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乙炔炔烃》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化学《乙炔炔烃》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化学《乙炔炔烃》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化学《乙炔炔烃》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化学《乙炔炔烃》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四节第四节 乙炔乙炔 炔烃炔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 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 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 以乙炔在生活中的用途 电石灯引入课题 2 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 3 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 4 类比 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 通式和主要性质 教学用具 投影仪 球棍模型 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 尖嘴导管 试管 若干 导气管 碳化钙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酸性 KMnO4溶液 饱和 NaCl 溶液 蒸馏水 聚氯乙 烯产品 教学过程 师 大家喜欢看大戏吗 生 喜欢 师 现在唱大戏时 舞台上的灯光 音响多姿多彩 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可是大 家是否知道在电力不发达的时代戏是怎样唱的 生 不太清楚 师 那时候白天唱戏倒还好说 就是干唱 没有音响设备 但到了晚上舞台需要照 明 怎么办呢 一般的戏班都采用电石灯来解决 电石灯是利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 气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来达到照明的目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和学习有关乙炔的知识 板书 第三节 乙炔 炔烃 师 前边我们将 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 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 了一根小棍 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 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 C2H4分子中再失去 两个氢原子 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学生活动 用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 拆下两个氢原子小球 然后在两个碳原子小球 之间再连接一根可弯曲的小棍 观察所得的分子式为 C2H2的分子的球棍模型 师 大家得到的这种 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中碳碳原子的结合有何特点 生 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 师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位置关系如何 生 在一条直线上 师 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 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 3 个共用电子对 即以 用心 爱心 专心2 叁键形式结合 据此 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学生活动 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 演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C2H2 H CC H 模型展示 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板书 一 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过渡 很显然乙炔也属于一种不饱和烃 那么这种不饱和的分子有些什么性质呢 我们还是先制取一些乙炔来观察 验证后就会清楚的 板书 二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师 从本节课一开始的介绍中可以知道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 电石是固 体 水是液体 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 C2H2气体 很显然 C2H2的生成符合固 液不加 热制气体型的特点 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呢 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看下边的说明 投影显示 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 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 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 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 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 切忌用手拿电石 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 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 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 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 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 当乙炔气流达到所 需要求时 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停止加水 实验室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作制备乙炔气体的实 验装置 主要原因是 当关闭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使液态水和电石固体分离后 电 石与水蒸气的反应还在进行 反应使启普发生器的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增大 气体温度升 高 气体压强增大 很可能引发启普发生器爆炸等不良事故 师 该如何收集乙炔气呢 生 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6 与空气比较接近 还是用排水法合适 学生活动 熟悉和体会有关乙炔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 并由两名学生上 前按教材图 5 14 乙炔的制取装置图组装仪器 检查气密性 将电石用镊子小心地夹取沿 平底烧瓶内壁缓慢滑下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缓慢滴下 排空气后 用排 水法收集乙炔气于一大试管中 其他同学观察所收集的气体的颜色 并将所收集的气体在 同学中传接 并由几个学生代表嗅闻所制乙炔气的气味 师 请大家根据乙炔分子的结构和所收集的乙炔气来总结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 乙炔是一种无色的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比空气轻 微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 实际上纯的乙炔气是没有气味的 大家之所以闻到特殊难闻的臭味是由于一般 所制备得到的乙炔气中常含有 PH3 H2S 等杂质造成的 板书 三 乙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设疑 根据乙炔 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 预测乙炔该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 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价键达到饱和 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 乙烯分 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而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 易被打开 所以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 反应 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 碳原子也不饱和 因此也应该不稳定 也 用心 爱心 专心3 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师 大家所推测的究竟合理不合理 下边我们来予以验证 演示实验 5 7 由两名学生操作 将原反应装置中导气管换成带玻璃尖嘴的导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使水缓慢滴下 排空气 先用试管收集一些乙炔气验纯 之后用火柴 将符合点燃纯度要求的乙炔气体按教材图 5 14 所示的方法点燃 观察现象 点燃条件下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而伴有浓烈的黑烟 师 要求学生解释实验现象 生 乙炔可以燃烧 产物为 H2O 和 CO2 在相同条件下与乙烯相比 乙炔燃烧的更 不充分 因为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的更高 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而致 师 补充说明 乙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的热 如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的氧炔焰温度 可达 3000 以上 因此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还应注意 乙炔与空气 或氧气 的 混合气体遇火可发生爆炸 故使用和生产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 2 乙炔的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a 燃烧 方程式由学生板演 2CHCH 5O24CO2 2H2O 点燃 问 如何鉴别乙烷 乙烯和乙炔气体 生 点燃 火焰较不明亮 无烟的是乙烷 火焰较明亮 有浓烟的是乙烯 火焰最 明亮且伴有浓烈的黑烟的是乙炔 设疑 检验了乙炔的可燃性 接下来该检验其什么性质呢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 思维 生 该检验其能否被酸性 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实验 