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对比阅读_第1页
八上对比阅读_第2页
八上对比阅读_第3页
八上对比阅读_第4页
八上对比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对比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一 甲甲 三峡三峡 乙乙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虽乘奔御风 2 其间千二百里 3 是日更定矣 4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用现代汉语翻译 甲 文中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这句话 答 3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文第 段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句 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 高 B 甲 文第 段 清荣峻茂 四字状四物 表现了 水之清澈 树之繁密 山之高峻 草之茂盛 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甲 文布局巧妙 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巧妙照 应了首段的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D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中的 独 字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 空旷 也暗示作者 的 痴 4 甲 乙 两文中的画线句 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这两处景物描写各 有什么作用 二 甲 三峡 乙 六里 渡一溪 颇大 又南 有峰东环而下 又 二里 盘峰冈之南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c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有雪痕一派 独高垂 如匹练界 青山 有溪从峡中东注 即清碧 之下流 也 从其后西二里 蹑 峻凌崖 其崖高穹 溪上 与对崖骈 突如门 上耸下削 溪破其中出 选自 游大理日记 注释 派 量词 界 隔断 清碧 溪水名 下流 河流的下游 蹑 踩 踏 穹 隆起 骈 并列 9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隐天蔽日 2 或王命急宣 3 有峰东环而下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 B 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 C 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 D 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 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 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 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 峰当其后 13 请分别写出 甲 乙 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 4 分 三三 甲 三峡 乙 答谢中书书 11 结合文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 或王命急宣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哀转久绝 4 四时俱备 12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 情感的句子 2 分 13 两文都写到了 猿呜 请分别说明 猿呜 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分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15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甲文中的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与乙文中的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都是从 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 猿鸣 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 感情融为一体 C 甲文作者写山之高 陡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自非亭午夜分 不 见曦月 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 让人进一步感 到三峡的狭窄 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 使读者很快 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 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 实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 灵运以来 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带 有自豪之感 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9 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 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 请结 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四 甲文 答谢中书书 乙文 记承天寺夜游 13 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2 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古来共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明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5 翻译句子 6 分 1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16 甲文描绘了 之美 写景动静相衬 其中 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 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描写了 之美 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 从思想感情上看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但作者的心绪不同 答谢中书书 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 人 记承天寺夜游 的苏轼 是受贬的 人 均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从表达方式看 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 睛之笔的 17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18 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 说说乙文中 闲人 的含义 4 分 背境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 有济世之才 力主政治改革 但对王安石 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实际如同流放 记 承天寺夜游 即写于此时 五 甲 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 连夜游虎丘 月色甚美 游人尚稀 风亭月树间 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 亦复不恶 然 终不若山空人静 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 昏黑无往来 时闻风铎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 与无际偕访仲和 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 相与坐石台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 虎丘才两度 见虎丘本色耳 明 李流芳 游虎丘小记 有删改 注 虎丘 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 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 在虎丘山顶 风铎 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 仲和 作者的友人 7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 C 时闻风铎 隔簋竹 闻水声 D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 度已失期 8 下列句子中 于 字的用法和 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中的 于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D 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9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 用斜线 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 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 分 答 12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2 分 答 六 甲文 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 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 有石门 山者 森壁争霞 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 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 水响猿啼 英 英相杂 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 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 偏饶竹实 山谷所 资 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 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补充 去月 上月 薜 b 萝 薜荔与女萝 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 饰 英英 声音和盛之貌 办 具备 1 解词 1 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 2 翻译 1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仁智所乐 岂徒语哉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其作用是什么 4 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 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5 从甲 乙两文中 分别找出描写静景 动景的句子 1O 甲 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 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七 甲 三峡 乙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 上生青丛 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 其树多枫 柟 石楠 楩 槠 樟 柚 草则兰 芷 又有异卉 类合欢而蔓生 轇轇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 振动大木 掩苒众草 纷红骇绿 蓊葧香气 冲涛旋濑 退贮溪谷 摇扬葳蕤 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 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 余得之 不敢专也 出而传 于世 选自柳宗元的 袁家渴记 1 选文 甲 中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选文 乙 中 描写袁家渴的小山 作者选取的景物有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见曦月 曦 良多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