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会考整理_第1页
高中化学会考整理_第2页
高中化学会考整理_第3页
高中化学会考整理_第4页
高中化学会考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中化学必修一 概要 概要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单质 Na Fe Cu 等 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Cl2 H2 O2 O3 C60等 纯净物 酸 HCl H2CO3等 无机化合物 碱 NaOH Ba OH 2 NH3 H2O 等 化合物 盐 Na2CO3 NaHSO4 Cu OH 2 CO3 2 氧化物 CO CO2 CuO 等 有机化合物 CH3COOH CH4 C2H6 CH3CH2OH 等 2 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 分为 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 分为 强电解质 HCl H2SO4 NaCl 等 电解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2O 等 非电解质 C6H12O6 CO 等 3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研究的对象是 物质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研究的对象是 物质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 组成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 组成 结构 结构 性质 性质 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 知识点 知识点 一 从实验学化学一 从实验学化学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包括 化学实验包括 一 气体的制备 净化与干燥 收集和尾气处理 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物理方法 溶解 过滤 蒸发浓缩法 结晶 重结晶法 蒸馏法 分馏法 萃取法 分液法 吸附法 升华法 水洗法 液化法 渗析法 盐析法 2 化学方法 酸 碱处理法 热分解法 吸收法 转化法 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 离子交换法 电解法 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名称装置图主要仪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实例 溶解过滤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漏斗 铁架台 铁圈 1 一贴 二低 三 靠 2 在定量实验中要 洗涤 分离固体与液 体 如氯化钠 溶液中的泥沙 蒸发结晶 酒精灯 蒸发 皿 玻璃棒 铁架台 1 不超过蒸发皿容 积的三分之二 2 不断搅拌 3 利用余热蒸干 4 溶质不易分解 水解 氧化 分离溶液中的 溶质 如从氯 化钠溶液中得 到氯化钠固体 2 分液 锥形分液漏斗 铁圈 烧杯 铁架台 1 分液漏斗中塞子 打开或寒子上的凹槽 对准分液漏斗中的小 孔 2 下层液体从下口 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 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 的液体 如分 离水和苯的混 合物 萃取分液漏斗 1 萃取剂要与原溶 剂互不相溶不反应 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 比在原溶剂中大 溶 质不与萃取剂反应 2 萃取后得到的仍 是溶液 一般要通过 蒸馏等方法进一步分 离 从碘水中提取 碘 蒸馏 酒精灯 铁架 台 石棉网 蒸馏烧瓶 温 度计 冷凝管 弯角导管 锥 形瓶 1 加沸石 防止暴 沸 2 温度计水银球的 位置 3 冷凝管的水流方 向 4 不可蒸干 分离沸点不同 的液体 如从 石油中得到汽 油 二 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二 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1 定义 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 n 单位 摩尔 mol 2 基准 以 0 012kg 12 6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基准 即阿伏加德罗常数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符号 NA 单位 mol 1 4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与物质的量 n 的关系 N n NA N 微粒数 注意 1 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微粒时 要用化学式注明微粒的名称 2 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3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 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 M 单位 g mol 1 常用 摩尔质量 M 与物质的量 n 的关系 m n M m 物质的质量 4 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 Vm 单位 L mol 标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 4L 即标况下 Vm 22 4 L mol 计算公式 标况下 n V 22 4 L mol 气体摩尔质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a M m n b 标况下 M 22 4 d d 是气体的密度 单位是 g L 6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浓度 符号 CB 单位 mol L 计算公式 C n v 3 n 5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500mL 20 500mL 20 仪器仪器 用固体配制溶液需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 带砝码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其它 药匙 称量纸 用液体配制溶液需用的仪器 酸式滴定管 或碱式滴定管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其它 滴定管夹 容量瓶使用时应注意 使用前要检漏 有四个不准 不允许加热 不允许物质的溶解或稀释 不允许物质间的反应 不允许储存药品 容量瓶上标有 容量规格 使用温度和刻度线 容量瓶检漏的方法 将容量瓶注入一定量的水 塞紧塞子 一手抵住塞子 一手托住瓶底 将瓶颠倒 不漏水 再 将塞子旋转 180 度 再重复操作一次 如不漏即可 3 配制步骤 计算 固体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 溶解 在烧杯中用适当的蒸馏水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 转移 用玻璃棒引流 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3 次 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定容 加水到接近刻度线 2 3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直到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摇匀 右手食指顶瓶塞 左手五指托瓶底 反复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习题习题 1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3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漏斗 试管 蒸馏烧瓶 天平 分液漏斗 研钵 A B C D 