法、坐标法等。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指熟练的数字运算、估算,还包括数学式子的变形能力、公式的选择、运算方向的选定等,重视这些方面可以提高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和准确性。 重视应试水平的提升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信息大,强度大,应试水平要求高,二轮复习要根据试卷结构进行有针对性、适应性训练。要对填空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专项训练,填空题占分多,每道题答案全对全错,易失分也易得分,选拔功能强,训练中要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特例法、估算法等特殊方法,小题不能大做,还应注意答案化简、单位等。要重视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对综合题型,尤其是应用性问题和新情景问题,学会读题审题,作图设元,转化问题,寻找联系,分层推进。要重视解题书写规范,保证答题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严密性,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情况,争取多得分,得满分。另外,对理科考生来说,附加题的限时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附加题部分全部由解答题组成,考试时间只有半小时,满分40分要计入高考总分。 总之,我们要科学安排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突出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提高、方法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强化基础,抓住重点,有效复习,争取在六月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执笔 陈异能) 英语苏州市高中英语学科中心苏州中学 研读考纲明方向 2010年考试说明是备考的重要依据。它包含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该书对2009年江苏省英语考试说明词汇表作了适当调整,删去了非常用词169个,新增单词164个,明确了今年调整后的3500个高考必备词汇,同时提供了考试形式示例,说明今年的考试题型较去年变化不大。 考生们应认真研读说明,明确考试的方向、内容及考试对知识点的要求。对于考纲中明确不要求掌握的内容,坚决不扩大难度,对于明确提出要掌握的内容,要舍得花力气,力求弄懂弄透。 总结归纳夯基础 1.分类归纳整理词汇,触类旁通。 对于高考中重点考查的词,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要做到正确记忆,准确使用,特别要牢记一些固定搭配,如 be responsible for, have access to等。同时应注意词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如: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同一个词多个词组,近义辨析等。另外,能运用常见的构词法进行词的拓展,熟悉词形变化,如:动词、名词间的转换apologize apology;同义词、反义词,see witness,advantage disadvantage;还有同义词组,同义句型转换,例如:manage to do sth succeed in doing sth; like doing sth be fond of doing sth. be keen on doing sth. He explained to his teacher why he was late. He told his teacher the reason for his being late. 复习单词的方法要多样化。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词不离句,情景记忆”;也可以采用“找出联系,成串记忆”;或者“比较异同,联想记忆”。但是无论哪种方法,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是领会吸收和巩固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把握记忆单词的时机。不要把记单词完全当成课后事,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当老师课上讲解词义时应尽量当堂记住。 2.系统进行语法专项训练,关注重点。 适度地学习语法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历年的高考题分析,有些语法是必考点,比如动词时态和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虚拟语气等。考生就应对各语法项目进行系统的梳理,做一些语法专项练习,夯实语法基础。在语法复习中要注意以语境为切入点,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同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句:祈使句、反意疑问句和感叹句。有时把祈使句与反意疑问句结合在一起来考查。特别要提醒,一个题目考查几个考点是近几年命题的发展趋势。(2)并列句和复合句: 此类语法考查常表现在对连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如:and, but, or, while; 动词的时态、语态,其中以考查宾语从句与状语从句最为常见。如: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car has been broken into twice this month.(3)主谓一致:语法一致,即谓语动词和主语在单、复数形式上保持一致,例:He is one ofmy friendswho areworking hard。逻辑意义一致,也就是说谓语动词的数必须和主语的意义上一致。例:All have gone to Beijing. (所有人都去了北京)。 All is going well.(一切都很好)。 He is the only one of my friends who has seen the film. (他是我朋友当中唯一看过这部电影的)。 专题训练求技巧 2010年考试说明中,英语的题型已明确。考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才能逐步总结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1)听力部分考查的重点一般都是数字、地点、人物、活动等。只要同学们平时多听听小短文,坚持做些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入题训练,这部分问题不大。(2)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是属于语言知识点的考查。训练单选练习时要能不断提高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在充分训练的基础上,要对错误逐渐形成一种敏感性。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知识,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填入空白处,使得文章结构完整,意思通顺。因此,训练时,一定要紧扣语境,前后联系,前后连贯。首先迅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选词时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注意词义辨析。同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找出部分题目的正确选项,然后带着剩下的问题对文章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再推敲出其余的答案。(3)阅读理解题主要包括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推测词义,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等。阅读理解一项的分值占了整个分值的四分之一,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但阅读理解训练非一蹴而就。因此,考生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至少练四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词数为每篇400个左右的文章,同时在30至35分钟内限时完成。(4)今年的书面表达考生还要训练看图说话的能力。要写好书面表达需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审题定位,包括定时态、定人称、定体裁、定内容等:二是列要点,即中文提示和图示中的要点;三是按要点选择恰当的词、词组;四是要用适当的句型连词、短语组成句子,如并列句、从句、非谓语短语等;五是润色,即用恰当过渡词联句成文。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学会扩展句子;多看范文,体会其中的表达方式;多动笔,多背诵一些经典段落,有意识地使用学过的好词、词组和好句子。训练时要能从写好正确的简单句开始,慢慢开始练复合句。也就是文章句子要正确,表达要清楚;其次注意书写整洁清楚。 建议考生做好几点: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心中有目标,有计划,针对薄弱环节加强训练;抓好基础知识,做好基础题,平时练习时,容易的题目保证一次做对,高考中有部分难题,但还是以中等题为主,要确保中低档题的成功率;备好错题登记本,登记时注意分类,可以按题型分,按语法分。