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海南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 的航程 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 因此素有 世界桥梁 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灵渠 2 2 分 秦代万里长城和隋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 对于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 之处是 A 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B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交流 D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3 2 分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它就是 A 通吕运河 B 通扬运河 C 隋朝大运河 D 唐朝大运河 4 2 分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第 2 页 共 15 页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5 2 分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 于实行了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6 2 分 如图是 1983 年收藏在青州市博物馆的赵秉忠状元殿试卷 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 这 一考试制度兴起 A 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B 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C 促进了元曲的繁荣 D 促进了明清小说的繁荣 7 2 分 有一天 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来到自己前面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 座位已经被撤掉了 此后 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 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第 3 页 共 15 页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8 2 分 明朝 析中枢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9 2 分 唐太宗说 破土兴工 花费很多 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 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 我功德不及汉 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由此可见 唐太宗 A 重视吏治 B 完善科举 C 戒奢从简 D 虚心纳谏 10 2 分 下列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按其设置的时间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A 图 1 图 2 图 3 B 图 2 图 3 图 1 第 4 页 共 15 页 C 图 3 图 2 图 1 D 图 2 图 1 图 3 11 2 分 进士科中 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A 策问 B 杂文 C 经史 D 诗词 12 2 分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 秦兵马俑遗址 B 敦煌莫高窟 C 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 大昭寺会盟碑 13 2 分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14 2 分 据史书记载 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 金银珠宝店 茶肆 客舍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手工业生产发展 B 对外贸易活跃 C 商业经济繁荣 第 5 页 共 15 页 D 经济重心南移 15 2 分 旧唐书 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小明却说 对人民来说 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在位期间出现了 开元盛世 的局面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发展农业生产 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16 2 分 学完隋唐时期的历史后 有几位同学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概括 最恰当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 中华帝国的衰落 17 2 分 隋唐时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A 唐风洋溢奈良城 B 车书本一家 C 和同为一家 D 回鹘衣装回鹘马 18 2 分 如果开展一次以 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 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下列可纳入的重要 史实有 马可 波罗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B 第 6 页 共 15 页 C D 19 2 分 下列关于曲辕犁的说法 正确的有 是播种的工具 设计精妙 便于操作 可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 回转省力 适于精耕细作 提 高了耕作效率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A B C D 20 2 分 2018 年中央电视台 中国诗词大会 第三季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 感受诗词之趣 从古 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 涵养心灵 节目如问其诗飘逸洒脱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唐代诗人是谁 你 的回答将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21 2 分 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 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诗歌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是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 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 C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 红楼梦 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 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 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22 2 分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第 7 页 共 15 页 A 统治者不是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威胁中央政权 C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 中原政权无力与之抗衡 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 腐败 23 2 分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 指生活在中原的汉族 贱夷狄 指少数民族 朕独爱之如一 这 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在哪方面的思想 A 重视教育 大力培养人才 B 选用良吏 提高行政效能 C 实行恩威并施政策 改善民族关系 D 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负担 24 2 分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作者发动了 唐末哪次农民起义 A 大泽乡起义 B 楚汉之争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25 2 分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 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 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B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战事不断 C 南方地区 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D 五代十国时期 政权分立 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26 2 分 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后 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 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 第 8 页 共 15 页 特征的是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社会变化和民族关系发展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7 2 分 请你根据如图判断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 民族政权并立 B 南北政权对峙 C 地方军阀割据 D 战乱长期不息 28 2 分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 西夏 金分别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 党项 匈奴 B 契丹 党项 女真 C 党项 女真 回纥 D 匈奴 回纥 吐蕃 29 2 分 在古代 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 百家姓 中的姓氏排序是 赵钱孙李 赵 姓排在了第 一位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可以推断 百家姓 最早可能出现于 第 9 页 共 15 页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30 2 分 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 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 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 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 善以此治国 王而不藩者 不过秦皇 汉武 宋太祖 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己 这里的 国家政体 是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行省制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31 20 分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为何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2 在如下图中填出隋朝大运河的 三点四段 名称 3 皮日休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教多 皮 日休是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 你对他的评价有何看法 第 10 页 共 15 页 4 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2 3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 有 学者认为 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 对外侵略扩张 导致中日 友谊之船 说翻 就翻 友谊之船 侵略之船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 年 1 月 教育部下发 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 明确要求在教 材中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精神 将 八年抗战 改为 十四年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 抗战 处于东北义勇军 东北抗日联军 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 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 件投降书期间 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 即 八年抗战 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 就是 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 的说法 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 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 第 11 页 共 15 页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十四年抗战 的起止时间 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十四年抗战 的起止时间 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5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重大意义 6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重大意义 33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 年 宋辽双方订立和议 辽朝撤兵 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1 材料一 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 和和战战 请说出这一时期三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2 材料一所说的 和议 在历史上称什么宋朝还向哪些政权纳过 岁币 3 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战役是哪次 4 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 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 为什么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