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均线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均线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均线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均线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均线理论 均线简介 均线分类 均线应用 均线理论常用图形 4 1 2 3 一 均线简介 我们在此说的均线是指移动平均线所谓平均是指我们所说的这条线代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价格的平均值所谓移动是指我们在计算这个平均值的时候始终是以最近的一个固定时间段的价格数据来计算的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说一条均线是10日均线 那么是指我们采用距离计算日最近的10天内的价格数据平均得来的 什么是均线 看到这里 我们就有问题了 1 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很多 均价是平均的什么价格 2 我们应该计算多少天的价格均值才合适 3 我们应该怎么平均 1 平均什么价格 期货市场上有很多的几个 比如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中间价等 但是我们最常说的是收盘价 因为收盘价一般认为是每个交易日的最重要的价格 它包含了多数交易者对一天内商品价格的最终看法 2 选择多长的时间周期 首先 一般认为当价格处于横向延伸阶段 短期的均线效果相对较好 当价格趋势形成之后 长期的均线效果相对较好 对于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在后面会有详细讲解 其次 对于不同的产品其最适用的时间周期也不相同 而且对于同一产品的不同历史时期其最适用的时间周期也不相同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只是普遍使用的均线 并不一定是这个产品最适用的均线 3 我们应该怎样平均 一般来说 我们有以下三种常用的平均方法 简单平均简单平均即算数平均计算公式 MA N C1 C2 Cn n缺陷 每个平均值仅包含它所覆盖的那段日子对其中每一天都一视同仁线性加权平均对于加权平均我们有多种方法 例如 梯型加权移动平均 末日加权移动平均 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等 但我们最常用的是线性加权平均 计算公式 WMA C1 1 C2 2 Cn n 1 2 n 特点 给不同时间的价格以不同的权重 以反映其对今日价格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 我们会对较近日期给予较大的权重 因为较近日期价格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较大不足 依然没有解决简单平均的第一个问题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简单指数平滑 以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基期平均数或直接以昨天收盘价代替 指数加权平滑 以0 1 1作加权 一般对最近一天权数加倍 特点 指数平滑尽管对过去的价格以较小的权重 但的确囊括了所有的历史价格对较近的价格给予较大的权重这三种方法到底哪一种好呢 各种移动平均方法的比较 让我们来看一看美林公司对1970 76年13中商品的月平均收市价的研究成果 其中时间跨度从3天到70天逐步改变 衡量标准 累计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最大的连续亏损 盈利比率等 得出的结论 各种方法的移动平均均能产生显著利润 没有哪一种移动平均在所有市场表现最佳 较长期 40天以上 均线比短期均线表现好 简单移动平均方法表现最佳 13种商品中10种最好 指数加权最差 只有1例最好 二 均线分类 按计算方法分 简单算术移动平均线 加权算术移动平均线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三种 按计算资料分 收盘价移动平均线 最高 最低 价移动平均线 中间价移动平均线其中 中间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市价 3按样时间周期分 短期移动平均线 中期移动平均线 长期移动平均线短期均线组合 3 5 8 10中期均线组合 20 30 45 60长期均线组合 60 120 180 2405MA为周线 20MA为月线 60MA为季线 120MA为半年线 240MA或250MA为年线 常用各种均线的优缺点 3天线 最短 最贴近市场 但起伏大 极不规则 震荡行情时有扭曲现象 5天线 紧跟趋势 但变动幅度较大 可与周K线相互印证 10天线 使用广泛 能较好地反映股价短期趋势 可作为短线进出依据 20天线 已经能反映股价趋势 采用也较普遍 可与月线比较 也有用18 22天线的 60天线 可解释中期股价变动趋势 120天线 波幅较平缓 转折点较明显 采用较多 还可与半年报结合 250天线 年线 牛熊分界线 250天以上样本太大 失去意义 有效性降低 三 均线应用 由于简单移动平均线最简单 也相对最有效 我们以简单移动平均线为例 单独使用一条移动平均线的基本思路就是 当收市价格高于均线时构成买入信号 当收市价格低于均线是构成卖出信号 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 短期的移动平均线虽然比较灵敏 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快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信号 尤其是在行情横向延伸有很多拉锯现象时对短期移动平均线的击穿也许不是有效击穿 这时如果不能控制好进出场的时间 也许会导致较频繁的亏损 而且其多次的操作费用较多 而对于长期的均线来说 虽然其对大部随机噪音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但是由于其更长滞后性 有可能错过入场时机 但总的来说 