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 绪 论 研究现状 徽州契约文书是记录明清徽州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有效凭证,是 “ 反映中国农村历史实态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 ” 徽州契约文书具有数量大、跨越历史时间长、真实、 口语化等特点, 为学界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 1。刘伯山先生认为 “ 已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不下于 40万份 ” 、 “ 尚待发现的文书数量尚有 10万 份左右 ” 。 这些契约文书成为徽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关于徽州契约文书的搜集, 王钰欣、周绍泉主编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2, 参考徽州以外地区同时代的契约文书,并结合实地方言调查,则明清徽州契约文书 中与农业相关的词语徽州文书以其数量大、种类多、涉及面广、跨越历史时代长、学术研究价值高而备受人们关注 。 张传玺主编的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3辑录契约 1402篇,其中不乏大量的徽州地区契约。关于徽州地区契约研究的成果也是很丰富的, 其中 仅 2002年就有论文 230篇 4,这些论文涉及的内容也极其丰富,就 宋元以来留存的 徽州契约文书来讲, 研究 侧重于 土地买卖、土地价格、租佃关系、宗法制度 等, 周绍泉 有一篇试论明代徽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兼论徽商与徽州土地买卖的关系 5,文章最后指出 : “ 明代徽州的土地买卖呈现出频率增加和节 奏加快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中虽然有徽商经济活动的助力,但由于徽商没能走出 卖产经商 发财致富 大量买产 诸子均分 卖产经商 ” 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充其量只是加速了这个周而复始的运行速度而已 ” 。 章有义先生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藏的大批置产簿、分家书和地租簿等 ,撰写 出 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6、 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 7和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8等著作 ,通过对徽州 地区 租佃关系 ,土地买卖,土地丈量 等 方面 的剖析 ,探讨 了 明清以来 徽州地区 农村租佃关系的形式、性质和作用及其趋向 。 安徽省博物馆的刘和惠,张爱琴 在明代徽州田契研究 9中从明代的买卖田地文书中探讨了土地价格的走势、支付手段、等 方面 做了比较好的分析。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徽州地区的契约研究成果显著,但有关 契约文书的基础性研究显得甚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 研究所 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 第二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2 王钰钦 、 周绍泉 ,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 上、下编 ) 共 40 卷,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 1991 年 。 3 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4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徽学研究论文总目( 1980 2003),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5 周绍泉: 试论明代徽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兼论徽商与徽州 土地买卖的关系 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 年第 4 期 。 6 章有义: 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北京: 中国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84 年 。 7 章有义: 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88 年 。 8 章有义: 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7 年 。 9 刘和惠 、 张爱琴 , 明代徽州田契研究 , 历史研究 1983 年第 5 期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2 为薄弱,尤其是 在 字词的研究 方面还 不够 全面 。