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材建设观.doc_第1页
新课程教材建设观.doc_第2页
新课程教材建设观.doc_第3页
新课程教材建设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教材建设观与叶圣陶的“大语文教育观”刘国辉新一论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是针对以往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本教学”、“课堂教学”和单纯依靠课本教学、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封闭思想和做法提出来的。1、语文教学不等于“课本教学”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着课本转,课本是“圣经”。教师只要“紧扣课本”、“落实课本”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强调,课程不等于课本,“生活世界”都是课程的范围。就此问题,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就有过多次的论述:精读文章,每学期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初中三年,所读仅有两百篇光景,再加上高中三年,也只有四百篇罢了。倘若死守着这几百篇文章,不用别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引自9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页)国文教本为了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引自略谈学习国文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4页)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引自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页)从上面论述来看,叶老的教诲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同时也和新课程提出的教材建设观正好契合。说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的反复多次实践为基础的。单纯课本那几百篇文章的学习是很难满足语言实践需要的。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试图通过那几百篇文章的学习,就想让学生会读会写,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2、语文教学不等于“课堂教学”汉语不是一种形态语系。它不像英语或俄语那样必须依靠严格的形态变化显示句子的语法关系。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不是“法治”语言,遣词造句主要依靠词语的语境意义和语感。中国人写文章即使不懂语法,全凭语感照样可以写得文从字顺,不犯语法错误。这说明母语教育入学后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孩子呱呱落地那天起就已经接受语言教育了。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语言不仅仅在课堂,而是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萌芽状态的语文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语言学习也叫作习得。小孩子刚刚出生几个月,一不上课堂,二不查字典,三不学语法,只是听,跟着大人瞎嘟嘟,不很久就学会了,而且到两三岁,大概就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由此可见,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只要拥有了跟着大人瞎嘟嘟的语境,再经过多次重复的练习,把握相似于“大人”、可以用于交际的口语是不太困难的事,关键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实践两条。其次,是进入学校以后的正规语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学龄前学说话的继续。学龄前学的是口语,上学后偏重于书面语,即不但是会用口说话,还要会用文字来“说话”,说比较复杂和高级的话。所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此阶段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但也并非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惟一渠道。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在校期间,语文课上除指导学生精读和略读外,“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能够用来自修的,每天至多不过四小时。在这四小时内,除了温理旁的功课,作旁的功课的练习与笔记外故每天的略读时间至多只有半小时,一周便是三小时。每学期有六十小时。”另外,“到暑假寒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多阅读,故以利用暑假寒假最为适当。” (引自9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页)平时课余时间的阅读和寒暑假时间的阅读,都可以说是进行着语文教学的阅读实践活动,都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第三,是走入社会以后的语文教学阶段。这个阶段则更有着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在校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语文,“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即一辈子都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引自9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9页)从学习语言的三个阶段来看,课堂是人学习语言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它不是惟一的形式。要想提高人的综合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历练。综上所述,创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管今天以怎样的“新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