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_第1页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_第2页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_第3页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_第4页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 题 名 称 :中西方节日趣谈 所 在 学 校 :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所 在 班 级: 高一班课题组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指 导 教 师: 张 、杨、赵、宋、姚、顿一、课题名称: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二、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三、课题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四、指导教师:张五、课题组成员:高一班全体同学内容摘要 本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了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使大家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品味到了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2 / 24平等 尊重发展和吸收为了更进一步掌握了解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大家的学习情况,针对本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九 数据与分析:我们向二十人发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如下: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二十人当中,60%的人认为通过研究性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方法学习英语很重要且有趣;65%的人赞同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应多进行研究探讨性的活动;有 60%的人表示对西方节日了解很少,这表示大部分人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加强;另有 25%的人从不在课余时间学习语;超过半数的人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15%的人对此没有兴趣;对于英语学习中的困难,50%的人认为是自己初中英语基础差,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西方节日知识根本不了解的占 5%;大部分人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支持;的学生表示看西方电影和书籍,最喜欢了解西方习俗和节日的方式。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中大多数还是能够认识到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本次活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表示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应注重在这方面能力的加强,但因为课程进度的要求和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有冲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对英语研究学习的3 / 24能力,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和英语成绩优差比例不协调。无论是实际学习生活,还是“前人之见” ,都告诉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七、总结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执行,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只有极少数学生态度不够积极且行动迟缓,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改进意见:1.要进一步明确小组的活动要求,强调小组活动必须是组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密切协作的,不能有一个同学掉队,组内成员要具有精诚团结意识和协作精神。2.要细化评价量表,对组内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3.关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感悟与收获:1.李广露小组:这次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是艰维的。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同学们想方设法查资料、询问老师、相互交流探讨。这一路上,老师的指导带着我们的努力,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呵,是该觉得庆幸啊!还记得起初说课题研究的课题时,我们大家都懵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其实事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去4 / 24走,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原地的话,那事情将永远办不成功。不管是输还是赢,就当赌一把好了。总比原地踏步好。俗话不是说“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便会有希望” ,说的不就是这道理吗?是的,我为我们当初没有因一点的困难而放弃感到无比的庆幸。另外,通过这次的研究课题还使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正因我们当初的团结一心,而使这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不是吗?团结就是力量!2. 赵冠瑜小组: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有所获益,大家对中西方节日及其之间的节日文化差异都有所了解,提高英语水平,也使大家认识到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大家学会了一些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学会来了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同学们对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从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点,学会尊重西方文明,明白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必要性。大家在一起探究学习中品味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融洽的学习氛围里完美的完成了这次调查探究。3. 李艳菊小组:大家一致认为:任何节日的形成都有其发展的内涵和文化,承载着历史渊源和积淀的文化,5 / 24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对待文化的多元性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客观、平等、尊重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纯粹为娱乐而过节,也就丧失了过节的意义,要通过过节来了解文化,才能利于我们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小组成员:张 水 郑 万 卫 吕辅导老师:李关键词:一.圣诞节:圣诞前夜;圣诞颂歌;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餐;圣诞礼物6 / 24二.万圣节:活动和习俗;节日巡游;特色食物三.情人节:种类;活动四.感恩节:集体庆祝;节日购物;节日食物;节日游戏摘要:这篇论文通过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学习西方文化并进一步了解西方文明。其中提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四个节日文化独具特色,使此次研究更加有趣更具知识性。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方面提高了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且我知道了更多的西方节日和有关节日文化。例如:我了解到圣诞节的文化、情人节的分类等这些西方经典节日的独特习俗,做到了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小组合作,共享成果的乐趣。