栾成显先生在改革开放以来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中谈到: “ 徽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 从整体上看 , 其基础性研研究 还有待提高,在这一层面还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 。 因为这些 文书中含有大量与明清徽州农村、农业相关、不易理解的词语 或者是当地的俚语等 , 这些词语在 大型权威辞书 中也存在 失载 现象 ,但至今仍未引起学界 足够重视 ” 。 复旦大学王振忠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的几点思考 2中 提出 “ 应该重视徽州区域社会的个性 ,性 ,并从区域比较的视野重新审视徽州的契约文书,当务之急似应分类整理、出版一批资料 ,积极推动 “ 徽 (州 ) 学 ” 研究走向深入 ” 。 选题意义 徽州契约文书 数量丰富,保存相对完整。 原始地记录了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以来一千多年 ,主要是明清时期徽州一府六县农村民间的社会生活实态。 徽州在隋唐时名歙州,即为今天安徽的歙县,北宋时改名徽州,元代升为徽州路,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经商者也比较多,成为当时的一方重镇。明清时期,经济更加发 展,徽商成为国内外有名的商帮。通过这些契约文书,我们能从契约表面了解到更多的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从已知的徽州文书现存来看 ,宋元时期的契约中,最早的一件是南宋嘉定八年 ( 1215 年 )吴拱卖山地契 3,最晚的一件为元至正二十七年( 1367年)吴凤郎卖山地契 4。总数不超过 60 件 。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契约, 这些 大量的、连续性的、内容具体生动的徽州 地区契约文书涉及到当地的土地 买卖 、财产关系 以及 税赋 、 诉讼 、宗族、教育 、民俗等 , 是人们 近 距离接触千年徽州社会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的重要文献 , 本文 则将重点放在买卖契约文书上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买卖契约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反映出 当地的经济联系。 2、买卖契约文书的存世数量较多,与诸如租赁、借贷等契约相比,其格式 上有一定的共同点,如果把买卖契约文书探讨清楚,其他的契约也就迎刃而解了。 3、笔者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从这一点出发, 买卖契约首当其冲就是研究地区经济的主要材料之一。 1 栾成显 : 改革开放以来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史学月刊 2009 年 第 6 期。 2 王振忠: 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的几点思考 ,史学月 刊 2005 年第 12 期。 3 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第 679 页。 4 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367 页。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3 第一 章 宋 元时期 徽州所存 几件 买卖契约文书 徽州现存的 宋至清代多数契约 文书 为赤契,即上述提到到的加盖官印上缴契税的文书,尤其是明清时期,几乎全是赤契文书, 也有少数的白契文书 ,由于 徽州地区现存的宋、元时期买卖契约较少,故将宋元时期的契约文书在一起研究 ,笔者在转录 买卖 契约文书 时, 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进行编号,如: 契 1、契 2 等, 其 目的是为了方便 探讨。 在搜集到的这几件 买卖契约文书中,有部分 契约文书已被学者关注或者研究过,本文也会将他们的观点或是结论做相应的综述。 一 宋 代 徽州 地区 所存 几件 买卖契约文书 由于徽 州地区现存宋元时期的买卖契约文书数量较少(笔者 共 收集到 13 篇 ,其中宋 代 3 篇,元代 10 篇 ) 1, 由于宋元时期徽州地区现存的买卖契约文书内容多 以卖田、山为主 , 这里 就将 宋元时期 徽州地区的这几件卖田 、山契约 放在一起探讨。 元买官印亲契在此指的是上手契。亲契为卖主亲自画押的契约。一并缴付是为移交上手契。上手契亦叫做 “ 元买契 ” 、 “ 上首契 ” 、 “ 来脚契 ” 或 “ 上手干照 ” 。出卖田宅等重要产业都要以上手契作为产权的证明。所谓 “ 置买产业,皆须凭上手干照。 ” 2从宋朝开始,法律规定,业主、钱主交割时,业主要把有关的上手契随同新契,一并交付钱主收执,作为产业 “ 绝卖 ” 的重要证据之一。 交付上手契的情况要写在新契上。立本契约双方的做法和本契约的写法都符合这些要求。后面的助押契人出现的不多,应该与证明人相似。 契 1 淳 祐 二年休宁 县 李思聪等卖田、山赤契 3 契文转录如下 : 休宁县附产户李思聪、弟思忠,同母亲阿汪嘀议,情愿将父存存日置受得李舜俞祈(祁)门县归仁都土名大港山源,梨字壹(号)次夏田贰角四拾步,贰号忠田壹角;又四号山壹拾四亩。其四(至):东至大溪,西至大降,南至胡官人山,随垄分水直下至大溪。今将前项四至内山四水归内,尽行断卖与祈(祁)门县归仁都胡应辰名下,三面评议价钱官会拾柒届壹佰贰拾贯文省(整),其钱当(立)契日一并交领足讫。其田、山今从卖后,一任受产人闻官,祖舜元户起割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中共收集宋元徽州契约共 13 份,在本文写作中,笔者选取宋代契约 3 份,元代契约 6 份。 