如把单选题放一起,把作文中常犯的错误放一起,这样不断积累,不断提醒,不断进步。(执笔 范秀芹)物理苏州市高中物理学科中心太仓高级中学 重点提要 明确重点。近年来力学和电学中的主干知识成为高考中必考的重点内容,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和提高,特别应在力学部分的概念规律和定律、定理的应用上多花功夫,为电学的复习打好基础。 重视实验。今年江苏物理高考对实验作了调整,必考模块还有7个分组实验,力学部分4个,电学部分3个,其中对多用电表的考察,电表的改装部分要求有所降低。但从高考的考生得分情况看,实验历年来是高考的“重灾区”,需要高度重视。从考题的内容来看,一块是力学,另外一块是电学,电学分数又占主要的地位,在 2008年、2009年全国各地考试试题中发现,每一份试题上都出现了电学实验,这样的风格和特点,近几年不会打破。从命题思路看,对实验考查的要求重在理解,重在应用,要求考生能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用过的仪器去解决新的实验课题,这对实验的复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局限于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也要求灵活,特别是对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有较高要求,这需要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和误差分析等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策略 全面复习。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常常是考查了几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要遗漏。全面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浏览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学科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形成的有机的整体,有主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其实质,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考生应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该记忆的记忆,该整理的整理。不要猜题、押题,不要认为非重点内容就会不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生疏、冷僻就会不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落脚到每一个知识点。 突出方法。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不少考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微元法、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抓好典题。每年高考题中都有一定数量常规的典型题型, 09江苏物理试题中学生熟悉的典型题型占了考题的大部分。不少中学物理中常见的题型都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老常客,当然每次的出现可能在新情境中,但万变不离其宗。有的题型能连续考查几年,如,带点粒子在各种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变速运动,正常运行的卫星受扰后轨道迁移问题,动量定理与能量的综合(09最后一题),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天体质量的称量等等。复习中要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认识此问题在同类型中的代表性作用、规律,才能真正理解问题和解题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去比较地学习,从而找到同类型题目的通解,感悟出物理思想,物理思维,形成自觉运用物理规律的意识。 答题技巧 提高审题技巧。审题是求解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工作,同时也是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提高审题技巧的重点应放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物理现象中隐含的条件、过程、状态等。画好草图,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变换角度理解,有些问题,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注意解题规范。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规范,一是书写表达的规范,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要力求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得高分。二是思路规范,分析问题时不能省略一些基本的步骤,养成规范的思维习惯,如解题的一般程序为: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另外解题时最好用常规思维方法,如果所用方法比较特殊一定要有详细的说明,以便阅卷老师能理解你的解题思路。 合理分配时间。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答题时要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要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题习惯,后者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使考生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不要在自己不会做题目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影响其它题的解答。另外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重点查有没有试题漏做、问题思考是否全面有没有漏解、物理量的单位矢量的方向性是否考虑完整等。(执笔 王永元) 历史苏州市高中历史学科中心昆山中学 经过高三第一轮紧张的复习,高三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实现了扎实应对基础性、单一性选择题、问答题的目标。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华,如何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应变能力,是我们第二轮复习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五严”和强化语数英三科的形势下,如何在一百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实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看:清形势,找对方向 俗话说“方向错了,努力还有用吗?”省厅“五严”规定实施半年多来,和往年相比,本届高三学生上课时间大为减少。在这个大背景下考量历史学科的复习,对高三的历史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高考命题趋向将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识记性的内容,而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全方位的考察。 另外,江苏省2010高考考试说明也向我们表明: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历史高考已经由以往的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彰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命题。近年来高考试题也证明:高考越来越重视考“素质”,考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只会死用功的学生已很难考出好成绩。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凭借一定的教材内容、史料图片或习题,多思考立意主题,明了要素要点,即使是必要的记忆,也要立足于理解性记忆,更要举一反三,多角度,多维度联系拓展。 读:史学观为指导,“读通读透”教材 2010年江苏省历史考纲中明确提到,“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我们的理解,即高考将更加侧重于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为试题难度增加,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层面,就是要学生在读通、读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史学观将看似零散的史料联系起来,建构系统的立体知识结构,实现综合能力突破。