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统计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统计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统计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统计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统计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为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目录 摘要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相关研究综述 3 三、 我校 考研成功率的概况 3 (一)我校考生成绩总体 情况 4 (二) 所报与所学专业一致性的探究 4 (三) 专业型硕士 5 (四)考研辅导班对整体录取结果的分析 5 四、考研 率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 (一)政治、英语成绩 与 考研 结果 的分析 5 (二) 平时成绩 与录取结果 6 (三) 总复习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与录取结果的分析 7 (四 ) 固定教室与录取结果 8 五、模型的构建 8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8 (二)研究假设 9 (三)实证模型设计 10 六、实证分析与结论 10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11 (二) 二项 型分析 12 七、启示及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1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本科生招收人数上涨,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一方面高校 毕业 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另一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也 越来越高。面对如此残酷 的局面,众 多 的 高校本科毕业生选择 了 考研。 随着 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对于本校的考研率也越来越重视 功 率的高低直接关乎学校 的 生源问题, 同时, 越来越多的人 也 把考研 成功 率 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如何才能提高本校的考研 成功 率,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项目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年考研情况进行 了 问卷调查 , 运用 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 数量 模型实证分析 了 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 : “ 复习期间每天 学习时间 ”在两个模型中都呈现正相关,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在两个模型中都呈现负相关, “ 考研复习总时间 ” 在两个模型中都无显著影响,“平时成绩”对“考研总成绩”无影响,但对“录取结果”起到积极的影响作 用,“拥有固定自习室 ” 对“考研总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对“录取结果”并无明显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 我们不仅利用 考研 的 政治成绩、英语成绩、复习总时间、每天复习时间 等一些常规变量进行探究; 同时, 结合 一般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紧张的 特点,将有无固定备考自习室也纳入其中进行分析;随着考研辅导班的大量涌现,其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平时成绩的高低与考研成功率到底有无必然联系,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力争从多方面、更广泛角度探究考研 成功 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 构建 模型,最终得出 更为 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 关键词 :考研 成功 率 ; 多元 线性 回归 ; 二项 、问题 的 提出 从 1999 年开始,我国对本科生实施扩招政策,教育部 统计 数据表明, 2000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从 107 万已增至 635 万人。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毕业后何去何从是每位高校毕业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 改革的不断深化 , 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也 日益增加 ,在高素质高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严峻的就业压力双重因素的驱动下, 考研成为了 众多 高校毕业生理想的选择之一 , 尤其是 2007年 末、 2008年初的金融危机爆发 以后,这种现象 就 更为普遍 。 历年的考研人数统计数据表明,自 1997年至 2011年的 15年里,中国大学生的考研人数由最初的 增长速度高达 625%。