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设计(钻具组合部分已完成)-直井_第1页
钻井工程设计(钻具组合部分已完成)-直井_第2页
钻井工程设计(钻具组合部分已完成)-直井_第3页
钻井工程设计(钻具组合部分已完成)-直井_第4页
钻井工程设计(钻具组合部分已完成)-直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钻钻井井工工程程 课课程程设设计计 乌 39 井 姓姓 名名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油工油工 6130261302 学学 号号 201360043201360043 班班 级级 序序 号号 1818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张俊张俊 1 井身结构 1 1 井身结构示意图 1 2 井下复杂情况提示 地质 分层 井深 m 复杂情况提示备注 K1tg735 J1b1090 T1b1610 P2w2420 P2x2450 1 全井防塌 防卡 防掉牙轮 2 全井防斜 3 目的层防火 防喷 4 全井防漏 防硫化 氢 5 乌尔禾组上部地层 防泥岩缩径 6 乌尔禾组防井漏 1 3 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 开钻次序井深 m 钻头尺寸 mm 套管尺寸 mm 套管下入 地层层位 套管下入 深度 m 环空水泥 浆返至井 深 m 一开500381 0273 1K1tg500地面 二开2450215 9139 7P2x24501500 1 4 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开钻次序 套管尺寸 mm 设计说明 一开273 1 一开采用 381 0mm 钻头钻至井深 500m 下入 273 1mm 表层 套管 水泥浆返至地面 封隔地表和上部松散易塌地层 并未 井口控制和后续安全钻井创造条件 二开139 7 二开使用 215 9mm 钻头钻至设计井深 2450m 下入 139 7mm 油层套管 固井水泥浆返至井深 1500m 1 5 钻机选型及钻井主要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 载荷 KN 功率 KW 备注 一钻机ZJ402250 二井架 JJ225 42 A2 2500 绞车JC32B735 天车TC2 2252500 游动滑车YC2502500 大钩DG2502500 三提升系统 水龙头SL2252250 四顶部驱动装置 五转盘ZP520B1 钻井泵 1 F 1300960 钻井泵 2 F 1300960 钻井泵 3 钻井液罐 13000 30 00 2500 总容量 196m 六 循环系统 配置 搅拌器NJ 7 512 个 柴油机 1 GV12V190 B 3 930 七 钻机动力 系统 柴油机 2 GV12V190 B 3 930 柴油机 3 GV12V190 B 3 930 发电机 1 PZ8V 190D 2 300 发电机 2 PZ8V 190D 2 300 八发电机组 MCC 房 自动压风 机 2V6 5 12 电动压风 机 2V6 5 12 气源净化 装置 刹车系统 九 钻机控制 系统 辅助刹车 振动筛 1 2 2 振动筛 2 RCZ2000 2 2 1 套 除砂器 除泥器 RCZ20001 套 十固控系统 离心机LW400 824 加重漏斗1 套 电动加重 泵十一加重装置 气动下灰 装置 1 套 双闸板防 喷器 二开 2FZ35 35 控制装置FKQ3204 节流管汇JG 35 压井管汇YG 35 液气分离 器 YFQ 8001 套 十二井控系统 除气器CQ2 41 套 钻井参数 仪表 八参数仪1 套 测斜仪 单点测斜 仪 1 套 测斜绞车 硬携式1 套 十三仪器仪表 硫化氢检 测仪固定式 十四液压大钳1 套 2 2 钻具组合设计钻具组合设计 2 12 1 一开钻具组合设计一开钻具组合设计 本井一开钻井液密度为 d 1 15g cm3 最大钻压 Wmax 100KN 钻井深度 D1 500m 井 斜角为 0 钢材密度取 7 85g cm 安全系数取 SN 1 2 2 