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现状分析开题报告学生 张妙良指导教师 喻坚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的目的1通过对宜昌市周边的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试图了解宜昌市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2通过比较分析,为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提高宜昌市中小学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质健康以及各学校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分析为宜昌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做出努力,为增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一些积极性帮助和建议。(二)、研究的意义张燕、万传金在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中认为身体活动喻意为动态,课堂坐姿喻意为静态,动与静构建了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坐姿静态,身心都备受压抑。如何调整精神压抑感,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一些学校却将课外体育活动放任自流,并没有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降低了兴趣。为探索符合现代素质发展要求的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帮助宜昌市的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为宜昌市中小学生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研究提供一定研究背景。为有关部门对制定干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二、 文件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本课题主攻方向通过索检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和论文有很多,他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都对宜昌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一)、国外体育活动现状1、美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美国政府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确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即到1990年以后,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l0一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美国是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在教育上所持的态度是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目的是向着青少年提供使其能在自由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美国的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的指导思想表述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便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最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具体表现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维持与发展;社会有效性的维持与发展;娱乐能力、智力、文化的维持与发展。美国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形式是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开展越野跑、游戏、游泳、田径、高尔夫球、篮球、摔跤、曲棍球、自行车、网球、足球、民间舞蹈和登山活动等,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俱乐部受当地社区环境影响较大,如野营、射击、打猎和垂钓在有些社区相当普及。冬季一般流行滑雪和冰上运动,夏季则是游泳和水上运动。美国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男生比女生长。5一12年级学生平均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时问12.6小时,其中79年级最长,为13.2小时,10一12年级则减少为12.1小时。在美国,体育课外活动时间一般放在下午3:oo一6:00,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内容和活动形式。美国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常是以比赛方式进行的,间断性地安排了竞赛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田径、游泳、曲棍球和网球等,以年级、班级、年龄等级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美国一向很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方面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体育课时间的分配常常是极为有限的,那么指定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好办法。在美国,虽然不同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各具特色,从总体上看,仍可把课外体育活动分成以下三种形式:班级课外体育活动、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俱乐部。班级课外活动是指在一所学校范围内组织进行的体育活动,主要以班级为集体进行。校际课外活动是指几所学校的学生进行的体育交流,如传统项目竞技、行军、越野长跑、体育联欢,或校际间运动会等。而运动俱乐部是指按学生的运动特长与兴趣,以自由加入的方式,把学生组织起来,纳入到各类专项俱乐部中去,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和比赛。与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重合之处在于,校园内出现的各类运动俱乐部间比赛可在一所学校内进行,可在不同学校间的同类运动俱乐部中进行。后者同样也属于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美国中小学体育必修大纲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课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其功能与体育课有所重叠。但课外体育活动的独立功能则更加突出,集中体现在除可借助课外体育活动完善学生的身体、熟练运动技术外,还可以完成更广阔的社会教育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学生养成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及各种能力;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和睦友善的处事态度;儿童的个体社会化。据美国的专家统计,现在美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一些学者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所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可以的,不取决于他们身体训练的水平;活动的多样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个别针对性。美国明确规定了课外体育活动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运动水平,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服务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2、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英国的中小学生都是早上9:oo上学,下午3:004:00放学,因此,他们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利用放学后和周末时间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各校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被挑选为本校的传统项目运动队(如,足球、橄榄球、游泳等)的训练,有的学生是当地体育中心举办的运动队(如体操)的队员,这些学生是为了参加校级或更高一级运动会做准备的。