同时,国家也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办学层次与规模,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 上年增加 3万人,涨幅达 考研受到了高校以及社会上广大群体的热力追捧,而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考研大军 2 中所占 比例 更是 有目共睹。 众所周知,在校大学生有充足的 备考 时间、较好的 学习生活条件、 优越 的考研 备考 氛围 为 研究生考试做准备,但我们却不得不 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可以说大部分高校的 考研 成功率 与之并不平衡,提升考研 成功 率仍旧是各大高校争相讨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各大研招机构扩大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报录比也由 1997年的 扩招到了 2011年的 3:1,但是考研 成功 率却并未呈现出明显变化。 因此, 探究考研成功率低的原因,调查和分析影响考研 成功 率的因素 ,提出有效 的 解决方案 具有重大意义。 二、 国内外 研究综述 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对考研 成功 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很多的不同方面的观点。朱 璟 、邓鹏 等 ( 2006) 认为 ,惟有准确、完整、系统地掌握 高等数学 基础知识 ,灵 活运用解题方法 ,注重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才能 在考研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 。 王艳洁 ( 2009) 提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 采用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和开设选修课等措施 对提高考研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隋邦平( 2010)认为英语是美术专业考研者的瓶颈, 文化理论与外语基础 是 美术专业考研学生挥之不去的魔咒 。随教授认为 打好基础,强化训练,深入研究,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 在各个环节上都好充分的准备,并且科学合理地安排协调时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曹满和黄联国 ( 2011) 从 辅导员在新建本科院校学 生考研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角色优势 方面出发 , 得出 学生考研意识、学习方法、心理疏导及信息服务等多方面 因素对考研 起引导作用。 曾智华( 2011)针对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英译汉成绩偏低的问题,通过实例阐述了考研英语中常用的五种实用翻译技巧,说明了在翻译考研英语的被动语态句时,应灵活地采用多种翻译技巧,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通过对考研现状的调查,探讨了影响考研率的因素,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仅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方法来分析考研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这样的分析不 够精确,并且不能确定 其对考研成功率影响的大小;二是没有对考研 成功 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或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基于上述思考,本研究在调查 问卷 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 定性 分析后,进一步运用 多元 线性 回归模型和二项 型 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方向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 其 对考研 成功 率的影响。 三、考研成功率的概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 届 部分 考研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考研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 3 (一) 考生 成绩总体 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 2011 届 参加研究生考试共 135 人, 53 人录取,占所调 查 全体考生 的 其中 400 分以上有 4 人, 350 分 有 36 人, 300 分 2 人, 300 分以下的仅有一人; 82 人未被录取,占所调查的全体考生 350 分 共 10 人, 300 分 的有 39 人, 300 分以下的有 33 人 (如表 1所示)。 表 1 成绩 分布 和录取结果的列联表分析 1 成绩 录取结果 未录取 录取 人数 横向比例 人数 横向比例 300分以下 33 1 300分 350分 39 12 350分 400分 10 36 400分 及 以上 0 0 4 100% 2 53 由表 1中分析的情况可知,在成绩分组中 ,录取和未录取的比例都不相同,并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在 400分及以上的成绩组中未被录取的比例为 0,而录取的比例 高达 100%;在 350分 400分的成绩组中,未被录取的比例为 而被录取的成绩为 300分 被录取的比例为 而被录取的比例仅为 相对而言,对 于 300分以下的分组中,未被录取的比例都在 97%以上,这些都说明, 成绩的高低对于考研录取结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 报考专业 与所学专业一致性的探究 伴随着考研大军的逐步壮大,另外一个现象也尤为引起 了 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研究生的报考阶段并未选择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 转为自己所更为喜欢或者社会上更为热门的专业。 