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卢沟桥的狮子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 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五、看图,后想图读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听写词语。2、 分段朗读课文。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长度、建筑年代)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 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 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1) 读课文,了解段意。(2) 了解“七七事变”。四、总结课文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2、看图读课文。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三味书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塾( ) 墨( ) 砚( ) 弛( )熟( ) 默( ) 观( ) 驰( ) 2、理解词语:(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四、学习第一段。1、读课文,想段意。2、理解“书塾”的意思。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 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 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 理清本段层次 (4)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 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 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 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三、总结课文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是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语境中识记生字新词特别是新词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说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音形1)读准字音:持、梭、奔2)记清字形:忧、哀、慰、梭、奔、若 2、理解词语: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滋味、假若、与其不如里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然段段意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5自然段 (1) 说说15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 小组里读文质疑,试着解疑。 (3) 全班交流解疑。 A、外祖母去世,“我”有何表现,为什么这样? B、“与其不如”一句的句式 C、为什么说“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D、理解关于时间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宝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很快。(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2、学习68自然段(1) 图文对照,说说本部分的大意(2) 说说对“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这句话的理解。(3)“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吗?“我”又是怎么做的?(4) 朗读本段。三、巩固练习。1、读课文。2、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时间的谚语、格言。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朗读课文18自然段。2、 听写词语。二学习9、10 自然段1、读文,思考段意。2、讨论:1)、既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2)、作者为什么要教给他的孩子“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3、再读课文,加深理解。三、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你有什么看法?3、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4、说说自己怎样对到时间?四、朗读课文比赛,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赛。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加了一句话一、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一、 读课文首尾2段。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二、 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三、 这一段写什么?四、 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五、 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3、学习第三段(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 有感情朗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 积累运用 1一、教学目标: 1、积累6条谚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二、教学时数:(5课时)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五、全班讨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展示暑假生活见证:日记、相片、实物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暑假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1、 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2、 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3、 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继续完成作文。2、 完成练习册。 5.珍贵的教科书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准备:(课文磁带、有关延安战役的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 理解“珍贵”的意思。2、 提问: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听课文朗读(课文磁带)2、 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什么事?3、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三、学习生字新词:1、 读准字音:刷(shua)、抄(chao)、嗓(sang)、睁(zheng)、弹(dan 、tan)2、 认清字形:炮、炸、爆、印、凳、隆、轰、嗓3、 理解词义:轰隆、爆炸、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兴高采烈四、巩固练习:1、 认度生字、词,试听写。2、 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二课时一、理清课文思路:1、 分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 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二、学习课文内容:1、 学习课文14自然段(盼书):1)、指名朗读课文。2)、说说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怎么样?找出相关的词句。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3)、讨论理解:同学们渴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找出表现同学们渴望的心情的词句。 这些书是怎么来的?说明了什么?4)、理解“渴望”、“兴高采烈”、“振奋人心”的意思。5)、指导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57自然段(取书);1)、指名朗读课文。2)、说说取书的过程。3)、找出表现指导员和同学们取书时的心情的词语。4)、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2、 学习课文810自然段(护书):1)、齐读课文2)、讨论理解:指导员是怎样保护书的? “我”醒来时看到指导员怎样了? “一动不动”说明什么? 为什么这捆书能“完整无缺”? 指导员为什么拒绝“我”背他回村? 他看着那捆书,他在想些什么? 指导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3)、理解“完整无缺”的意思。4)、拌角色朗读,体会当时的情景。三、巩固练习:1、 有感情朗读课文。2、 说说盼书护书取书的过程四、布置作业:1、 有感情朗读课文。2、 理解内容,体会“教科书”的“珍贵”。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110自然段。2、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1、 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1)、敌人投下炸弹以后,指导员喊:“快卧倒”表示:话没说完。 2)、“我两耳一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的头部受了伤。”表示:省略(昏迷之后到醒来之前的事) 3)、“指导员,指导员”表示:省略(呼唤的话) 4)、“书书”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表示:说话吃力、断续2、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这捆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多少年来”、“一直”说明了什么?三、总结全文:1、分段、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教科书的“珍贵”。3、 谈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6*、爸爸和书一、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同学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理解课文内容:1、理清课文的思路: 1)、“我”把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 2)、买书的经过。 