一般认为当价格处于横向延伸阶段 短期的均线效果相对较好 当价格趋势形成之后 长期的均线效果相对较好 单独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 关于一条移动平均线的过滤器 为了减少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出现的拉锯现象 分析者在移动平均线上加上了过滤器 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价格过滤器 不仅要求收市价穿越 而且要求全天价格穿越收市价穿越平均线幅度必须达到预定要求 时间过滤器 看1 3天 这种方法虽然避开了许多伪信号 但是也许错过如行情 百分比包络线 或 波幅带 移动平均线的平移曲线 缓冲区或中性区 当收市价不仅高于移动平均线 而且高于高位的平移曲线时 才是买入信号 反之卖出 以最高价 最低价以同样方法移动平均构成 价格带 或 包容带 价格穿越上边线买入 以下边线止损 反之亦然 必须由其他图表的突破信号验证 比如周规则等 讲到单条移动平均线的运用就不得不提葛兰威尔法则 葛兰威尔创造的八项法则是移动平均线的精华 八大法则中的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 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 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且有向上迹象 而股价自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 是买进信号 买1 均线从下降走平逐渐转为上升 而股价从均线下方突破均线时 移动平均线处于上升之中 股价走在移动平均线之上 下跌而未跌破移动平均线 又再度上升 是买进信号 买2 股价下跌未破上升均线 并重现升势 此时均线继续上升 移动平均线处于上升之中 股价跌破移动平均线又迅速回到移动平均线上 是买进信号 但是 如果股价水平已经相当高时 这一条只能作参考用 买3 股价跌破上升均线 但不久又调头向上并运行于均线上方 股价在平均线下方突然加速下跌 远离移动平均线 为买进时机 股价不久将重回平均线附近 买4 向下运行的均线 并远离均线时 很可能有一波反弹 移动平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 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时 为卖出信号 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 显示价格已经相当高 且移动平均线和股价之间的距离很大 那么 意味着价格可能太高 有回跌的可能 卖1 均线从上升走平逐渐转为下降 而股价从均线上方跌破均线 移动平均线处于下降趋势 股价在下跌过程中曾一度上涨到移动平均线附近 但很快又再度下跌 是卖出信号 一般来说 在股市的下降过程中 常会出现几次这种卖出信号 这是下降趋势中的价格反弹 是一种短期现象 卖2 股价跌落向下运行的均线下方 然后向均线弹升 但未突破均线即受阻回落 移动平均线缓慢下降 股价虽然一度上升 但刚突破移动平均线就开始逆转回到移动平均线之下 是卖出信号 卖3 股价反弹突破向下运行的均线 但不久又跌到均线下 此时均线仍在下行 股价在平均线上方突然暴涨 向上远离平均线为卖出时机 因为近期购买者均有利可图 随时可能获利回吐 股价不久将下跌回到平均线附近 利用两条移动平均线 由于单条移动平均线使用时假信号太多 为了提高移动平均线方法的效果和可信度 分析者常常选择两条或三条移动平均线 将其组合起来使用 效果较好的是双移动平均法 即以较长期的移动平均线来识别趋势 以较短期的移动平均线来选择时机 双线交叉法 当短期移动平均线由下往上交叉长期移动平均线时 是买入信号 反之 当短期移动平均线由上往下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时 是卖出信号 对于双线交叉法的常用形态下边有讲解 中性区法 将两条移动平均线中间的区域看作是中性区 当收市价同时穿越两条移动平均线之后 才构成买入或卖出信号 收市价在两条平均线之内时不操作 既然了 两条移动平均线似乎比一条好 那么不妨试一试三条 基于这种想法 产生了三重交叉法 5 10 20的移动均线组合是使用较广的 4 9 18由其发展而来 三线交叉法的基本思路 以4 9 18为例 由于平均线的时间越短 其越贴近价格 由此推论 在上升趋势中 合理的安排应该是 4天均线高于9天均线 而9天均线高于18天均线 在下降趋势中 反之 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此思路 利用三条均线的位置变化来操作 三线交叉法 均线理论常用图形 黄金交叉 死亡交叉 金叉 死叉信号也有强弱之分 一个是要注意观察均线交叉的角度 一般来说 角度越大 信号越强 另一个道理是时间长的2根均线出现金叉要比时间短的2根均线出现金叉买进信号来得强 反映的做多信号也相对比较可靠 例如 当大盘或个股10日均线与30日均线出现金叉时 投资者见此信号买进 要比5日均线与10日均线出现金叉时买进 安全性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但 上涨初期要注意 虽然10日与30日均线开始金叉 如果此时5日 10日短期均线开始调头向下 那么大盘或个股转强的过程就有可能夭折 所以此时买进要谨慎 方法是 注意观察成交量能不能逐渐放量 如果量能逐渐缩小 要马上采取止损措施 决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死叉与金叉一样道理 多头排列 空头排列 银山谷 金山谷 稳健的投资者一般在底部出现 金山谷 时买入 而不是在 银山谷 处买入 但也可在银山谷部分建仓 形势明了时在进一步处理 注 5日 10日与30日在底部第一次交叉为 银山谷 5日 10日与30日在底部第二次交叉为 金山谷 死亡谷 首次粘合向上发散性 首次粘合向下发散 再次粘合向上发散形 再次粘合向下发散形 当几根均线粘合突然出现发散形走势 投资者必须留个心眼 这是因为短 中或长期均线粘合时间越长 往往说明积聚的做多或做空的能量越大 所以对大盘或个股处于横盘时导致的均线粘合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向上发散 预示着后市的涨升潜力较大 均线粘合后向上发散 成交量放大 上涨概率很大 另一方面 当均线粘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