因此,我组对所调查的 135 人也进行了此项研究。 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与研究生报考专业相同的共计 100 人,不同的有 35人,比例高达 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财会类、语言类以及经 济类等众多专业的考生所报与所学专业基本一致,并未有过多的变化;而数理类等较少专业的考生选择了报考其他专业。 (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的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纵向比例显示:无论是未被录取还是被录取的学生,其所报与所学专业相同的比例更大,分别为 而所1 列联表分析又称为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主要分析多个变量不同取值下的分布 ,掌握多变量的联合分布特征 ,进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4 报与所学专业不同的比例则较低,仅占 这说明,虽然跨考在当下受到热捧,但更多的学生在报考时还是选择了与自己所学相同的专业。另一方面,横向比例显示:所报与所学专业不同的 35 人中,有 20 人成功考取研究生学位,占到 这说明,跨考对于考研成功率并不是绝对性的障碍。 表 2 所报与所学专业是否一致 的列联 表 分析 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 录取结果 未录取 录取 人数 纵向 比例 横向比例 人数 纵 向比例 横向比例 相同 67 67% 33 33% 不同 15 20 (三)专业型硕士 伴随着 2010 年 1 月教育部对研究生结构进行了 调整 ,在 2009 年总硕士研究生人数不变的基础上, 2010 年 国家减少学术型硕士 名,名,并且计划往后几年继续减少学术型硕士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部计划往后几年逐渐达到全日制专业型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比例为 7:3。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我们所调查的 53 名被录取的考生中,有 13 人为专业型硕士,所占比例达到 (四)考研辅导班对整体录取结果的分析 随着 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和研究生就业平台的相对宽广 , 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 考研,一些人 也 由此 看 到 了 商机,越来越多 的 考研辅导机构遍布了各大高校。但是考研辅导班的成效究竟如何,值得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因此,我组对此 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所调查的 135 人中, 55 人未报考研辅导班,其余的 80 人均报有考研辅导班。在考取研究生的 53 人中,报考研辅导班的人数共计 27 人(包括单科与全程),所占比例近 50%,说明考研辅导班对于考研是否成功并无决定性的影响 。 四、 影响 考研 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影响考研成功率的因素众多,只有选择出与考研成功率关系密切的变量,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模型。首先对这些变量 和考研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 政治、英语成绩与考研 结果的分析 图 1、图 2 是考研 政治、英语成绩与录取结果的三维簇状柱 形图 ,可以明显看出, 被录取的考生中政治、英语成绩的 中位数 均高于其他 考生,即可以得出结 5 论:政治、英语成绩的高低直接关乎录取结果 。 0102030405050分以下 5050分以上录取未录取图 1 考研政治 成绩 与录取结果的三维簇状柱形图 01020304055分以下 5550分以上录取未录取图 2 考研 英语成绩 与录取结果的三维簇状柱形图 (二) 平时成绩与录取结果 图 3所示为平时成绩与录取结果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可以明显看出, 被录取的考生 的平时成绩主要集中于 755分以上,并且两个区间的人数基本相当 ;而未被录取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则主要集中在 75一区间。由此可见,平时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决定 考研最终的成败。 6 010203040506 5 分以下 655 5 分以上录取未录取图 3 平时 成绩 与录取结果的频数 分布直方图 (三) 总复习时间、每天学习 时间与录取结果的分析 图 4 是考研总复习时间、每天复习时间与录取结果的箱线图 ,可以明显看出,被录取的考生中的总复习时间、每天复习时间的 中位数 均高于其他考生, 分析图表可知,总复习时间、每天学习时间越长,总体的的成绩越好,录取结果相应的也越理想。 即可以得出结论:总复习时间、每天复习时间的长短与 录取结果有直接的关系。 9 . 07 . 56 . 04 . 53 . 01 2 . 01 0 . 59 . 07 . 56 . 