5 8 另外两名学生操作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使水缓慢滴下 将生成 的乙炔气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观察现象 片刻后 酸性 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 问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 乙炔气体易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问 前边的学习中提到由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往往会含有硫化氢 磷化氢等杂质 这些杂质也易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实验中如何避免杂质气体的干扰 生 可以将乙炔气先通过装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而将杂质除去 师 补充 也可以通过装有 CuSO4溶液的洗气瓶而将杂质除去 板书 b 易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实验 5 9 再换两名学生操作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使水缓慢滴下 将生成 的乙炔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观察现象 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颜色逐渐褪去 问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说明二者可以反应且生成无色物质 那么它们之间的 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生 联系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 属于加成反应 问 从时间上来看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还是乙炔与之褪色迅速 生 回忆并回答 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问 这说明了什么事实 生 乙炔的叁键比乙烯的双键稳定 师 确实如此 应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可表示如下 投影板书 2 加成反应 用心 爱心 专心4 问 乙炔除了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外 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加成 生 自学 讨论 归纳后回答 并板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除了和溴可发生加 成反应外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氢气 氯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师 乙炔与乙烯类似 也可以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且加成也 是分步进行的 乙炔与氢气加成时第一步加成产物为乙烯 第二步产物为乙烷 那么请大 家练习写出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条件也是催化剂 加热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提示下书写乙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并由一名学生板演 问 乙炔与 HCl 的加成产物氯乙烯有何重要用途 生 在适当的条件下氯乙烯可以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实物展示 聚氯乙烯产品 如泡沫塑料 电线的包皮 塑料软管等 师 请大家参看教材前边的彩图 塑料管和教材相关内容 了解聚氯乙烯的用途 及性能 学生活动 自学 讨论了解聚氯乙烯产品的广泛用途及其优缺点 并总结了乙炔的 主要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气割 气焊等 副板书 聚氯乙烯和乙炔的用途 过渡 如果说乙烯是烯烃也就是含碳碳双键结构的烃的代表的话 那么含碳碳叁键 的乙炔也必然是另一类不饱和烃的代表 像这类不饱和烃中也都含有碳碳叁键 我们称之 为炔烃 板书 四 炔烃 1 炔烃的概念 问 炔烃在分子组成上与烯烃和烷烃有何区别 其通式可表示成什么 生 烯烃在组成上比等碳原子数的饱和烷烃少两个氢 通式变为 CnH2n 炔烃的碳 碳叁键 使得分子内氢原子数比等碳原子数的烯烃又少了两个 故其通式应为 CnH2n 2 板书 2 炔烃的通式 CnH2n 2 问 炔烃的物理性质有何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 表 5 4 几种炔烃的物理性质 名称结构简式常温时状态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 乙炔CHCH气 80 8 加压 840 6208 用心 爱心 专心5 丙炔CH3CCH气 101 5 23 20 7062 1 丁炔 CH3CH2CCH气 125 78 10 6784 1 戊炔 CH3CH2CH2CCH液 9040 20 6901 乙炔的相对密度是 82 时的数据 丙炔的相对密度是 50 时的数据 1 丁炔的相对密度是 0 时的数据 生 自学 讨论 总结 归纳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一系列无支链 叁键位于第一个碳原子和第二个碳原子之间的炔烃 随着分子里碳 原子数的增加 也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 熔沸点逐渐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炔烃中 n 4 时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其他的炔烃为液态或者固态 炔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炔烃不溶于水 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板书 3 炔烃的物理性质 问 由乙炔的化学性质可以推知炔烃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 由于炔烃中都含有相同的碳碳叁键 炔烃的化学性质就应与乙炔相似 如容易 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等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溴的水溶液及酸性 KMnO4溶液褪 色等 师 也可以利用其能使上述几种有色溶液褪色来鉴别炔烃和烷烃 另外在足够的条 件下 炔烃也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如有一种导电塑料就是将聚乙炔加工而 成的 板书 4 炔烃的化学性质 投影练习 1 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 乙炔分子是直线型结构 由此推断 CH3 CHCH CC 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6 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6 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C 6 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6 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思路分析 由乙烯 乙炔结构可推出该物质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答案 BC 2 1 mol 某链烃最多能和 2 mol HCl 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氯代烷 1 mol 该氯代烷能和 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烷 该烃可能是 A 丙烯B 丙炔C 1 丁炔D 1 丁烯 思路分析 1 mol 烃可和 2 mol HCl 加成 可知分子中含一个 CC 或 2 个 CC 加成产物 多了 2 个 H 1 mol 可和 6 mol Cl2完全取代 说明原烃分子中只有 4 个 H 原子 C3H4才符合 答案 B 用心 爱心 专心6 本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乙炔的主要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等 了解了乙炔的用途 并通过乙炔的有关性质分析和比较了炔烃的结构特征 通式及主要的 性质 使我们清楚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辩证关系 作业 P129 130 一 二 三 四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乙炔 炔烃 一 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二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 乙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a 燃烧 2CHCH 5O24CO2 2H2O 点燃 b 易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2 加成反应 四 炔烃 1 炔烃的概念 2 炔烃的通式 CnH2n 2 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 炔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引入利用了在电力不发达时候乙炔的一个重要用途 电石灯照明的例子 目的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不 是本节的重点 所以在教学中把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投影给出 只让学生作一般的了解 教学中还是把重点放在了用实验验证以及类比分析 自学讨论等方法得出乙炔的重要化学 性质以及由此导出的炔烃的相关知识上 一方面可使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可 以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 观察 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练习 1 下列分子构型是直线型的是 A C2H6B C2H4C C2H2D CO2 答案 CD 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符合通式 CnH2n 2的有机物是炔烃 B 乙炔分子中碳碳叁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 C 等质量的烃中含氢量越高 充分燃烧时 消耗氧气越多 用心 爱心 专心7 D 2 丁炔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 A 3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 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 只要总质量一定 则完全燃烧时消 耗 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的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