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鸡IMF双向选择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鸡IMF双向选择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鸡IMF双向选择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鸡IMF双向选择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鸡IMF双向选择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鸡 向 选 择 效果及相关基因遗传分析 MF MF I 摘 要 本试验以北京油鸡肌内脂肪( 向选育系为材料,研究 双向选择对生长和 胴体性能、 量等肉质性状、脂肪性状主效基因突变基因型频率以及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1、经过 5 个世代的 向选择,两系之间肌肉 量发生显著 分化。 120日龄胸肌和腿肌 量在双选系之间差异显著( 。 3、 正向选择使部分 肉品质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上选系肌肉 滴水损失显著低于下选系( ,净膛率差异达到显著 水平 ( 。 不同日龄间,肌肉 量随日龄增长而增加,胸肌增加幅度( 大于腿肌( 。 品质 性状 的 比较 不同选育系 56 和 120 日龄 肉品质性状见表 表 同日龄各选育系肉 品质 比较 of of at 龄 选育系 水损失 肉色 L* 肉色 a* 肉色 b* 56d 胸肌 上选系 选系 照系 6d 腿 肌 上选系 选系 照系 20d 胸肌 上选系 选系 照系 20d 腿肌 上选系 选系 照系 :( 1) 同列 数据上方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 因 达 大于 ,但 不同基因型间 未形成显著差异( P 因型 与 生 长 和胴体 性状 及 肉 品质 性状关联分析 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性状关联分析见表 表 同 因型生产及肉质性状比较 of 状 上选系 下选系 对照系 合计 ) ) 7) ) ) 6) ) 1) 1) 8) 8) 4) 活重 g 1375a 1323a 1279a 1057a 1205a 1201a 1268a 1378a 1292a 1239a 1304a 1255a 屠体重 g 1152a 1104a 1049a 855a 995a 981a 1043a 1152a 1061a 1021a 1085a 1028a 全 净膛重 g 977a 927a 883a 712a 837a 827a 877a 954a 887a 776a 824a 781a 胸肌重 g 154a 13533b 110a 126a 124a 131a 139a 136a 131a 134a 131a 腿肌重 g 168a 161a 155a 127a 137a 143a 148a 168a 149a 147a 156a 149a 屠宰率 % 净膛率 % 肌率 % 肌率 % 肌 肌 滴水损失 % 肌 滴水损失 % 肌 L* 肌 L* :( 1) 同行 数据上方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 ( ,而在腿肌中相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讨论 43 第四章 讨论 向选择效果分析 对于肉鸡脂肪的选育,国内外大多集中在 腹脂的选择上。 白羽肉鸡腹脂过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减少肉仔鸡的腹脂,育种公司将腹脂的降低列为重要遗传选择指标。 由于活体腹脂不易直接测量,多借用 标记 进行选育。 1982) 研究证明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 ( 腹脂较理想的活体测量指标 并 以血浆 度为间接选择性状对肉鸡进行了 10代双向选择,建立了高、低脂肪系。 法国曾对白羽肉鸡建立了腹脂率双向选择系( , 1980; 1987) ,对 选择 还未见报道。 中国地方鸡种具有优秀肉品质,但同时又有生长慢、肥度不足等缺点。本课题前期以著名的北京油鸡为资源群,对 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陈继兰, 2005),发现 量可以通过同胞选择得以提高。据此建立了 向选择系。 本 试验结果表明, 北京油鸡 双向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 56 和 120 日龄 上选系 胸肌、腿肌 量均高于下选系 。经过 5 个世代的选择,肌肉 量发生了明显分化, 120 日龄 上选系 胸肌 量比下选系高 ,这与育种目标相悖。 此时需要将遗传选择和营养调控相结合,根据 禽类 先肌肉后腹脂的脂肪沉积顺序,通过调节日粮能量蛋白比,将腹脂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向选择对 群体 因型 和基因 频率也产生了影响。上、下选系中 杂合子的频率 均有升高 ; 上选系纯合子 比 下选系 高 , 含有较高频率的 等位基因 b。 叶满红( 2003)报道此位点 含有 较 高的胸肌 ,而在腿肌中相反。这可能与胸肌和腿肌 新陈代谢方式 不同有关。由于腿肌属于运动型肌肉,在代谢和循环方面与胸 肌可能产生差异,以致 二者 子水平上产生差异。有关胸肌和腿肌差异的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达 在不同的基因型 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 ,这与 2001)研究结果一致。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此群体中 达 与 态 之间 没有相关,另外有可能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 少所致。 有研究表明, 白质水平在不同基因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001), 关于基因 蛋白质表达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向选择对 脂肪 候选基因 达 的影响 量是微效多基因和主基因联合控制的混合性状。