0准 备 时 间 m , 0 准 备 时 间 m , 1学 习 时 间 h , 0 学 习 时 间 h , 1准 备 时 间 、 学 习 时 间组 块 变 量 : 考研 总复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与录取结果的箱线图 7 (四) 固定教室 与录取结果 作为一般的本科院校且新校区正在建设,学校内教学资源相对紧张, 考研自习室较少,而众多考生又都希望拥有固定的学习备考地点,以期望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备考条件。为探究固定自习室的有无与考研结果有无必然联系和直接影响,现对我们所调查的 135 个样本做此项研究,数据显示: 135 人中有 101 人有固定自习室,占其总体的 被录取的 53 人中有 45 人有固定自习室,其比例高达 未被录取的 82人中有 56人有固定自习室, 占其总体的 相对较 低。由此可见,拥有固定自习室对考研的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五 、模型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本文的数据选自 2011 年 5 月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 届毕业生考研情况调查”的数据。该调查采用 抽样 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 2011 届本科毕业生,调查范围为 我 校 部分 院系及专业。该调查 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56 份问卷 ,其中 有效 问卷 135 份 。 1因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本文将考研情况调查过程中 的 “ 考研总 成绩”( Y )和 “录取结果”( L )两个 变量作为因变量来描述我校考研情况的好坏。 Y 通过被调查者对“ 您考研的总分成绩 ”这个 选择题 的回答来完 成 ,我们将其总分成绩划分为 4 个分数段,分别为: 300 分及以下、 300、 350以及 400 分以上,并根据其组中值进行数据录入。 L 通过被调查者对“ 您的研究生录取学校及专业”这个填空题的回答来完成,将逻辑上 没有 回答和回答“未被录取” 的 记为 0, 填写相应学校及专业 的 记为 1。可知, L 是一个二元选择变量。 2自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在“考研总成绩”模型中, 选取 “考研复习 总 时间”、 “考研复习期间每天学习时间”、 “是否 报有 考研辅导班” 、 “有无固定考研自习室”以及“平时成绩”五 个变量来测量影响考研 总成绩的 因素 ,并将其分别记为: “ 、 “ 、“ 、 “ 、 “ 对考研复习 总时间的调查,问卷设计了四 个区间段: 3 个月及以 内 、 4 6 个月、 7 8 个月、 9 个月及以上。对考 研期间每天复习时间的调查,问卷共设有五个区间段: 6 小时以下、 6时、 8时、 10时以及 12 小时以上。 对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的调查,问卷设计了五个 选项 :“全程报班”、“政治单科”、“英语单科”、“数学单科”以及“没有报班” ,在兼顾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简性的情况下,本文将五 个 选项合并为两种选择:“报班”及 “没 有 报班”。 如果被调查者选择了“ 没有报班 ”这个选项,则 8 =0,否则 1。 “有无固定考研自习室” 是二元选择变量 , 如果被调查者选择了“ 没有固定自习室 ”这个选项,则 0,否则 1。 对平时成绩的调查,问卷共设有四个选择项: 65 分以下、 65、 75以及85 分以上。 在“录取结果”模型中,将“考研总成绩” 、 “考研复习 总 时间”、 “考研复习期间每天学习时间”、 “是否 报有 考研辅导班” 、 “有无固定考研自习室”以及“平时成绩”六个 变量来测量影响 录取结果的 因素 ,其设定与 “考研总成绩”模型中一致。 (二)研究假设 由前述可知,本研究用两个变量测量学生的考研情况: 一是 “ 考研总 成绩”,总分数越高,说明考试结果越好。二是考研的 “录取结果” ,若被录取,则说明考研结果好。 考研成功率低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而 对于二本类院校的考生而言,考研难度则 更为突出。一方面,本科阶段就读学校可能并无硕士点,考生无法获得“直升本校研究生较为容易”这一优势,并且保送及推免名额少之又少;另一方面, 学生所报考的学校排名越靠前或报考的专业越热门 ,专业课考试难度加大,会降低考研 成绩 ,同时 报考的人数会越多,导致录取分数越高,从而降低考研成功率。 对于影响考研 总成绩 的 因素中, 考研复习总时间越长,每天学习时间越长,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 考研总成绩 越高 ,而 是否参加考研辅导班、平时成绩 的高低都对最终的 考研总成绩 并无直接 影 。因此 ,本研究预期 “ 考 研复习总时间”、“每天学习时间”、“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 在我校考生考研 总成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平时成绩”在我校考生考研 总成绩 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 故在对变量进行赋值的基础上,有假设 1、 假设 2: 假设 1: “ 考研总 成绩”模型中, “考研复习总时间”、“每天学习时间”、“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 有正向影响。 假设 2: “ 考研总 成绩” 模型中,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平时成绩”无影响 。 本研究认为, 录取结果与考研总成绩并非等同关系 ,“考研复 习总时间”、“每天学习时间”、“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平时成绩”对二者的影响并不一定完全相同, 故有假设 3 及假设 4: 假设 3:在“录取结果”模型中, “每天学习时间”、“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有正向影响。 