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2)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菜畦q 缠络lu 脑髓su 倜傥tB . 诧异ch 惩罚chng 懊悔o 祈祷qC . 焚香fn 卜问b 吉凶j 黑痣zhD . 觅食m 生涯y 蓦然m 安恬ti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制裁 遵循 眼花缭乱 形消骨立B . 脏物 濡养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C . 赞誉 秘诀 鸠占鹊巢 断章取义D . 绸缎 冠冕 一代天娇 自惭形秽3. (2分)结合语境,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那小船转弯抹角转入了苇塘的深处。转弯抹角:指小船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B .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由于作了亏心事而感到惭愧。C .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D .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切切察察: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B . 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C .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D .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5.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创作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B .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C .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D .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6.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B .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C .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3)_,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 (5)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6)烟笼寒水月笼沙,_。(杜牧泊秦淮) (7)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的诗句。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一诗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诗句是:_,_。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 (5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针对校园“毒跑道”事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学校老师对标准不清楚”等因素是近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陈宝生表示,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就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该标准已经过充分论证,在大范围的适应性调查后将对外公布、实施。同时,要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逐步和更多的省份签订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朝服衣冠_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B . 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C . 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D . 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亲亲麦子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选自诗意的栖居)(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运用准确细致又充满热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 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生动形象,显得很有文采。C . 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D . 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2)从以下两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3)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11. (15分)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绿色,不仅仅是指一种颜色,还是一个象征着环保的强大力量的名词。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绿色电脑,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电脑。绿色只是一种环保称谓,其实质是将耗电量、原材料的损耗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从硬件厂商到普通用户,都更倾向于健康绿色节能型的产品,它既可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又响应了环保理念的号召。材料二:“绿色住宅”就是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居住建筑。绿色住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合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少。“绿色住宅”从规划选地、设计、建材选用到住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绿色”的。在设计上,绿色住宅采取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住房高质量的通风、采光、隔热、隔音性能的开发。如采用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房间的墙壁或天花板上设有通风口,经过加工净化的空气在通风设备的驱动下,穿过通风口,进入居室。房屋的向阳面设计宽大的窗户,可使室内获得更充足的自然光,冬季能为室内供暖;背阴面的窗户安装特殊玻璃,不但可防寒隔热,同时也对室外噪声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另一方面,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公共供暖供冷系统,这样能节约大量电能,减少大气污染。再者,绿色住宅应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周围环境美观,推开门窗,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绿色住宅还应配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计休闲、文体活动场地。绿色住宅要尽量选择“绿色”建材。如现在有一种新型环保用砖,该砖以发电厂排出的飞灰为重要原料,抗压强度在8兆以上,其防水、隔热、隔音和耐震强度均超过一般红砖;还有一种木屑制砖,该砖的重量只有普通砖的一半,但强度却是普通砖的两倍。使用这些建材还有抗震减灾、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要真正拥有绿色住宅,还需要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担保。(选自绿色家园)材料三: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它被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商品的包装上,在可乐、雪碧的易拉罐上你就能找到它。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爱找一找,看商品上是否印有这个小小的三箭头循环再生标志。许多关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人只买印有这个标志的商品,因为多使用可回收、可循环再生的东西,就会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1)材料一,材料二写到了“绿色消费”、“绿色塑料”、“绿色电脑”、“绿色住宅”等多个环保名词,你还知道别的带有“绿色”的环保名词吗?写下来并分析一下这个词语中“绿色”的含义。 (2)材料二的语言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形象,请选择一点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说说你对材料三中这一标志图设计含义的理解。 12.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游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带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把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教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