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观简析_第1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观简析_第2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观简析_第3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观简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观简析作为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过“美是生活”的著名观点,这一观点与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显现”不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就在现实生活之中,美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美,在他的观念里美和生活基本上是同义语,从今天的美学观念来,这一观点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了美的无功利性,没有看到美和生活之间是需要一定的距离的。除了这个著名的美学观点之外,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悲剧也做过深入的思考,在他年轻时代写作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他对黑格尔悲剧理论有过深刻的辨析,而他的悲剧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悲剧中命运观念的否定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观点出发,在实践上否定根据东方的或古代希腊的命运观念写成的悲剧,在理论上否定德国美学中企图把命运观念和现代科学调和起来的悲剧概念,批判的落脚点是后者。一个人不预防任何不幸,倒可以安全,假如多方预防,则反而遭罹祸殃。这就是古代人们对于可怕的、无从索解的人生奥秘的概括和理解。是什么在作怪呢?他们归诸命运。在古代人看来,那些老是喜欢破坏他们计划的种种祸害好象都是由一个任性而凶恶的坏女人制造出来的,这个坏女人就是命运,它有生命、有脾性,人们既掌握不了它,也战胜不了它,而它又特别喜欢和好人作对,弄得善无善终,泰极否来。于是,“人与命运的冲突”就成了自古以来悲剧的一个中心表现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这种命运观念本身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已变得奇怪可笑,但严重的是这种奇怪观念仍然改头换面地出现在现代美学家的悲剧理论里。他举出这样一种悲剧理论:“人的自由行动扰乱了自然的正常进程;自然和自然规律于是起而反对那侵犯它们的权利的人;结果,苦难与死加于那行动的人,而且行动愈强,它所引起的反作用也愈剧烈:因为凡是伟大的人物都注定要遭到悲剧的命运。”这种理论把自由行动的人和森严的自然规律拉到了必然对峙的地位,而且把自然规律当成了一个活的东西,一受损害和侮辱便来实施报复。这样,被报复的对象的一切悲惨遭遇也就成了咎由自取,因为他损害了自然规律。伟大人物总得自由行动,因而总得侵犯和损害自然规律的尊严,结果也就总要被报复而堕入悲惨的境地。在这里,自然和自然规律成了绝对不是人们所能认识和掌握的东西,人们的自由活动似乎也没有合乎自然规律的可能,悲剧的产生也就成了一种铁铸钢浇的必然。这实际上很接近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设置了一个不是人们所能把握的理念,人们的自由活动再崇高、再神圣也总是片面的,于是与另一种片面的冲突而酿制悲剧,也必不可免。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这都是命运观念在现代悲剧理论中的再现。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自然和自然规律是不是永远要和人对立,而人永远没有掌握它们的可能?对于黑格尔的理论来说,是不是人们永远都得犯片面性的错误而受到惩处?车尔尼雪夫斯基予以明确的否定。他说:“自然规律可能而且确实常常对人和他的事业起危害作用;但是人类的一切行动却正要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自然对人是冷淡的;它不是人的朋友,也不是人的仇敌:它对于人是一个有时有利、有时又不利的活动场所。”这就是说,人是可以按规律行动的,世界未必有那么一种永远只会显示人们错误的力量,无论名之为自然,还是名之为理念。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生活是否必然是悲剧的?伟大人物的生涯是否必然是悲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既然认为没有这么一种驱赶不开也战胜不了的庞然大物在作弄人,那末生活悲剧也就不再是人的一种必然命运。斗争和冲突,其结果总是成败祸福间或有之,这样,命运的概念也就十分空洞了。他以生活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航海者同海斗争,同惊涛驻浪和暗礁斗争;他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难道这生活必然是悲剧的吗?有一只船遇着风暴给暗礁撞坏了,可是却有几百只船平安地抵达港口。就假定斗争总是必要的吧,但斗争并不一定都是不幸的。结局圆满的斗争,不论它经过了怎样的艰难,并不是痛苦,而是愉快,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性的。对于伟大人物的命运,他又说:伟大人物的命运是悲剧的吗?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正和渺小人物的命运一样;这里并没有任何必然性。伟大人物的命运是悲剧的或不是悲剧的,要看环境而定;在历史上,遭到悲剧命运的伟大人物比较少见,一生充满戏剧性而并没有悲剧的倒是更多。命运观念的悲剧论者持论较为深入的一点是认为悲剧人物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原因在于他们身上有各种与普遍律令不相符合的缺点和片面性,而这种缺点和片面性又是无法克服的,是他们生命存在的独特性体现。所以承受惩罚,陷入危难,均属无可奈何。如果说,自足而能动的自然和理念是造成悲剧的外部依据,那末人物克服不了的缺点和片面性则是内部依据,两相对照,两相交叠,就构成悲剧的必然。自然规律和理念犹如安置不动的烛炬,人物则如扑火的飞蛾。由此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又一个问题是:悲剧人物是否都是因自身的原因而咎由自取?