当前渗透教材和指导复习的史观主要有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如用全球史观看待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用文明史观对比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人创造出的集体管理国家的新模式雅典的民主制度;用近代化史观理清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艰难的工业化之路及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和工业化成就。 听:好教师的辅导,提高课堂效率 二轮复习还要听老师讲课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进入二轮复习后,老师往往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托江苏省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打破教材原有顺序,按阶段整合教材,是通史加专题尤其侧重通史的有重点的复习。在进行二轮复习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这一阶段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是简单地“炒剩饭”,听课过程相当重要! 那听什么?一是听老师在通史复习中补充的一些延伸性、隐性的知识和通史体系下各模块专题之间内在联系方面的内容。因为各模块教材内容是按专题史体例编排的,而江苏省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建立起通史基础之上的专题知识体系。二是听各专题的内部联系及老师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三是听思路,听老师对知识的提炼、挖掘、补充、小结,听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宏观驾驭以及解题方法指导等。 写:理课堂笔记,提高复习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轮复习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笔者建议同学们准备一本小本子,记下每节课复习内容的关键词、老师课上口述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总结的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自己不明白或者有疑问的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标记,这样才不会错过课堂上的重要知识,课后的复习与整理也才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果。同时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的盲点、疑点等,也可以记下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练:合理训练,增强实战能力 做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再应用的过程。这一阶段老师肯定会布置一些主观题,而且老师大多会选择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卷中的典型题。对主观题的训练,笔者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平时不训练,考前搞突击;另一种是忽视教材,过多地使用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其次一定要改掉两个不好的习惯一是只做选择题,不做非选择题;二是对材料题只看、想,不动笔。第三是转变观念,从“这道题我做了没有”转变为思考“这道题我能从中悟出多少”。时间宝贵,做一题要有做一题的收获。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更要学会变换角度观察题目,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复习是一个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的过程,其间会有困难甚至挫折,但要坚信一点相信自己,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让自己快乐的笑容在高考的考场上美丽绽放!(执笔 庞 玲)化学苏州市高中化学学科中心木渎中学 学会高考 化学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不要以为这是老师研究的问题,作为考生的你才是最需要知道的。 参加高考,首先要了解高考,研究高考,学会高考。我们常说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研究高考也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学会高考首先要研究省教育考试院出版的考试说明,在考试说明里不但告诉我们考试的内容,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通过研究还可以知道考试的重点。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里的一些关键字,如了解、理解、知道、认识、掌握等词语对考试内容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必要时要向老师请教,了解去年与今年的考试说明有何不同之处,以便在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对于考试说明中的一些典型例题要认真解答,进一步熟悉高考试题。 其次认真学习往年的高考题,特别是去年的考题,也要了解其他省及全国考题,掌握国内高考的动向。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考试的热点:所谓热点就是每年都要考试的都会出现的内容或方式。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常见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辨析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实验操作、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或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的平台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与综合运用的题目等等。 学会做题 高考实际上就是限时做题,因此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做大量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不过同样是做题,平时和正式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时只要做对就可以了,因而讲究解题技巧和方法。而平时练习不但要学习解题方法更重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发现自已不足,培养各种能力,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解题时不但要求答案的正确率还要对题目中的有关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有如下一道选择题: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和溴水反应 B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1mol维 生 素 P可 以 和4molNaOH反应 若是在考试中做到这题时选择C就可以了,但在平时训练时我们就要想1mol维生素P最多能和几摩尔Br2反应呢?与Br2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否相同?维生素 P能与 Na2CO3、NaHCO3反应吗?遇FeCl3会变色吗?等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一题变成多题,不断开拓思维。 平时做题时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决不能胡乱选一个答案,而是要把它理解为解决问题的机会。进入高三复习后我们做了大量的习题,有没有发现有时虽然题目做出来了,但还是有不少疑惑。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对于做题时发现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平常我们发现越是成绩好的同学,问题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没问题。因此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最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学会解题还应规范解题过程,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要努力避免审题不全面、思考的不严密、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如:单位多写、不写或错写如相对分子质量写成g/mol的单位,摩尔质量单位写成g,焓变单位写成kJ等。