3)、买书带来的欢乐。 4)、爸爸的希望。2、讨论重点、难点、疑点: 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故事书引来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3)、买书的过程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 5)、读书的乐趣是什么? 6)、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书的目的是什么? 7)、看看书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谈谈感受。 8)、谈谈对爸爸和“我”的看法。3、分段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2、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词语。3、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以后的奋斗目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书,多读、多看、多想。7、黄继光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三、教学准备:1有关上甘岭战役的电影或录像片。2课文的放大插图、幻灯片或教学软件。3生字词卡片。4课文录音磁带。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1出示课题:黄继光2介绍黄继光。3介绍“抗美援朝”。二、听课文录音。思考: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1 字形难点:“暴”的下方是“笄”不要写成“水”。“规”的右边是“见”,不要写成“贝”。2理解词义。(打响、持续、黎明、凶猛、屡次、突击、启明星、照明弹、匍匐、 挪动、探照灯、惊天动地、海涛、艰难、艰巨)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主要手段。例:“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例:“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好?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二、讲读课文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1)、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什么内容?2)、这任务怎样?从哪里看出任务艰巨?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 (2)时间紧迫。3过渡,请默读第3自然段。(1)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2)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3)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可请学生到讲台表演,教师配合)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主动请战)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2)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句子。“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讨论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 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及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5)小结(6)学生读第4、5自然段。6总结学习方法。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讨论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 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2)练习演读第6自然段。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2)小结9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第三课时一、复习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2)讨论后归纳。第一段(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第二段(23):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第三段(46):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第四段(7):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三、复述黄继光的故事1老师补充有关黄继光的故事。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也可以把老师讲的材料补充进去讲。四、总结全文五、延伸教学五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国家,企图进行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使他们的美梦彻底破灭。而今,在世纪末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南联盟上演,使无辜的南联盟人民遭受家破人亡的惨运。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呢?你们对此了解多少,期待如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言论!六、布置作业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写一篇读后感。3、完成练习册。8*壮丽的青春一、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欧阳海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做一个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人。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三、理解课文内容:1、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面对这情况,结果会是如何? 3)、理解词语:骤然,瑟瑟,雷霆万钧,风驰电掣,排山倒海。2、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思考讨论:欧阳海是怎样把战马推离轨道的? 他的行动换来的是什么? 欧阳海看到火车转危为安,“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说明了什么? 说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作用。3)、有感情朗读。3、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理解:“伟大的战士”、“时代的颂歌”、“青春的乐曲” 3)、“难忘的日子”是指哪天?为什么难忘?说明了什么?4、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说说欧阳海是个怎样的战士?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积累运用 2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故事绿手指,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扮演不同的角 色,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发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二、教学时数:(5课时)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记下的成语和熟悉的人的材料。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绿手指”的含义,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说说对“绿手指”的理解。 4、讨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5、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谈自己购书的经历。3、 导入话题:如何购书?二、回忆购书活动,拓展话题。 1、回忆以前的购书经历,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2、同桌交流、增加购书经验。三、小组内讨论:1、 如何扮演各种角色2、 在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演练。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五、全班同学评议,给予肯定与鼓励。六、课堂小结1、 交流购书心得。2、 作业:自己去体验购书。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回忆童年与小伙伴的生活。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熟悉的人,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1、 选择的人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2、 选择的事应该是印象深刻的。3、 事情要写清楚,语句要通顺。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续完成作文。2、 完成练习册。 9、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 勰珬橢橢l嵢嵢嵢8嶚弆糣悆悆您您您您您您竮竰竰竰竰竰竰$繵肕T笔您您您您您笔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三、朗读古诗,背诵。