1 12 1 1 选择尺寸配合选择尺寸配合 一开井眼直径 381mm 钻头尺寸选用直径 381 0mm 根据钻头与钻柱尺寸配合关系 钻 铤选用直径为 228 6mm 的钻铤 钻杆选用直径为 127mm 的钻杆 2 1 22 1 2 钻铤长度设计钻铤长度设计 1 计算浮力系数 Kb 1 d s 1 1 15 7 85 0 854 2 计算第一段钻铤长度 本井选用 NC61 90 线密度 qc 2 847kN m 单根长度为 9 1m 的钻铤 根据中心点原则 该钻铤需用长度为 Lc SNWmax qcKb 1 2 100 2 847 0 854 1 49 356m n 49 356 9 1 5 4 根据库存和防斜要求 NC61 90 钻铤实取 6 根 上接直径为 203 2mm 的钻铤 9 根 直径为 177 8 的钻铤 12 根 组成塔式钻具组合 3 钻铤参数计算 钻铤总长度为 Lc Lc1 Lc2 Lc3 6 9 12 9 1 245 7m 钻铤总浮重为 Fmc Kb cos Lc1qc1 Lc21qc2 Lc31qc3 0 854 1 6 2 847 9 2 19 12 1 606 9 1 435 7kN 2 1 32 1 3 钻杆强度设计钻杆强度设计 本井钻杆选用外径 127mm 壁厚为 9 195mm D 级新钻杆 其线密度 0 284kN m 最小 抗拉挤力 Fy 1290 86kN 最小抗挤力为 pc 50 96Mpa 1 计算最大安全静拉力 本井抗拉安全系数取 St 1 3 Fa 0 9Fy SSt 0 9 1290 86 1 3 893 67kN 2 计算最大许用井深 Lp Fa qpKb Fmc qpKb 893 67 435 7 0 284 0 854 1888 26m 则 Lp Lc 1888 26 245 7 2133 96 D1该钻杆满足本井强度要求 3 抗外挤强度校核 计算最大外挤力 Pcmax 0 00981 d D1 Lc 0 00981 1 15 500 245 7 2 869MPa 抗外挤系数 Sc 1 1 则所需抗挤强度为 P Pcmax Sc 2 869 1 1 3 156 Mpa pc 则该钻杆满足抗挤要求 2 1 42 1 4 一开钻具组合一开钻具组合 综上所述 本井一开钻具组合采用如下 381 0mm 钻头 228 6mm 钻铤 3 根 203 2mm 钻铤 6 根 177 8mmmm 钻铤 12 根 127mm 钻杆 2 22 2 二开钻具组合设计二开钻具组合设计 本井二开钻具组合 井液密度为 d 1 15 g cm3 最大钻压 Wmax 160kN 钻井深度 D2 2450m 井斜角为 0 钢材密度取 7 85g cm 安全系数取 SN 1 3 2 2 12 2 1 选择尺寸配合选择尺寸配合 二开井眼直径 215 9mm 钻头尺寸选用 215 9mm 钻头 根据钻头与钻柱尺寸配合关系 钻铤选用 158 8mm 钻铤 钻杆选用 127mm 钻杆 2 2 22 2 2 钻铤长度设计钻铤长度设计 1 计算浮力系数 1 d s 1 1 15 7 85 0 854 2 计算第一段钻铤长度 本井选用 NC 62 4IF 其线密度 1 212 kN m 单根长度为 9 1m 根据中心点原则该 钻铤需用长度为 Lc SNWmax qcKb 1 2 160 1 212 0 854x1 185 5mm n 185 5 9 1 20 38 根据库存和防斜要求 NC 62 4IF 钻铤实取 21 根上接直径为 158 8mm 的随钻震击器 直 径为 158 8mm 的钻铤 3 根 3 钻铤参数计算 钻铤总长度为 Lc Lc1 Lc2 21 3 9 1 218 4m 钻铤总浮重为 Fmc Kb cos Lc1qc1 Lc21qc2 0 854 1 218 4 1 212 226 05kN 2 2 32 2 3 钻杆强度设计钻杆强度设计 本井钻杆选用外径 127mm 壁厚为 9 195mm D 级新钻杆 其线密度 0 284kN m 最小 抗拉挤力 Fy 1290 86kN 最小抗挤力为 pc 50 96Mpa 2 计算最大安全静拉力 本井抗拉安全系数取 St 1 3 Fa 0 9Fy SSt 0 9 1290 86 1 3 893 67kN 2 计算最大许用井深 Lp Fa qpKb Fmc qpKb 893 67 218 4 0 284 0 854 2784 