有的学生参加学校或地方组织的培训班,有的学生放学后在本校或外校的PlaYGround玩,由看管小孩的人带他们做一些包括体育项目在内的活动,还有的学生周末或假期则由家长带领到郊外骑自行车或爬山。由于英国的天气雨水较多,因此学生们大多在室内活动,每个学校都有大小不一的室内运动厅或运动日,运动的项目多是英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如:女孩通常有网球、曲棍球、体操、室内网球、羽毛球和田径;男孩有足球、橄榄球、室内网球、篮球和田径。3、日本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日本,文部省制定了从1990年开始实行的新教学大纲与体系。学校提出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指导方针:根据生涯体育(终身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应从单纯的追求比赛优胜转向青少年愉快地从事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乐趣的方向;应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体验失败与成功、痛苦和快乐等多种情感,以培养和恢复逐渐失去的人性和社会;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运动量,进一步搞好场地设置管理,以防伤害事故;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社会以及体育团体的相互配合,把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据1993年文部省对中小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最新调查,有55%以上学生参加了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开始朝向学校体育新思路来实施。据日本文部省体育局统计,日本公立学校的98%开设了俱乐部,全国共有25.2万多个俱乐部,平均每所学校就有十多个。在俱乐部中,学生凭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小学必修俱乐部人数最多的是垒球,其次是乒乓球、羽毛球,中学最多人数选择的是日本象棋、围棋;其次为排球、乒乓球、网球、篮球、垒球、棒球、田径、足球、剑道、柔道等,高中阶段则增加手球、硬式棒球、器械体操等。日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日本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一般有三种:俱乐部,由学校制定整体活动计划,由学校教师指导进行自主的、协同的活动,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具体活动计划由部内成员自己决定、执行;运动部:代表年级、学校参加比赛,由教师推荐和选拔;同学会:有一些志趣相同的学生自发形成,一般以娱乐、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日本的学生是自愿选择俱乐部进行活动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在课后参加体育运动俱乐部,活动时间分别由俱乐部安排。在安排竞赛内容方面,他们认为运动竞赛只是较高水平的运动队任务,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一校内运动竞赛目的应是增进身心健康和交际,加强合作和娱乐。现代日本的学校体育中,围绕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形成了二类活动形式。一类被称之为特别活动,或称必修俱乐部活动,另一类为自由体育俱乐部。必修俱乐部活动主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该俱乐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由学校作为相对固定活动内容编入课表,事先由学生在艺术、科学、体育三项中选择其一参与活动。从日本中学生的选择结果看,选择体育的学生居多。必修俱乐部一般在同一时间展开,各种不同选择的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在特定时间里,分别到自己喜爱俱乐部参与活动。那些未参加必修俱乐部的学生想参加体育活动,则可选择自由俱乐部活动形式,即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由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这一般针对高年级,有一定自我组织能力的学生,他们在体育或其他科目教师的帮助下,以更加自由和自主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日本把课外体育活动与生涯体育联系起来,通过对学习体育的习惯培养,把体育活动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增进健康和生活乐趣。日本的学校竞赛活动主要在各俱乐部或俱乐部内部各队之间展开,他们的目的虽不是提高运动水平,但通过竞赛这种有趣的形式,调节课外活动气氛,促进交往、合作,并带来集体娱乐情感。日本是在合作、团结、一致中取胜的国家,故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了更多的个体娱乐性,运动合作性、集体性和社会性,因此课外体育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体育活动服务于个体,培养终身意识,并在集体性运动中带来乐趣和荣誉感。现在以知识、技能和体力教育为基础上,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领域,提倡知识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统一,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二)、我国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己有近百年的历史。考究中国学校体育发端于光绪二十三年,由美国传入。当时只有教会学校,开风气之先,有足球、棒球、田径运动等作为课外运动,有的学校竞设课外运动一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的健康的决定,其中规定“学生每日娱乐体育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4年,劳卫制的颁布,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为配合小学教学计划的执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课,坚持做早操、课间操,安排好每周2节课外体育活动。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建国以来至八十年代初,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而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以及培养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开发不足。1983年n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一文,这是我国首次公开提出了第二课堂这一命名。随后展开了关于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也有人提出第二渠道)的讨论。这是因为在研究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研究学校教育方式的演变,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过去被称为课外活动的那部分内容,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人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赋予它应有的地位。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应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1987年以前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纳入周课时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活动时间的安排。1987年首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周课时总量。1988年规定为体育活动课,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进行了分类,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体系,体育活动是其中的一类。