2 朱熹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三书判 饶州州院申潜彝招桂节夫周氏阿刘诉占产事 “ 所买无上手,不可行用 ”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 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 第 11 页,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年。 (见附图 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4 税钱收苗为业。其田、山内如有风水阴地,一任买主胡应辰从便迁葬,本家不在(再)占拦。今从出卖之后,如内外人占拦,并是出产人 袛 当,不及受产人之事。所有元典买上手赤契伍纸,随契缴付受产人收执照会。今恐人心无信,立此断卖田、山文契为照。 淳 祐 贰年十月十五日 李思聪(押)弟李思忠(押)母亲阿汪(押)见交钱人叔李余庆(押)依口书契人 李文质(押) 今于胡应辰名下交领前项契内拾柒官会壹佰贰拾贯文省前去足讫,其钱别更不立碎领,只此契后一领为照。 同 年月日 李思聪(押)弟李思忠(押)母亲 阿汪(押)叔 李余庆(押)。( 下残) 这是 一则 淳祐二年( 1242年)休宁县李思聪等卖田、山赤契, 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休宁县原为徽州六县之一,现为黄山市的一个下辖县。至于赤契在前面已经提及 过,是加盖过官府印信,已向国家交过契税的契约文书, 合乎当时的规定 。这则契约 文书 共计 21行, 451字 ( 缺字除外) 。 从 契文内容 上看并不难以理解,休宁县的 附产户 李思聪、思忠兄弟二人, 附产户是契首的称谓。兄弟二人在于 母亲商议后,将父亲留下的田、山卖出, 其中夏田二角四十步,忠田二角;山的面积则是 14亩。 山田的四至都很清楚, 买主是(祁)门县归仁都的胡应辰 。山、田的 总价值是官会 17界 120贯文,契文中还注明了附加性质的条款,比如 “ 其田、山内如有风水阴地,一任买主胡应辰从便迁葬,本家不在(再)占拦 ” 以及 “ 今从出卖之后,如内外人占拦,并是出产人袛当,不及受产人之事 ” 等,可谓事无巨细, 权责明了,涉及到 迁葬、风水等也都立契成文, 关于迁葬及风水的问题后面的契约还会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署名画押也都清楚具体,见交钱人身份则是卖主的叔叔李余庆。 最后是交钱收讫后的说明,再分别画押,由于契约的破损比较严重,画押的形式难以断定,笔者判断应该是手指画押。 此则买卖山田的赤契从内容上讲比较言简意 赅, 但是 涉及标的四至及权责时 描述清楚具体,这就说明在买卖交易中的标的物和权责关系是一定要交代清楚的,这样既 能保证交割的顺利进行 也可以使 契约的本身价值 得到 实现。 有关 这则 南宋时期徽州 契约的研究,笔者所见到的是一 篇 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土地买卖中的权利与地位 1, 这篇论文引用了这则契约, 由于其论文的重点是放在明清徽州妇女在买卖中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也将 “ 休宁县附产户李思聪、弟思忠,同母亲阿汪嘀议,情愿 ” 一句摘出,并 得出结论: “ 同母亲阿汪嘀议,说明了母亲在 家庭中的 地位 ,在买 卖过程中她也是主要的当事人之一 ” 。 后来这篇学位论文还以专著的形式出版 明清时代妇女的1 阿风 : 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 硕 士 论文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2006 年。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5 地位与权利 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 1, 这本书的第二章同样是引用了这则契约 ,得到的结论与前一致。 在 2009年 北京大学王旭的学位论文 明清契约格式化及其成因 2之中 , 也 完整的引用了这则契约, 由于该作者的研究方向为民法,所以他也是 从法律学的角度 出发, 指出“ 母阿汪 与 见交钱人叔李余庆 作为家族中的长辈参与立契,一方面是宗族观念所致,另一方面 也说明契约的具备一定的民法特点”。 还有一篇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唐红林的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 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研究 3,论文中也引用了这则契约, 除了从契约的格式上说明了契约几大要件外还从 土地契约中的立契人的等级身份 出发,说明了宗族的关系在契约订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契 2 淳 祐 八年胡梦斗卖山赤契 4 武山乡胡梦斗,今将尤昌下都如字源;廿二号上壹段,东至田,西至降,南止王富山地,北至康如楫地。其山计叁亩,随田其上止降。今将出卖与同乡人李武成,三面平(评)议价钱十七界官会贰伯贯,其官钞当日交领足讫。其山未卖已(以)前,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其山系西排自有,康如楫照 其上手并分付照证讫。如有四止不明,并是出产人知(祗)当。其契请业主行官纳兑(税),起割税钱人入李武成户供解。今恐人无信,立此卖契为凭。 淳 祐 八年六月十五日 胡梦斗(押) 见交钱人 李敬孟(押) 今于李武成手交去卖尤昌下都马槽坞西排山价并钱足讫,别无所碎领,只此一(领)为为凭。 