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评价标准回顾与展望 _第1页
实体瘤评价标准回顾与展望 _第2页
实体瘤评价标准回顾与展望 _第3页
实体瘤评价标准回顾与展望 _第4页
实体瘤评价标准回顾与展望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恶性肿瘤疗效评估的回顾与展望,2009irRC,恶性肿瘤疗效评估发展史,2010mRECISTmCHIOSACT,2007CHIO,实体瘤评估方法1979WHO标准,1979年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WHO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二维(双径)测量:以最大径(A)及其最大垂直径(B)的乘积代表肿瘤面积,以此变化来代表体积的变化AB = AB,WHO 标准,total tumor load of the lesionsby two observationsnot less than four weeks apart.Bidimensional tumor area (multiplication of longest diameter by the greatest perpendicular diameter),WHO标准的不足,评价哪些病灶?所有的还是部分的?界定可测量的最小病灶的大小?判断PD的标准:单个病灶还是所有病灶?过高评定PD对CT和MRI并未提及临床试验疗效判断的偏差有5%-10%,是因为定义模糊和肿瘤测量的误差引起 模糊、不准确,RECIST标准的诞生(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实体瘤评估方法1999RECIST标准,RECIST标准,RECIST 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上正式发表。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R、PR、SD、PD。,RECIST 标准 单径测量法,以肿瘤最大径的变化来代表体积的变化,a,最长径之和:Target Lesions Sum of Longest Diameter(Shish Kabob),治疗后如出现坏死、液化,则需重新划定经线,尽量避开坏死区域。,RECIST 标准对肿瘤病灶的定义,可测量病灶:至少单径可精确测量, 并记录最大径,不可测量的病灶:除可测量病灶外的所有病灶,包括:病灶最大径小于可测量病灶规定的大小(即常规技术测量20mm,螺旋CT50% PR 或 PD 25% 不得出现 不得出现 基于SPD的PD 新的病灶 新的病灶 irCR irPR irSD irPD irResponse 所有病灶 标准 均消失 SPD 指数 + 任何 SPD 指数 +任何 SPD 指数+任何 新的病灶 新的病灶即非 新的病灶扩大 下降 50% irCR, irPR也非 irPD 25% 可出现新的病灶 可出现新的病灶 仅基于 SPD 的PD,irRC的评价参数对于irRC而言,可测量的新发病灶被计入总肿瘤负荷并与基线肿瘤负荷进行比较,这一点与传统的WHO标准完全不同。此外,对肿瘤直径的测量从原先的每个器官5个可测量病灶增加到每个内脏器官10个病灶或5个皮肤病灶,将所有测量结果相加以获得患者总肿瘤负荷并进行比较。,新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的内容和特点,irRC的效应评价irRC的疗效评定是根据观察点比较总肿瘤负荷与基线肿瘤负荷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并通过间隔不少于4周的两个连续观察点进行重复确认来划分。具体分为以下四类:irRC所有病变均完全消失;irPR在连续的检测中,与基线肿瘤负荷相比降低大于或等于50%;irSD并不符合irRC和irPR的标准,并未出现irPD;irPD与基线肿瘤负荷相比增加大于或等于25%。,irRC的创新之处将可测量的新发病灶计入总肿瘤负荷中,并且将其与基线肿瘤负荷进行比较。irPD,在病情没有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仍需继续治疗并进行二次评价。而对于那些肿瘤负荷下降缓慢,虽然超过25%但不足50%的irSD患者,irRCSD认为他们同样属于临床获益人群。,irRECIST标准1.0,2014 年的 ESMO 大会上, 靶向药物疗效评价的 irECIST 标准被首次提出irECIST 标准是基于 WHO 标准 、 irC 标准 及 2013 年以前所有靶向药物评价方面的最新进展修订而成, 是针对实体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价的一个综合的改良标准 。 irECIST 标准与 irC 标准的主要差异是提出 3 个新的疗效定义: (1 ) irNN, 基线水平无目标病灶被证实, 且随访时该例患者不适用与 irC 或 irPD 评价; (2) irNE, 适用于某些数据不充分的患者; (3 ) irND, 在辅助治疗中 无新发病灶被检查出 。,肿瘤疗效评价的发展现状,肿瘤疗效评价是决定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 。近 10 年来,国内外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正逐步由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向新的综合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转化。,肿瘤疗效评价的发展趋势,既注重瘤体大小,又关注生活质量和临床受益,同时兼顾“带瘤生存”等现象。理想疗效满意的生活质量+较长的生存时间+最高的肿瘤缓解率,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定义: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为生命质量、生存质量。WHO认为生命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在肿瘤治疗领域中,QOL 评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决策、治疗效果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定、肿瘤药物效应评价等方面,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终点之一。,主要包括: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美国慢性病治疗功能性评价系统中的肿瘤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 QLQ)。核心量表 QLQ-C30(quality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含 30 个条目, 由 5个功能子方面(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3 个症状子方面(疲劳、疼痛、恶心呕吐)、一个总体健康状况子方面和一些单一条目构成。特异性量表目前已经在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多个瘤种中得到验证,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Karnofsky体力状况(KPS)评分疼 痛体 重,KPS评分,PS评分,KPS 评分为 CB 主要指标, 每周 1 次, 分为阳性改善 、 阴性改善和稳定三级 。 若体力状况异常( KPS 评分 50 70 分) 患者治疗后较基线改善 20分, 并维持 4 周定为阳性改善 。,疼 痛,包括疼痛程度和止痛药使用量,为 CBR 主要指标,视觉类比量标 (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包括疼痛程度和止痛药使用量, 为 CB 另一主要指标治疗前稳定期疼痛定为基线 , 分为阳性改善 、 阴性改善和稳定三级 。 若疼痛改善和麻醉药使用减少较基线改善50% , 并维持 4 周定为阳性改善 。,体 重,构成 CBR 的次要指标。 排除水肿或体腔积液后,若患者体重较基线增加7%,并维持4 周定为阳性改善。,CBR评判标准,三种指标中至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