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 苏州大学文学院 填表日: 2014 年 3 月 23 日 论文题目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陆琦 科教学(语文)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 ,时间,社会影响 ) 立足原典 发现孔子 论语孟子选读主要人物教学定位(文教资料杂志, “以诗教诗 ”,“相照对境” 唐诗宋词选读教法探索( 新课程杂志, “主问题”、“建构”及“对话”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法研究(文教资料杂志, 放眼高考 着眼能力(新课程杂志, 高中语文课堂时间节奏调控策略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 苏教版选修教材 选读因其 固有的 教学难度高、文化传承难的特点,遭江苏语文一线教师的 普遍冷落 ,以致笔者论文 草创之初的搜罗资料过程中,发现江苏省内几乎找不到一篇完整的关于本教材研究的论文 。 笔者结合两轮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的教学实践、经验反思, 并在 教学 、 论文阶段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 ,写作本文思路严密,论证翔实,多有创获。论文答辩之后,不少本校及外校老师除了听课交流,也殷勤分享了笔者的论文成果,相信本教材教学会得到一定程度推广;与此论文内容相关的一点创见获省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颁奖时更进一步在省内同行间获较好反响。借此,笔者深深期盼从经验型教者向专业化、研究型教者的转变。 出版专著 (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 放下包袱 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个案(红旗出版社 ,) 论著新教材面对面( 大连出版社) 论著 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出版社) 获奖项目 (名称、等级及时间) 苏教版 论语孟子选读教学原则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举办的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课题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选修因素研究(省级重点课题, 市级个人课题 08高考新方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 响研究(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 ,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 论文的主要内容: 2005 年秋,江苏省普遍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教材首次进入师生的视野。 选读本着 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引导学习、倡导开放的编写原则,力图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上做足文章。 教材真正进入实用领域,问题随之涌现: 过多强调文言,过多强调实践,过多强调拓展;忽视语言教学,忽视人文探讨,忽视原典阅读;不重整合,不重过程、不重评价等。 众多语文教师 基于 对经典内容 的 疏离感, 甚至出现难以开展、推进教学的尴尬局面。因而,关于 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诸多 方面的研究都亟待 运行 。 本文从 选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笔者两轮的教学实践工作,思考教学时最需把握、最难建构的教学定位和教法、学法 ,在前两章中加以重点研究、探讨,并在第三章中配以较具代表性的三篇教学案例。在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提供较具可操作性的一些想法、做法,希望能为参与本选修教材教学的广大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论文选题的意义: 首先, 本课题的 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实践性。利用一线教师便于实践的优势,在实践中搜集、整合了很多教学资料。在各方面参考资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尽可能发掘利于教学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并以典型案例的运用反思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本课题以教材教学定位、教法学法研究为主,重视系统性、完整性。通过对 苏教版 选读 选修教材 的系统教学研究,探索 一些具体方法、 规律,为 苏教版选修教材的教学 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教师专 业素养的提高,重视有效性。教学研究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促进,以期促进教师的实践运用、研究思考。 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 教育实验法 、 个案分析法:即研究者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变化进行回顾式描述,并且选 取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分析出教学实施的规律。 专家推荐理由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历史还不长,既有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还不多,大量的重要问题需要作实践和理论的探索。陆琦同学的硕士论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这个选题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创新色彩,很有意义。 该论文持论正确, 资料丰富,分析深入。不论是在对论语孟子的文本解读方面,还是在教学研究方面,很有意义的创获之处甚多。例如,对该课程的正确定位及其具体而微的分解;教学原则和策略,既全面,又重点突出,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关于“仁”的教学;关于“人之生也直”的教学等等,这些,都所关者大,非常难得。 在写作方面,该论文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语言规范、流畅。章节安排及其标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且整齐美观,纲领分明,尤具特色。