淳 祐 八年六月十五日 胡梦斗(押) 这则是 淳祐八年( 1248年 )武山乡的胡梦斗卖山赤契, 做为赤契,也是向官府纳税后的合法契约文书, 原件存于安徽省博物馆。 这则 契约 文书共计 14行, 277字(缺字除外) 。契约上有两枚钤印,均为阳文圆形银,其大小基本一致,但印文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笔者推断此印应该是官府用印。 从契文内容上看, 武山乡的胡梦斗 ,将 “ 山三亩 ” (四至清楚)卖与同乡李武成 , 山 地 的四至都很清楚, 最终 议定山 的总价值是 官会 17界 200贯文, 官会即会子 5,是南宋时期国家发行的一种纸币。 契尾还注明了 此山之前没有进行过交易,如有四至不明,则由卖者负责。 这其实是买卖契约文书中的权责划分条款,目的是为了保证契约生效。 署名画押也都清楚具体,1 阿风: 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 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9 年。 2 王旭:明清契约格式化及其成因 博士论文 ,北 京:北京大学, 2009 年。 3 唐红林: 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研究 博士 论文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08 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 编第二 集,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 年 , 第13 页 (见附图 2)。 5 宋史 食货志下三会子: “ (绍兴)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会子初行,止于两浙,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 ” 会子由会子局印制,因此被称为 “ 官会 ”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6 见交钱人 是李敬孟 ,其画押的指纹清晰可辨 ,应为右手食指画押 。 契 3 南宋宝 祐 三年徽州周文贵卖山地契 1 契文转录如下: 1. 义成都周文贵,今字倩(情)愿将本都六保 2. 地名义横坑宜字贰拾伍号夏(下)等山叁 3. 亩壹角贰拾步,其山东至降 2,西至坞心直 4. 出至田,南至周之发 山,从小弯心至大石为界, 5. 直上至降,北至场及吴宅山。今将前项四至内 6. 山地并大小杉苗,一并出卖与休宁县三十乙 7. 都张仲文名下。三面( 伻 )评值价钱拾捌官会 8. 柒拾叁贯文省。其钱当立契日一并收足 9. 讫,其契后更不批领。其山见经界本家户 税钱将来于文贵户下起 割。今从出 有四至不名及内外人占拦,并是出 袛 )当,不及受产人之事,今恐人心无信,立此 祐 叁年八月十五日, 周文 高元奎(押) 此契约 为南宋宝祐三年( 1255年 )徽州 祁门县义成都 周文贵卖山地契,原件 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文书 共计 15行 297字, 此契的卖主是 义成都周文贵, 卖地的原因不详。契约中卖出的山地名为义横坑宜字贰拾伍号夏(下)等山,面积为叁亩壹角贰拾步,土地的四至为 “ 东至降,西至坞心直出至田,南至周之发山,从小弯心至大石 为界, 直上至降,北至场及吴宅山 ” ,山地的价值为 “ 拾捌官会柒拾叁贯文省 ” , 官会即会子,是南宋时期国家发行的一种纸币。宋史 食货志下三会子: “ (绍兴)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会子初行,止于两浙 ,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 ” 会子由会子局印制,因此被称为 “ 官会 ” 。 省是省略,不计尾数的意思。 这则契约的第 5、 6两行曾被张传玺在契约史买地券研究中引用过,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标的物另一个特点:批凿 3。批凿就是对标的物附属物(也可称为定着物)的 处置办法,例如在田地买卖中其田中的林木是否同时出卖,院落买卖中的水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 年,(见附图 3)。 2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717 页。取“下;低之 意”文心 雕龙夸饰:“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此坞东为萧韶峰,西即斜岩,南为圣殿西岭,北为马蹄石,皆廓高里降,有同釜底。” 3 施一揆:元代地契,原载历史研究 1957 年第 9 期第 81 页。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7 井或是树木等是否出卖也都要写进契约,以便双方共同去遵守, 这样的做法至少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如 汉建宁四年( 171年 )孙成铅地券 1中载有 “ 根生土著毛物,皆属孙成 ” 这样的明确协议,这则契约中 5、 6行也是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批凿可以称作是契约文书中的附带条款,这样的条款使得契约文书显得更加合理完善。此外, 从契文上笔者推 断其应该为卖山地白契,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字句上相对简单,与前面契 1、契 2相 比显得简练不少,但主要的内容还是相对具体。其次 是 契 文上没有 明显 加盖钤印 的痕迹。最后一点就是契尾仅有 “ 周文贵立 ” ,并无画押痕迹。 地名义横坑宜字贰拾伍号夏(下)等山叁, 与 其中拾捌下少 一 个 “ 界 ”字。 