已确定影响猪 量的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讨论 45 , 1999)及影响 量的主基因假说( , 1997; , 2002)。对于基因 达与 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猪、牛 、羊 等家畜上,在家禽上的研究较少。 本试验 分析 了 个 选基因 的 达。 由 选系表达差异可认为, 平表达差异造成了 量差异, 达可在转录水平上对 量进行调节 。 本试验 下选系 胸肌 腹脂 因的 表达皆高于上选系 ,且三者与 对于 因 达与 量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 有关猪( , 2006) 和羊( , 2006)的研究报告表明, 因 达与 另一些研究表明二者呈负相关( , 2001;李文娟, 2006),本试验 研究发现 因表达下调 量 。对于 达研究表明,猪 因的 达与猪背最长肌 量呈正相关 ( , 2001) ,而本实验室前 期 研究(李文娟, 2006)与此相反。本试验结果与李文娟 ( 2006) 研究结果相同, 因表达下调 量。 这可能与品种有关。由于家禽脂肪代谢不同于猪,家禽脂肪的合成主要在肝脏组织,而猪主要合成部位在脂肪组织,以及其它 代谢 方面差异可能导致种间 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不一致。 而本试验 达对脂肪的调控存在组织差异性 ,胸肌中 达上选系低于下选系,而腹脂的达则上选系高于下选系, 证明 胸肌和腹脂中 因 达对 脂肪 调控相反,这与( 1990)研究结果相同。 相同日龄不同选择系相比,上选系胸肌 达低于下选系;腹脂中, 达高于下选系, 达低于下选系,这与 机体组织生化代谢的自动平衡调节相吻合 。 上选系肌肉 量高,由于机体生化代谢的自动平衡调节,使脂肪酸新陈代谢减慢 ( 2001) ,导致胸肌 达降低,肌肉 量相对低的下选系二者表达 则升高 。 腹脂增重 ,机体将自动向降低腹脂 方向调节。上选系腹 脂重高于下选系,故引起上选系促进脂肪分解的 低促进脂肪合成的 达。 相同组织不同日龄相比,胸肌 达随日龄增长均有提高。 进脂肪分解,促进脂肪 酸转运 从而促进脂肪合成 ,两者 达随日龄皆有增加,表明日龄增加可能 引起脂肪分解和 合成 同时增加。 但两者增长幅度 不同 , 120 日龄 胸肌 达比 56 日龄增加了 达增加了 后者增长远大于前者,其原因可能为随日龄增长脂肪合成和 合成 虽都有所增加,但脂肪 合成 速度 仍大于 分解 速度 ,从而引起 量和腹脂重增长。另一方面, 达随鸡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 生长 而变化( , 2005) , 量的影响也与日龄有关( 2006), 二者在日龄上都存在表达高峰 。 本试验在 56 和 120 日龄之间 能也 存在表达高峰 ,二者表达之间的互作可能影响脂肪的沉积, 有关 达与日龄的关系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选系其它重要性状分化 经过 5 个世代的选育,发现上、下选系之间繁殖率产生了显著差异, 上选系 45 周龄产蛋量比下选系少 ( P但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比下选系高 和 百分点。这提示我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讨论 46 们肉品性状和繁殖性状之间存在复杂的遗传关系,相关内容正在研究之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主要结论 47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北京油鸡 选系 经过 5 个世代的双向选择,两系之间肌肉 量发生显著分化 ; 取得向遗传选择进展的同时,体重和胴体性能也得到提高 ; 正向选择使部分肉品质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向选择使 因型发生改变 , 使脂肪候选基因 达产生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 陈国宏,吴信生,侯水 生,等 中国畜牧杂志, 1999, 35( 3) : 2728. 2. 陈继兰 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 陈继兰 , 文杰 , 赵桂苹 , 郑麦青 , 杨宁 . 肌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等肉品风味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2005, 27( 6) :898902. 4. 陈金文,杨山 . 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双向选择系的建立 . 畜牧兽医学报, 1997, 28( 2), 108114. 5. 龚道清,李辉,杨山,张德祥,王启贵,于赫,张宏伟 . 肉鸡 血浆 度的选择效应 肉仔鸡体重和血浆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9, 11:13. 6. 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家禽研究室 系高、低脂系的选育 1995. 3:14. 7. 李辉 . 蛋鸡血浆脂蛋白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选择效应的研究 . 博士论文 . 东北农业大学, 1994. 8. 李辉 , 龚道清 , 杨山 , 等 . 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与屠体肥度性状的相关研究 .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7, 8: 15. 9. 李文娟 , 李宏宾 , 文杰 , 陈继兰 , 赵桂苹 , 郑麦青 因表达与肌 内脂肪含量相关研究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6, 37: 417423. 10. 刘汉玉,赵玮,王启贵,李辉 . 肉鸡腹脂双向选择系的选育研究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7: 4748. 11. 刘剑锋,王立贤,张贵香,赵可斌,张沅 . 因型对中畜黑猪系生长性能的影响 2005, 36( 6) : 555558. 12. 孟和,李志辉,于赫,王宇祥,李辉 . 