21m 则 Lp Lc 2784 21 218 4 3002 6m D2该钻杆满足本井强度要求 3 抗外挤强度校核 计算最大外挤力 Pcmax 0 00981 d D1 Lc 0 00981 1 15 2450 218 4 25 18MPa 抗外挤系数 Sc 1 1 则所需抗挤强度为 P Pcmax Sc 25 18 1 1 27 69Mpa pc 则该钻杆满足抗挤要求 4 钟摆钻具组合设计 在二开井段出现易斜地层 需进行防斜钻具组合设计 本井采用钟摆钻具组合进行 防斜 根据井眼直径选用 215mm 稳定器 并计算其到钻头距离 如下 计算钻铤截面轴惯性矩 1 J 64 dc4 dci4 dc 外径 d 内径 64 0 15884 0 07144 2 99 10 5 计算水力半径 2 r 1 2 dh dc 井径 dc 内径 1 2 0 2159 0 0 1588 0 02855m 计算 A B C 3 A 2qmsin 2 1 212 0 854 sin5 0 8903 B 82 04Wr 82 04 160 0 02855 374 76 C 184 6 2EJr E 205 94 184 6 2 205 94 2 99 10 5 0 02855 0 3203 计算稳定器钻头距离 4 Lz B2 4AC B 2A 374 762 4 0 8903 0 3203 0 5 374 76 2 0 8903 0 5 0 029m 第二稳定器位置计算 计算钻铤截面轴惯性矩 1 J 64 dc4 dci4 dc 外径 d 内径 64 0 15884 0 07144 2 99 10 5 计算水力半径 2 C 1 2 dh dc 井径 dc 内径 1 2 0 2159 0 0 1588 0 02855m 第二稳定器距离钻头最优长度 3 Lp 16C E qm sin 0 25 16 0 02855 205 94 1 212 0 854 sin5 0 25 5 68m 2 2 42 2 4 二开钻具组合二开钻具组合 综上所述 在二开井深常规钻具组合如下 215 9mm 钻头 158 8mm 钻铤 21 根 158 8 随钻震击器 158 8mm 钻铤 3 根 127mm 钻杆 易斜井段采用双钟摆钻具组合 215 9mm 钻头 158 8mm 钻铤 2 根 215mm 稳定器 158 8mm 钻铤 1 根 215mm 稳定器 158 8mm 钻铤 18 根 158 8 随钻震击器 158 8mm 钻铤 3 根 127mm 钻杆 3 钻井液设计 3 1 钻井液完井液设计 常规性能流变参数总 固 含 膨 润 土 含 量 静切力 Pa 开 钻 次 序 井段 m 密度 g cm 3 漏斗 粘度 s API 失 水 ml 泥 饼 mm pH 值 含 砂 HT HP 失 水 ml 摩 阻 系 数 初切终切 塑 性 粘 度 mPa s 动 切 力 Pa n 值 K 值 一 开 0 5001 10 1 2060 90 10 18 91 5 82 1115 30 5 15 205 8 类型配方处理方法与维护 坂土 CMC 钻 井液体系 5 8 坂土 0 4 Na2CO3 0 2 0 4 CMC MV 重晶石 1 要求配制坂土浆 充分预水化 24h 以上 再加入 CMC MV 搅拌均匀 粘度达到 60s 以上开钻 2 表层疏松 钻进中要求适当的控制坂含和粘切 注意防塌 防漏 防窜 3 钻井液的维护以水化好的坂土浆和 CMC MV 胶液位主 以细水长流的方式 补充到井浆中 4 保证固控设备运转良好 合理使用好固控设备 钾钙基聚磺 钻井液体系 3 4 坂土 0 2 Na2CO3 0 2 KOH 0 5 0 6 J T888 SP 8 5 7 KCl 0 5 0 6 PMHA 2 0 4 0 6 NPAN 0 1 0 2 XY 27 2 阳离子乳化 沥青 1 2 SPNH 1 2 低荧光润滑剂 1 将一开钻井液用清水和胶液冲稀至 30 40g l 再按配方要求转化 调整性能 至设计要求后方可二开 2 二开裸眼井段长 要求做好井壁稳定工作 加强钻井液的包被抑制和封堵作 用 提高钻井液的防塌 防卡的能力 3 保证 PMHA 2 的加量 配合使用 KCl 和 CaO 以防止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 提 