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1-应变式传感器.ppt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徐科军主编]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徐科军主编].rar
N-9.6 软测量技术.ppt---(点击预览)
N-9.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ppt---(点击预览)
N-9.4 无线传感器网络.ppt---(点击预览)
N-9.3 虚拟仪器.ppt---(点击预览)
N-9.2 MEMS技术及其微型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9.1 误差修正技术.ppt---(点击预览)
N-8.5 气相色谱仪.ppt---(点击预览)
N-8.4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ppt---(点击预览)
N-8.3 磁性氧量分析仪.ppt---(点击预览)
N-8.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ppt---(点击预览)
N-8.1 概述.ppt---(点击预览)
N-7.7 质量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6 超声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5 涡街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4 涡轮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3 电磁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2 差压式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1 流量的基本概念.ppt---(点击预览)
N-6.4 非接触式测温.ppt---(点击预览)
N-6.3 热电偶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6.2 热电阻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6.1 概述.ppt---(点击预览)
N-5.3 压电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5.2 霍尔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5.1 磁电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5 光栅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4 光纤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3 电荷耦合器件.ppt---(点击预览)
N-4.2 光电码盘.ppt---(点击预览)
N-4.1 光电效应和光电器件.ppt---(点击预览)
N-3.5 压磁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3.4 电涡流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3.3 电容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3.2 差动变压器.ppt---(点击预览)
N-3.1 自感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2.2 压阻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2.1 应变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1.0 绪论.ppt---(点击预览)
N-0.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点击预览)
参考
N-9.6 软测量技术.ppt---(点击预览)
N-9.5-多传感器数据融合.ppt---(点击预览)
N-9.4 无线传感器网络.ppt---(点击预览)
N-9.2 MEMS技术及其微型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9.1 误差修正技术.ppt---(点击预览)
N-8.5 气相色谱仪.ppt---(点击预览)
N-8.4-红外线气体分析仪.ppt---(点击预览)
N-8.3 磁性氧量分析仪.ppt---(点击预览)
N-8.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ppt---(点击预览)
N-8.1 概述.ppt---(点击预览)
N-7.7 质量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6-超声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5 涡街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4-涡轮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3-电磁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3 电磁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2-差压式流量计.ppt---(点击预览)
N-7.1-流量的基本概念.ppt---(点击预览)
N-6.4-非接触式测温.ppt---(点击预览)
N-6.3 热电偶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6.2-热电阻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6.1-概述.ppt---(点击预览)
N-5.3-压电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5.2-霍尔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5.1-磁电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5-光栅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4-光纤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4.3-电荷耦合器件.ppt---(点击预览)
N-4.2-光电码盘.ppt---(点击预览)
N-4.1-光电效应和光电器件.ppt---(点击预览)
N-3.4-电涡流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3.3-电容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3.2-差动变压器.ppt---(点击预览)
N-3.1-自感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2.2-压阻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2.1-应变式传感器.ppt---(点击预览)
N-1.0-绪论.ppt---(点击预览)
N-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点击预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徐科军主编].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1525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7.9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11-20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6
积分
关 键 词:
传感器 检测 技术 徐科 主编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2.1 应变式传感器,2.1.1 工作原理2.1.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2.1.3 测量电路2.1.4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2.1.1 工作原理,1.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 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F l、A 、 R,电阻的灵敏系数,对于半径为r的圆导体,A=r2,A/A=2r/r又由材料力学可知,在弹性范围内,,为导体的纵向应变,其数值一般很小,常以微应变度量;为电阻丝材料的泊松比,一般金属=0.30.5;为压阻系数,与材质有关;为应力值;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引起的(压阻效应),金属材料:k0以前者为主,则k01+2=1.73.6半 导 体:k0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2. 应变片的基本结构与种类,敏感栅 直径为0.025mm左右的合金电阻丝丝绕式 基 底 绝缘 覆盖层 保护,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弹性敏感元件,应变,外力作用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应变片敏感栅随同变形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应变片,应变片的类型和材料,金属丝式 金属箔式 金属薄膜式,回线式短接式,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电阻丝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1-基片;2-电阻丝;3-覆盖层;4-引出线,金属电阻应变片,材料电阻率随应变产生的变化很小,可忽略,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片纵向应变成正比, 并且对同一电阻材料, K0=1+2是常数。其灵敏度系数多在1.73.6之间。