批领就是领契价而批注在契约后边的字据。起割 2即过割,也称为推收。为办理产权转移和赋税过户的手续。宝祐是宋理宗的年号 ,契约的订立日期仍旧采用的是年号纪年的方式 。 表 1 宋代徽州买卖契约简表 3 编号 立契时间 契约全称 标的编号 面积 契 1 淳 祐 二年( 1242 年)十月十五日 休宁县李思聪等卖田、山赤契 大港山源,梨字壹 (号)次夏田 二角四十步,忠田二角;山 14 亩 契 2 淳 祐 八年( 1248 年)六月十五日 武山乡胡梦斗卖山赤契 如字源;廿二号上壹段 山三亩 契 3 淳 祐 八年( 1248 年)六月十五日 徽州义城都周文贵卖山地契 义横坑宜字贰拾伍号夏(下)等山 叁亩壹角贰拾步 二 元 代 徽州 地区 所存 几件 买卖契约文书 这一时期的元代买卖契约文书与宋代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这也说明宋元时期徽州地区的买卖契约文书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水平,下面所转录的 几则契约文书均为赤契文书。 契 4 至元二十八年祁门李阿林卖山赤契 4 归仁 都李阿林,有山一 段,在杭 ,土名杨梅山。今无钞开修田亩,曾(情)愿将前项杨梅山东字三百一十四号夏下(山)四亩贰角、夏地贰角;又更字号黄小坞东排夏山贰亩。其二号山地,东至 杕墈 横过至胡西坞岭,西至黄小坞田及地,北至大小(山),南至溪。其前项山地并地内大小杉苗,尽行出卖与同都人李景 高名 下讫,三面平(评)值中统宝钞拾一贯文省,其钞当日交足物欠,契后更不立碎领,只此随契一领为凭。今从出卖后,一任受产(人)收苗管业。如有四至不明及家外人占1 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第 48 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2 方利山:徽州文书与徽州社会 也谈徽州契约文书的价值意义,黄山学院学报, 2007 年 4 月第 9 卷第 2 期。 3 资料来源于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 第二集 ,第 6,笔者将其整理成表。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 年 , 第7 页,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藏契号缺)。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8 拦,并是出产人支当,不涉受产人之事。今恐无信,立此卖契为用者。 杨梅山六百五十九号,黄小坞六百六十 号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 李阿林(押)代书契人 李渲言 这则契约是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年 )归仁 都李阿林的卖山赤契。 共计 291 字,原件存于安徽省博物馆。契约出卖人是祁门县归仁都李阿林, 出卖山地的原因是 “ 无钞开修田亩 ” 。契约中卖出的山 地 共计两处,即 杨梅山东字三百一十四号夏下(山)四亩贰角、夏地贰角, 并山上杉木, 又更字号黄小坞东排夏山贰亩。面积是下山六亩二角,下地二角。这里的角是徽州的亩积单位,宋元时期一般以六十步为一角,四角为一亩,但在当时各县的标准还是不大一样,比如在休宁县,上田以一百九十步为一亩,中田则 是二百二十步为一亩,下田三百步为一亩。这两处 山地 的四至是:东至杕墈横过至胡西坞岭,西至黄小坞田及地,北至大小(山),南至溪。 徽州地区多山,从描述四至中 “ 胡西坞岭 ” 、 “ 黄小坞田 ” 这样的词中是不难判断的,坞是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因此山坳也称山坞。 契文中对标的物 最后的议价是中统宝钞 11 贯文整。 中统宝钞是元代最重要的纸币,为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 1260 年)印造。全称为 “ 中统元宝宝钞 ” ,一共分为十种,即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 文 、二贯 文 。 契文尾端附加说明卖出后全部交给买方 管理营生,四至不明及家外 人占拦也是有卖家负责,正如契 3 中讲到的一样,这样的附加条款其实也是批凿。 使契约文书更加严密,对契约的生效也是一种保障。 最后的 代书契人名为李渲言 , 代书契人 还有书契人、依口书契人、代字人、代笔人等 。 契 5 至大元年祁门洪安贵等卖山赤契 1 归仁都洪安贵、安富、安和,为无钞支用,情愿将本保上名吴吭源前坞, 寔 字号夏山壹拾柒亩,东至岭,抵李宅及冯伯通山,随岭下至前段田末下至溪,抵李宅山,西至岭,抵李大兴山,南至尖,北至大溪,(西至岭)下至大溪及大石涯(崖)为界 。又将墓背坞 寔 字号夏山壹拾肆亩,夏地壹亩。其山地东至干坑,西至降,南至岭,抵谢宅山,北至岭,抵谢宅山。今将前项捌至内山地并地内杉木、果木等物,尽数立契出卖与同都人谢良臣名下,面议中统价钞柒拾柒贯文,其契(价)立契日一并交收足讫,并无少欠,契外不立碎领交相(付)。其山地未卖已前,即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如有内外人占拦及四至亩步字明(号)不明,并系出卖主自行 袛 当,不涉买主之事。其山地今从出卖之后,一任受产人主收苗管业为主。其契请官投兑(税)收税供解。今恐人心无凭,立此卖契为照者。 至大元 年 十一月十五日 洪安贵(押) 洪安富 (押) 洪安和 (押) 此契约立契时间是至大元年 ( 1308 年 )十一月十五 日,卖方有三人,分别是: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 年 , 第7 页,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藏契号: 00416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9 洪安贵、洪安富、洪安和。