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防塌能力 以 JT888 SP 8 NPAH 和 SPNH SMP 1 胶 改善 泥饼质量 降低滤失量 以低荧光润滑剂提高钻井液润滑性能 钻进中根据井 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钻井液性能 将所需加入的处理剂按比例配成胶液以细水 长流的方式补充 防止钻井液性能波动过大 4 本井段钻井液密度设计为 1 07 1 18g cm 3 钻进过程中先使用下限 根据 实际钻井过程中的压力平衡情况及井壁稳定情况进行密度调整 做到近平衡钻 井 严防井漏 井喷事故发生 如果实钻中因地层复杂而需要钻井液密度超出 备注 低荧光润滑剂荧光级别小于 5 级 3 2 钻井液材料用量设计 开钻次序一开二开三开 钻头尺寸 mm444 5215 9 井段 m0 500 2450 井筒容积 m 5797 钻井液用量 m 186326 密度 g cm 3 储备钻 井液 体积 m 材料名称用量 t m 合计 t m 坂土14 010 024 0 CMC MV0 70 7 NaCO30 70 71 4 KOH0 70 7 JT888 SP 8 2 02 0 PMHA 22 02 0 XY 270 30 3 NPAN2 02 0 SPNH4 84 8 SMP 1 胶 6 56 5 低荧光润滑剂4 84 8 阳离子乳化沥青6 56 5 1 2 SPNH 1 2 SMP 1 胶 0 2 0 5 CaO 重晶石 进入目的层前 50m 加入 2 QCX 1 和 1 WC 1 并确保阳 离子乳化沥青含 量达 2 设计时 为确保安全钻井和减少井下复杂事故发生 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报请项 目经理部按有关程序审批 批准后才能实施 但若遇紧急情况 钻井队可先处 理再及时上报 5 入井的处理剂使用前应通知地质录井人员 对气测有影响的处理剂 补充时 应停钻循环 直到气测现实稳定后再恢复钻进 根据录井要求进行钻井液滤液 分析化验 6 保证四级固控设备运转良好 钻进中要求振动筛 筛布使用 80 目以上 开动 率 100 除砂器 除泥器运转时率 80 离心机有效开动率应满足钻井液相关 的性能要求 以 净化 保 优化 7 进入目的层前 50m 加入 2 阳离子乳化液沥青 2 QCX 1 和 1 WC 1 以增 强泥饼的防透性 形成致密高强度的 屏蔽环 防止钻井液对油气层造成严重 伤害 8 风 3 井固井过程中井漏 固井完后未能封住油气水层 造成井喷 喷出物含 硫化氢气体 钻井施工中应加强硫化氢的监测和预报 9 井场按设计品种和数量 储备足够的备用材料 施工井队应根据钻井实际情 况制定合理详细的防漏 防喷预案 10 固井下套管前 严格按照固井要求进行承压试验 KCl23 023 0 CaO1 61 6 QCX 16 56 5 WC 13 33 3 重晶石20 010 030 0 备用材料名称用量 t m 合计 t m 重晶石30 0 堵漏剂10 0 碱式碳酸锌2 0 4 水力参数设计 4 1 钻头设计 序号 尺寸 mm 型号数量 钻进井段 m 进尺 m 纯钻时间 h 预测机械 钻速 m h 1381 0MP2G10 5005002520 2215 9HJ4372 170012009213 3215 9HJT537GK3 24507501505 备注 本井设计取心 10m 设计胎体三角聚晶金刚石取心钻头 1 只 4 2 钻井参数设计 4 2 1 一开钻井参数设计 本井一开使用钻井液密度 d g cm 粘度 pv mPa s 井深 D m 井眼直径 Dh cm 钻铤直径 dc cm 钻铤内径 du cm 钻杆直径 dp cm 钻杆内径 dpi cm 钻铤长度 Lc m 钻杆接头采用的平式 B 0 51655 1 确定最小排量 计算最低环空返速 dd 18 24 a V 本井要求环控返速为 所以 Va 取 m s 计算携岩最小排量 Qa 2 计算偏环系统压耗系数 9 1 8 1 3 1007 1 g LsPaK 计算 Kc 5 套管强度设计 6 固井设计 6 1 各层次套管串结构数据表 套管程序井深 m套管下深 m 套管串结构 套管刚级 壁厚 长度 浮鞋 浮 箍 分级箍 悬挂器等位置 表层套管 500500 273 1mm 引鞋 273 1mm 