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1页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2页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3页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4页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摘要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大诗人 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 新领域 田园诗 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 无 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因而 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 现上徘徊 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 探索其思想内容 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 然 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的 个性品格 诗歌题材 诗中之理 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 达到了 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 开创了质朴无华 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 景 事 理的大浑融 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 象的形似 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 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 表达高天世人的情 怀 写出深刻的理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 反 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 源于景 缘于 情 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 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 依依 升起的炊烟 床上的清琴 壶中的浊酒 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 秋 菊 孤云 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 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 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 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 从内容上 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 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 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 如 归园田居 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十三 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 农村是那么恬美 宁静 2 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 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 袅袅轻烟 从幽深 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 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 凶险四伏的官场是 多么的不同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 而是通过草屋茅舍 榆柳桃 李 远村炊烟 鸡鸣狗吠 山气飞鸟的白描 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 深切依恋 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 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 融为一体了 二 以热情劳动 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表现出热情劳动的作品有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 岁功聊可观 景出肆微 勤 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基 弗获辞此难 四体 诚乃疲 庶无异患十 盥濯息檐下 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 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 躬耕非所叹 诗中描写劳动的艰辛 写到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回 家休息时得到的欣慰 都很真切 陶渊明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 这是其田 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 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表现出他的生活很辛勤很劳苦的 还例如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 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沾衣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表现出诗 人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作品有如 归园田居 其四中借问路过的 采薪者 始知 死殁无复馀 不由悲叹 一世异朝市 后更体悟到 生命是虚幻的 最终不过归于空无 短短八十字 情 景 事 理浑融 可以说达到了物我一 体 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美境 三 他也揭露仕途的险恶 社会的腐朽黑暗 如作品有 述酒 中 借用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 程 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 但这首诗依旧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 神 同时也将自然景象融入作品中以明喻事理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 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 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他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 种感受 我们可以从那质朴 平淡的生活场景中 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 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 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 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 现实的某些侧面 所以陶的田园诗内容不管在表现宁静自然和悠然自得 热爱 3 劳动 穷困和农村的凋蔽方面 还是揭露仕途险恶 社会黑暗方面事理融入情 景之中 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意境美和语言之美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意境美和语言之美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 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 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 农村的日常生活 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 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 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 使人感到真好象 是从 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自然 日常生活的诗化 不仅是 陶渊明的人生旨趣 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 生 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 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他说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 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又说 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 多 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 陶诗的声吻和节奏 舒缓而沉稳 给人以蔼 如之感 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 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 没 有夺人的气势 没有雄辩的力量 也没有轩昂的气象 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 透到读者的心中 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 没有浓重的色彩 没有曲折 的结构 纯是自然流露 一片神行 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 生活体验真切深刻 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 及者 盖无心于非誉 巧拙之间也 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 诗韵味极醇厚而又自然宁静的冲淡之 美 朱熹的 朱子语类 说 渊明诗平淡 出于自然 就是说其诗风的平 淡 表现极为自然 毫无矫饰 由此可见 陶诗的境界韵味 是一种平和淡泊 于世事无所争 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 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 陶诗常 常取 自然 和平 常人的生活 却通过诗人的组合 又呈现了新的意境 给人 以美感 最能代表陶 渊明冲淡之美的诗 莫过于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 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 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 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激动人心 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 平和的精神境界 人 山川 空气 飞鸟 都是自然平 淡之物 这样一个精神境 界 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 这就是韵味 此外 苏 4 轼 与苏辙书 中说 吾於诗人 无所甚好 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 然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自曹 刘 鮑 谢 李 杜诸人 皆莫及也 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质朴 实际上很华美 外表上很简单 实际上很丰 富 说明他的诗平淡 不是淡而无味 而是意味隽永 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 醇厚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 沈德潜说 陶渊 明有忧勤语 有自任语 有知足语 有悲愤语 有乐天安命语 有物我同得语 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 蜕变 的痛苦过程 谈到感情生活 正如他 的思想一样 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 有许多矛盾 和冲突 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 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我们读他的诗 都欣赏 他的 冲淡 之美 二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不加雕饰 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如 归园 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 中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常恐 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诗人通过对荆扉 披草 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 象生动的画面 不尚藻饰 不事雕琢 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 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像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除了精选的 名词 动词而外 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 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 明 陶渊明能形成 质而实绮 癯面实膄 的的语风格 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 性有直接的关系 除此之外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 反而是 高度精练 去芜存精后方显的平淡而自然质朴美 因此 我通过对陶渊明田园 诗内容之美 意境之美及语言之美三方面的探讨 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 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 而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特别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 别开生面 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在他的笔下 田园 劳动第一次具 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 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 的王维 孟浩然 储光羲 韦应物 柳宗元等人 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5 他们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些艺术之美 但还是不能从整体上超越 陶渊明 见证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 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倍受现代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第 4 版 第 2 页 2 饮酒序 陶渊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6 版 第 4 页 3 溪诗话 黄彻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第 4 版 第 46 页 4 朱光潜 诗论 第十三章 陶渊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4 年版 5 苏轼著 顾之川校点 苏轼文集 下 岳麓书社出版 2005 版 二 0 一五年五月四日 6 参考文献摘要参考文献摘要 武民周武民周 1 1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著陶渊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988 年第年第 4 4 版版 第第 2 2 页页 摘要 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 1 也 亦不详 2 其姓字 3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 号焉 4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5 每有会意 6 便欣然 7 忘 食 性嗜 8 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9 知其如此 10 或 11 置酒而招之 造饮 辄尽 12 期在必醉 13 既 14 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15 环堵萧然 16 不蔽风 日 短褐穿结 17 箪瓢屡空 18 晏如 19 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 得失 以此自终 20 赞 21 曰 黔娄 22 之妻有言 不戚戚 23 于贫贱 不汲汲 24 于富贵 其言 25 兹 26 若人 27 之俦 28 乎 衔觞 29 赋诗 以乐其志 30 无 怀氏 31 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2 2 饮酒序饮酒序 陶渊明著陶渊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997 年第年第 6 6 版版 第第 4 4 页页 摘要 饮酒序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 是他的 酒后真言 他对自 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 也能从心灵安逸 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 唯其具 有宁静安详的心态 才能有 采菊东篱 的闲适 悠然见南山 的自得 以及看 山雾飞鸟的真趣 3 3 溪诗话溪诗话 黄彻著黄彻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1987 年第年第 4 4 版版 第第 4646 页页 摘要 黄彻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话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著有 巩溪诗话 十卷存世 四库全书 有载 按 黄彻弃官寓居兴化莆田巩溪的五年间 写 成 巩溪诗话 十卷 宋乾道四年九月 陈俊卿在拜相前夕为之作序 黄彻早 已去世矣 陈俊卿在 序 有云 公少负才 取名第 宰剧邑 藉甚有能声 一旦当路轩不得 弃官而归 优游里闬 其中然 未尝戚戚于外物 而其用志 不衰如此 4 4 朱光潜朱光潜 诗论诗论 第十三章 陶渊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第十三章 陶渊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42004 年版年版 摘要 诗论 第 1 简 诗亡离志 乐亡离情 文亡离言 是 诗论 开 宗明义之论 也是 诗论 的纲要 诗亡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