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同意专家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2014 年 3 月 23 日 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附表:中文论文摘要 主要研究成果: 本教材教学研究的基点在于选修二字的思考。关于 选:选的教学依据是什么?选的教学定位是什么?关于修:修的教学原则、策略如何呈现?修的教、学双向活动如何开展?这些都是本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们的解决不仅可对苏教版其它选修课程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而且对必修教材的相关研究来说,补充作用也是重大的。 笔者认为,那些最能体现文化内涵的,最具备探究价值的,最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最富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最方便教师设计情境的,理应成为教学时的优选。参考 浙江省关于 选读的教学指导意见,笔者设置教学定位为文言文学文化的三文主义。其中,文学定位的提出具有独创性。与原来文章教学定位的提出相比,更能体现教学理论的科学性,也更利于彰显教学实施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同时,教学定位的研究是本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给教什么提供了广阔、深入的指导,有力突破了以往只具备理论思考,缺乏实践参照的研究状况。 至于怎么教, 经史合参法的介进最具创新性。它是文化层面教学定位贯彻时的保障,第一章中业已提出;第二章主问题建构型对话式的三种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三种学习方式均是经史合参法 的具体呈现;第三章的教学案例更是经史合参法的运用举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里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2 霍韬晦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 3 赵杏根 M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 4 钱穆 M .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2, 9. 5 李零 我读论语 M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4. 6 日 陈舜臣 . 儒教三千年 (外一种 :茶事遍路 )( 龙利方、余晓潮译) M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7 鲍鹏山 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0, 7. 8 杨伯峻 M 华书局, 2006, 12. 9 于丹 语心得 M 华书局, 2006, 11. 10 台 傅佩荣 语心得 M 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1. 11 李零 论语纵横谈 M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2008,3. 12 傅修延 先秦叙事研究 M 东方出版社, 1999, 12 . 13 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M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2007, 1 . 14 文心工作室 . 中文经典 100 句(论语) C 央编译出版社, 2006, 8. 15 韩小蕙(编) C 化艺术出版社, 2001, 9. 16 米丹丹 :论语所包含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 . 17 张磊 语的文学性 D 延边大学, 2007,( 05) . 18 陈建华 选读教学策略研究 D 边大学, 2010, (05). 19 郑微笑 选读教学中的应用 D 北师范大学, 2009,( 12) . 20 周广平,章浙中 .论语文化意义在教学中的实现 论语选读教学刍议 J 中学版 ), 2008, (09) . 21 郝其宏 J 2010,( 05) . 22 徐柏青 子中的孟子形象及其意义 J 2007,( 02) . 23 骆承烈 .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J 011,( 03) . 24 徐兴无 了解文化精华 J 2006,( 05) . 25 余映潮 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J 2007,( 09) . 26 李逢甫 语名句的特点及其影响 J 校学报, 2006,( 10) . 27 肖永凤 子的成语探析 J 2011,( 04)(上旬刊) . 28 钱理群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N 纪经济报道, 200729 张玉芹 语语言的诗性建构 J 2007,( 03) . 30 李宁 语的修辞手法 J 2008,( 07) . 31 林曼华 .论语选读教学难点探讨 J 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008, (09) . 32 周广平,章浙中 .论语文化意义在教学中的实现 论语选读教学刍议 J 中学版 ), 2008, (09) . 33 金晓忠 修成逼修 选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 27) . 34 谭家健 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N 1957 35 钱理群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N 200736 雷颐 .六经 皆史说论语 丧家狗:我读论语的意义 N 2007 硕士 专业 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陆 琦 指导教师姓名 赵杏根 专 业 名 称 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9 月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I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2005 年秋,江苏省普遍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系列教材首次进入师生的视野。 选读本着 “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引导学习、倡导开放 ”的 编写 原则 , 力图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上做足文章。