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勋(xn) 地壳(k) 诗兴不作(xng)B . 殷红(yn) 校补(jio) 气冲斗牛(du)C . 弥高(m) 迥然(jing) 妇孺皆知(x)D . 迭起(di) 彷徨(hung) 风悲日曛(xn)2. (2分)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赃物 渴慕 烦燥 五彩斑斓B . 肃穆 疏懒 噩耗 物竟天择C . 制裁 霹雳 狼藉 充而不闻D . 荒谬 取缔 帷幕 重峦叠嶂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B .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 .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 ,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物的供养。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B .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C . 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D . 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5.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的长篇小说变色龙就是他的作品。B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杰作。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D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默写填空。 (1)喂养了,_、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寂寞沙洲冷。(苏轼仆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读与朱元思书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们会想到小石潭记中的句子:_,_。 (6)“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令”吧!请写出古诗中含“路”字的连续两句:_,_。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8. (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记载,共有3300字;汉代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汉字()”、“汉字(hn t)”。(材料二)“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中,有近50%的汉字都属于“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或属类,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材料三)最近,苏州90后小伙陈柯宇创作了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的歌词几乎使用的全是各种生僻字,“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魃魈魁鬾,魑魅魍魉,针砭时弊,鳞次栉比,一张一翕”网友直呼,“听完歌语文水平大涨”。(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提炼出汉字具有以下特点:_、_、_(2)某同学在写“沙鸥翔集”写作“沙欧翔集”,请结合(材料二)为他解释。 (3)下列句子都用到了歌曲生僻字中的成语,其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个人,一个尖酸,一个刻薄,沆瀣一气,到处惹是生非。B . 受到他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C . 管他什么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对悟空来说,都是一棒子的事儿。D . 满满一抽屉的试卷鳞次栉比地堆叠着。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 (1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最近,你们班将要以“网上交友的利弊”为主题举行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弊大于利”,反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利大于弊”,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明两点理由。 五、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0. (1分)(2015山东泰安)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 动退;后退。 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 动推却;推辞;拒绝。动去:去掉。 动回头。副通“恰”,刚刚。(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 初闻涕泪满衣裳C . 却看妻子愁何在D . 便下襄阳向洛阳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 (16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仿佛若有光_屋舍俨然_矜、寡、孤、独_盗窃乱贼而不作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回答问题。 【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_。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_”,“_”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_”的和平,安定的局面。(4)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5)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3.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为什么能用核磁共振检查身体肖能超核磁共振是基于量子物理和微波技术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出物体内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从而实时地绘制出物体内部图像,在医学和工业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核磁共振仪器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不产生电离辐射。在有些地方,医生考虑到患者对“核”的恐惧心理,常称其为“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人体的70%是由水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具有自旋,会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因此每一个原子核都49个小磁铁。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原子核与外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处于不同自旋状态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5外加电磁波的能量等于不同状态的原子核的能量差时,原子核与外加的电磁波发生共振,从低能状态“跳跃”3,1高能状态;去掉外加的电磁波,处于高能状态的原子核又会把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被检测出来。分析这个信号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中的衰减情况,就能反推出运动的原子核分布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重建出物质内部精确的三维立体结构和运动情况。这等于说:我们能够直接从外面拍摄物体内部结构和变化情况,就像长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和碳氢化合物,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所以通常选氢核来对人体进行成像。人体中各种组织间含水比例不同,信号强度有差异,从而把各种结构分开,把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开,非常便利。核磁共振成像不仅成像清晰精细,还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亦日趋成熟,这一技术有很多重要应用比如研究人类大脑。1990年日裔美籍科学家小川诚二发现,血液氧气含量不同时,产生的核磁共振图像有细微变化,利用这些变化可以显示大脑各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液状态的变化。由于大脑活动区域的神经元消耗大量能量,需要迅速补充含氧血液,这一区域的核磁共振信号远高于大脑中思维活动不活跃的区域。根据这一发现,核磁共振成像能描绘活体大脑组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实时观察大脑活动。可以对被研究人员持续进行同一类型的刺激,比如观看图片或听音乐,对比另一组受到不同刺激或者进行休息的被试人员,通过对比来分析出特定刺激影响了大脑的哪部分区域,这样就能观察脑和思维的关系。这是一种无损、动态、高速大脑活动探测器。有理由相信,核磁共振成像仪不仅能透视人体内部结构,未来还可能成为人类思维的阅读器。(选自2017年8月31日“科普中国网”)(1)下列关于“核磁共振”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核磁共振可以精确地测出物体内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B . 核磁共振仪器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不产生电离辐射。C . 核磁共振成像是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D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人类大脑方面有独特优势。(2)对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核磁共振是基于量子物理和微波技术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出物体内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从而实时地绘制出物体内部图像,在医学和工业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作诠释)B . 这等于说:我们能够直接从外面拍摄物体内部结构和变化情况,就像长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打比方)C . 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列数字)D .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亦日趋成熟,这一技术有很多重要应用,比如研究人类大脑。(举例子)(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题目用疑问的形式指出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吸引力。B . 文章第段分别写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好处。C . 文章第段划线的“至少”是一个程度副词,表示“最少”的意思,说明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病例上的未广泛运用。D . 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广泛应用及发展前景。14.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浓缩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天歌不仅咖啡可以浓缩,如今的纸质书都可以。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由这个“浓缩书”,很容易让人想起“精华本”“缩写本”,比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华本”“缩写本”。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些“精华本”“缩写本”的编写者而言,既要大幅度缩减字数、篇幅,同时还要保留原著的精华,不损害读者的阅读快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近期在一些网友和读者中走红的“浓缩书”,不要说和原著相比,即便和“精华本”“缩写本”相比,也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这是因为“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经过“浓缩”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只有“导读”“要点速记”“方法归纳”等几百字的内容。很显然,“浓缩书”从里到外都透着快节奏时代对效率的极度渴求。读者阅读一本原著的时间,可以读完十几本、几十本“浓缩书”,确实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阅读,还是真正的阅读吗?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传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吗?在很多网友看来,阅读“浓缩书”是对效率的一种过度追求,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象征性的阅读,丧失了通读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是得不偿失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不妨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终极目的来说,因为不吃饭,就无法获得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就会垮掉,甚至是走向死亡。既然如此,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食物中提取出来,浓缩成营养胶囊吞下去,而不用每天都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吃饭。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喝各种饮料,我们都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阅读“浓缩书”和阅读原著的区别与此类似,如果为了效率只读“浓缩书”,我们也就失去了只有阅读原著才能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失去了阅读的愉悦体验。更进一步说,如果一切都可以浓缩,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1)本文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精华本”“缩写本”是为了方便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B . “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地概括与总结。C . “浓缩书”虽然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不是真正的阅读。D . 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