假设 4:在“录取结果”模型中, “考研复习总时间”、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平时成绩”无影响。 9 (三)实证模型设计 在具体模型设计方面,本文分别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二元选择模型中的型研究影响我校毕业生考研 率的的因素 。 本研究着重关注 “考研复习 总 时间”、 “考研复习期间 每天学习时间”、 “是否报有 考研辅导班” 、 “有无固定考研自习室”以及“平时成绩”等 因素对考研成功率的影响。 但是,一方面,由于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在模型的构建中,会造成模型设定不准确,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另 一方面 , 交互影响变量很多 ,在分析时极不方便。因此, 为了解决此问题,同时又可以 消除多重共线性因素对模型的影响。我们采用 “逐步回归” 的分析方法,将存在高度共线性的变量 从模型中剔除,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模型。 1模型设计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0 1 2 3 4 5Y X X X X X ( 1) 上 式 ( 1)中 , Y 表示被解释变量 “ 考研总成绩 ” ,0表示截距项, u 表示随机扰动项, 1X 、 2X 、 3X 、 4X 、 5X 分别表示 “考研复习总时间”、“考研复习期间每天学习时间”、“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 “有无固定考研自习室”以及“平时成绩”,即“ “ “ “ “ 、 、 、 、 分别表示 对应变量的 回归系数 。 2模型设计 :二项 归模型 0 1 2 3 4 5L X X X X X ( 2) 上式 ( 2) 中, 2 2 11 1 1 P r o b Y n L nP r o b Y P,2录取结果 ” ,由于它是一个二分类变量,本文选取二元选择模型中的 录取结果 ” 中 “ 录取 ” 和 “ 未被录取 ” 的概率之比, P 为 “ 录取 ” 的概率, 1 P 为 “ 未被录取 ” 的概率,将比数1会比率的对数 L 称为对数单位。回归系数的意义是:解释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对数单位 L 的平均变化量,然而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对数单位 L ,而是概率 P 。0代表截距项, u 代表随机干扰项, 1X 、 2X 、 3X 、 4X 、 5X 分别代表变量“ “ “ “ “ 、 、 、 、 分别代表 1X 、2X 、 3X 、 4X 、 5X 的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的意义是:解释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我们可以从回归系数的符号上来判断:如果回归系数为正,表明解释变量越大, 2Y 取 1 的概率越大;反之,如果回归系数为负,表明相应的概率越小。 六、实证分析与结论 10 利用 2011 年毕业生考研情况调查的数据资料 ,选择运用 别对多元线性模型、二元 型进行参数估计。本文构建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有哪些,而不是为了预测,所以我们首先采用变量了“全部引入法”。其次在在筛选变量时采用“ 逐步回归法 ”。 (一)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针对假设 1 以及假设 2,探究“考研总成绩”这一模型中各变量的影响作用。 为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 中“前向逐步回归” 进行探究和分析 ,结果见 表 3。 表 3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步骤 1 2 3 常量 X 回归系数 37 46 53 t 值 值 X 回归系数 165 162 t 值 值 X 回归系数 t 值 值 据表三可知,逐步回归的第一步中, 自变量 2X 与因变量的回归系数的 小于 显著性水平 =以我们认为该回归系数显著不为 零,则进行下一步回归。同样道理,第二步以及第三步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所对应的 P 值也都小于显著性水平 =认为所有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不为零。因此,我们可以写出最终的回归方程 : 2 3 4- 5 7 . 2 3 5 3 1 2 4 + 1 6 2Y X X X 由模型 得出的回归方程可知,“考 研总成绩 ” Y 与 “复习期间每天 学习时间 ”2X 及“有无固定自习室” 4X 呈正相关,与“ 是否报有 考研辅导班” 3X 呈负相关 , 而“考研复习总时间” 1X 与“平时成绩” 5X 并未进入模型, 说明 “考研复习总 时间” 1X 与“平时成绩” 5X 对“考 研总成绩 ” Y 并无显著影响。 11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同时参考我组之前做出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设 1 中“复习期间每天 学习时间 ”以及“有无固定自习室”对“考 研总成绩 ”有正向影响得到验证,同时,假设 2 中 “平时成绩” 对“考 研总成绩 ”无影响也得到了验证,而假设 1 中 “考研复习总时间” 对“考 研总成绩 ”的影响估计有误,实际上并无影响,假设 2 中“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对“考 研总成绩 ”的影响则并不是我们实现所预料的无影响,而是呈现了负相关。 针对假设 1 中 “考研复习总时间” 对“考 研总成绩 ”的影响估计有误,我们通过与周围老师及同学的沟通认为:考研复习总时间过长会导致考生疲惫心理的加重,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下降,因而影响最终的考研总成绩;但考研复习总时间若过短,知识无法完全了解及掌握,知识框架无法构建 完整 ,会导致学习根基不稳定, 学生会有怯考的心理, 从而严重影响考研总成绩。