4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分液时 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 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 称量时 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 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5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用规格为 10mL 的量筒量取 6mL 的液体 4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 如果没有试管夹 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6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 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 蒸发 B 蒸馏 C 过滤 D 萃取 7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正确的是 A 80g 硝铵含有氮原子数为 2NA B 1L1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 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NA C 标准状况下 11 2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 0 5NA D 在铁与氯气的反应中 1mol 铁失去的电子数为 2NA 8 实验室里需要 480ml0 1mol L 的硫酸铜溶液 现选取 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 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 7 68g 硫酸铜 加入 500mL 水 B 称取 12 0g 胆矾配成 500mL 溶液 C 称取 8 0g 硫酸铜 加入 500mL 水 D 称取 12 5g 胆矾配成 500mL 溶液 三 离子反应三 离子反应 1 原子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 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 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 如金刚石 晶体硅 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 和分子的基本微 2 原子是由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 分子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 分子同原子 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 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 He Ne Ar Kr 双原子分子如 O2 H2 HCl NO 多原子分子如 H2O P4 C6H12O6 3 离子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 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 Li Na H NH4 阴离子 Cl O2 OH SO42 2 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 NaCl CaCl2 Na2SO4 电解质溶液中 盐酸 NaOH 溶液 金属晶体中 钠 铁 钾 铜 4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或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都属于离子反应 5 1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步 一写 二改 三删 四查 一写反应方程式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易溶电离物 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相应的离子符号 三删两边不反应 删去两边未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 四查质电两守恒 查离子方程式两边质量是否守恒 电荷是否守恒 例如 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BaCl2 BaSO4 2HCl 一写 2H SO42 Ba2 2Cl BaSO4 2H 2Cl 二改 2H SO42 Ba2 2Cl BaSO4 2H 2Cl 三删 Ba2 SO42 BaSO4 四查 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a 电荷 原子不守恒 如 Fe Fe3 2Fe2 b 拆分错误 如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 CO32 2H CO2 H2O 应写成 CaCO3 2H Ca2 CO2 H2O c 化学原理错误 如 Fe 和 HCl 反应不能写成 2Fe 6H 2Fe3 3H2 应写成 Fe 2H Fe2 H2 H2SO4与 Ba OH 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 H OH SO42 Ba2 BaSO4 H2O 应写成 2H 2OH SO42 Ba2 BaSO4 2H2O 2 不能与 H 共存的离子有 OH CO32 HCO3 3 不能与 OH 共存的离子有 除 K Na Ba2 Ca2 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HCO3 4 不能与 CO32 共存的离子有 除 K Na NH4 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5 Cl 不能与 Ag 共存 6 SO42 不能与 Ba2 共存 7 有色离子有 Cu2 蓝色 Fe3 黄色 Fe2 浅绿色 8 强酸 HCl H2SO4 HNO3 HI 强碱 NaOH KOH Ba OH 2 Ca OH 2 四 金属及其化合物四 金属及其化合物 1 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1 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一种柔软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具有良好的导电 导热性 密度比水小 比煤油大 熔点较低 2 钠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4Na O2 2Na2O 空气中 钠的切面变暗 与水反应 2Na 2H2O 2NaOH H2 现象及解释 浮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 密度比水小 熔化成小球密度比水小 熔化成小球 钠的熔点低 反应放热 四处游动钠的熔点低 反应放热 四处游动 生成气体 酚酞变生成气体 酚酞变 红红 生成碱生成碱 与酸反应 6 2Na 2H 2Na H2 钠不足 直接与酸反应 钠过量 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 先考虑 Na 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再考虑 NaOH 是否与盐反应 2 碱金属元素的周期律 碱金属元素的周期律 1 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 IA 族 Li Na K Rb Cs 2 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 3 主要性质 原子半径为同周期最大 易失电子 强还原剂且从 Li Cs 金属性增强 取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强碱性 从 Li Cs 碱性增强 3 3 镁 铝 铁及其化合物镁 铝 铁及其化合物 1 镁 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及原子结构镁 Mg 位于周期表第 3 周期第 IIA 原子结构铝 