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在 周口店遗址文化节 的活动现场 小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方发给他一块兽 肉让他切割时 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铁器 D 青铜器 2 2 分 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治理洪水 发展生产 使人民安居乐 业 结朿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 创造了奴隶制国家 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这里的 他 是指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3 2 分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 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夏朝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国人暴动 4 2 分 春秋时期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 职位也不再世袭 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5 2 分 2011 年 3 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 司母戊鼎 正式更名为 后母戊鼎 该鼎反映 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6 2 分 平王东迁后 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一些大的诸侯国 纷纷争做霸主 材料反映的是哪 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A 尧舜禹时期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7 2 分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A 秦国 B 齐国 C 燕国 D 赵国 8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最主 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 货币 B 统一文字 C 建立中央集权制 D 焚书坑儒 9 2 分 破釜沉舟 这一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0 2 分 下图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 刘邦率兵攻占咸阳 B 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 C 刘邦在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了汉朝 D 刘邦采取措施 出现了 文景之治 的局面 第 4 页 共 13 页 11 2 分 有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 族永远的名字 这个 他 是指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周武王 12 2 分 下图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 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 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3 2 分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 这些文字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第 5 页 共 13 页 14 2 分 三国时期政权分立是其时代的主要特征 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5 2 分 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 是在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16 2 分 李白的诗句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 中原人民纷纷 南迁的境况 它的积极影响是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 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7 2 分 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破釜沉舟 A B C D 第 6 页 共 13 页 18 2 分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 其道具有四样 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 断 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 书桌上有笔 纸张 B 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 墙上挂有临摹的 洛神赋图 D 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9 2 分 下列对应的搭配中 错误的一项是 A 战国 整套编钟 B 秦汉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东晋 兰亭序 D 南朝 洛神赋图 20 2 分 成都中考 如表所示 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丘穆陵穆 步六孤陆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魏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8282 分分 21 6 分 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第 7 页 共 13 页 B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C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D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E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F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孙武 商鞅 司马迁 孟子 孔子 屈原 22 4 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 伟大的思想家 创办了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彰显了教育公平理念 2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整理了从战国到五代 前后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3 乐晋时期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4 是盛唐转衰时期的诗人 其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 动荡的历史时代 被称作 诗史 23 12 分 三国鼎立 220 年 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 在 称帝 国号魏 221 年 在 称帝 国号汉 史称蜀汉 222 年 孙权称吴王 国号吴 年 在建业称帝 的局面形成 三国经济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 年 孙 权派将军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 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4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 知所从矣 汉书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 臣 是谁 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 第 8 页 共 13 页 2 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 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3 材料中的 臣 是谁 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 4 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 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25 20 分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 三国演义 主题歌 材料二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 惊涛拍岸 卷起 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 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此战役的结果如何 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 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 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 如何对待 4 在 三国演义 中有很多的计谋 请你说出几个来 2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 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人民辛苦劳作 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 江南生产 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 宋书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 各民族 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他们彼此征战 人民被屠杀 牛马被掠夺 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第 9 页 共 13 页 改编自教科书 1 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 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材料三中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方民众的南 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 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