化学用语错误如结构简式写成分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电子式写成结构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中漏写反应条件,生成气体和沉淀时漏写“”“”。答题不完整也经常会出现,如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有的学生仅答加入KSCN溶液看是否发生变化等等。学会做题,准确答题是取得高考胜利的保证。 学会归纳 通过一轮复习我们可以发现化学知识量大面广,化学知识多而杂是不少同学相同的感觉,因此化学复习要学会归纳,通过归纳使化学知识变得整齐、有条不紊,好学好用。 复习中我们要做好如下几类归纳(1)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把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学习。如化学概念中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四个“同”放在一起辨析。平衡中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归在一起研究等等。二是将一些知识串成一线来研究,如研究化合物时可以从结构-性质-用途-制法考虑,学习化学实验时可以从原理-装置-操作-现象-分析(或计算)-结论来考虑。跨越课本、打破章节将知识织成线,连成片、构成网形成知识体系。(2)习题归纳,包括错题归纳和类型归纳两方面,错题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错误原因防止犯同样的错误,类型归纳可以把相同类型的题目归纳在一起,如计算题中有关守恒(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的题目归在一起,可以多角度分析问题。(3)方法归纳包括学习方法归纳、解题方法归纳等。通过归纳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学会反思 如果把学习看作是埋头赶路,那么反思就是抬头看路。化学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下的反思(1)课后反思 如这节课的听课效率如何?我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新问题?等等。课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上课效率(2)题后反思可以在做完习题后进行。对自己来说题目难度如何?哪些题目答案不能肯定做对?通过反思可以在教师评讲试题时有针对性地听讲。(3)考后反思。每次阶段性考试结束后要认真订正试卷,同时我们可以反思题目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做题时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对于前一阶段的复习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等等。通过反思可以拾遗补缺,发现不足,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复习方法并作出合理的调整。 学会回归 学会回归就是指回归课本。高三化学复习时很多同学会沉浸在题目的海洋中,做题占据了大多的课外时间,无暇顾及课本,有的同学即使看书也只看参考书。课本是化学知识的大本营,如果把参考书看作是经过加工过添加了很多作料的熟菜,那么课本就是原汁原味的生菜。通过粗读、细读和有目的地阅读,通过研究、加工就能做出适合自己的美味。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题目源自课本,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实验题。回归课本能让化学复习更踏实更全面。回归课本也是搞好化学复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执笔 周连根)生物苏州市高中生物学科中心苏州实验中学 重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1、把握重点,逐步深入。复习基础知识要抓重点。如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图解不仅要看懂,还要绘出图解,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及影响有氧呼吸的环境因素(如氧气浓度、温度)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呼吸作用过程理解净光合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量)等于总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因此,复习不是单纯看书,还要动手画,动脑想。 2、注重方法,形成知识体系。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应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分类、比较和归纳,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要联系必修与选修的知识并进行综合。如教材中有关酵母菌的内容有制葡萄酒、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固定化酵母菌等知识,对此,要进行总结与归纳,因为综合性试题有可能来自这些知识的综合。具体方法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如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等,同时还要学会归纳的方法,也就是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如每条染色体中DNA数目的变化曲线,不仅能够反映有丝分裂中的特征,也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此题常出现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减数分裂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掌握两者的区别时,还要掌握两者的相同点:都有染色体复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分裂等变化,等等。 3、进行专题复习,关注历年高考题。 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按知识体系,一般可分为八大专题:生命的基础、细胞的代谢、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命的调控与免疫、生态与环境、现代生物科技成就、实验。 复习时要善于挖掘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体”,使知识结构网络化,提高复习效率。二轮复习的训练应以专题训练为主,并进行滚动训练,适当辅以综合训练。如遗传中的分子遗传学知识,可以通过中心法则图形进行发散,联想到DNA的结构、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并且通过RNA病毒(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HIV等)可以与当前的热点知识结合在一起,如我国研制的甲流疫苗已经广泛应用,这样可以与特异性免疫知识结合在一起,与细胞工程中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等知识联系。 在复习中要精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掌握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比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两种遗传病一起分析的遗传题,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试题,这种试题要进行研究,分析这类试题可能涉及的问题及其对策,通过这道题来掌握一套思维方法。 研读高考说明,把握复习方向 1、关注实验。实验考查内容及等级要求略有变化,将“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由a级要求提高到b级要求应引起重视。实验的考查总数没有变化,但20个实验的a:b:c由2009年的7:10:3改变成5:12:3,提高了对实验考查的等级要求,提高了对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这值得重视。考纲所列实验要认真对待,并且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在研究叶片时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及无水乙醇的目的是什么?研磨要充分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画滤液细线要细而整齐、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在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碳酸钙或无水乙醇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色素带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要结合课本实验进行分析。 2、关注典型题示例。