出卖山田的原因是 无钞支用。卖出的山有两处,分别是寔字号夏山壹拾柒亩, 墓背坞寔字号夏山壹拾肆亩,夏地壹亩。 在标的物四至表述也 详细具体,足见其位置的独特, “ 地内杉木、果木等物 也一并出卖 ” 这在契 3 中已经谈过,是为批凿的写法,将山上的附着物随标的物一并出卖 。 总的田亩数为 32亩 (其中山 31 亩,地 1 亩) 。 议价为中统价钞 77 贯文, 中统宝钞是元代最重要的纸币,为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 1260 年)印造。全 称为 “ 中统元宝宝钞 ” 1,一共分为十种,即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 卖主为 同都人谢良臣。 立契当日完成交割,最后同样说明其山地未卖已前,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如有内外人占拦及四至亩步字明(号)不明,由卖主自行袛当,不涉买主之事。其山地今从出卖之后,一任受产人主收苗管业为主。 契 6 元统三年王景期等卖山赤契 2 十五都七保王景期、王景荣、王景华,元与王景祥共承父王子龙 梯已有本都七保汪坑源土名小源夏山壹拾陆亩叁角肆拾伍步,元 系赤字号,经理方字壹佰柒拾号,东止坦末垄分水,下止坑及田,西(止)大降,南止田,北止牛角坞心直上止尖,直下止田,内有杉木一林。今无钞支用,景期、景荣、景华,情愿共将前行四至内合得夏山壹拾 亩 叁拾玖步并杉木,尽数立契出卖与郑秀官人名下为主,面议时直(值)中统价钞肆拾贯文,其钞当交足讫无欠。 其杉苗并山地,未卖,与他人即无交易,如有一切不明,并系出卖主之当,不涉买主支(之)事。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者。元统叁年乙亥岁八月初九日 王景期(押)契王景荣(押) 王景华(押) 此则契约是元统三年 十五都七保的王景 期、王景荣、王景华 卖山赤契,出卖山地原因 为无钞支用, 山地土名小源,其来源是承 父亲王子龙 ,编号方字壹佰柒拾号出卖的山地面积是 夏山 十 亩 三十九 步 , 并山内杉木 ,买主是 郑秀官人。议价为中统价钞 340 贯文。契尾 的附加条款 同样注明 “ 其杉苗并山地,未卖 ,与他人即无交易,如有一切不明,并系出卖主 之当,不涉买主支(之)事 ” 。 未卖后的缺字应为 “ 之前 ” 或 “ 之前 ” 。 立契时间是元统叁年( 1333 年 )乙亥岁八月初九日, 此契约文书的 立契时间比较特殊,有年号还有 天干地支纪年, 在这一时期的元代契约中不是很常见。 契 7 至正十一年贵池谢安得等卖山赤契 4 1 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第 544 页。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 集, 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90 年 ,第 9 页(藏契号缺) 3 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第 544 页。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 第二集,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0 年,第 11 页, 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藏契号: 7000233)(见附图 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0 常,今有承祖山地壹片,坐落祁 名大坞口,元与谢显淑等相共,本宅舍合得一半, 经理吊字贰千一佰八十四号。其山东至岭,下至田圳头, 至圳口路及田,南至田,北至降。今为无钱支用,情愿将前 行立契出卖与祁门县 十 面议时价中统宝钞叁拾贯文正整 ,其 山一听买人经理入户,迁造风水,永 業 。 未卖之先, 不曾与内外人重 複 交易。如有一切不明 外人占拦,并是卖人之当, 不及买人之事。其上手祖墓砧基 别产相连,不及缴付,日后卖出不在(再)行用。今恐无凭, 用者。 谢安得(押) 13. 谢安常(押) 这则契约是元至正十一年谢安得等卖山赤契, 共计 13 行, 339 字。 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保存相对完整, 见居池州府贵池县兴仁乡一保,此契开头的卖主身份介绍很清楚,这也反应出当时居民的行政机 构划分,府、县、乡、保逐层排列。卖主为谢安得、谢安常二人, 出卖原因也是因为无钱支用,山地 名为大坞口,在先前契 4 的契约文书已提到过, “ 坞 ” 为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足见当地以山地为主,其 来源为继承 祖辈 , 山地编号为吊字贰千一佰八十四号,面积是三角, 角是当时的一个地积单位。 四至 也 书写清楚: “ 山东至岭,下至田圳头,西至岭,下至圳口路及田,南至田,北至降 ” ,由契约第 5 行 “ 四至内本家合得分法墓林山地,尽行立契出卖与 ” 说明此山地 原是作为墓地使用。最终的议价为中统宝钞 30 贯文整。 契纸上共有印章十枚,其中方形阳文钤印 9 枚 ,应为订立契约时加盖,还有一枚圆形阳文印章,应为现代印章,这枚印章下面还有数字 编号,应为此契约的馆藏编号。 契尾的附加说明同前举 几例基本一致,在此 不 做赘述。 值得关注的是在契尾的画押, 谢安得画押使用画押二字,谢安常则是画十字画押。 立契时间是至正十一年( 1351 年)十二月初七日 ,采用的是年号纪年的方式 ,契尾未见中见人 。 契 8 元至正某年徽州谢子以卖山地白契 1 契文转录如下: 有山地壹片,坐落本 名大坑周家山,夏(下)肆拾亩。