Al 位于周期表第 3 周期第 IIIA 原子结构 Mg Al 均为活泼金属 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电子 其性质有相似之处 但由于原子结构不同 性质上也有差异 2 镁 铝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 密度较小 熔点较低 硬度较小 均为银白色 不同点 铅的硬度比镁稍大 熔沸点比镁高 这是由于镁 铅的金属键的强弱不同 3 镁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 MgAl 暴露在空气 中 与 O2 反应 常温下被常温下被 O2氧化 形成氧化 形成 致密氧化膜致密氧化膜 因而具有 一定抗腐蚀性 很快与很快与 O2反应 形成致密反应 形成致密 氧化膜氧化膜 抗腐蚀性比镁强 燃烧 空气中点燃 发出耀眼 的白光 2Mg O2 2MgO 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 4Al 3O2 2Al2O3 与某些氧化 物反应 2Mg CO2 2MgO C 4Al 3MnO22Al2O3 3 Mn 2Al Fe2O3Al2O3 2Fe 与 H2O 反 应 Mg 2H2OMg OH 2 H2 与沸水只有微弱反应与沸水只有微弱反应 与非氧化性 酸反应 Mg 2HCl MgCl2 H2 2Al 6HCl 2AlCl3 3H2 与氧化性酸 反应 能反应 无 H2生成 4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A12O3和和 Al OH 3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 既能与强酸反应 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 H2O Al 2O3 6H 2A13 3H2O A12O3 2OH 2A1O2 H2O Al OH 3 3H A13 3H2O Al OH 3 OH A1O2 2H2O 3 铁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1 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 铁位于第四周期第 族 是过渡金属元素的代表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铁元素是一种变价元素 通常显示 2 价 3 价 其化合物及其水溶液往往带有颜色 7 2 铁的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3Fe 2O2 Fe3O4 与酸反应 a 非氧化性酸 Fe 2H Fe2 H2 b 氧化性酸 常温下遇浓 H2SO4 浓 HNO3会发生钝化 而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与水反应 3Fe 4H2O 气 Fe3O4 4H2 与某些盐熔液反应 Fe Cu2 Fe2 Cu Fe 2Fe3 3Fe2 3 铁的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 在地壳中含量约占 5 仅次于铝 分布在地壳中的铁均以化合态存在 游离 态的铁只能在陨石中得到 铁矿石的种类较多 重要有 赤铁矿 赤铁矿 Fe2O3 磁铁矿 磁铁矿 Fe3O4 褐铁矿 2Fe2O3 3H2O 和菱铁矿 FeCO3 4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 FeOFe2O3Fe3O4 俗称 铁红铁红磁性氧化铁磁性氧化铁 色 态黑色粉末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黑色晶体 化合价 2 3 2 3 水溶性均难溶于水 稳定性不稳定 6FeO O2 2Fe3O4稳定稳定 与酸反应FeO 2H Fe2 H2O Fe2O3 6H 2Fe3 3H2O Fe3O4 8H Fe2 2Fe3 4H2O 与 CO 的反应FexOy yCO xFe yCO2 制取 高温熔融 过量的铁与氧气反 应 2Fe O22FeO Fe OH 3的分解 2Fe OH 3 Fe2O3 3H2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2O2Fe3O4 Fe OH 2Fe OH 3 物性白色白色 难溶于水的固体红褐色红褐色 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性 1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Fe OH 2 2H Fe2 2H2O 2 与氧化性酸反应 3Fe OH 2 10HNO3 3Fe NO3 3 NO 8H2O 3 空气中放置被氧化 4Fe OH 2 2H2O O2 4Fe OH 3 1 与酸反应 Fe OH 3 3H Fe3 3H2O 2 受热分解 2Fe OH 3 Fe2O3 3H2O 制备 煮沸蒸馏水 赶走溶解的氧气 煮沸 NaOH 溶液 赶走溶解的氧气 配制 FeSO4溶液 加少量的还原 铁粉 用长滴管将 NaOH 溶液送入 FeSO4溶液液面以 下 Fe2 2OH Fe OH 2 将 NaOH 溶液滴入 Fe2 SO4 3溶液中 Fe3 3OH Fe OH 3 五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五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1 常见反应类型 常见反应类型 1 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 置换反应 铁和稀硫酸 Fe H2SO4 FeSO4 H2 镁和稀硫酸 Mg H2SO4 MgSO4 H2 铝和稀硫酸 2Al 3H2SO4 Al2 SO4 3 3H2 铁和稀盐酸 Fe 2HCl FeCl2 H2 8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MgCl2 H2 铝和稀盐酸 2Al 6HCl 2AlCl3 3H2 2 2 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盐 溶液 盐 溶液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CuSO4 FeSO4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Hg NO3 2 Cu NO3 2 Hg 3 3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酸 盐盐 水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6HCl 2FeCl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3H2SO4 Fe2 SO4 3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2HCl CuCl2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H2SO4 CuSO4 H2O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H2SO4 MgSO4 H2O 4 4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碱 盐盐 水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CO2 Na2CO3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SO2 Na2SO3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SO3 Na2SO4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 OH 2 CO2 CaCO3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 OH 2 SO2 CaSO3 H2O 5 5 酸 酸 碱碱 盐盐 水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NaOH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KOH K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Cu OH 2 CuCl2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Ca OH 2 CaCl2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Fe OH 3 FeCl3 