白羽肉鸡双向选择系杂交效果研究 . 中国家禽,2001, 23( 14): 1113. 13. 庞卫军,杨公社,曹景峰,龙火生,向钊,张保军 . 猪 因 子标记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2( 7) : 1115. 14. 孙德文,詹勇,许梓荣 饲料博览 , 2002, 2: 911. 15. 孙玉民,罗 明 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 1993, 196403 16. 田刚,佘冰 ) 2001, 28: 5455 17. 屠云洁,陈宽维,章双杰,汤清萍,高玉时,李慧芳,苏一军 . 2004. 3 个鸡种 扬州大学学报 , 25( 4) : 4446. 18. 文杰 肉品质 量(上、下) 1998, 25( 5): 4148 19. 吴常信 应用 长及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1994. 20. 吴常信 第五届优质鸡的改良、生成及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49 福建武夷山, 21. 吴桢方 . 脂蛋白脂酶( 激素敏感脂肪酶( 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 .博士论文 1998. 22. 许梓荣,冯杰 畜牧兽医学报,1998, 29( 5) : 385391. 23. 杨烨 博士论文 2005. 24. 杨文平,石建忠,曹果清,刘建华,李步高,周忠孝 . 山西马身猪及其杂交后代 测 . 激光生物学报, 2005, 14( 2): 108111. 25. 袁秋兰,李建新 大陆、香港、台湾优质鸡研讨会论文集 1214. 26. 邱祥聘,嘉勇 第一届优质鸡研讨会文集 27. 詹勇 糖萜素 2000, 8: 1316. 28. 张细权 第九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32133. 29. 张细权,等 山东家 禽 2003, 10: 35. 30. 周顺伍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2000. 31. 朱晓萍,尚秀国,李辉 . 二世代母鸡血浆 度双向选择对蛋组成性状的影响 .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25( 1): 4750. 32. A., K. T. J. et of NA by J 1999, 37(9):28992903. 33. E. Z., L. C. et of in J., 1996, 314:541546. 34. G., Y. I. A. N. H. . in 2006, 2:352358. 35. Y. A., M. I. R. F. et NA in to J. 1993, 34:421428. 36. E., C. N. G. . of on 2002, 43:560568. 37. L. et a of 1994, 45: 89151. 38. C., of on of 1986, o: 720E. 39. T., et of a 13C 2001, 40(42):1260112604.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50 40. C., N. N. . of on of 2001, 80(7):833838. 41. M., . J. of 1995, 74:169342. B., M. I. et of of 2003,44(5):783784. 43. . P. 1994, 5(1):3140. 44. A., , of in 1985, 64:12571263. 45. N. D., M. G. R. F. M. J. C. . D. on of of 1999, 55:187195. 46. D, et A in J. 2003, 77(2): 313318. 47. M. P., E. M. . R. of 2005, 84(3):479481. 48. J. C., J. A. K. et at in 1989, 79:8591. 49. A., M. M. M. . of a NP in of in a 2007, 18(1):3744. 50. S. D. . K. , 1989, 3(13): 24802487. 51. M., I. L. B. A. P. M. P. P. . of of in J 2006, 84:10831092. 52. J. C. M., M. F. . M. of 2001, 120. 53. D. J., L. L. A. P. P. A. B. J. M. A. J. J. E. W. . A. of in . 1999, 152:16791690. 54. D. L., F. K. P. J. et in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51 in a of J. 1988, 66:385395. 55. H., A. A. B. C. . of of a 2007, 65(1):2732. 56. M. H., O. J. D. . G. of to J. 1990, 265:45704577. 57. R. H., D. R. U. R. et of by in J. 1996, 271:1286. 58. G., A. H . of 2. of . 1994. 76: 55959. . J., G. C. P. D. et of of to of K 1997, 47(1):7793. 60. . J., I, C. 1999, 127158. 61. F., et J 1991, 25, 266(15):94819485. 62. X., G. A. J. . of on of of of m. 1999, 53:5965. 63. A., E. . 2003, 64(4):405410. 64. D. L., M. . P. of pH to 2000, 79:784788. 65. J., . T. on * 2004, 83:14331439. 66. F., A. A. A. J. M. F. F. J. T. H. E. J. H. . F. W. of of on in J. 1999, 77: 846852. 67. ., F. J. H. T. B. W. J. H. . F. of in J. 2001, 79(2): 347354. 68. J. F. C. et of of in J. 1984, 259: 4295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