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_第1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_第2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_第3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_第4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竹图题诗墨竹图题诗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张张 宓宓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六篇关于介绍 岁寒三友 的名家名篇 其中 墨竹题图诗 就是其 中的重点阅读篇目 墨竹题图诗 以 竹 为依托之物 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 以 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 以及 任风雨来袭 我自岿然不动 的气概 诗歌仅仅四句 却句句含情 尤其是最后一句 一枝一叶总关情 似写竹 实写 人 写出了世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 体恤之情 作者以竹喻人 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地 品格和爱民思想 文中的 衙斋卧听萧萧竹 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 竹 依然傲 然挺立 丝毫无风吹雨打之姿 更让人对竹充满敬佩之意 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 本文的图 竹干很细 但细中有强 着色不多 却浓密有致 全用水墨 更显其傲 骨 与众不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 了解古诗大意 欣赏图画 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 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 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背诵 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 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 板书课题 导入 墨竹题图诗 1 这首诗的题目怎样读 你会吗 2 墨竹 题图诗 墨竹是一幅画的名称 是一种单用墨画的竹子 题图诗是一种 诗的形式 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 相符的诗句 3 小结 所以说 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文言文 古诗词的阅读 同学们都要 注意读好文章的眼睛 题目 这样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4 齐读课题 墨竹题图诗 2 预习探究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 在预习的过程中 你从这首诗中认识了那几个生字 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衙 y 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斋 zh i 屋子 书房或商店 本诗指的是郑燮的书房 燮 xi 清代著名画家 书法家郑燮 字克柔 号板桥 也称郑板桥 随机介绍作者 郑燮 1693 1765 字克柔 号板桥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 雍正十年 举人官山东范县 潍县知县 有政声 以岁饥为民请赈 忤大吏 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 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 竹 石 松 菊等 而画竹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 风格劲峭 岿 kui 然不动 高大独立的样子 些小 指官职卑微 吾曹 我们 关情 关心 小结 小结 生字是预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在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 一定要 记住 既要读准每个字音 还要了解重点字义 这对理解诗意有着很大的帮助 2 在预习的时候 你还做了那些工作 我们一起共享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 它们是古代文人 墨客所推崇的对象 纵观历史文坛 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 的一朵奇葩 今天 我们学习 墨竹图题诗 就是 扬州八怪 之一的郑板桥的作品 介绍背景 本诗全名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是郑板桥在乾隆十 一 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 今属山东省 年伯 古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包大中丞括 包括 乾隆年间 曾任山东布政使 署理巡抚 故称 中丞 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 山东受灾 饥民无数 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 郑板桥 整日为民奔波 白日劳顿 夜不思眠 他开仓赈货 令民具领券供给 又大兴工役 修 城筑池 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 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 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 寐的夜晚 听着冷雨拍打窗棂 风吹疏竹 发出萧萧之声 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 寒饥号的怨声 于是提笔展纸作画 遂成此文 墨竹 用水墨画成的竹子 古代文人墨客特别推崇水墨画 他们认为 只有水墨 才能够体现雅致 大气的感觉 国画艺术中 有墨分五色的说法 在中国画里 墨 并不 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 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 完美地表现 物象 墨色有 干 湿 浓 淡 焦 五种 扬州八怪 包括郑燮 罗聘 李方膺 高翔 金农 李鱓 汪士慎八位画家 课外阅读 竹颂 等等 3 小结 看来 同学们的预习非常主动 几乎囊括了关于这首诗的所有知识 张 老师非常佩服大家 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老师也是第一次听到 感谢同学们 看来我们 今天的学习一定非常轻松 二 反复诵读 二 反复诵读 品大意 品大意 合作探索 品诗情 合作探索 品诗情 1 反复诵读 品大意 1 这是一首七言诗 怎样读才会重点分明 要注意语气和节拍 请同学们练练 2 练读 学生自渎 指名读 大家评议 小组合作再读 提问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觉得 读出郑板桥的心情了吗 2 合作探索 品诗情 1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探究怎样读才能读出郑板桥当时的心情 2 检查汇报 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 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 的诗句 并说明理由 3 思考 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 而不想成别的 请同学 们仔细欣赏诗旁边的这幅墨竹图 小结 衙斋卧听萧萧竹 是实写 疑是民间疾苦声 是虚写 第 1 句是第 2 句 发挥联想的基础 也就是听见了萧萧丛竹 声音呜咽 给人一种凄寒的感觉 于是作者 由风竹之声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 4 你觉得诗句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吗 明确似是写竹 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 体恤之情 5 小结 诗中以竹喻人 比喻新颖奇特 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 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爱民气节 6 现在再读这首诗 大家的感受一定不同 我们一起来试试 齐读古诗 3 3 同学们 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 同学们 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 任风雨来袭 我自岿然不动 三 总结 拓展阅读 三 总结 拓展阅读 1 总结全文 是的 正是因为竹的高标挺立 竹的特立独行 竹的坚韧不拔让板桥 先生一生为之仰慕 所以 在他为官的几年中 他始终以竹的精神 竹的品格鼓励自己 做一己好官 为百姓做些实事 2 欣赏阅读有关 竹 的诗句 体会 竹 在古代诗句中的重要地位 1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此诗 既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又自喻藐视俗见 风骨刚劲的气节 2 杜 甫 唐 咏竹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陆 游 宋 好竹千竿翠 新泉一勺水 苏 轼 宋 咏竹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3 小结 岁寒三友 是的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 他们常常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 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 挺拨多姿的翠竹 傲雪报春的冬梅 它们虽系不 同属科 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 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 慕 而誉为 岁寒三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