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技能(二) 变量梯度设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技能(二) 变量梯度设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技能(二) 变量梯度设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实验技能实验技能 二二 变量梯度设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变量梯度设置在实验中的应用 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40 60 之间 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 100 仍能保持较高 的活性 因此在生产上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 可将该酶液与 混合 若反 应液呈 色 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2 测定淀粉酶活性时 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 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3 设计实验探究极端耐热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 还需要考虑 指 出两点即可 等因素 结合题目信息 简要写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解析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 rna 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 可将该酶液与双 缩脲试剂混合 若反应液呈紫色 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答案 1 双缩脲试剂 紫 2 淀粉 酸碱 缓冲 3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含量 ph 及添加试剂的量 实验操作顺序等 在 40 和 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 其他实验条件适宜且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碘 液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1 概述 变量梯度指自变量相邻两次取值之间的差值大小 即自变量每次变化的幅度 生物实 验中常见的变量梯度有 ph 梯度 温度梯度 浓度梯度等 2 过程分析 1 在合适范围内取值 生物体或细胞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研究某因素对生物或细胞 的影响时 自变量应在它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取值 如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 根的适宜浓度 生长素浓度应在 10 12 10 8 mol l 范围内 变量梯度应相差一个数量级 2 梯度大小设置要适宜 梯度过小 看不出变化 实验组数增多 增加了操作难度 梯度过大 实验结果不准确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 ph 预测其数值应在 7 0 左右 ph 梯度设为 0 4 即共做五组实验 其缓冲液 ph 分别为 6 2 6 6 7 0 7 4 7 8 2 3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变量梯度的大小 若进行定性分析 梯度设置可稍大些 如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植物在 30 左右时 光合作用最强 我们既要研究温度降低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也 要研究温度升高时的变化 温度梯度设置如下 0 10 20 30 40 若要进行定量分析 梯度设置应小些 如探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温度梯度设置 如下 24 27 30 33 36 4 在实际操作中 为避免因梯度设计不当 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 我们可以设计 一个预实验 每组之间梯度适当加大一些 当找到一个大致的适宜范围后 再在这个范围 内缩小每组之间梯度值 最后测出一个准确范围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 做了探究 萘乙酸 naa 促进插条生根 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 结果如下图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 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1 材料用具 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 烧杯 量筒 培养皿 naa 蒸馏水 等 2 配制溶液 配制浓度依次为 溶 液浓度梯度为 0 5 ppm 的 naa 溶液 9 份 并编号 1 9 3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 每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 请设计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 5 该实验应控制好两个主要的无关变量 具体方法是 解析 根据预实验的结果 可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浓度范围是 2 6 ppm 再根据题中要 求浓度差为 0 5 ppm 可确定要配制的浓度梯度为 2 ppm 2 5 ppm 3 ppm 3 5 ppm 4 ppm 4 5 ppm 5 ppm 5 5 ppm 6 ppm 共 9 个不同的浓度 填写实验步骤时 应遵循随 机分组 浸泡 培养 扦插 统计的思路进行解答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从实验材料 处 理时间 温度等方面考虑 3 答案 2 2 ppm 2 5 ppm 3 ppm 3 5 ppm 4 ppm 4 5 ppm 5 ppm 5 5 ppm 6 ppm 3 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 9 份 将 9 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 1 9 号 naa 溶液中 4 如下表 naa 浓度 ppm 生根条数 天数 22 533 544 555 56 1 2 3 5 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 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生长状况一致 2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 如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能够消除过氧化产物 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 研究人员进行了 水 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实验 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处理培养温度 sod 活性 u g min 1 25 的蒸馏水浇灌 25 7 3 2 9 4 3 5 的 0 5 mmol l 水杨酸浇灌 5 10 3 4 5 的 1 0 mmol l 水杨酸浇 灌 5 11 6 5 5 的 1 5 mmol l 水杨酸浇灌 5 13 6 6 5 的 2 0 mmol l 水杨酸浇灌 5 8 5 7 5 的 2 5 mmol l 水杨酸浇灌 5 7 9 8 5 的 3 0 mmol l 水杨酸浇灌 5 6 5 1 表中 是 是 实验设计时每组取 50 株水稻幼苗 而不是 1 株 目的是 2 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 两点 3 组别 1 和 2 对照可得结论是 组别 2 8 可得到的结论是 4 在 5 条件下 2 0 mmol l 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填 增强 或 减弱 4 请根据 5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完成水杨酸浓度与 sod 活性关系的坐标折线图 解析 1 2 组与 3 8 组之间应形成对照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 表中 应为 5 的蒸 馏水浇灌 是 5 实验对象多可避免偶然性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 除自变量以外 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 比如蒸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 培养时间 幼苗 发育情况等 3 组别 1 与 2 之间的变量为温度 且低温时 sod 活性较大 说明环境温度降 低时 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分析 2 8 组 sod 活性可知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杨酸 浓度的增加 水稻的抗冷性增强 当水杨酸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 水稻的抗冷性开始减弱 与 2 组比较可知 在 5 条件下 2 0 mmol l 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减弱 4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 在坐标图中描点连线即可 同时注意横纵坐标一定要标上 答案 1 5 的蒸馏水浇灌 5 避免偶然性 减少误差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 蒸 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 光照强度 培养时间 幼苗的发育情况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