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Al OH 3 AlCl3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2NaOH Na2SO4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2KOH K2SO4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Cu OH 2 CuSO4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2Fe OH 3 Fe2 SO4 3 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NaNO3 H2O 6 6 酸 酸 盐盐 另一种酸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MgCl2 H2O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AgNO3 AgCl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H2SO4 Na2SO4 H2O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BaCl2 BaSO4 2HCl 7 7 碱 碱 盐盐 另一种碱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CuSO4 Cu OH 2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FeCl3 Fe OH 3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MgCl2 Mg OH 2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CuCl2 Cu OH 2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8 8 盐 盐 盐盐 两种新盐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AgNO3 AgCl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2 氯气 氯气 9 1 分子式 Cl2 2 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 易液化能溶于水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 易液化能溶于水 1 2 3 卤离子 卤离子 X 的检验 的检验 X Cl Br I 在含有卤离子 X 的溶滚中 加入 加入 HNO3酸化的酸化的 AgNO3溶液溶液 Cl Ag AgCl 白 Br Ag AgI 黄色 Br Ag AgBr 淡黄色 I Ag AgI 黄色 溴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非金属 易挥发溴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非金属 易挥发 碘易升华 碘遇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碘易升华 碘遇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Cl2 Br2 I2溶解性 Cl2Br2 I2 水中黄 溶 橙 溶 黄褐黄褐 微溶微溶 CCl4黄 易溶 橙红 易溶 紫红紫红 易溶易溶 3 3 氧族元素概述 氧族元素概述 1 包括 氧 8O 硫 16 S 硒 34 Se 碲 52 Te 钋 84 Po 等几种元素 2 周期表中位置 VIA 族 2 6 周期 3 最外层电子数 6e 4 化合价 2 0 4 6 O 一般无正价 5 原子半径 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原子半径 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 即 rO r S r Se r Te 6 元素非金属性 从 O Te 由强 弱 4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都有 6 个电子 均能获得 2 个电子 而达到稳定结构 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 2 价 分子式为 H2R 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 6 价 分子式为 RO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H2 RO4 2 递变性 O S Se Te 单质的溶沸点升高 氧化性减弱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 还原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S O2 点燃 SO2 5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 易溶于水 与 H2O 化合生成 H2 SO3 SO2 H2O H2SO3 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还原性 SO2 Cl2 2H2O H2SO4 2HCl 2SO2 O2 2SO3 弱氧化性 SO2 2H2S 3S 2H2O 漂白性 SO3可使品红褪色 可逆 加热又恢复红色 可使品红褪色 可逆 加热又恢复红色 3 二氧化硫的污染 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形成酸雨酸雨 pH 5 6 破坏农作物 森林 草原 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含 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6 硫酸工业和硫酸 硫酸工业和硫酸 1 接触法制硫酸 尾气处理 用氨水吸收用氨水吸收 SO2 生成 生成 NH4 2SO3 再用 再用 H2SO4处理 便又可生成处理 便又可生成 SO2 2 浓硫酸 98 3 的特性 吸水性吸水性 H2SO4易与 H2O 结合 并放出大量热 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不可干燥 H2S 10 脱水性脱水性 浓 H2SO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 可将其中氢 氧原子个数按 2 1 比例脱去 即为脱水性 C12H22O1112C 11H2O 浓 H2SO4脱水性 强氧化性强氧化性 浓 H2SO4与金属 与非金属 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常温下 浓常温下 浓 H2SO4使使 Fe Al 表面发生钝化表面发生钝化 生成致密氧化膜生成致密氧化膜 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7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应用 活性炭的孔隙多 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 因此易吸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常见的易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及应用如下 有毒的气体 或蒸汽 NO NO2 Cl2 Br2 C6H6 苯 活性炭用于去毒 防毒去毒 防毒 色素 活性炭用于溶液脱色 漂白 如制造白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做脱色剂脱色剂 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活性炭用于水的除臭净化除臭净化 8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 硅的存在 自然界中以化合态 SiO2和硅酸盐的形式 存在 2 硅岛单质 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晶体硅是是良好的半导体 4 硅的氧化物 SiO2 原子晶体 熔点高 硬度大 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但不溶于水 也不与水反应 SiO2 2NaOH Na2SiO3 H2O 与氢氟酸反应 SiO2 4HF SiF4 2H2O 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抖 