与去年相比,典型题示例共增加了8道,增加题涉及到的内容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与血钙的关系、种间竞争的实例判断、在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结果的判断。增加的多选题涉及到的内容有“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曲线图分析。增加的非选择题涉及到的内容有回答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从增加的题目来分析,它们都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且大多数与实验相关,这就预示2010年高考将进一步加强对实验的考查及曲线分析题,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生物学问题,在理解生物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或坐标曲线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学会设计实验、完善实验和分析实验。典型题还可以对近两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如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遗传图解问题课本实验问题,都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 3、关注表格和图形题。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题干短而考查的知识面较大,为提供更多信息,通常用图形、表格为载体。在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和图表给出的信息;读图时运用数学知识,看坐标轴的含义、看曲线的起点、终点和转折点等,同时对比各图和曲线间的关系。 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选做真题。在冲刺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试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2年的高考真题。 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按照高考题型,分析研究方法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如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直选法、淘汰排除法、比较筛选法、推理法、综合分析法等,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非选择题一般分为文字表达类、图表类和实验类三大类。 图像题:不仅要会识图、读图,还要会从图形中提取信息,甚至还要会画图,用图形进行描述。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的每一个过程。示意图和图解都具有类似的特点:文字图形化、复杂简单化。 坐标曲线题:分三步,一观察曲线的横、纵坐标,明确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二找特殊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三描述以特殊点为界限所划分的每段曲线的特点,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应本着逐一分析后再对比归纳并结合所学原理,找出因果关系,最后结合所提问题,精心组织语言,按照“规范、达意、通顺”原则填写答案。 实验题:要注意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编号原则等。对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比较记忆,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对于实验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掌握其一般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执笔 章 青)地理苏州市高中地理学科中心江苏省常熟中学 答题中常见性问题及对策 1、读图审题不细致,空间定位不准确。 在没有审清题意的情况下,忙于动手答题,影响了准确率。如“此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往往忽视了“此时”,却把冬季和夏季的气候特点全答上。漏题现象也较多,如要求在图上作图,或把某地理事物标在图上的相应位置,等等,对此,学生往往看不到题目而失分。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增强训练,在讲评试题时教会学生读题目的方法和注意点,把题目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划出来。 本届学生空间概念相对薄弱,图上提供了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和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分布,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定位,从而影响答题。平时除了课堂用好图、学生作业多翻图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适当做一些填图、默图练习。 2、基础知识不牢固,综合分析不全面。 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因果联系和逻辑联系)不熟悉,从而制约了思维的开展,而对地理的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又导致了回答不全面,分析不到位。建议复习时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善于整理、归纳,以干带支,重在贯通。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落到实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每一知识点,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要记忆清楚,理解正确,切实把握。 3、信息提取不完整,逻辑推理不顺畅。 不少地理试题提供文字情景、图形信息,其中有些是显性信息,有些是需要动用知识储备加工以后才能得出的隐性信息。答题的前提就是发现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如图上经纬度标注的度数、山脉、城市等分布是显性信息,而等高线凸向高处示意谷地、河流流向示意从高到低、我国0等温线分布示意秦岭淮河一线、等压线图结合风向示意南北半球、溶洞示意石灰岩等是隐性信息。在复习时既要讲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讲清知识的延伸迁移,要通过对知识的剖析、对比、综合、拓展,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4、文字表述不规范,粗心大意不严谨。 一些学生往往表述不清或回答不全面。对此,在平时训练中,要适当增加一些论述题和文字表述题,经常锻炼并列式、因果分析式、层次递进式等答题方式,答题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完整性,注意不仅从图中材料中找出所需的信息,还要思考材料外的隐性信息,文字表述要点化,重要的答点先写,次要的答点后写,文字既要简练,又要抓住关键词,表述要规范、严密、完整。复习建议 1、回归书本抓主干,突出重点成网络。 立足教材,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可依据考纲灵活处理高中与初中、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复习时要高、初中有机结合,用地理理论深化初中内容,用初中图表作为高中理论的载体。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2、加强图表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1)对各类图表进行分类、总结,并找出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图表通过训练寻找有效的解读方法。如区域图,先准确判断其所在位置;若是统计图,先推断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若是复合图,可“化整为零”。 (2)重视记忆地图。如区域图的轮廓、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主要洋流分布、六大板块分布、重要铁路干线分布、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等。 (3)收集各种图像,注意新型的图表。注意将各类地理图表进行变换、组合,培养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 3、寻找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要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建立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提高解题能力。如关于河流和流域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河流的开发包括防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