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我学会了 (共4题;共9分)1. (2分)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和折断了,这是光的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选填“凸”或“凹”)透镜2. (2分) 2016年9月4日5日,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在文艺晚会的美丽的爱情传说版块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悠扬的琴声中,一把美轮美奂、光彩流转的折扇,缓缓打开(如图)。其中水下部分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湖边的观众看到演员水面下的脚似乎变短了,这是光的_引起的。整台晚会美轮美奂、诗情画意,惊艳了世界。3. (2分)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_知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探索绿色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我做起,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应该怎么做?请提一条建议:_。4. (3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增大/不变/减小)。二、 我理解了 (共15题;共37分)5. (2分)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 平面镜发出的B . 像s发出的C . 平面镜反射的D . 人的眼睛发出的6. (2分)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7. (2分)关于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尾灯只是一种装饰B . 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节省材料C . 车座垫较宽是为增大对人臀部的压强D . 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8. (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 . 沿ON向后转动板AB . 沿ON向后转动板BC . 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 .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9. (2分)小春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用如上方法给她检查视力,根据图中的数据正确选项( )A . 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米B . 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46米C . 小春距离她的像5米D . 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1米10. (2分)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A . 逐渐变大B . 逐渐变小C . 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小D . 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大11. (2分)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B . 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C . 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D . 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12. (2分)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放一张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此时( ) A . 看不到闪光,也听不到音乐B . 看不到闪光,但能听到音乐C . 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音乐D . 能看到闪光,也能听到音乐13. (2分)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 .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 .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 .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14. (2分)要使眼睛看到一个物体( )A . 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 . 物体和眼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C . 物体和眼睛之间肯定有光线D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15. (2分)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B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16. (2分)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A .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 .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C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 . 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17. (2分)下列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 )A . 中午树萌下出现的圆形光斑B . 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水中C . 岸边的人看到水中游动的鱼D . 通过汽车观后镜看到后面的车辆18. (5分)(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 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_(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_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19. (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此实验应在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第 9 页 共 9 页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