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贫血概述_第1页
血液内科贫血概述_第2页
血液内科贫血概述_第3页
血液内科贫血概述_第4页
血液内科贫血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血概述,定 义,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表示。,我国:成男:Hb120g/L 成女:Hb110g/L 孕妇:Hb100g/L WHO:成男:Hb130g/L 成女:Hb120g/L 孕妇:Hb110g/L 6y:Hb110g/L 6-14y:Hb120g/L,影响贫血指标判断的因素:,红细胞体积大小生理性,如婴儿、儿童、孕妇海拔高度,如高原地区居民血浆容量,如血液浓缩/稀释(容易误诊或漏诊),分类,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二、按红细胞形态分:,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五、按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分:,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 床 疾 病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组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先天性血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或利用障碍 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或铁利用障碍 缺铁性贫血 粒幼细胞性贫血 二、溶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 红细胞酶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 卟啉代谢异常,2.红细胞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其他三、失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为急性、慢性(常合并缺铁)失血性贫血;根据失血的机制分为出凝血性致、非出凝血性致(均有病因) 意义: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法对贫血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表现,与贫血的程度、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及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对贫血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和发生贫血的病因等均有关。,一、神经系统: 主由贫血时导致脑缺氧所致二、皮肤粘膜: 主要是苍白,另皮肤粘膜粗糙缺乏光泽。溶贫时皮肤粘膜还有黄染。,三、呼吸系统: 贫血时机体处于低氧及高二氧化碳状态,刺激呼吸中枢而引起。,四、循环系统: 失血性贫血时,循环系统主要表现是对低血容量的反应。 非失血性贫血主要是对组织缺氧的反应。 长期贫血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五、消化系统: 主要是贫血本身影响消化系统,致其功能甚至结构改变。此外,IDA可引起吞咽异物感,异嗜症;巨幼贫引起舌炎,舌萎缩等。慢性溶血并胆结石等。,六、泌尿系统: 贫血时肾血管收缩和缺氧可导致肾功能变化。 血管内溶血时游离血红蛋白,严重时可堵塞肾小管,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时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破坏肾单位,急性失血性贫血致肾血流量减少等均可致肾衰。,七、内分泌系统: 长期贫血缺氧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急性大出血所致希思综合征。八、生殖系统: 长期贫血主要影响生殖腺的分泌。九、免疫系统: 贫血会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使免疫力。,十、血液系统(一)外周血:主要表现在血细胞数量、形态和生化成分上,某些情况下还可合并血浆或血清成分的异常:主要是RBC减少,Hb减少,Hct减少、RC有量的改变;其次WBC和(或)BPC的异常;红细胞生化成分异常;血浆或血清成分的改变:有M蛋白及钙磷变化,游离Hb,结合珠蛋白、血钾,间接胆红素等;DIC改变。,(二)造血器官的改变: 主要在骨髓:不同类型的贫血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多少(增生度)不同,不同病因或不同病理机制的贫血,其骨髓中粒、红、单核、巨核、淋巴细胞系等各阶段形态、比例、位置、超微结构、组化反应、抗原表达、染色体核型、癌基因重排、过度表达及体外干祖细胞集落培养等情况各不相同。 此外,可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诊断,内容:确立贫血、贫血程度、类型及原因,其中贫血的病因诊断最为重要。病史询问 重点在于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寻找原发病线索和贫血的遗传背景对病因诊断及为重要。,全面体检 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 特别注意:一般状况的评估,如皮肤粘膜色泽,肝、脾、淋巴结的检查,注意不要忽略肛门指检。贫血伴随的表现 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病等症状、体征。 重要体征为贫血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实验室检查-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血常规:Hb、RBC计数、MCV、MCHC; 血涂片检查 RBC、WBC、BPC数量、形态变化、异常细胞、疟原虫; 网织红细胞计数 了解红细胞增生情况以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价值高。当结果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铁代谢和缺铁的原发病检查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和原发病检查 失血性贫血原发病检查 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 骨髓造血细胞染色体、抗原表达及基因检测 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测,治疗,对症治疗:红细胞输注为减轻重度贫血对患者的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发挥作用赢得时间。 输血-对症治疗的主要措施 优点: 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 缺点: 输血反应、输血后感染、长期输血致铁负荷过重。 对因治疗:消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贫血病因的性质决定了贫血治疗效果。,用药原则:病因明确后治疗,不应随便用药,否则反会使情况复杂化; 据发病机制选用药物 铁剂:仅对缺铁性贫血有效 叶酸和维生素B12:仅对缺乏这两种维生素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效; 维生素B6:大剂量使用对部分铁粒幼贫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