其山东至谢一 至 降,南至思明山,北至岭,下至坑,随坑 为无钞支用,情愿将前项四至内山 1 张传玺: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0 年, 第 586 页 (见附图 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1 数立契出卖与弟谢 面议价钱中钞伍定(锭)贰拾伍贯。其 山出卖之后,一 有亩步四至及 是出产人知( 袛 )当,不涉买主 恐无凭,立此文书为用者。 谢子以(押)契 12. 主盟父 谢和甫(押) 13. 见人 谢德翁(押) 此契约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共 计 13 行, 202 字。 契约的卖主是十都七保谢子以,山地土名大坑周家山,面积为夏(下)肆拾亩。其四至为 “ 东至谢一清田,西至降,南至思明山,北至岭,下至坑,随坑 下 至溪 ” 。 出卖山地的原因 是 “ 无钞支用 ” , “ 夏肆拾亩 ” 一句,夏后缺字 “ 山 ” 。中钞即为中统钞。第 8 行里亩步四至 一句尚不完整,若 补充完整即为 “ 亩步不足,四至不明 等情 ” , 最后的立契时间只 注明 至正年 , 无具体月份,故具体的年份无法断定,只能 根据这个年号推断 此契约大致立于 1335 至 1340 年 间 ,而这个时间的条款仍旧采用皇帝年号纪年。 契 9 宋龙凤十年谢公亮退地白契 1 契文转录如下: 用价买受到谢士云住屋基地壹 落王坑源,经理唐字 号,尚(上)地肆十步 (下)地叁拾九步。东至众墓地,西至谢升叔, 至山。今为少货支用,愿 议价货 货物当立契日乙并收足 卖之先,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如退赎 任买主为主,本宅即无阻当。所是(有)尚(上)手, 有漏落,日后不在行用。今恐无 此退契 为用者。 谢公亮(押)契 这则是宋龙凤十年( 1364 年) 谢公亮退地白契,所谓白契就是私下里订立的进行的买卖交易的文书,没有向官府纳税,原件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这则契约为退契,也称为赎买契,其实质也是买卖契约的一种,这里就姑且列入买卖契约文书之中,这里的退赎土地者即为卖主,来自十都的谢公亮,此住屋基地原是买自谢士云,此1 张传玺: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0 年, 第 579 页(见附图 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2 基地坐落于王坑源,编号为唐字 号,面积为尚(上)地肆十步半,夏(下)地叁拾九步。此基地的四至为 “ 东至众墓地,西至谢升叔,南至自存门屋地,北至山 ” ,现在因为少货支用就将 此基地赎买给以前的卖主谢士云,但议价不详,契约的附加条款也已经注明 “ 未卖之先,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如退赎之后,乙任买主为主,本宅即无阻当。所是(有)尚(上)手乙并缴付 ” , “乙”应作“一”,上手文契的缴付证明此契约为绝卖契, 谢升叔下脱具体地点。 由于此契约为白契,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多数赤契上加盖的官府钤印。 安徽省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件是用元末 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首领韩林儿所建的国号(宋)以及年号(龙凤) 1书写的。 此宋龙凤十年( 1364年)谢 公亮退地白契就以龙凤年号纪年,此类契约的出现有其原因,即朱元璋自起义之后,一直 奉韩林儿为主,并用其年号。宋龙凤二年(元至元十六年 , 1356 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府。次年,又派部将胡大海进攻徽州地区,并长期占据。 所以 “ 宋 ” 这一农民革命政权的国号和 “ 龙凤 ” 年号就为 当地居民所承认并在订立契约文书中采用。 表二 元代徽州地区买卖契约简表 2 编号 立契时间 契约名称 标的名及编号 面积 契 4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 至元二十八年祁门李阿林卖山赤契 杨梅山东字三百一十四号,更字号黄小坞东排夏山 下山六亩二角,下地二角 契 5 至大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至大元年祁门洪安贵等卖 山赤契 吴吭源前坞, 寔 字号夏山 壹拾柒亩 契 6 元统叁年乙亥岁八月初九日 元统三年王景期等卖山赤契 方字壹佰柒拾号小源夏山 壹拾陆亩叁角肆拾伍步 契 7 至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 至正十一年贵池谢安得等卖山赤契 土名大坞口吊字贰千一佰八十四号 山叁角 契 8 至正年九月十三日 元至正某年徽州谢子以卖山地白契 大坑周家山,编号不详 夏(下)肆拾亩 契 9 龙凤拾年( 1364 年)十一月廿五日 宋龙凤十年谢公亮退地白契 王坑源唐字 号 尚(上)地肆十步,夏(下)地叁拾九步 1 张传 玺: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0 年, 第 579 页。 2 本文所见的契 4 至契 9 系元代徽州地区买卖契约,笔者整理列表。