制造石英玻璃等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抖 制造石英玻璃等 9 氦族元素概述 氦族元素概述 1 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 VA 族 N P As Sb Bi 2 6 周期 2 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5 个不同点 电子层数不同个不同点 电子层数不同 3 主要性质 相似性 a 最高正价均为 5 负价为 3 Sb Bi 无负价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RO3或 H3RO 4 呈酸性 逆变性 按 N Bi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 HNO3 H3PO4 与 同周期卤素 氧族比非金属性要弱 10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 氮的化学性质 常温时 常温时 N2不活泼 可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不活泼 可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但在点燃 放电 高温等条件下能与 H2 O2 Mg 等发生反应 NO2是红棕色红棕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 氧化性较强 能氧化 SO2使湿润的 KI 一淀粉试纸变蓝 3 氨气的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 1 700 易液化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NH3 H2O NH3 H2O NH4 OH NH3是惟一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交蓝的气体 常用此性质检验是惟一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交蓝的气体 常用此性质检验 NH3 与酸反应 NH3 HCl NH4Cl 生成白烟 与 O2反应 4NH3 5O2 4NO 6H2O Q 与 CO2反应 制取尿素 2NH3 CO2 CO NH2 2 H2O 4 硝酸 HNO3 硝酸的化学性质 HNO3为强酸 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易分解 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易分解 4HNO 3 4NO2 O2 2H2O 强氧化性 无论稀浓 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时 即使是比氢活泼的金属也不放出氢气与金属反应时 即使是比氢活泼的金属也不放出氢气 3Ag 4HNO3 稀 3AgNO3 NO 2H2 O 利用此反应可以洗涤附在器皿内壁上的银 冷浓冷浓 HNO3可使可使 Al Fe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故可用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故可用 Al Fe 等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盛装浓等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盛装浓 HNO3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 必修二必修二 一 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 1 原子核原子核 11 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 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其中质子 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 起 使原子核十分 坚固 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原子能 即核能 2 质子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 1 6726 10 27kg 相对质量 1 007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 中子 不带电荷 质量为 1 6748 10 27kg 相对质量 1 008 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 电子 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很小 约为 11836 1 6726 10 27kg 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特别是最外层电数数 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 二 符号符号 其中 质量数 其中 质量数 A 质子数 质子数 Z 中子数 中子数 A Z 电子数电子数 Z 原子序数 核电核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如 其中 质量数 14 质子数 6 中子数 14 6 8 电子数 6 14 6 三 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 子层里 即依次 K L M N O P Q 顺序排列 2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2n2 个 即 K 层 2 个 L 层 8 个 M 层 18 个 N 层 32 个等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注意 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 如 M 层不是最外层时 其电子数最多为 18 个 当其是最外层时 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 8 个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人们按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 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从 1 8 个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正价 1 7 负价 4 1 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周期性变化 注意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七竖十八 第一周期 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8 种元素 第三周期 8 种元素 周期 第四周期 18 种元素 横向 长周期 第五周期 18 种元素 第六周期 32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 26 种元素 主族 A A A A A A A A 族 副族 B B B B B B B B 12 纵向 第 VIII 族 三个纵行 位于 B 族与 B 族中间 零族 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 表中各族的顺序 A A B B B B B VIII B B A A A A A 0 2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数 周期数 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价数 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逐渐增强 则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 化性增强 形成的气态氧化物越稳定 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其离子还原性减弱 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则金属元素单质的还 原性增强 