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 选读 沿袭了苏教版必修教材的专题呈现方式,全书共 十一 个专题,打破 论语 孟子 原有的编排方式, 多角度、全方位 呈现 原典的 内容。在学习方式上, 选读 沿袭苏教版必修教材采用的 “ 文本研习 ”“ 问题探讨 ”“ 活动体验 ” 三种学 习方式, 为广大师生灵活运用本教材构建了广阔的平台。 教材真正进入实用领域,问题随之涌现: 过多强调文言,过多强调实践,过多强调拓展;忽视语言教学,忽 视人文探讨,忽视原典阅读;不重整合,不重过程、不重评价等。众多语文教师 基于 对经典内容 的 疏离感, 甚至出现难以开展、推进教学的尴尬局面。因而,关于 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诸多 方面的研究都亟待 运行 。 本文从 选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笔者两轮的教学实践工作,思考教学时最需把握、最难建构的教学定位和教法、学法 ,在前两章中加以重点研究、探讨,并在第三章中配以较具代表性的三篇教学案例。在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提供较具可操作性的一些想法、做法,希望能为参与本选修教材教学的广大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这三章的写作内容从重要性来说,笔者认为是依次递减的。这一点,也决定了三章的篇幅是不能够等量齐观的。 关键词 : 苏教版 选读 教学定位 教法 学法 教学案例 作 者 : 陆 琦 指导老师 : 赵杏根 I 005, in in a of “ on , to of “ of of 1 , is to As of “ of “by it to as In it s it t to of of in an t of of it is do of of is on ,I on of II in to In I of I am to do in a in of I to a As am of is of in of i 目 录 绪 论 . 1 一、研究缘起 . 1 二、概念界定 . 1 三、研究方法 . 2 四、文献综述 . 2 第一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学定位 . 5 第一节 选读的文字意义 . 5 一、文言基础的重要性 . 5 二、文义研究的比照性 . 6 三、成语 名句的通用性 . 8 第二节 选读的文学意义 . 10 一、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 10 二、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 15 三、表达技巧的示范性 . 20 第三节 选读的文化意义 . 23 一、孔孟思想的传承性 . 23 二、经典内涵的普适性 . 25 三、经史合参的情境性 . 29 第二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 32 第一节 选读的教学原则研究 . 32 一、 “文 ”“言 ”并行,以 “文 ”为体 . 32 二、 “详 ”“略 ”得当,选择有 “谱 ” . 34 三、 “内 ”“外 ”兼修,授人以 “渔 ” . 35 第二节 选读的教法研究 . 37 一、 “主问题 ”教学法 . 38 二、 “建构型 ”教学法 . 39 三、 “对话式 ”教学法 . 40 第三节 选读的学法研究 . 42 一、文本研习,促进理解 . 42 二、问题探讨,激活思想 . 43 三、活动体验,强化能力 . 45 第三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例研究 . 47 第一节 人之生也直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47 一、人之生也直的教学设计 . 47 二、人之生也直的教学反思 . 50 第二节 君子之道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51 一、君子之道的教学设计 . 51 二、君子之道的教学反思 . 54 第三节 良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56 一、良知的教学设计 . 56 二、良知的教学反思 . 59 结 论 . 61 参考文献 . 62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论著 . 66 致 谢 . 67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绪 论 1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苏教版 选读进入高中语文选修系列意义非凡。论语孟子这两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更是全球化的今天高中生学习的语文经典。教材编写的最主要的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增强继承 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魅力与艺术魅力 ”。 这对我们开展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意味着 选读 既是文言教材,又是文学读本,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可以说, 苏教版 选读这本选修教材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材的不足。对于高中生的教育来说,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经典所承载的人 文内涵、民族精神,使之实现创造性的“华丽转身”,更多地启迪智慧 ,完善境界,兹事体大。 然而, 选读 传至江苏的语文教师手里,几年来竟被束之高阁!即便采用本教材实施 教学,也或多或少遇到以下尴尬局面:首先,从 选 修课 课程特点 来说,不少教者把它 等同于必修课程,过多强调文言;把它等同于活动课堂,过多强调实践;等同于学术研究,过多强调拓展。其次,作为 语文选修课的教学 ,教者往往忽视语言教学,造成“水土流失”; 忽视人文探讨,造成“花叶稀疏”;忽视原典阅读,造成“不见森林”。第三,从 选修课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来说,教者不重整合,导致缺乏逻辑联系;不重过程,导致缺乏评价体系。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苏教版 选读如何教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注重对高中选修 选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深入展开,对前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力所能及的拓展完善,以期对教师具体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利于 选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研究。 