他的答案是,有这种情况,但也不一定:“我们在悲剧中也还多少可以看到这种无辜的死,不管这些悲剧的作者是如何被他们的悲剧的概念所束缚:难道苔丝德梦娜真的是她自己毁灭的原因吗?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完全是埃古的卑鄙的奸恶行为杀死了她。难道罗密欧和朱丽叶自己是他们毁灭的原因吗?认为每个死者都有罪过这个思想,是一个残酷而不近情理的思想。它和希腊的命运观念及其种种变种之间的联系是很明显的。”以此推导出去,悲剧人物的遭难也同样不是象黑格尔说的是因为他们执持理念的片面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些话都说得非常浅显明白。实际上他是一层层地抽掉了悲剧的各种“注定性”因素,因此也就排除了命运观念在现代悲剧理论中的变种。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生活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大可理解和把握的状态,其中多的是意外之事,多的是自然的散乱分子,它没有一种单向持恒专门和什么人作对的力量,相反,人们可以通过艰苦征战而争得幸福和愉悦。这里,无疑跃动着一个决不被苦难征服的社会改革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既不听任命运摆布,也不自怨自艾,更不对斗争的前途迷惘悲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论竟也是他的世界观和胸襟的一种袒示。无论从社会观还是从艺术观来看,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悲剧理论中命运观念的清算都是基本合理的,有说服力的。二、排斥“必然性”的悲剧论在车尔尼雪夫斯基反对命运观念的论述中我们已可发现,他厌恶把繁复的偶然事物简单地归并、浓缩成几条必然规律的做法。这样,他实际上扫及的对立面已比命运观念的悲剧论宽大得多了。“伟大人物总会走向苦难和毁灭”,这是一种“必然性”,如前所述,是命运观念的变种,没有多少合理性; “悲剧人物的遭遇总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必然性”,有以偏概全之弊,但比上一条要合理一些。把悲剧遭遇的全部原因归于自身是错误的,相反,全然排除自身原因也是不对的。黑格尔喜欢在人物性格中寻找悲剧原因,这有深刻的一面,世间的灾难不会都是飞来横祸;“德性结果总是胜利,邪恶总是受到惩处”,这是从上一种“必然性”里推导出来的又一种“必然性”,东、西方旧文化中司空见惯的报应题材就是依据着它来表现的。以一种善良的愿望、公平的幻想来冒充客观必然,这当然是唯物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所不能容忍的,不过这里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不可一概而论。确实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世界并不是裁判所,而是生活的地方”,如果迷信有一种洞察一切而又公正持平的力量在裁处凶吉,这必然会堕入神学的泥渊。哪会全都前后报应?多的是未惩之恶、未扬之善;但世界毕竟还是有规律的,社会上的人事互相制约,前后的因果连续总有线索可循,升沉盈缩的相对调节也不会被无控制的极端发展永久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因果报应统观一切是荒唐的,有的是例外;否认世界上存在因果报应现象也是不对的,客观规律有时就是通过某些事情上的因果报应来呈现自己的力量的。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全然不接受道德冲突悲剧中因果之间的某些必然性,是有偏颇的。他说:悲剧并不一定在我们心中唤起必然性的观念,必然性的观念决不是悲剧使人感动的基础,也不是悲剧的本质。一个也许是完全偶然的悲剧的命运,仍不失其为悲剧。自然中悲剧的必然性究竟在哪里呢?同自然斗争时发生的悲剧只是一个意外之灾。这样一再申述,终于使他对必然性由冷淡而至蔑视,对偶然性由肯定而至偏爱。但是显而易见,一出不表现任何必然性的悲剧,固然与唯心主义的命运观念划清了界线,但纯粹是自然形态的偶然性事件又有什么意思呢?偶然之死,偶发之祸,如果它们背后不蕴藏着一定的必然,那实在是没有艺术价值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多次嘲笑“各种情况的必然的巧合”,但观众同时也忍受不了各种情况的偶然的生灭。舍弃了必然性来为悲剧定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只得作了这样一个拟定:“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还自赞“这个定义似乎把生活和艺术中一切悲剧都包括无遗了”。都包摄得进去,只得靠着极度的简约来开拓外延,无奈外延越大,内涵越小,这个定义也就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了。这个定义所产生的令人失望的单薄感,正是不理会一切必然性的结果。我们不妨来看看普列汉诺夫的有关评论:“悲剧和命运观念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它和必然性观念的联系却是毫无疑义的。人生中的一切可怕的事物并不都是悲剧性的。例如,被正在建筑的房屋的墙塌下来压死的人,他的命运是可怕的,但这种命运也许只对其中某些人来说才是悲剧性的真正的悲剧以历史必然性的观念作基础。一般说来,真正的悲剧,是个人自觉的意图,由于有限的、多少有点片面的必然性,而和象自然规律一样起作用的历史运动的盲目力量发生冲突所造成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没有注意到,而且也不可能注意到事物的这一方面,但是,那怕他只要想起黑格尔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对悲剧所作的解释,他也就会明白,不是唯心主义者也能谈论必然性。(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真正的悲剧以历史必然性的观念作基础”这一道理,从而使必然性的概念也从因果报应之类上升到一个新的天地。这里包含着一种否定之否定:黑格尔的必然性被车尔尼雪夫斯基否定了,而普列汉诺夫又否定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但普列汉诺夫的使命已不是仅仅恢复黑格尔了,他又跨上去了一盘阶梯。相比之下,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前辈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倒是相当重视必然性的,在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