套管 1 根 J55 8 89mm 273 1mm 内注接头 273 1mm 套管串 J55 8 89mm 273 1mm 联顶节 油层套管 24502450 139 7mm 引鞋 139 7mm 套管 1 根 N80 7 72mm 139 7mm 浮箍 139 7mm 套 管串 N80 7 72mm 139 7mm 联顶节 6 2 套管扶正器安放要求 套管 程序 套管尺寸 mm 钻头尺寸 mm 井段 m扶正器型号 扶正器间距 m 扶正器数量 个 139 7215 91450 1750 弹性扶正器 3010 139 7215 91750 2350 弹性扶正器 2030 139 7215 92350 2450 弹性扶正器 1010 油层 套管 139 7215 91500 2450 旋流扶正器 10 备注 旋流扶正器安放在井径扩大较为严重的井段 提高环空顶替效率 保证封固段固井 质量 6 3 各层次套管固井主要附件 名称尺寸 mm型号壁厚 mm钢级数量备注 浮箍浮鞋 139 7 1 套 内管注接头 273 1 1 套带引鞋 固井胶塞 139 7 1 个 弹性扶正器 139 7 50 个 旋流扶正器 139 7 10 个 标节 139 77 72N80 4 个 LCSG 6 4 水泥浆配方及性能 套管程序表层套管油层套管 微珠 配方 G 级 4 DS B1 44 H20 G 级 20 WZ 10 WG 4 SW 1A 2 JB 1 2 KQ C 2 ST300C 0 6 SXY 2 8 ST300L 0 25 ST200R 湿混 0 10 ST500L 0 5 DL500 52 H20 实验条件 6 9MPa 30 28MPa 68 密度 g cm 1 891 50 稠化时间 min 90 120130 API 滤失量 ml 13 注 现场施工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复核试验 6 5 水泥用量 套管程序 套管尺寸 mm 钻头尺 寸 mm 环空容 积 m 水泥浆 返深 m 水泥塞 长度 m 水泥等 级 纯水泥 或 者矿渣 t 备 注 表层套管 273 138133 58 地面 10 G 级 50 生产套管 139 7215 931 48150015 G 级 40 微 珠 6 6 前置液用量设计 材料名称 数量 m 套管层次 表层套管生产套管合计 冲洗液 1010 隔离液 55 6 7 固井主要材料消耗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套管 273 1mmJ5 5 8 89mmBCS G t33 37 国产 天钢 1 139 7mmN8 0 7 72mmL CSG t69 87 国产 天钢 水泥G 级 t90 微硅 WGt4 2 微珠 WZt8 促凝 剂 DS B1t2 4 降失 水剂 ST300Lt3 52 分散 剂 SXY 2t0 36 防窜 剂 KQ Ct0 8 早强 剂 SW 1At1 6 消泡 剂 ST500Lt0 05 交联 剂 ST300Ct0 88 堵漏 剂 DL500t0 2 3 水泥 外加 剂 缓凝 剂 ST200Rt0 11 冲洗液 m 104 隔离液 m 5 5 内注 接头 273 1mm 套 1 带引鞋 套管 附件 浮箍 139 7mm 套 1 浮鞋 弹性 扶正 器 139 7mm 个 50 旋流 扶正 器 139 7mm 个 10 固井 胶塞 139 7mm 个 1 标节 139 7mmN8 0 7 72mmL CSG 个 4 7 钻井施工要求 7 1 开钻前要求 1 严格按要求安装设备 达到平 稳 正 全 牢 天车 转盘 井口中心在同一铅垂 线上 偏差小于 10mm 经动负荷试运转 2h 正常并对高压管汇进行 1 5h 的 25MPa 流动试 压 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 开钻前要求进行地质 工程 钻井液 固井技术交底 贯彻重点技术措施和施工要求 按设计要求做好开钻准备工作 切实做到准备充分 思想明确 措施落实 3 振动筛罐区安装位置不得影响节流管汇的安装 井口距泥浆罐中心线 7 18cm 各次 开钻前要进行设备 井控 钻井液净化设备等工作的整改 4 圆井防塌挡管不得高于地面 5 导管埋深 6 8m 导管外用鹅卵石填埋 