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同步练习题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26126 分分 1 2 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挺进大别山 2 2 分 周恩来是我们江苏淮安人的骄傲 他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还是在建国后 都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下列有关他的活动 正确的一项是 领导南昌起义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美建交 A B C D 3 2 分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 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第 2 页 共 13 页 D 八一三事变 4 2 分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D 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 5 2 分 右图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 解放日报 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 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东北三省沦陷 B 蒋介石命令张 杨进攻陕北红军 C 张 杨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爆发 D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6 2 分 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7 2 分 沈阳事变 日本称 九一八事变 为沈阳事变 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发生于沈阳城外 是 远东有史以来最大事变 其 最大事变 标志着 A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第 3 页 共 13 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 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D 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8 2 分 苦难十四年 日本和汉奸 压迫老百姓 有苦不能言 其中 十四年 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9 2 分 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 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10 2 分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自强求富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民主 科学 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A B C D 11 2 分 歌曲 松花江上 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 无尽的宝藏 流浪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是指 A 九一八 事变 第 4 页 共 13 页 B 一二八 事变 C 七七 事变 D 八一三 事变 12 2 分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 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 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13 2 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 A 国共两党军队合作 B 共产党同各界各民主党派合作 C 国共两党合作 D 全国各界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4 2 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有利于全民族团结 抗战局面的到来 A B C D 15 2 分 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 千古功臣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 抓住了共产党的老对头蒋介石 第 5 页 共 13 页 B 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 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 避免了新的内战 16 2 分 2011 年 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 90 周年 90 载艰苦卓绝 90 载荣耀辉煌 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 28 年艰苦奋斗 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的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17 2 分 花谷正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 十八日夜 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 率领部下向柳条 湖方向走去 在这里 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 并点了火 借助这一回忆有助于我 们了解 A 九一八事变 B 戊戌政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8 2 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解放战争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台儿庄大捷 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第 6 页 共 13 页 D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9 2 分 右图是 20 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 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结束后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B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 五四运动爆发 C 国共合作破裂后 南京政府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东北三省沦陷 20 2 分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 孙中山先生联俄 联共与农工政策 行之于 1925 年至 1927 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 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 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 合作 A 辛亥革命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B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C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 长征 抗日战争 21 1 分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杨虎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22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 4 月 17 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 下关条约 的日子 中方认为 1895 年签订的这一条约 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 可作地方事件 望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 第 7 页 共 13 页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 东北沦亡 时逾五载 前方守土之将士奋勇杀敌 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 张学良等多年 袍泽 不忍坐视 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 保其安全 促其反省 张学良 杨虎城叩文 十二日 材料四 卢沟桥事变后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成为中 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顾全大局 摒弃前嫌 早在 1936 年处理西安 事变时 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光明日报 1 材料一中的 日清战争 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 下关条约 中中国被迫割让的领土有哪些 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 材料二电令中所说 沈阳日军行动 和电令产生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中 沈阳日军行动 的影响是 什么 3 材料三中张学良 杨虎城发表该文的时间和 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 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张学良 杨 虎城发动的事变有什么重要影响 4 据材料四 指出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的原因 23 20 分 2015 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 70 周年谈话 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 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 近代以来 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 的战争 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 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 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 占领 全中国 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政治明文历程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意义 第 8 页 共 13 页 1894 年丁汝昌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台儿庄战役1938 年 国民党 鼓舞了抗战士气 1940 年彭德怀 共产党 材料二 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 政治 情感 和学术 在情感层面 中日两国的历史 体验也极不对称 在中国民众看来 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 日本是加害者 而在日本民众看来 日本也是战争受 害者 一一 人文历史 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1 根据材料一 请回答 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 请结合所学知识 补全表格 3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 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 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 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 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24 25 分 习近平指出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这一 中国梦 道出了中 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 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断求索 不懈奋斗的历史 将中国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 连成一线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19 世纪下半期到 20 世纪初 在经济 政治 思想三大领域 先进的中 国人不断探索 先后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 为了摆脱外来侵略 实现国家独立 中华民族进行了不懈的抗争 其中哪一次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 年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 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 这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怎样的历史新纪元 4 20 世纪的最后 20 多年至今 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端 引 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 如今 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为了早日实现 中国梦 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25 20 分 抗争篇 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读材料 第 9 页 共 13 页 回答问题 揭穿谎言 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宣称 在支那事变 指 1937 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 发展的过程中 日军 并没 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 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胡说 南京大屠杀是 20 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 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 尽的力量 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1940 年 5 月 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 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为国 家民族死之决心 海不清 石不烂 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 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 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 到的伤害 70 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 70 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 结合有关史实 批驳材料一 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 七七事变爆发前 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 材料三中提及的 民族凝聚力 在政治上主要表现 是什么 3 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 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文言文强化训练与解析笔记
- 服装款式与面料搭配技巧大全
-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及风险管理方案
- 连锁餐饮品牌店面运营管理方案
- 小学家长会主题演讲稿合集
- 给青少年的一封成长励志信
- 快餐连锁店员工操作手册
- 工程项目供方绩效考核表
- 员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设计方法
- 肿瘤医院护理人员考试模拟题
- 期权考试题库答题版
- 给排水巡视检查记录表
- YY/T 1754.1-2020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质量管理学课件第1章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