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第6单元学案.doc_第1页
九年级(下)语文第6单元学案.doc_第2页
九年级(下)语文第6单元学案.doc_第3页
九年级(下)语文第6单元学案.doc_第4页
九年级(下)语文第6单元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学案21、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教师寄语】:“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其历史散文体例。2、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3、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学习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基础学习】1、导入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2、资料助读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 或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其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详见教材课标注示)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3、给黑体字注音 (1)又何间( )焉 (2)肉食者鄙( )(3)弗( )敢加也 (4)小惠未徧( ) (5)小信未孚( )(6)望其旗靡( ) (7)登轼( )而望4、朗读课文。5、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小惠未徧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公将鼓之 遂逐齐师 惧有伏焉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合作交流】1、古今异义词。牺牲玉帛 古义: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今义: 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析疑解难】 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达标检测】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课外学习】1、书面翻译全文。 2、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九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学案21、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评析人物形象。2、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学习重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教学要点】:温故知新,深入研讨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思想。【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既克,公问其故。民弗从也 / 战则请从 2、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活动一】:速度课文,独立思考下面问题、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 、他为什么要“请见”?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活动二】在小组内交流研讨以下问题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 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 3、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活动三】师生互动完成以下问题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 【精讲释疑】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关于人物塑造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既紧扣标题“论战”,又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达标检测】 (课后完成)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 刿: 鲁庄公: 3、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小惠未偏( ) 小信未孚( )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 牺牲玉帛( )又何间焉( )弗敢专也( ) 神弗福也( ) 肉食者鄙( )2、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爱国将领: 评价: (B)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公将驰之( ) 既克( ) 难测也( ) 望其旗靡( )1、 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从鲁庄公与曹刿在战时、战后的表现可以看出,鲁庄公虽重权在握,但他却很 ,表现在段中的:“ ”,“ ”,“ ”;相反,曹刿虽为一介平民,但很 ,从而帮助鲁庄公取得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的胜利。4、在选文中找出和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 【课后练习】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佳作欣赏】2011,敢梦想,爱奋斗,要幸福!“幸福”是2011年最流行和热度词,2011+?=幸福,这一方程你有答案吗?下面是一篇关于幸福为话题的小作文,请大家用心来品读吧。或许能帮你更好地诠释幸福的内涵。幸福的色彩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 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汹涌澎湃; 缤纷的世界容留了清鲜绿叶一时的羁傲,才有春意盎然。 土地上没有了绿色,人们称之为贫瘠;大漠上没有了绿色,人们称之为戈壁;心灵里没有了绿色,人们称之为荒芜绿色这个词已植根于人们的心窝,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并且逐渐成为一种呼吁,一种赋予生命的呐喊。当春雨和着轻风流水欢奏春曲时,春风吹拂在大地上。秃枝丛中,你又绽开了新芽,勃发了生机,那绿色的叶,显示出不尽的活力。开始是隐约可见的一颗绿芽,微微地在枝丫间点缀着绰约得如同蒙着面纱的倩女的脸。你尽情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过了几天,便舒展了你那翠绿的身子,如绿衣仙子翩翩起舞。在枝头伴着轻风抖动,那令人羡慕、苍翠欲滴的绿呀,不就是崭新的生命?不就是久己孕育的幸福? 在金风送爽的十月,你却轻舞着旋转而下,看似简单却都已经历四季的变化,你优雅地老去,满怀沧桑。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大自然的画卷,为人们留下最后一丝美。不是吗?高远澄碧的苍穹下,不就因为有了你才显得五彩缤纷吗?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清香溢远,更没有水仙的清柔素雅。你太平凡了,令人熟视无睹。然而又有谁能否认你的内在品性?牡丹虽好,也要绿叶相扶。不就是你在用生命的血液作画吗?即便那残存的绿意,不也向人显示着希望,传递着幸福的信息? 你不是无情物,我懂。毅然决定从生养你的枝头飘落,不是为了充分展、示自我,而是为了护花而化作春泥,待来年山花烂漫之时 很高兴,旅途中有你的存在,才不会炎热无荫;很幸运,生命中有你的存在,才不会索然无味;很庆幸,世界中有你的存在,才不会单调无色。飘落的树叶啊,让我拾起你屡弱的身躯,吻上你那微黄的叶脉。 (作者:九年级四班 李俊蓉 )教师点评 其实,喜欢一种颜色,往往是喜欢满含这种颜色的载体,或是喜欢这一载体的独特内涵。正如我们喜欢绿色,或许就是喜於这种颜色背后所充满的生活的希望与活力的小作者便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对绿叶进行由浅入深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一平凡事物中所蕴涵的情感光芒。文章立意独特新颖,内容详实生动。为绘出树叶那或嫩绿、或微黄的色彩,调动了极为丰富的笔墨。或引用诗句添色,或化用典故说理,语言精美,表达流畅。九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学案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魏征【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3、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过程:一、名言引入情境感悟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自学指导文本链接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 、 ,由汉代 编订,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3、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二、朗读课文内容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2、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学生齐读)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文意简析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指名读)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文意简析: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第三、四自然段诵读指导:(学生默读)A:“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文意简析: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三、课堂训练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提示,简要复述故事情节。邹忌比美(三问;妻、妾、客三答;邹忌三思:私、畏、求)威王受蔽(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威王除蔽(三赏;三变)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2、读过本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九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学案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领会邹忌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思维方法。【学习重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学要点】:温故知新,深入研讨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 ;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 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 _ 。 二、内容探究1、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探案以下问题(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2)“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3)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三、文言知识积累1、文言实词虚词积累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 )( ) 孰视之( )何能及君( ) 私我( )客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闻寡人之耳者(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 旦日( ) 与徐公孰美( ) 窥镜( ) 时时而间进(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 讥于市朝( )( )2、通假字 孰视之 3、识记以下词类活用现象(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4、积累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7)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 今义讽刺5 、“而”的用法: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6“者”的用法: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课后作业1、整理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 【复习内容】 九年级下册两篇文章: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复习重点:1、朗读:读音准确、节奏正确。2、领会文意,把握主旨。3、重要文言实词意义和关键句子翻译二、文段阅读(一)曹刿论战2、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小惠未偏( ) 小信未孚( )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 公问其故( ) 又何间焉( )弗敢专也( ) 神弗福也( )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2、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爱国将领: 评价: (B)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公将驰之( ) 既克( ) 难测也( ) 望其旗靡( )3、 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从鲁庄公与曹刿在战时、战后的表现可以看出,鲁庄公虽重权在握,但他却很 ,表现在段中的:“ ”,“ ”,“ ”;相反,曹刿虽为一介平民,但很 ,从而帮助鲁庄公取得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的胜利。4、在选文中找出和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