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出于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好奇,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研究西方节日可以让我们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和各国风土人情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本国文化。第一节 圣诞节7 / 24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 12 月 25 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或 圣诞节节期,即 12 月 24 日至第二年 1 月 6 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 12 月 24 日夜为圣诞前夜。1.圣诞前夜圣诞夜,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也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2.圣诞树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或用 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树上挂满8 / 24了装饰品。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稣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稣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利恒的那颗星。3.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上的袜子里。4.圣诞贺卡和礼物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品。贺卡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 上一句祝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5.圣诞餐圣诞餐是圣诞节当天的主餐,有的家庭把它安排在中餐,有的把它安排在晚餐。这餐饭主要是家人聚 餐,一般不邀请客人。圣诞餐主要食品为:火鸡或烤鹅、布丁以及各类小甜饼。按照习俗,吃圣诞餐时,往往要多设一个座位,多放一份餐具, 据说这是为了“主的使者”预备的,也有的说是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过路人而准备的。6.圣诞颂歌9 / 24在圣诞夜,基督教徒们组织歌咏队到各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第二节 万圣节万圣节为每年的 11 月 1 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主题是鬼怪、吓人、糖果、变装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1.不给糖就捣乱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 11 月 2 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AINT DAY”。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 。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今日则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门口放很多南瓜灯,如果不请客 ,孩子们就踩烂他一个南瓜灯。10 / 242.南瓜灯“杰克灯”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3.节日巡游据说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居住于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将这天定为夏末,亦象征一年的结束,他们相信在新旧岁次交替的前夕,所有时空的规律也会暂时停顿,灵界大门在这晚会打开,令所有鬼魂趁机游走于人间,到处找寻适合的替身,藉此得以重生的机会。所以,凯尔特人为怕成为鬼魂的目标,便于当晚熄灭家中炉火,装成没有人在家,同时,戴上狰狞可怕的面具,并打扮成鬼怪模样一起走到街上巡游,营造篇一:中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 题 名 称 :中西方节日趣谈 所 在 学 校 :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所 在 班 级: 高一班课题组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指 导 教 师: 张 、杨、赵、宋、姚、顿11 / 24一、课题名称: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二、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三、课题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四、指导教师:张五、课题组成员:高一班全体同学内容摘要 本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了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使大家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品味到了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平等 尊重发展和吸收为了更进一步掌握了解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大家的学习情况,针对本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九 数据与分析:我们向二十人发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如下: 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二十人当中,60%的人认为通过研究性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方法学12 / 24习英语很重要且有趣;65%的人赞同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应多进行研究探讨性的活动;有 60%的人表示对西方节日了解很少,这表示大部分人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加强;另有25%的人从不在课余时间学习语;超过半数的人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15%的人对此没有兴趣;对于英语学习中的困难,50%的人认为是自己初中英语基础差,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西方节日知识根本不了解的占 5%;大部分人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支持;的学生表示看西方电影和书籍,最喜欢了解西方习俗和节日的方式。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中大多数还是能够认识到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本次活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表示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应注重在这方面能力的加强,但因为课程进度的要求和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有冲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对英语研究学习的能力,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和英语成绩优差比例不协调。无论是实际学习生活,还是“前人之见” ,都告诉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七、总结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执行,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只有极少数学生态度不够积极且行动迟缓,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改进意见:13 / 241.要进一步明确小组的活动要求,强调小组活动必须是组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密切协作的,不能有一个同学掉队,组内成员要具有精诚团结意识和协作精神。2.要细化评价量表,对组内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3.关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感悟与收获:1.李广露小组:这次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是艰维的。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同学们想方设法查资料、询问老师、相互交流探讨。这一路上,老师的指导带着我们的努力,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呵,是该觉得庆幸啊!还记得起初说课题研究的课题时,我们大家都懵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其实事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去走,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原地的话,那事情将永远办不成功。