,金属箔式应变片,在绝缘基底上,将厚度为0.0030.01mm电阻箔材,利用照相制板或光刻腐蚀的方法,制成适用于各种需要的形状,箔式应变片,优点 :,(1)尺寸准确,线条均匀,适应不同的测量要求, (2)可制成多种复杂形状尺寸准确的敏感栅 (3)与被测试件接触面积大,粘结性能好。 散热条件好,允许电流大,灵敏度提高。(4)横向效应可以忽略。(5)蠕变、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长。 缺点: 电阻值的分散性大 阻值调整,金属薄膜应变片,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等方法在薄的绝缘基片上形成厚度在0.1m以下的金属电阻材料薄膜敏感栅,再加上保护层,易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优点:应变灵敏系数大,允许电流密度大,工作范围广,易实现工业化生产问题:难控制电阻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2.1 应变式传感器,2.1.1 工作原理2.1.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2.1.3 测量电路2.1.4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2.1.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一)灵敏系数(二)横向效应(三)温度误差及其补偿,应变片的电阻值 R,应变片在未经安装也不受外力情况下,于室温下测得的电阻值 电阻系列:60、120、200、350、500、1000 可以加大应变片承受电压, 电阻值大 输出信号大, 敏感栅尺寸也增大,(一)灵敏系数,“标称灵敏系数”:受轴向单向力(拉或压),试件材料为泊松系数=0.285的钢等。一批产品中只能抽样5的产品来测定,取平均值及允许公差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粘结层传递变形失真还存在有横向效应,原因:,(二)横向效应,敏感栅是由多条直线和圆弧部分组成直线段:沿轴向拉应变x,电阻圆弧段:沿轴向压应度y 电阻,K (箔式应变片),l,y,x,横向效应,应变片的横栅部分将纵向丝栅部分的电阻变化抵消了一部分,从而降低了整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带来测量误差,其大小与敏感栅的构造及尺寸有关。敏感栅的纵栅愈窄、愈长,而横栅愈宽、愈短,则横向效应的影响愈小。,(三)温度误差及其补偿,1、试件材料的线膨胀引起的误差。当温度变化t时,因试件材料和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应变片将产生附加拉长(或压缩),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三)温度误差及其补偿,2、敏感栅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引起的误差。当环境温度变化T 时,敏感栅材料电阻温度系数为 ,则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为,其中,相应的虚假应变输出为,可得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总电阻变化为,温度补偿,单丝自补偿法 自补偿法 组合式自补偿法 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法、热敏电阻,温度补偿, 电桥补偿法,U0,R1,R4,R3,U,Rb,F,F,R1,Rb,电桥补偿法,优点:简单、方便,在常温下补偿效果较好缺点:在温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条件下,很难做到工作片与补偿片处于温度完全一致的情况,因而影响补偿效果。, 应变片的自补偿法,粘贴在被测部位上的是一种特殊应变片,当温度变化时,产生的附加应变为零或相互抵消,这种应变片称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利用这种应变片来实现温度补偿的方法称为应变片自补偿法。a. 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b. 双金属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a.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优点:容易加工,成本低,缺点:只适用特定试件材料,温度补偿范围也较窄。,由式(2.1.16)可知,实现温度补偿的条件为 当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g已知时,通过选择敏感栅材料, 使下式成立 (2.1.21) 即可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组合自补偿法,b. 双金属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敏感栅丝由两种不同温度系数的金属丝串接组成,选用两者具有不同符号的电阻温度系数调整R1和R2的比例,使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阻变化满足,通过调节两种敏感栅的长度来控制应变片的温度自补偿,可达0.45m/的高精度,热敏电阻补偿,T K,Rt,URt,U = Ui - URt,K,2.1 应变式传感器,2.1.1 工作原理2.1.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2.1.3 测量电路2.1.4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2.1.3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1 直流电桥2 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1. 直流电桥,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时电桥平衡平衡条件 :,R1R4=R2R3 R1/R2=R3/R4,不平衡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及灵敏度,当电桥后面接放大器时, 电桥输出端看成开路.电桥的输出式为:,应变片工作时,其电阻变化R,采用等臂电桥,即R1= R2= R3=R4=R 。此时式(2.1.24)可写为,当Ri R ( i=1,2,3,4) 时,略去上式中的高阶微量,则,上式表明:, Ri R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若相邻两桥臂的应变极性一致,即同为拉应变或压应变时,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差;若相邻两桥臂的应变极性不同,则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和。 若相对两桥臂应变的极性一致,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和;反之则为两者之差。 电桥供电电压U越高,输出电压U0越大。但是,当U大时,电阻应变片通过的电流也大,若超过电阻应变片所允许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传感器就会出现蠕变和零漂。 增大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可提高电桥的输出电压。,2.1.3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1 直流电桥2 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单臂电桥,即R1桥臂变化R,理想的线性关系,实际输出电压,电桥的相对非线性误差为,2.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减小非线性误差 采用的措施为:,(1)采用半桥差动电桥,R1R2R3R4=R,R1R2=R,严格的线性关系电桥灵敏度比单臂时提高一倍温度补偿作用,输出电压为:,全桥差动电路,2.1 应变式传感器,2.1.1 工作原理2.1.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2.1.3 测量电路2.1.4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2.1.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液体重量(或液位)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柱式力传感器,1 应变式力传感器,(a)实心圆柱;(b)空心圆筒;,(2)梁式力传感器,等截面梁,结构简单,易加工,灵敏度高适合于测5000N以下的载荷, 等截面悬臂梁, 等强度悬臂梁, 双端固定梁,薄壁圆环式力传感器,在外力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差别较大,2.1.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液体重量(或液位)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2.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t,r,r,t,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筒式压力传感器,机床液压系统的压力(106107Pa),枪炮的膛内压力(108Pa),动态特性和灵敏度主要由材料的E值和尺寸决定,组合式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不直接粘贴在压力感受元件上压力敏感元件为膜片或膜盒、波纹管、弹簧管等,通常用于测量小压力。其缺点是固有频率低,不适于测量瞬态过程。,2.1.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液体重量(或液位)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3. 容器内液体重量(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式中 A1 、A2传感器的传输系数; g 重力加速度(m/s2); 被测溶液的密度(Kg/m3)。,溶液重量,式中 Q容器内感压膜上面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徐科军主编]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1525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