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4 判断微粒大小的方法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如 Na Mg Al Na Mg2 Al3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如 O S Se F Cl Br 电子层数相同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 K Ca 2 核电荷数相同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 Fe2 Fe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 一般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 如 比较 Al3 与 S2 的半径大小 可找出与 Al3 电子数相同 与 S2 同一主族元素的 O2 比较 Al3 O2 O2 S2 故 Al3 S2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一般是原子序数越大 离子半径越小 如 rS2 rCl rK rCa2 第三周期元素 第三周期元素 11 17 号元素 性质比较号元素 性质比较 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 元素符号NaMgAlSiPSCl 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 原子半径大 小 元素性质 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化物及其酸碱性 NaOH 强碱 Mg OH 2 中强碱 Al OH 3 两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 递变性 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最低负价 4 3 2 1 氢化物 SiH4PH3H2SHCl 氢化物稳定性 稳定性增强 1 元素金属性越强 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 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越容易与 H2 反应生成氢化物 其氢化物越稳定 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2 周期表中 左下方元素 原子半径大 元素金属性最强 3 周期表中 右上方元素 原子半径小 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13 4 短周期元素中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最小的是 H 最活泼的金属是 Na 最活泼的非金属是 F 最强的碱 是 NaOH 最强的含氧酸是 HClO4 最稳定的氢化物是 HF 5 O 元素和 F 元素没有正价 6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7 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 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 NH4 与阴离子之间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8 离子化合物 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 NH4 的化合物 如 NaCl CaCl2 NaOH 等 共价化合物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除铵盐 如 H2O CO2 H2SO4等 9 电子式 三 化学键三 化学键 1 化学键 化学键 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 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金属键 2 离子建 离子建 1 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 或 NH4 与活泼的非金属 或酸根 OH 3 静电作用 指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平衡 3 共价键 共价键 1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 2 成键元素 一般来说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3 共价键分类 非极性键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如在某些非金属单质 H2 Cl2 O2 P4 共价化合物 H2O2 多碳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Na2O2 CaC2 中存在 极性键 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 如在共价化合物 HCl H2O CO2 NH3 H2SO4 SiO2 某些离子化合物 NaOH Na2SO4 NH4Cl 中存在 4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 非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对称的 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 不对称 2 判断依据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因素决定 双原子分子极性键 极性分子 如 HCl NO CO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如 H2 Cl2 N2 O2 多原子分子 都是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如 P4 S8 有极性键几何结构对称 非极性分子 如 CO2 CS2 CH4 Cl4 几何结构不对称 极性分子 如 H2O2 NH3 H2O 五 溶液五 溶液 一 分散系 一 分散系 1 分散系 化学上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成很小的微粒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组成的体系 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 另一种 物质叫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剂均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 2 四种分散系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直径 1 100m m 微粒组成 分子或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 特点 均一 稳定 透明 均一 稳定 透明 不均一 不稳定 不透明 能否通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通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14 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 无 有 无 二 溶液 二 溶液 1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特征是均一 稳定 透明 胶体 1 定义 分散质的微粒在 1nm 100nm 之间分散系 叫作胶体 2 分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液溶胶 Fe OH 3 胶体 淀粉溶液 固溶胶 有色玻璃 气溶胶 烟 云 雾 3 性质 丁达尔现象 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 胶体聚沉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异 种电荷的胶体 加热 均可使胶体聚沉 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如 丁烷 C4H10 有正丁烷 异丁烷 CH3CH2CH2CH3 两种同分异构体 