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_第1页
2013--2014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_第2页
2013--2014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理科试题卷命题教师:田丽萍 审题教师:杜鸿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计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决议2012伦敦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观 学校A B C D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 BCD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说明意识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 B C D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 BCD 6.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B.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D. 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 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D.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 10.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A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2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世界的本质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 B C D1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C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D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A B C D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C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1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 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C D 党中央决定,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在全党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据此回答17-18题。17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A. B. C. D.18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这是因为 ()A.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B.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C.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D.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一切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19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承认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A BC D 20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1、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的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解放思想 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坚持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则 以科学理论作为各项工作出发点A、 B、 C、 D、22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2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是 ()。A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B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24“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正确地决定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 C D2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第卷(非选择题 本卷3小题 共50分)31.在哲学发展史上,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共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10分) 322012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1942年发表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阐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我党文艺工作的基本指针,指导和推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7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讲话所指明的道路和方向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道路和方向,新时期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尊重文艺规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自觉地创作出更多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的? (18分)33、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W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