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1 实验四实验四 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装置的研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掌握借助于热电偶测量壁温的方法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 实验内容二 实验内容 1 测定 5 6 组不同流速下 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K 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 c 2 对 c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形回归 求准数关联式 Nu ARemPrn中常数 A m 三 基本原理 简述 三 基本原理 简述 1 1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 K K 的理论研究的理论研究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 这种传热 过程系冷 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 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 固体 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如图 1 所示 由传热速率方程知 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Q 1 tTKA 而对流给热所传递的热量 对于冷 热流体均可表示为 Q1 2 1whh tTA 或 Q2 3 ttA wcc 2 图 1 传热过程示意图图 2 传热解析图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2 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 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 Q3 4 21ww m tt A 由热量平衡及忽略热损失后 即 Q Q1 Q2 Q3 可将 2 3 4 式写成如下等式 Q 5 KA tT A tt A tt A tT cc w m ww hh w 111 2211 所以 6 ccmhh AAA K 11 1 7 22222111111 ucucdfK pp 5 2 6f 从上式可知 除固体的导热系数和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外 影响传热过程的参 数还有 12 个 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 根据因次分析方法和 定理 热量传递范畴基 本因次有四个 L M T t 壁面的导热热阻与对流给热热阻相比可以忽略 8 K 21 f 要研究上式的因果关系 尚有 13 4 9 个无因次数群 即由正交网络法每个水平变化 10 次 实 验工作量将有 108次实验 为了解决如此无法想象的实验工作量 过程分解和过程合成法由此诞生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 7 式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子过程如 8 式所示 分别对进行 21 研究 之后再将合并 总体分析对的影响 这有利于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 21 K 热的途径 当 时 反之当 时 欲提高设法强化给热系数小的一侧 1 2 2 K 1 2 1 KK 由于设备结构和流体已定 从 9 式可知 只要温度变化不大 只随而变 1 1 u 9 改变的简单方法是 1111111 p cudf 1 u 改变阀门的开度 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操作变量 同时它提示了欲提高只要强化小的那侧流体K 的 u 而流体 u 的提高有两种方法 增加流体的流量 在流体通道中设置绕流内构件 导致强化给热系数 由 9 式 定理告诉我们 个无因次数群 即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3 10 1111111 p cudf p c du f d 经无因次处理 得 11 Re Pr mn NuA 2 2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 K K 和和 的实验测定的实验测定 实验装置的建立 参见图 2 依据如下热量恒算式和传热速率方程式 它是将 5 和 6 式联 立 则 KAtm Wc cCpc t2 t1 12 其中 13 12 21 1221 ln tT tT tTtT tm 14 m pccc tA ttCW K 12 12 12 ttcWtA ttcWtA pcccmhhh pcccmccc 其中 15 2 21 tt tt wmc 16 wmh TTt 若实验物系选定水蒸汽 G 与冷空气 g 由 8 9 式告诉我们 实验装置中需要确定的参数 和安装的仪表有 A 由换热器的结构参数而定 传热面积 Wc 测冷流体的流量计 t1 t2 测冷流体的进 出口温度计 T 测热流体的进 出口温度计 Cpc 由冷流体的进 出口平均温度决定 壁温 由热电偶温度计测定 twTw 将以上仪表 换热器 气源 及管件阀门等部件组建成如下实验装置图 3 3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Re Pr mn NuA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4 式中 努塞尔准数 11 a d Nu 雷诺准数 1 Re d u 普朔特准数 Pr p C 对上式 11 两边取对数得 lglglgRelgPrNuAmn 或 17 lglgRe lg Prn Nu mA 在强制湍流时 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 温度对流体的特性影响较小 在气流温度升高时 n 0 4 Pr 为常数 其表达式中的常数 Cp 均指在平均温度下的值 12 2 tt t 设 b0 lgA X lgRe 则 17 变为lg Prn Nu Y Y mX b0 18 以 X 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 进行二元线性回归 求得 m b 即可求得 A m 或在双对数 坐标纸上 以为纵坐标 Re 为横坐标 做出一条直线 求出其斜率 即 m Prn Nu 四 实验装置四 实验装置 1 实验流程图 2 主要设备及仪表 换热器 蒸汽发生器 热电阻温度计 控温仪 流量计 气泵 压力表 阀门 3 主要设备参数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5 黄铜管壁厚 mm 管内径 mm 管外径 mm 管长 m 五 实验步骤五 实验步骤 1 在蒸汽发生器里放入去离子水至液位管上段处 使水浸没加热电棒 以防烧坏 2 启动风机 通过气体流量计上的阀门和风机出口处的旁路 调节一定的气体流量 3 再开加热蒸汽的阀门 调节蒸汽的压强为一稳定值 50 60kpa 待套管表面发热 打开 套管上下法兰处的排气考克 2 3 次 排除不凝性气体 4 整个实验操作热流体的进口温度是恒定的 改变唯一操作变量即冷空气转子流量计阀门开 度 达到改变流速的目的 5 每次调节风量 维持待冷流体出口温度显示值保持 5min 以上不变时方可同时采集实验数 据 6 实验结束时 先关加热蒸汽 保持冷空气继续流动 10min 以足够冷却套管换热器及壁温 保护热电偶接触正常 7 仪表屏中间的大表是温控表 请不要乱揿按钮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上机数据处理的直线相关系数要求 R 0 95 否则 实验重做 2 蒸汽温度升上来时 打开套管上下端的排气考克 排气 2 3 次 排除不凝气体 3 仪表均以设定好 切勿乱调 4 在实验过程中蒸汽压力不宜过高 操作压力视装置的条件而定 5 每次参数调整后 会使原来的定态操作被破坏 只有当重新达到定态时 才能测量新的数据 六 实验数据纪录和结果整理 六 实验数据纪录和结果整理 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日期 实验日期 室温 室温 大气压 大气压 加热蒸汽加热蒸汽 papa 黄铜紫铜管长 m 内径 mm 壁厚 mm NoNo 蒸汽压 力 Mpa 蒸汽温 度 空气流 量 m3 h 空气流 量计前 表压 空气进 口温度 空气出 口温度 壁温 备注 1 2 8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6 数据处理结果数据处理结果 序 号 空气密度 空 Kg m3 体积流量 V m3 s 对数平均温差 tm 定性温度 Cp J Kg Ai m2 测 W m2 1 2 3 4 5 6 7 8 序 号 V空 m3 s u m s N s m2ReRe0 8Pr0 4 W m W m2 Nu 计 Nu测 1 2 3 4 5 6 7 8 计算举例计算举例 并绘出图形 表 2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7 七 思考题 七 思考题 1 如何判断实验过程已经稳定 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影响 的主要参数是什么 空气温度不同是否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2025年
- 防汛相关知识培训
- Unit 1 A New Start Developing ideas 课件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网络科技行业发展报告与前景
- 健康养生产品运营方案
- 最有可信度的房产买卖合同4篇
- 关于2025公路工程施工合同2篇
-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洞察及研究
-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部队依法治军课件
-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
- 驾校教练员培训课件
- 冠寓公寓运营管理手册
- 人工智能 第2版 课件 AI12类脑智能
- 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案
- 民谣酒馆项目融资计划书
- 新概念张云生讲解的笔记
- 大班数学《年妈妈的故事》课件
- 知情同意书模板(新闻采访)
- 混凝土防渗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