不管是输还是赢,就当赌一把好了。总比原地踏步好。俗话不是说“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便会有希望” ,说的不就是这道理吗?是的,我为我们当初没有因一点的困难而放弃感到无比的庆幸。另外,通过这次的研究课题还使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正因我们当初的团结一心,而使这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不是吗?团结就是力量!14 / 242. 赵冠瑜小组: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有所获益,大家对中西方节日及其之间的节日文化差异都有所了解,提高英语水平,也使大家认识到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大家学会了一些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学会来了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同学们对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从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点,学会尊重西方文明,明白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必要性。大家在一起探究学习中品味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融洽的学习氛围里完美的完成了这次调查探究。3. 李艳菊小组:大家一致认为:任何节日的形成都有其发展的内涵和文化,承载着历史渊源和积淀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对待文化的多元性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客观、平等、尊重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纯粹为娱乐而过节,也就丧失了过节的意义,要通过过节来了解文化,才能利于我们篇二:西方国家节日趣谈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15 / 24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小组成员:张 水 郑 万 卫 吕辅导老师:李关键词:一.圣诞节:圣诞前夜;圣诞颂歌;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餐;圣诞礼物二.万圣节:活动和习俗;节日巡游;特色食物三.情人节:种类;活动四.感恩节:集体庆祝;节日购物;节日食物;节日游戏摘要:这篇论文通过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学习西方文化并进一步了解西方文明。其中提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四个节日文化独具特色,使此次研究更加有趣更具知识性。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16 / 24们在一些方面提高了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且我知道了更多的西方节日和有关节日文化。例如:我了解到圣诞节的文化、情人节的分类等这些西方经典节日的独特习俗,做到了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小组合作,共享成果的乐趣。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出于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好奇,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研究西方节日可以让我们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和各国风土人情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本国文化。第一节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 12 月 25 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或 圣诞节节期,即 12 月 24 日至第二年 1 月 6 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 12 月 24 日夜为圣诞前夜。1.圣诞前夜17 / 24圣诞夜,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也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2.圣诞树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或用 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树上挂满了装饰品。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稣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稣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利恒的那颗星。3.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上的袜子里。18 / 244.圣诞贺卡和礼物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品。贺卡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 上一句祝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5.圣诞餐圣诞餐是圣诞节当天的主餐,有的家庭把它安排在中餐,有的把它安排在晚餐。这餐饭主要是家人聚 餐,一般不邀请客人。圣诞餐主要食品为:火鸡或烤鹅、布丁以及各类小甜饼。按照习俗,吃圣诞餐时,往往要多设一个座位,多放一份餐具, 据说这是为了“主的使者”预备的,也有的说是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过路人而准备的。6.圣诞颂歌在圣诞夜,基督教徒们组织歌咏队到各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第二节 万圣节万圣节为每年的 11 月 1 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主题是鬼怪、吓人、糖果、变装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1.不给糖就捣乱19 / 24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 11 月 2 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aint day”。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 。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今日则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门口放很多南瓜灯,如果不请客 ,孩子们就踩烂他一个南瓜灯。2.南瓜灯“杰克灯”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3.节日巡游据说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居住于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将这天定为夏末,亦象征一年的结束,他们相信在新旧岁次交替的前夕,所有时空的规律也会暂时20 / 24停顿,灵界大门在这晚会打开,令所有鬼魂趁机游走于人间,到处找寻适合的替身,藉此得以重生的机会。所以,凯尔特人为怕成为鬼魂的目标,便于当晚熄灭家中炉火,装成没有人在家,同时,戴上狰狞可怕的面具,并打扮成鬼怪模样一起走到街上巡游,营造篇三:高一下西方国家节日趣谈光泽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名称:西方国家节日趣谈学 科: 英语班 级:高一班课题负责人:陈志鹏课题组成员:陆清伟,高金发,王世民,邱丽,付青青,何凌莉,姜雪婷,温馨,李俊杰,沈凌威,桑丽娜,龚伟,周子涵,黄泽帅,张钰婷,周顺指导教师:李淑芳完成时间:2016 年 6 月西方节日趣谈高一班英语研究课题指导教师:李淑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21 / 24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时,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鉴于此,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利用西方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西方人特有的风俗习惯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我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为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做好知识铺垫。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