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_第1页
猩红热_第2页
猩红热_第3页
猩红热_第4页
猩红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猩红热,組長:鄭婷婷 報告者:蔡棉棉組員:邱阿春 蔡少鵬 鄭豔君 陳麗萍 劉建英,定義,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病原學,病原體為組型溶血性鏈球菌(treptococouspyogenes,group),球形或卵圓形,呈鏈狀排列。直徑0.0m,無芽孢、鞭毛,幼齡培養中有莢膜。,抗原結構,按其菌體細胞壁上所含多糖類抗原(C抗原)的不同:可分為A-U(除、)19個組;組占95,是主要病原體;、組偶爾致病。 A組依其表面蛋白抗原蛋白分為80個血清型。 蛋白為組的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與鏈球菌毒力有關 。,細菌產生的毒素及酶類:致熱性外毒素(紅疹毒素)、鏈球菌溶血素、鏈球菌溶血素、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等。 該菌對熱及乾燥的抵抗力較弱,一般消毒劑可將其殺滅。,流行病學,1、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及帶菌者。發病後24小時至疾病高峰時期傳染性最強,至皮膚脫屑階段多無傳染性。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時、恰當和充分的治療,病原菌於治療24小時後即被消滅。 鏈球菌其他感染(如丹毒、咽峽炎、扁桃體炎、中耳炎)也可成為傳染源。 鏈球菌帶菌者數量大,不易發現,應予重視。,2、傳播途徑: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皮膚創口或產道侵入(外科型或產科型)。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後僅對同型紅疹毒素及同型病菌有長期免疫力,少數患者病後可再發猩紅熱。 輕型病例及早期應用青黴素治療者免疫力產生不足,猩紅熱的復發和再感染也可發生。,4、流行特點: 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夏秋季少見。 多流行於溫帶地區,寒帶及熱帶少見。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兒童最為多見。,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A組型溶血性鏈球菌 咽部粘膜及局部淋巴組織(病菌不斷增殖,分泌毒素)化膿性咽峽炎 毒血症和菌血症。,化膿性病變咽峽炎、扁桃體炎、遷徙性化膿性病變 全身中毒症狀 頜下淋巴結炎、頸淋巴結炎 內臟(肝、心、腎、脾)細胞變性、壞死、 充血、出血 中毒性病變 皮膚皮疹脫皮 舌乳頭充血腫脹草莓舌 楊梅舌 變態反應性病變 關節炎、腎炎、風濕熱、心肌炎、心內膜炎,臨床表現,潛伏期 17天,一般為3天。 普通型三大特徵表現 發熱 咽峽炎 第二病日出現典型皮疹,1、普通型 (1)發熱:畏寒、發熱及全身中毒症狀,持續性,39左右,自然病程約1周。(2)咽峽炎:咽痛、吞咽痛。體征:咽部粘膜及扁桃體紅腫、扁桃體上有黃白色點狀或片狀膿性滲出物,易擦掉;內疹:軟齶水腫、充血,見有米粒大紅疹及或出血點黏膜疹,可先於皮疹出現。 (3)皮疹:多在起病天(發熱後第2日)。順序為耳後、頸部、上胸部數小時胸、背及上肢下肢,皮膚經24小時迅速延及全身。,皮疹,典型的皮疹為在皮膚上出現均勻分佈的彌漫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壓之退色,伴有癢感。 部分患者可見粟粒疹。嚴重患者出現出血性皮疹線狀疹。一般面部潮紅,無紅疹,而口周則因口輪匝肌處血管分佈稀少而呈蒼白色,稱口周蒼白圈。齶部可見充血或岀血性的粘膜內疹。,(4)舌像:草莓舌(strawberrytongue)發疹同時,舌充血紅腫、乳頭腫大,凸出於灰白色舌苔上。 楊梅舌(raspberrytongue)第23天起,舌苔開始剝落,第1週末舌苔盡消,舌面呈深紅色,表面浸潤發亮或乾燥,有裂紋,乳頭粗大凸起。,草莓舌,(5)退疹及皮膚脫屑: 退疹順序與出疹順序一致,程度也與皮疹輕重成正比。 脫屑時間多自皮疹消退後開始,第天至第周。 自皮疹頂端開始,為糠秕狀脫屑,可融合成片。 手掌、足底皮厚部位多見大片膜狀脫皮。 指趾甲末端下皮膚裂痕脫皮。,2、非 典 型 病 例:膿毒型、中毒型、外科型(包括產科型) 3、併發症:(1)化膿性: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乳突炎、肺炎等,可見於早期(第周)或晚期(第周)。 (2)中毒性:如心肌炎、關節炎、肝炎、心內膜炎等,見於第1周內,多為暫時性。 (3)變態反應性:一般見於恢復期,部分病例在第2周發生急性腎小球腎炎,症狀大多典型,少數僅有尿的變化,病程約1月即愈。風濕病、關節炎。,實驗室檢查,1.血象 白細胞總數(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達0.75以上,胞漿中可見中毒顆粒。 2.尿液 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為一過性。併發腎炎時,蛋白增加,並出現紅、白細胞和管型。3.分泌物培養和塗片 咽分泌物和傷口分泌物培養可有乙鏈菌生長。用免疫螢光法檢查咽拭子塗片可發現乙鏈菌。4.其他輔助檢查:應做X線、心電圖等檢查。,診斷要點,流行病學資料冬春季節病前數日內有患者接觸史既往猩紅熱病史 臨床表現 驟起發熱,咽峽炎,典型皮疹及血象改變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如見口周蒼白圈、草莓舌或楊梅舌即可作出臨床診斷,恢復期膜狀脫皮有助於診斷。實驗室檢查咽拭子或膿液培養分離組型溶血性鏈球菌,治療要點,1.一般治療 呼吸道隔離7天,患者臥床,給予足夠的水分和熱量。 2.病原治療 早期進行病原治療,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 首選青黴素,成人每次80萬U,24次/d,兒童2萬4萬U/kg體重,分24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用青黴素治療後,80%的患者24h即可退熱。平均1.1天咽拭子培養可陰轉,4天咽炎消失,皮疹消退。普通型患者連用5天即可。 中毒性或膿毒型者可加大劑量,成人200萬400萬U/d,兒童為10萬20萬U/(kgd),靜脈滴注,連續用藥到熱退以後3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erythromycin ),劑量2040mg/(kgd),分3次或4次口服。也可用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甲氧苄啶(複方磺胺甲噁唑),成人4片/d,分2次口服,小兒酌減。亦可選用氯黴素(chloramphenicol )、林可霉素(clindamycin)或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等。對帶菌者可用常規治療劑量的青黴素,連續7天,一般均可陰轉。,3.對症治療 若發生感染性休克,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給血管活性藥物等。併發風濕病的患者,可給抗風濕治療。阿司匹林劑量,成人35g/d,小兒0.1/(kgd),分3次或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藥量可減半。積極的抗風濕治療,可預防心脏瓣膜病變的發生。發生了腎炎的患者,可按內科治療腎炎的方法處理。,健康指導,(1)傳染源管理: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2)保護易感者:本病流行期間應儘量少帶小兒去公共場所及參加集會。,(3)切斷傳播途径 :在冬春流行季節要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提倡通風換氣和濕式掃除。學校與托幼机构在流行期間加強晨間檢查,發現病人應立即隔離,病人所污染的衣物應煮沸和洗燙消毒,空氣用一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