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_第1页
肺炎._第2页
肺炎._第3页
肺炎._第4页
肺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教研室王燕嬉,1,呼吸系统组成及特点 1.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是通气和换气的器官。 2.特点: (1)与外界相通。 (2)血流量多。 (3)自身防御功能,能净化自身。,*肺小叶: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分支 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肺腺泡: 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肺 泡: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 肺的主要结构。 (1) 肺泡上皮。 (2)肺泡毛细血管膜。 (3)肺泡隔。 (4)肺泡间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第二节 肺 炎 肺炎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其分类如下: (1)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肺炎、理化性肺炎以及变态反应性肺炎。 (2)按炎症发生部位分为:肺泡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 (3)按病变范围分为:小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及大叶性肺炎。 (4)按病变性质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干酪性及肉芽肿性肺炎等。,一、细菌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主要为肺炎球菌,此外,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引起。,2. 传染源:病人及正常带菌者。 3. 诱因:受寒、醉酒、感冒、麻醉和疲劳等。 4. 发生过程:细菌侵入肺泡后在其中繁殖,大量渗出,细菌和炎症也可沿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迅速向邻近肺组织蔓延,从而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大叶,在大叶之间的蔓延则系带菌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性质:为肺泡内的纤维素渗出性炎症。 病变部位: 单侧肺,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 典型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 (1)为发病第1-2天的变化。 (2)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3)镜下,a.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b. 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少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肺炎球菌。 (5)病人表现咳嗽、寒战、高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胸部透视呈片状分布稍模糊的阴影。,2. 红色肝样变期 (1) 一般为发病后第3-4天的变化。 (2)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故称红色肝样变期。切面呈颗粒状。 (3)镜下,a. 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b. 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的渗出物。c. 其中的纤维素丝连接成网并常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接。 (4)渗出物中仍能检出多量肺炎球菌。 (5)临床表现:咳铁锈色痰、胸痛及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并出现实变体征, 胸透可见大片致密阴影。,3.灰色肝样变期 (1)发病后第5-6天进入此期。 (2)肉眼观,病变肺叶仍肿大,色灰白,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切面干燥,颗粒状。 (3)镜下,a.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纤维素网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b.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c.相邻肺泡中纤维素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的情况更为多见。 (4)渗出物中肺炎球菌已不易检出,,(5)缺氧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人咳出的痰液由铁锈色变成粘液脓痰。,4.溶解消散期 (1)发病后一周左右。 (2)肉眼观,肿胀的肺叶复原,实变病灶消失,胸膜渗出物被吸收或轻度粘连。 (3)镜下,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崩解,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逐渐被溶解,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 (4)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胸透检查可见病变区阴影逐渐减低。,并发症 (1)肺肉质变: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 组织,称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 (3)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4)感染性休克。,(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其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称支气管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菌: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2. 诱因:如患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昏迷、麻醉、和手术后等。 3. 发病过程:病原菌经呼吸道吸入支气管至肺泡组织而致病。 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 是以细支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 病变部位 常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两肺下叶和背侧病灶较多。,肉眼观:散在灰黄色实变病灶, 大小不等,直径多在0.5-1.0cm左右,形状不规则, 病灶中央常见一至二个细支气管断面。 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 气管肺炎,不累及胸膜。,镜下: (1)早期病变的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附着粘液性渗出物。 (2)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随着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增多,渗出物为脓性。,(3)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渗出。 (4)严重时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性 支气管肺炎。病灶周围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代偿 性肺气肿和肺不张。,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1)发热、咳嗽和粘液脓性痰。 (2)肺实变的体征一般不明显。 (3)听诊可闻湿啰音。 (4)胸透检查可见灶状阴影。 (5)本病多数可以治愈。 (6)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血症、 肺脓肿及脓胸等,并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合并小叶性肺炎,二、病毒性肺炎 1.病毒性肺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常常是因上 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 2. 常见的感染病毒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 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 病毒性肺炎早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肉眼观:病变不明显,肺组织因充血、水肿而体积轻度增大。,镜下:因病变轻重程度不同可表现为: (1)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间质内血管充血、水肿以及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2)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 (3)病变较重时可出现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灶性坏死; 肺泡腔内亦可出现炎性渗出物(由浆液、少量纤维素、 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 (4)某些病毒感染在肺泡腔内有透明膜形成。,(5)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也可增生,甚至形成多核巨细胞。 (6)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浆内及胞核内可 检见病毒包涵体,在组织学上具有诊断意义。 当出现混合感染时,病变更为严重,病灶可呈小叶性、 节段性或大叶性分布。支气管和肺组织明显坏死、出血,并 可混杂化脓性病变。,三、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常仅细累及一叶肺组织,以下叶多见。病灶呈 节段性或局灶性分布,暗红色,切面可有少量红色 泡沫状液体溢出。气管或支气管腔内也可见粘液性 渗出物。,镜下,病变主要发生于肺间质,表现为: (1)病变区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水肿,血管扩张、充血, 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也有少量浆细胞浸润。 (2)肺泡腔内无渗出物或混有少量单核细胞的浆液性渗出液。 (3)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也常有炎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者,上皮细胞可坏死脱落。 (4)当伴有细菌感染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临床上起病急,可有发热、头痛,剧烈咳嗽,痰少。无明显实变体征,胸透显示较淡阴影,范围不超过一个肺叶。本病预后良好,病人可完全痊愈。,原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肺炎。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WHO现暂定名为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 行 特 点,(1)小范围暴发近距离接触空气传染。(2)医务人员和家庭聚集性。(3)住院部发病门诊。(4)无通风空调环境内高发。(5)无特效治疗。,SARS的临床表现,全身表现:起病急,发热(多为高热)等。呼吸系统表现:干咳、少痰,重者呼吸困难。X-线:肺部浸润影迅速从单侧发展为双侧。实验室检查:WBC不升高, 淋巴细胞减少。传染性强:接触病人后起病、群体起病。抗菌药物无效。,鉴别诊断,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