二、概念界定 选修别于必修,高于必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 2003.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绪 论 2 选修课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拓展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方智范撰文指出,“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 理念,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 选修注重工具性,更注重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八种苏教版选修教材中, 选读的重要性堪比 选读。后者是文言学习的津梁,前 者是“教人学为君子” 的正见。这意味着 选读在对学 生进行一以贯之的文言基础教学之余,更注重的是开掘经典的文化意义。 这也是本教材与别的文言教材的本质区别。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专著和实践经验介绍,明确 选读 凸显人文性的教学定位。 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以两个实验班作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通过实验,累积感性经验,丰富理论知识。 比较研究法:以年级内其他班级作为比照,研究此实验得出的最有说服力的一些数据,以证实实验可能带来的效果。 调查谈话法: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的体验和评价,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个案分析法:即研究者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变化进行回顾式描述,并且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分析出教学实施的规律。 四、文献综述 近 年来,我国逐渐改变过去选修课研究不系统、不充分和过于理论化、理想化的弊端,开始加深对选修课程开发的理论内涵、选修课程的运行机制、选修课程开发的实例进行探讨的力度。 关于选修课的课程特点:王云峰研究指出 ,“恰当地把握住高中阶段选修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将大学课程下放的倾向,特别要注意避免选修课程设计过程中知 方智范 .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J 2006,( 10) 民国 马一浮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绪 论 3 识本位课程观的影响。” 关 于选修课教学 的 课型 : 论语选读教学指导意见 提出六种 基本课型:教师串讲课型、主题讲座课型、读书报告课型、评点交流课型、课题报告课型、作业练习课型、观点辩论课型等。 关于语 文 选修课 的 教学 :钟启泉等探讨了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呈现、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七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关于选修课的教学评价:张勇提出六种方法:教师自编的测验法、观察法、面谈法(回答法、口试法),自我评价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关于 选读的教学研究:笔者经过一年时间的访问调查,与江苏省内知名高级中学沟通,与江阴周边地区同仁交流,各方面数据表明, 江苏省 仅10%左右(此数据来自江苏 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茫茫)的高中学校在 选用 选读这本教材。不容乐观的现状 表明一个基本事实 教师普遍觉得该选修教材在知识传播、语言学习、人文教学方面较有难度。笔者在本文草创之初的搜罗资料过程中,发现江苏省内几乎找不到一篇完整的关于本教材研究的论文, 偶尔闪现的也只是关于教学理论或教学具体过程的一鳞半爪式的心得、感悟。 期刊上有限的研究材料基本源自浙江语文界同仁对 选读这本浙江通行选修教材的一些阐释开发。 笔者认为,苏、浙这两本选修教材相较,结构体例类似,主题编选的形式、内容也多见呼应。江苏 教材中增添的孟子相关内容,完全可视作论语有关内容的印证、延伸。故搜集的浙江省关于 选读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是较富参考价值的。现综述如下: 鲁记安的 选读教学的几点浅思薄见提到要有对待选修教材的正确态度,达到教师“三个确立”、学生“两个转变”的教学目标,用举例法阐述教学“四个环节”中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如何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估。王宁的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读语文出版社 选修教材提到:“ 选读不仅是一部适合教学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还是一部在社会普及层面进行 国学经典教育的好书,如果参考语文出版社为这部教材编写的教师用书来阅读,还可以得到 王云峰 J 2003,( 08) 钟启泉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张勇 J 2003,( 09)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绪 论 4 更多的了解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材料。”周良华的 选读教学建议明确指出了论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 选读的教法提出了“注重内涵,传承文化”“着眼整体,适当补充”等建议。吴细云的 选读中的教学问题与对策初探认为教学中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古圣先贤对话,并提出还原式诵读、整体性解读、个性化解读的教学方法。周红阳的 选读,究竟要求学生读写什么 关于 选读教学的几点构想认 为语文教材的处理理当以“语”为基本进入点,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化”“思想”“精神”四个方面去阅读。崔佳音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 以 选读教学为例以 选读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认为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文言文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提高,并提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周广平、章浙中的 文化意义在教学 中的实现 选读教学刍议提出教学中要关注论语的文化意义,并提出在教学中实现论语的文化意义,应该关注两个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和当下的思想环境,通过教学实现两种思想的衔接与融会贯通。