用水泥浆灌缝 要求导管必须找中 7 2 一开钻进要求 1 为保证井身质量 刚开钻时钻压 10 20KN 以后逐渐增加钻压 其原则为不超过钻铤 浮重的 80 每钻完一根单根洗井 2 3min 上下划眼 2 次修好井壁再接单根 提钻时抓好 灌泥浆工作 确保井内压力平衡 2 导管鞋附近钻进是采用低钻速 低钻压 小排量 以防导管鞋处发生垮塌 漏失 一 开期间严禁在导管鞋处划眼或洗井 3 做到早开泵 晚停泵 接单根要迅速 防止堵水眼憋泵 钻进中必须开动振动筛 除 砂器 控制固相含量 防止坍塌和沉砂 7 3 二开钻进要求 1 钻套管附件时 钻压 20 40KN 转速 60r min 以防止部套管脱落 用好振动筛 防 止钻套管附件产生的碎屑堵塞钻头水眼 2 二开第一只钻头开始 50m 要求用小于 50 80KN 钻压钻进 待新井眼形成后再用设计 钻具加至设计钻压钻进 以防套管鞋处井眼曲率过大 3 二开段上部泥岩地层易水化膨胀而发生缩径和垮塌 必须调整好钻井液防塌抑制性能 保持井壁稳定 预防卡钻事故发生 4 优选钻头类型 强化钻井参数 提高钻井速度 5 施工井队要落实好钻井液液面坐岗制度 及时发现 处理井漏 钻速较快时 合理安 排单根循环洗井时间 防止环空沉砂过多而开泵憋漏地层 漏失井段采用堵漏泥浆钻进 钻过漏层后做承压试验 承压能力满足要求后方可筛出堵漏材料 再继续钻进 6 要求严格控制提下钻速度 在使用钻井液密度下限时 在油气层井段和井底 注意控 制提钻限时大于 30s 单根 防止抽汲压力造成井涌 井喷 在易漏井段和井底 注意控制 下钻限时大于 30s 单根 防止激动压力造成井漏 在表套鞋以下附近井段发生过漏失的井 自井口至表鞋套以下 250m 井段控制下钻限时大于 30s 单根 井漏严重的井段控制下钻限 时大于 60s 单根 气油比较高的井段控制提钻限时大于 60s 单根 提钻按规定灌好钻井液 下钻时注意观察井口返出钻井液情况 7 对于钻开油气层 目的层 后每次起钻 溢流压井后起钻 钻开油气层 目的层 后 发生井漏且尚未完全堵住起钻 钻进中发生严重气浸起钻 需长时间停止循环进行其他作 业起钻等情况 要求必须进行短程起下钻 并测油气上窜速度 如果油气上窜速度大于 50m h 则不得进行起钻作业 而必须压稳油气层后方可起钻 本区部分井气油比较高 施 工队在起钻等相关作业时必须予以重视 8 钻井中发现地层压力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保证井下安全 并及时向开发公 司汇报 9 钻进时接单根前应留有一定的返屑时间 避免井下岩屑沉积过多 接好单根后应以小 排量柔和开泵 待正常后再使用钻进排量 钻井排量在保证足够的环空返速前提下应采用 较小排量 从多方面尽量减小激动压力 减轻对油层污染 10 全井坚持短程提下钻制度 每钻进 200 250m 必须短程起下钻一次 保证起下钻畅 通 起钻过程中如果遇阻要反复修井壁或划眼 直到畅通无阻再下到井底继续钻进 没钻 完一根单根先上提划眼一次再接单根 11 钻具在井内的静止时间不得超过 3min 钻具活动范围 3 5m 如遇特殊情况钻具必 须静止或停泵 停钻时间较长时 应将钻具提到安全井段 尽可能进行不停转盘洗井 防 止井下事故或其它井下复杂情况发生 12 钻进中加强防斜措施 钻地层软硬交界面时要注意调整钻井参数 灵活采用吊打 均匀送钻等措施 每钻进 150 250m 应用单点照相测斜仪测井斜一次 随时掌握井身质量 变化动态 13 二开后每提下钻一次要活动一次防喷器 将活动记录入班报表中 定期开展防喷演 戏 落实好液面坐岗制度 14 加强钻具管理 建立健全钻具记录卡 严格执行钻具管理有关规定 接头在井下工 作 300h 后必须更换 15 要求固井前做地层承压试验 确保固井施工不发生漏失 16 要求做好固井前的通井 循环钻井液 调整钻井液性能等工作 控制下套管速度 单根套管下方速度控制在 30 50s 之间 以防憋漏地层 17 下套管要操作平稳 严禁猛刹 猛放 防止溜钻 钝钻 按规程下套管 双大钳紧 扣 以保证套管连接强度 18 目的层钻进重点抓好防漏 防喷和油气层保护工作 7 4 完井要求 1 用标准通径规通井至人工井底 2 下入油管必须准确丈量 要求丈量两次以上并按下入顺序做好记录 3 管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