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复习教学设计元谋县黄瓜园中学 龙祁锋文言文复习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掌握文言虚词,辨识通假字。2、 翻译重点句子。3、 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 能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6、 能初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7、 在鉴赏评价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九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复习的方法:学生整理展示、相互补充、教师明确。2、 使用的资源2017年中考面对面第十八页至第十22页(P18-22)。活动一 学生复习桃花源记课文1、 基础积累1、 文学常识2、 重点字词读音。3、 成语积累: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得)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二、文言实词、虚词整理1、 通假字2、 词类活用3、 古今异义字4、 重点字词释义5、 句子翻译活动二:读文章理解文意1、文章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概括全文中心:文章虚构了一个宁静平安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5、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6、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7、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8、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9、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0、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1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一种理想社会?1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我们今天阅读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桃花源记,从中领悟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真谛,并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三:知识拓展1、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要点: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 2、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当然是桃源人问的,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既然避秦时乱,不复出,当然会问渔人“今是何世”。 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却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之地。 补充:1、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2、 字词句知识归纳、整理。(1) 通假字:要(2) 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