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解题早发白帝城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五、 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八、布置作业 10、 颐和园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于读文中想象颐和园的景色, 2、运用网络查找颐和园的有关资料,懂得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与点面描写结合 4、熟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及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读毕小组内说说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一些景点,用笔在文中标出 2、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3、交流:读完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说说自己如何记住生字的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词义:宫殿、神清气爽、耸立、金碧辉煌、朱红、远眺 3、齐读生字新词四、交流、了解颐和园的有关资料五、讨论学习方向 1、你最喜欢颐和园的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划分学习小组 2、提出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1)读通描写你喜欢的景点的段落,结合资料理解它的内容 ,说说景点特征 (2)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体会 (3)和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本段文字的朗读,小组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感情朗读课文六、各小组独立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引导想象感悟七、课堂小结,鼓励继续自学。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二、汇报学习所得 1、学习理解描写长廊一段 (1)齐读(或个别代表读)第二段,小组成员正音 (2)说说长廊的特征及体现这一特征的语句(长、美) (3)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象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2、学习理解描写万寿山的3、4自然段 (1)初读第3、4段,组内正音 (2)说万寿山的特征及相关语句 (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体会。 “抬头一看闪闪发光。”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不留一点儿痕迹。”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3、学习理解第5段三、学习、理解课文首尾相衔、前后呼应的写法。 读读课文开头与结尾,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四、课文小结 1、根据板书简要复述作者在颐和园的所见所闻 2、说说学习课文后自己的感受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11*、高大的皂荚树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皂荚树的外形特点,体会皂荚树的高尚精神及文中包含的作者对皂荚树的赞美之情。 2体会、学习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时数:1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 3、全班交流。三、讨论几个问题。 1、这棵皂荚树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 2、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请加以概括 3、写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方便的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何谓“启迪”?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文章结尾的“一棵种子”和“生根、发芽”指什么?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收获体会。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12、海滨小城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时数:1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 段,说说这 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积累运用 3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滁洲西涧,阅读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 3、了解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剪报,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剪报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一、竞背古诗,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知道的诗人多,谁会背的古诗多 2、学习滁洲西涧 (1)读通古诗,认识生字新词:滁洲、西涧、怜 (2)粗知大意 (3)诵读古诗, (4)鼓励用简笔画画出诗歌描写的景象。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给生字新词注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几样景物,用笔在文中画出。 3、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4、交流学习收获。 5、鼓励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课堂 秋天到了,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二、回忆秋游中看到的景色,启发作文内容三、指导写出景物特征 1、讨论,本组课文是如何写出景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具体描写,展开想象) 2、说说:我们如何在写作中展开想象? 叶子红了是秋阳染红了的,是秋风吹红了的;它是秋的贺卡 大雁南飞它们也要到远方去秋游四、指导按顺序来写 1、回忆颐和园的写作顺序,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五、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了解剪报的意义 1、谈话:我们平时在阅读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我们喜欢的一些知识或优美的语句、图片等。但当有时我们要用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它们。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2、出示剪报:剪报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一问题。二、学习剪报的方法、步骤 1、认真阅读课本的提示语, 2、讨论:剪报的步骤(阅读剪报分类粘贴装饰命名) 3、关于剪报的内容收集与分类 4、剪报的装饰与命名三、学生动手实践,对自己带来的报刊进行阅读、剪贴,教师巡视辅导四、交流剪报的雏形,讨论、发现并修正不足。五、布置作业。13、五彩池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1、同学们见过水池吗?(说说见过的水池的样子、特点)2、见过五颜六色的水池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 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2、 默读课文,找出介绍五彩池的部分。3、 再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三、自学生字新词:1、 读准字音:藏、折(多音字)折、丈、矗(翘舌音) 笋(平舌音)2、 认清字形:藏、碟、镰、矗、耀、驾3、 讨论如何记好生字、词。4、 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效果。四、巩固练习:1、 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2、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五、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分段朗读课文。2、 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指名朗读课文。2、 思考讨论:1)、这段话讲什么意思?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4)、“没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5)、理解“腾云驾雾”、“神奇”的意思。3、 全班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 齐读课文。2、 思考讨论: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什么?(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3)、“晴朗”指的是什么?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样的?5)、理解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6)、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7)、五彩池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3、 巩固练习:1)、分段朗读课文。2)、说说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3)、说说五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漆工定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政治法律题库及答案
- 艺术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版低压电工试题讲解及答案
- 观光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多功能解毒纳米载体-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对口护理押题题库及答案9
- DB41-T 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 长青农化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51-T 2192-2025 中小型机场空管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铁路信号基础继电器详解
- 外墙真石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体系和保证措施
- 等离子点火系统及暖风器系统培训
- 2024年金华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医学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教案集(水平四)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 中国非遗文化鱼灯介绍介绍2
- 金华市金东区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
- 5.申恒梅-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审核、评价及异常数据判定
- 智能安防系统维护与保养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