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_第1页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_第2页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_第3页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_第4页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外国诗三首 第一课时外国诗三首 第一课时 致大海致大海 教师教师 中心稿中心稿 教案教案 外国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开阔眼界 比较中外诗 歌的艺术风格 提高鉴赏水平 2 鉴赏诗歌中采用的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的艺 术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析 致大海 中诗人的思路 把握感情线 索 理清结构 2 体会 篱笆那边 中诗人不循章法 意象奇 特 韵律多变的风格特征 3 把握 我愿意是急流 中的画面感和抒情性 相结合的特点的 第一课时 致大海 普希金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的写法 2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 神 第 2 页 共 8 页 教学重点 难点 1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揣摩诗的意境 2 结合时代背景 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 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 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 体味诗人的思 想感情 2 问题研究法 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 组织 学生讨论研究 3 阅读评点法 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 述 4 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设计 曾经怆海难为水 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 面对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的放声高歌 我们学 过曹操的 观怆海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 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 致大海 1 作者简介 普希金 19 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 人 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也是批判现 第 3 页 共 8 页 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 一边 反对专制农奴制度 热爱 追求自由 因此遭 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被高尔基誉为 俄国文学之始 祖 2 背景介绍 致大海 写于 1824 年 1820 年 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 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 由于他热爱自由 不愿 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 于 1824 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 临别前夕 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 面对波涛汹 涌的大海 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 想起与大海有关的 英雄 不禁思绪起伏 写下了这首诗篇 二 研习课文 1 学生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a 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 有哪些感受 把 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 的悲伤痛苦 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 永 久怀念大海 3 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 材料的 第 4 页 共 8 页 三 具体研习 1 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大海有没有象征 意义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 惊人的威力 壮丽 的景色 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诗歌 的第一句 再见吧 自由奔放的大海 即揭示了这种 象征意义 2 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 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大海的自由奔放 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 苦恼心伤 如诗句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 苦恼心伤 这里 隐秘的愿望 即第 6 节诗人所 写的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 和伟大诗人拜伦 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 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 如诗句 正像你一样 他威严 深远而阴沉 他像你一样 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 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 壮志难酬的悲哀 如诗 第 5 页 共 8 页 句 世界空虚了 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 什么地方 四 欣赏品味 1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 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 你召 唤的喧响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 因而大海也 仿佛在为诗人发出 忧郁的怨诉 而大海又是自由 精神的象征 在这临别时 她又向诗人发出了 召唤 的喧响 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 因而诗人在第 3 节中不禁直抒胸臆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2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 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 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这里 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是指诗人将 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是 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 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 进而 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 狂欢之情 并用 任 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这一形象的诗句暗 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 再也不必担 第 6 页 共 8 页 心遭到监禁 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 如愿以偿 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 苦恼心伤 3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 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 激荡 起来吧 哦 大海呀 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这里的 歌者 指拜伦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 大的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 因而 诗人对他十分崇敬 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 但他的 桂冠 棗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 喧腾起来吧 激荡起来吧 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 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 赞美 拜伦 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4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的峭岩 你 的海湾 你的闪光 你的阴影 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 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 精神力量 在最后告别大海时 他已消除了原先的 茫然 和 苦恼心伤 这时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 你 这里的 你 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并把 这种理想棗峭岩 海湾 闪光 阴影 波浪 带到 荒漠之乡 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 诗人的心灵由 大海 而得到彻底的净化 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 第 7 页 共 8 页 新的升华 五 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 主要进行诵读训练 通过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 要求学生划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六 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 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溶 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 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 义 本诗中的 大海 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也是诗 人借景抒情的对象 附 有关材料 拿破仑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1799 年 11 月 9 日发动政变 推翻督政府统 治 就任第一执政 1804 年放弃共和制度 建立法 兰西帝国 自任皇帝 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 实 行分封制 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 多次打败 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 1814 年初反法同盟 军队攻入法国境内 4 月 拿破仑退位 被流放到厄 尔巴岛 1815 年 3 月从厄尔巴岛逃出 在法国人民 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 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6 月 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 再次被迫退 位 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后卒于该岛 第 8 页 共 8 页 乔治 戈登 拜伦是英国 19 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 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 1809 年剑桥大学毕业后 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 但却受到歧视 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 先 后游历了葡萄牙 西班牙 马尔他等地 当时这些国 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展 这大大开拓了诗人的社 会政治视野 孕育了后来的 东方叙事诗 1811 年拜伦回到英国 这时英国中部北部爆发了路德派领 导的纺织工人暴动 并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拜伦怀着 对工人群众的深切同情 为被迫害的工人辩护 严厉 斥责政府的暴行 并发表讽刺诗 制压破坏机器法 案 制订者颂 真实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矛盾 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 式惨无人道的杰作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