1982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对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多种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委下达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都对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正在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这些皆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政策基础,确保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与地位。关于我国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4版)中指出: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培养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包括作息制度中的体育活动、全校性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等。作息制度中的体育活动内容是:早操(15分钟20分钟),也称为早锻炼,是早晨起床后或课前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一般以徒手体操为主,也可开展如跑步,太极拳、气功、游戏等活动;课间操(巧20分钟)也称为课间体育活动。这是学生在上午第二、三节课之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班级体育活动,包括课后体育锻炼则由班干部和体育小组长负责,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各项体育教学技术和达标锻炼,活动时间一般是下午课后。竞赛活动的安排主要也在课后体育活动中,由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虽然内容比较单调,但对激发体育兴趣、宣传体育意识却起到不少作用。全校性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指作息制度体育活动以外的全校性体育活动。一般有“体育周旧)”和“体育节”两种形式。我国中小学日常开展的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全校性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保证了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进行,多年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校课外活动也强调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力求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一一-止选兰竺哩些全堕型竺垫塑塑壁些选醚年的身心健康,并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各种课外活动配合各种教学活动,构成校内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者都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功能大致为五方面:满足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需要;为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文化传递作用;培养体育骨干。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在各级学校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主体运动,发展个性,发挥特长。针对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说明学校在项目上的转换,形式上的改变,内容上的更新,可以大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生机活力。采用规定和志愿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内容、项目、人员、场地等进行适当调整,对学生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这种形式虽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但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凭着“玩玩”而已的心态,没有目标,从而影响锻炼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今后我国学校体育将会哪此方面进行改革”时,其中就指出在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在人们的观念中,传统课间操等于广播体操。但早在加世纪70年代后期,学生人数激增,一些学校由于场地原因不能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全校集体广播操,在课间操活动时就开始了以多种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活动。如1977年3月份的新体育就有图片报道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坪小学丰富多彩的课间操活动。江苏体育科技1982年第三期也报道原南京化学公司职工子女第一中学自1979年9月开始,课间操集中在操场上交替做广播操和自编的身体素质操、艺术体操等。可以说,70年代末期就已成为我国开展和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端倪。1979年刘绍曾先生译自苏联学校体育杂志上的“日本中小学体育”译文中出现“课间大休息”一词,文中介绍了日本中小学课间大休息活动的方式。这是目前已找到的最早使用与“大课间活动”相近说法的资料记载,之后上海市学校体育界也开始将课间操称为“课间大休息”,如1985年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书中就有该市某小学“课间大活动的安排。”我国1982年第1期的学校体育杂志上报道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保证学生每夭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文中,有了“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除外)”说法,这可能是我国“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早出现的说法。1999年教育部正式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如“课间大活动”、“课间大锻炼”、“间操课”等不同的说法。如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教育局就曾下发文件,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改为“间操课”,中学40min,小学35min,并列入课表和作息时间表,要求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都必须按照文件要求执行。1978年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印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lh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颁布后,为了认真落实每生每天lh体育锻炼的精神,一些学校已开始了由传统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如北京古城二小、上海育才中学、辽宁台山一中等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80年代初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到90年代初,天津和辽宁的营口市已着手进行大面积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并进入了在该市推广这一经验的阶段。早在1992年,天津市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都将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工程,长抓不懈。为推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19%年,该市教育局先后在津南区实验小学、河北区育婴里小学、河西区二师附小、河西中学和河西区微山路中学召开了推广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场会。该市把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保证落实上午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后又在下午增加了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的实验,中学15min,小学20min,1998年该市开展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的学校达到30%,到2002年全市中小学基本落实了两次大课间活动。