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4-6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三下语文4-6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三下语文4-6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三下语文4-6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三下语文4-6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3.和时间赛跑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重点难点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3、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一、回忆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1、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2、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三、延伸,深化中心1、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2、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3、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四、作业: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4.检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认读生字。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指名读这两句话。)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1、总结: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5争吵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3、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4、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2、“为什么争吵”。自读14自然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3、学生自读14自然段。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理解“嫉妒”一词。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学生自读58自然段。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6、解决“争吵的结果”。自读913自然段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指读913自然段理解“举起尺子”含义分角色朗读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自读14自然段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板 书 设 计弄脏本子 - “我” 争吵克莱谛 - 重归于好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6绝招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语文园地 四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三、示范交际。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二、积累词语。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日积月累】一、“我会填”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2、同桌交流。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三、“读读背背”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3、积累与应用。【趣味语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7.可贵的沉默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2理解词义。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索性:直截了当,干脆。阻止:使停止行动。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期待:期望、等待。追逐:追赶。沉默不语:不说话。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继而:接着。稚拙:幼稚笨拙。3、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课件出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三、总结。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四、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8、她是我的朋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1、检查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2、教学生字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3、再读课文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1)指名读。(2)老师范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3)再指名读。(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2、小组讨论。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2)哪个组要汇报?(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7、感情朗读。(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五、人物评价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六、布置作业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 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1)出示导读题: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19 七颗钻石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重点难点课前准备: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3.随文阅读材料。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二、自读课文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三、全班交流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教师板书:孝心感天)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四、有感情朗读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二、读读写写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三续编故事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随文阅读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星星银元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20 妈妈的账单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一、明确阅读要求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三、全班交流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2.出示两份账单。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四、讨论深化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板 书 设 计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教 课题(内容)语文园地五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重点难点课前准备: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全班交际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