戊烷有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CH3CHCH3 CH3 2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断键吸收能量 形成键放出能量 4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5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金属与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大部分的化合反应 氧化钙与水反应 钠与水 反应 铝与氧化铁反应等 6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 碳酸钙受热分解 大部分的分解反应 7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活泼金属做负极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从负极到正极 8 原电池工作原理 Cu Zn 原电池 负极 Zn 片 Zn 2e Zn2 Zn 片溶解 氧化反应 正极 Cu 片 2H 2e H2 Cu 片有气泡产生 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 从 Zn 片沿导线流向 Cu 片 电流方向 从 Cu 到 Zn 9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 温度越高 速率越大 反应物的浓度 一般浓度越大 速率越大 固体表面 积 粉状比块状速率大 催化剂等 10 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 MnO2和 FeCl3 11 对于可逆反应 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12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0 各物质的量保持恒定 达到了该条件下该反应 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 此时 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六 有机化合物六 有机化合物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CuZn 稀硫酸 15 2 石油分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3 工业中的乙烯来自于石油的裂解 苯来自于煤的干馏 4 甲烷的结构式为 H CHH H 5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 CH2 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6 苯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7 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OH 8 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 COOH 9 甲烷 乙烯常温下为气体 10 苯 乙醇 乙酸常温下为液体 其中苯不能溶于水 乙醇 乙酸易溶于水 11 甲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12 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 可以使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13 乙烯可以做催熟剂 14 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可以发生加成 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15 乙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易被氧化 高锰酸钾或 O2 能与 Na 反应生成 H2 16 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 纤维素 棉花 麻 淀粉 蛋白质 羊毛 蚕丝 聚乙烯 17 乙酸具有酸性 能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 取代反应 18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A B C D 加成反应 A B C 氧化反应 反应物中有 O2 高锰酸钾等物质 加聚反应 nA B 19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CO2 会引起酸雨的气体 SO2和 NO2 20 金属冶炼的方法 KCaNaMg Al Zn FeSn Pb H Cu HgAg 电解熔融物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常见的还原剂有 H2 CO C Al 21 符合 绿色化学 的思想 原子利用率 100 的反应类型有 化合反应 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 22 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中化学选修一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 1 葡萄糖分子式 C6H12O6 不能水解 2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有 1 在碱性 加热的条件下 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该反应被称为葡萄糖的银镜 16 反应 2 在碱性 加热的的条件下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u2O 3 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 6O2 6CO2 6H2O 4 淀粉是一种多糖 分子式 C6H10O5 n 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其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 n 淀粉 nH2O nC6H12O6 葡萄糖 5 淀粉的检验 加碘水 I2 变成蓝色 6 棉花 麻的成分为纤维素 其分子式为 C6H10O5 n 是一种多糖 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7 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是单位质量提供热量最多的物质 8 油脂在酸性或酶的作用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油 脂的碱性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9 氨基酸的通式为 分子中所包含的官能团有氨基 NH2 和羧基 COOH CHCOOHR NH2 10 羊毛 蚕丝属于蛋白质 检验蛋白质的简单方法 灼烧有特殊气味 11 蛋白质的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 如 NaCl NH4 2SO4 Na2SO4 后 蛋白质 发生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 利用该反应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12 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铜盐 钡盐等 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应喝大量牛奶解毒 13 人体有 8 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 称为必需氨基酸 14 维生素按照其不同的溶解性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 A D E 和 K 和水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 C B 族 15 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具有酸性和还原性 广泛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