1999年5月25日28日来自全国教育系统的300余名代表观摩了辽宁省鞍山市、营口市和大连市27所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该省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自19%年起至1999年5月连续四年举行了四届全省中小学课间操体育现场会,通过几年的不断总结经验,该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该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早在1999年10月马林:兰州市西固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5日,国家教育部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改革开放2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确定了将辽宁营口市提出的“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的主题作为全国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做出了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决定。河北省唐山市从1999年开始,以体育活动改革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全市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中,大胆进行改革,把原有的课间操延伸为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明确安排在学校的课程表中,即上午第二节课后的30min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第二节课后30min大课间活动。进入21世纪后,大课间体育活动被提升到活动课程的层面;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普及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教育厅、鞍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0日一12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会议代表先后参观了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二一九小学、华育中学、铁西区居义小学、立山区中华小学、鞍钢高中和鞍山一中等七所学校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和自制的百余件体育器材以及“快乐园地”、体育文化长廊,观摩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展示课,在闭幕式上观看了鞍山市中小学大型体育、艺术、国防教育汇报展示。汇报的体育课外活动,有特色运动队(足球队、轮滑队、乒乓球队)、传统运动项目(篮球、排球、键球、软式排球)、体操运动(广播操、小垫子操、自编健身操)以及几十种丰富多彩的快乐运动(花样跳绳、动感竹竿、呼啦圈、键球、攀岩、蹦蹦床、双轮飞扬)、快乐游戏(扁担、踏板、攻城、跳房子、早龙舟、红白球、跨钻轮胎、快乐迷宫、少儿投篮、少儿射门、高低梅花桩、四人二足鞋)等。为代表们展示了运动与健康、柔韧与健美、技巧与艺术、游戏与快乐、整齐与韵律、紧张与活泼、提高与普及、传统与现代的大课间活动,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国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间操形式,即课间操仅做一套部颁广播操。另部分学校己开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等省的中小学校。组织方法有:一种是一天开展一个大课间,即将原来上午第2节课后的课间操延长为3045min不等;一种是一天开展两个大课间,即上、下午各组织一个大课间,如天津市、河北唐山市各中小学。活动内容大都以徒手操(广播操、素质操、健美操、武术操等)、轻器械操(健力操、绳操、哑铃操等)、舞蹈、队列训练和游戏等为主。如某市中学的活动内容是从跑跳操、健美操、韵律操、武术操、太极拳、游戏、广播操、舞蹈、模仿操、部位操、队列训练等11项中选择其中5一6项进行轮换。某市小学课间操的内容安排及顺序是:无声操、队列操、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初生的太阳和雏鹰起飞、哑铃操、二部操、韵律操、放松操、结束。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体育上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响亮口号,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贯彻这一口号的一项实招、硬招和高招。台湾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与休闲运动,台湾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很重视,制定了相关规定与计划,如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程计划(2001一2004)、体适能优异学生奖励要点。其中,体适能优异学生奖励要点明文规定,凡每学期规律参与运动达12周以上,每周至少3次且每次运动30min以上,经体育授课老师审核通过者,核发运动参与奖章。根据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学校体育应启发运动兴趣,体验乐趣与效益,建立规律运动习惯,开展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并要求中小学每周至少进行晨操或课间健身3次。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亦可列入弹性课程,必要时得与综合(社团)活动配合实施。同时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运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定期举办体育乐营,充分提供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机会。但从相关调查资料的情况看,台湾中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程度不高,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参与的运动不够,没有形成运动习惯,想参加运动社团的人很多,但实际参加的人很少。目前台湾中小学正在积极推广多元化的早操及课间操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学校也积极辅导学生成立运动社团,以扩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层面与范围。在青少年休闲运动方面,有青少年周末假日休闲运动,寒、暑假青少年休闲运动育乐营和海外参访队。同时,亦要求和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社区休闲运动。从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看,台湾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学校推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也不够,相关的调研也较少。在课外休闲运动方面,台湾学校体育娱乐与休闲运动开展的较为普遍,中小学生经常参加由学校、社区和家庭组织的各类校内外休闲运动。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时间,邀集家人或邻居、朋友,一同到户外从事身体活动。台湾很重视学校体育,其相关体育立法比较完善,在经费上也相对充裕。台湾对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亦非常重视,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优秀竞技运动选手的摇篮,学校竞技运动水平也较高,通常在台湾奥运体育代表团中有3成以上的中学生选手,这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在中小学体育竞赛方面,台湾每年主办一次中学生运动会,并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台湾小学没有统一的运动会,由各县、市、地政府教育部门自行安排。3.本课题的主攻方向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已有的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影响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提出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方案。三、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进度1. 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已有的资料和文献以及调查问卷找出宜昌市羽毛球大众参与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归纳并作出解决思路和方法。2. 研究的对象宜昌市所有中小学生3. 研究的方法采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