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教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教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教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教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教科版教科版 20202020 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穿越时空隧道 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 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B 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 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 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 2 2 分 中国被称为 丝国 传说中教人养蚕抽丝的先人是 A 神农 B 共工 C 仓颉 D 嫘祖 3 2 分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 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 中 周代封建 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 周天子 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4 2 分 带一路 战略成为社会热点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 丝绸 之路 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第 2 页 共 13 页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5 2 分 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 殷商 或 殷 原因是 A 商朝建立后定都于殷 B 名为殷的商王规定的 C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 殷 字吉利 6 2 分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自然灾害严重 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 爆发平民大起义 C 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D 少数民族入侵 7 2 分 下列既属春秋五霸 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是 A 晋国 B 吴国 C 齐国 D 宋国 8 2 分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安慰他 一次的失败不要紧 说不定 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 你 才能及早发现问题 坏事也能变好事的 老师的观点符合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A 第 3 页 共 13 页 B C D 9 2 分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的成语故事体现了 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10 2 分 在中国历史上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 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样说是因为 A 各国纷纷变法 竞相改革 B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C 学术活跃 百家争鸣 D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11 2 分 欲天下之治安 安定 莫若众 多 建诸侯而少其力 使其弱小 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 亡 无 邪 反叛 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第 4 页 共 13 页 D 推恩令 12 2 分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 羽有关的是 建立西汉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建立张楚政权 A B C D 13 2 分 看下图 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 秦始皇赢政 B 汉高祖刘邦 C 汉武帝刘彻 D 西楚霸王项羽 14 2 分 汉初经济凋敝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为此汉初统治采取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第 5 页 共 13 页 B 闭关锁国政策 C 改革开放 D 一国两制 15 2 分 史记 和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面的示意图中 哪一字母所代表时 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 B C D 16 2 分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 沁园春 雪 中提及了中国古代 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 汉武 最主要的功绩是 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 结束割据 实现国家统一 C 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7 2 分 汉武帝雄才大略 他在位时期 颁布 推恩令 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要目的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排除异己 C 平定诸侯叛乱 D 发展经济 18 2 分 东汉中后期 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A 皇帝任用贪官污吏 B 土地兼并严重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19 2 分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 曹丕称帝 B 赤壁之战 C 刘备称帝 D 孙权称王 20 2 分 下列行业中 蜀国最兴旺的是 A 丝织业 B 造船业 C 制瓷业 D 冶铁业 21 2 分 史书所载的 王与马 共天下 的政治现象以及 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的经济景象出现在 A 西晋 第 7 页 共 13 页 B 东晋 C 南朝 D 北魏 22 2 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 贾思勰 齐民要术 B 王羲之 兰亭序 C 钟繇 宣示表 D 韩非子 伤寒杂病论 23 2 分 下列关于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B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C 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D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汉族文化 24 2 分 2019 年 3 月 23 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举办了野三坡国际圆周率背诵大赛的决赛活动 在圆周率 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宋应星 25 2 分 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胡昭 第 8 页 共 13 页 C 王羲之 D 李斯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7676 分分 26 26 分 七年级 班的同学在学习完先秦历史之后 开展了一次主题为 中华文明 光芒四射 的擂台 赛 分为农耕文明 青铜文明 大变革时代 科技文化四个模块来相互考查 请你完下列问题 1 模块一 农耕文明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2 模块二 青铜文明 仔细欣赏右面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 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并变变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何特点 3 模块三 大变革时代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是谁的主张 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 模块四 科技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的国家 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 2006 年 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 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请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派别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 孔子 仁 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儒家 战国时期提出 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非正义 的战争 主张用 仁政 治国 按时令 进山伐树等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 相互转化 道家 战国时期顺其自然 第 9 页 共 13 页 墨家墨子战国时期 法家 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春秋末期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27 15 分 文学和科技是国家繁荣的重要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 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 乱石穿孔 惊涛拍案 卷起千堆雪 材料三 李约瑟 宋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1 材料一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种文学形式 2 材料一反映了的盛世被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的角度谈一谈唐朝繁荣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请用史实说明李约瑟观点的正确性 28 15 分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材料二 禹传子 家天下 材料三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你知道哪些人是通过 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2 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9 20 分 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 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 对本国的正孩子 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 影 第 10 页 共 13 页 响做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如图 1 商鞅铜方量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孤独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属于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3 材料三中的 孝文帝 属于古代哪一少数民族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 施 4 从这两次改革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