同时转变教学思维与观念,在互动思维的指导下,从学生的角度挖掘,发现论语文化内涵的价值,从学生出发,反观论语的文化价值,最终实现其文化意义。 纵观目前已有的一些论著,基本只停留在教材解读、教学建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且研究主要也只是理论层面的指导与构想。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定位、教学策略的研究罕有问津,不 能反映目前教学的理念和水准。 笔者涉笔之初,既为苏教版 选读的束阁蒙尘哀惋, 兼叹江苏语文界对该书探索之不足。当然,这也决定了本文的探索必定还是较为浅薄的。希望同仁们意识到本教材的重要的文化传承 、现实探究方面的价值,重视实践,产生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来指导教学; 尤其是在教学中更好地彰显人文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民族传统,提高涵古融今的思考能力。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第一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 学定位 5 第一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学定位 论语孟子从语言上说,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 是传统文化 的源头 。所以, 选读应考虑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学和文化。这种教学定位简称 “三文主义”。 第一节 选读的文字意义 佛经有云: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 选读中传承后世、 约定俗成的名言成语比比皆是 ;诸多语法现象也能顺接、印证必修课本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而论语的微言大义、孟子的雄辩气势,无不涤荡心胸、陶冶性情。作为传统经典,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可想而知。苏建国曾统计指出,仅论语 学而篇就包含以下知识点:通假字 5 个,古今异义词 11 个,词类 活用 10 处,特殊句式 9处,修辞手法 6 处,成语 16 条,名句 15 条。 因而,教师理应探 究 选读的文字意义。 一、文言基础的重要性 选读 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解和点评较为详尽,可见编者对两块内容比较看重:一为传统文言意义上的教学,二为传承文化意义上的教学。教师运用本教材,不可能脱离文字基础进行空中楼阁式教学,而经典对文字基础又能起老马识途式规范引领作用。语文教师大多出于惯性,不会疏忽对上文提 及的通假、词类活用等各种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工作。但经典的阅读应采 用一些经典阅读的方法, 教师可更多运用传统训诂法中的形训和义训法,引导学生追溯某些重要字 词的本义。例如,关于儒家思想核心“仁”字的训释:据清朝阮元考证, “仁”为后起义。大概社会到了“礼崩乐坏”的转型期,才从“人”中滋生出“仁”来协调社会关系。中庸中早有“仁者,人也”的论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诠释为“仁,亲也,从人二”, “仁”作为象形兼会意字,左边 “人”,表明与人有关,右边“二”,古代写法是 选修课程 选读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苏建国 们相约论语 J 2007,( 10) 苏教版 选读教学研究 第一章 苏教版 选读的教 学定位 6 两横一样长,意为推己及人,自己和别人对等进行交往。由此,“仁”的本意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尽管如此,论语中六人八次问“ 仁”,孔子的解释却显得相当随意。譬如:樊迟问仁:“爱人”(颜渊);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颜渊);仲弓问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此句后来成了资产阶级“人权宣言”的口号);子贡问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等等。凡此总总,教师要勇于探索,打破文本的框架,加强比较,引导鉴别。此处“仁”出现随境而解的唯一解释是:孔子对“仁”的理解本身就处于动态环境中,经历了一个内涵和外延均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由最初的普遍人性中的同情、友爱之情,发展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所载孔子言论)的人伦之爱,又进而 “泛爱众而亲仁”, “仁”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一中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答案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习题库及答案
- 分析化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 海洋石油钻探的深海地质调查进展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设备施工安装考核试卷
- 继续拓展调味品与发酵制品相关主题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维护与保养管理考核试卷
- 玻璃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考核试卷
- 航标反射器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完整版五篇
- 2022年高考全国I卷数学高考真题(原卷版)
-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会计学论文范文8000字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6000字范文
- 《爱心树》-经典绘本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烹饪篇课件
- 西游记搞笑剧本【五篇】
-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
- 第七章聚乙烯醇纤维
- 职业暴露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