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3 第 二 章 明清时期 徽州所存 几件 买卖契 约文书 在第 一 章 内容 里,笔者 集中探讨了宋元时期的卖山、地契,虽然这一时期的 买卖 契书存世不多,但 就 契约本身 来说保存较为完整,内容也很清楚,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 徽州地区留存的契约文书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数量和内容都很丰富,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搜集到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买卖契约文书进行分类,为的是更清楚的提现契约本身的史料价值,更直观的对我国古代对徽州地区的经济往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基于此,笔者 将对搜集到的徽州地区买卖契约文书 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山田类、宅基类、园塘类、墓林类、卖身契约 。 山田类的契约有篇,宅基类的篇,园 塘类的篇, 墓林类 的篇 ,卖身契约篇 。下面就依次举例并分别探讨 。 一 山田类 买卖契约 本节列举的 山田类契约共计 13 份,时间跨度自洪武二年到 乾隆四十八年 ,多为赤契。 契 10 洪武二年谢元熙卖山赤契 1 契文转录如下: 为户门无货支用,自情愿 地一片,西排上戴,唐字一千三百三十号,夏 山东至坑,西至降,南至坞头,北至大湾里岭, 止降,下至坑,今将前项四至内并地内骨大小 数立契出卖与李仲德名下 ,面议价钱花 (化) 银 银当立契日一并交足无欠。其山未卖知(之)先,则不 )与家、外交易。如有家、外占拦,并是出卖人自行 袛 挡(当),不 )事。所有上手赤契与别段相连,不在(再)缴付。今恐 此文书为用者。 谢元熙 契 11. 同侄 良孙 这则契约文书保存相对完整 , 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契约共计 11 行, 247 字(缺字除外) 。 卖主为 十都七保 谢元熙同侄孟良孙, 山地土名梨禾坞,其来源不详,编号为唐字一千三百三十号,面 积 三亩。 卖山原因 为 “ 无货支用 ” , 契约的第 4、 5列中 “ 今将前项四至内并地内骨大小松苗,尽数立契出卖 ” 是这则契约的批凿1 安 徽省博物馆 编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 第 一 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 第 297 页 ,契约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藏契号: 2:16802)(见附图 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4 部分 ,买主为 李仲德。 标的 议价为 “ 花 银四两 ” 。 在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 料丛编第一集中录有这则契约,其契文 第 5 行 则 录为 “ 化银五两 ” ,这与契约原文相比是有 明显错误 的 , 立契时间为洪武二年 ( 1369 年) 五月十六日,采用的是皇帝年号纪年的方式, “ 同侄良孙 ” 实为再次点明卖主包括谢元熙之侄良孙。但在 契尾 并 没有发现见人这一 比较常见的内容 。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契尾立契人的画押情况,其中谢元熙的画类 似与 “ 十 ” ,这在画押的手法上是比较常见的,良孙名下的画押为类似 “ 画 ” 字,但写法是比较独特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契约在画押手法或者技法上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笔者会在第 三 章的内容里再做探讨。 契 11 洪武二十九年祁门谢鸾友卖山地赤契 1 契文转录如下: 1 十都谢鸾友,于上年间用价买受得本都汪申祖名下山 2 地三号,坐落本保,土名梭布 峈 ,系经理吊字二 3 千三百七十四号、二千三百七十五号、二千三百七十六号, 4 亩步四至照依经理。今为无钞用度,情愿将前项所买 5 三号山 地骨并苗,尽数立契转卖与堂侄 6 谢则成名下。面议时值宝钞三千 7 五百文,其钞当日收足。其山地一听买者永 8 远管业。未卖 之先,即不曾 9 与家外人重复典卖交易,如有来历一切不明,并是卖人之 10 当,不干买人之事。自成(交)之后,二家各无悔易,如 11 有先悔者,甘罚价钞一半与不悔 12 人用,仍依此文为始。所有来脚契字,随时缴 13 付。今恐无凭,立此文契为照。 14 洪武二十九年七月初六日 谢鸾友(押)契 15 见人 谢再兴(押) 此契为洪武二十九年祁门谢鸾友卖山 地赤契, 原件现存安徽省博物馆,契文共计15 行, 280 字(缺 字除外)。 卖主为祁门县十都谢鸾友,出卖的山地原本是谢鸾友买自本都汪申祖名下,共计山地三号,土名为梭布峈,编号分别是吊字二千三百七十四号、二千三百七十五号、二千三百七十六号,具体面积不详,出卖山地因为无钞用度, “ 情愿将前项所买三号山地骨并苗,尽数立契转卖与堂侄谢则成名下 ” ,则是本契文的批凿,地骨就是山地的所有权,山地上树苗也一并出卖,标的物议价为1 张传玺: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0, 第 710 页, 此契也收录在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第 172页,原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藏契号: 002912 见附图 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 15 宝钞三千五百文 , 由于此山地原为卖主先前购买,因此这里并没有将四至再次说明,只有 “ 亩步四至照依经理 ” 一句略过, 最后的惩罚性条款则标明未卖之先,没有进行重复典卖交易行为,如有来历一切不明,是卖人之当,与买人无关。自成(交)之后,如果有先悔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