因此,考研复习总时间因人而异,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状态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时间, 才能使 最终的 考研总成绩尽如人意。 针对假设 2 中“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对“考 研总成绩 ”的影响 与我们的预想有较大差别 , 我们走访部分学生了解到:一方面,从时间上来讲,众多考研辅导机构课程安排较为密集,学生无法当堂吸收全部知识及内容,导致了时间的流失及内容的浪费,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讲,众多考研辅导机构的课程安排与考生自己的规划有所冲突,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是否应该参加考研辅导班,考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由此可见 ,提高考研成功率,每天的复习时间以及拥有固定考研自习室至关重要,而 复习总时间及是否报考研 辅导班则因人而异,无需当做必备的因素。 (二) 二项 型分析 所 谓 型,或者说 归模型, 主要用于 两分类的 响 应变量 即因变量拟合 一个回归方程,可概率的取值在 0间,回归方程的 因 变量取值可是在实数集中,直接做会出现 0围之外的不可能结果。 我们利用二项 型主要针对假设 3 以及假设 4,探究“录取结果”这一模型中各变量的影响作用。 利用 件运行结果得到 二元 型 中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参数的 显著性检验结果。 如表 4 和表 5 所示,可知二元 型 为: 1 2 3 4 51 7 . 1 0 0 . 0 9 8 0 . 4 7 1 . 3 2 0 . 5 3 + 0 . 1 5L X X X X X 依据 表 4 的结果 , 分析回归系数是否通过检验 :第一个和第四 个回归系数 %,表明显著为零,可以删除这两个变量 。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见表 5。三种方法的 P 值均大于 能拒绝实际值与预测值一致的假设,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12 表 4 二元 1) 自变量 系数 标准差 优势比 下限 上限 常量 1X X X 5 模型 的拟合优度 检验 ( 1) 方法 卡方 自由度 P 9 差 9 1X 与 4X 剔除后,再次 利用 件运行结果得到 二元 型中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 6 所示) 表 6 二元 型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 ( 2) 自变量 系数 标准差 优势比 下限 上限 常量 2X 据 表 6 的结果 ,所有变量的 P 值均小于 5%,表明 各回归系数 显著 不 为零,无需删除变量。 且模型拟合优度也通过检验, 模型得到优化。 表 7 模型 的拟合优度 检验 ( 2) 方法 卡方 自由度 P 0 差 26 9896 20 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见 表 7。 三种方法的 P 值均大于 能拒绝实 13 际值与预测值一致的假设,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可以得出最终的 二元型 : 2 3 51 7 . 7 4 0 . 5 3 1 . 3 2 + 0 . 1 7L X X X 由模型的检验结果可知,将 1X 和 4X 两个变量剔除,保留 2X 、3可认为,对于“录取结果 ”而言, “考研复习总时间” 和 “ 拥有固定自习室 ” 基本没有影响, “考研复习期间每天学习时间” 以及“平时成绩” 对其有正向影响 作用。 而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与其负相关。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同时参考之前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设 3 中“复习期间每天 学习时间 ”对“录取结果”有正向影响得到验证,同时,假设 4中 “ 考研复习总时间 ” 对“录取结果”无影响也得到了验证,而假设 3 中“是否拥有固定自习室 ” 对“录取结果”的影响估计有误,实际上并无影响,假设 4中“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对“ 录取结果 ”的影响则并不是我们实现所预料的无影响, 而是呈现了负相关,“平时成绩” 对“录取结果”的影响则并不是我们实现所预料的无影响,而是呈现了正相关。 针对假设 3 中“是否拥有固定自习室 ” 对“录取结果”的影响估计有误 ,我组认为:众多考生对考研自习室有一些惧怕心理,认为固定的考研自习室气氛凝重,压力很大,从而转为了流动的自习室进行备考。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并且在“录取结果”中,成绩并不是全部的影响因素,所以,对自习室的看法也就不见相同。 针对假设 4 中“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对“录取结果”的影响则并不是我们实现所预料的无影响,而是呈现了负 相关 这一现象,根据“考研总成绩”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考研辅导班对最终的成绩因人而异,而考研的总成绩又恰恰是录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此结论应与“考研总成绩”模型的分析结果相同。 针对假设 4 中“平时成绩”对“录取结果”的影响则并不是我们实现所预料的无影响,而是呈现了正相关 这一现象,经分析认为:录取结果不仅包括考研的最终笔试成绩,也包含一定比例的复试成绩, 各院校的复试则着重在专业课和英语的考核上,而 专业课 与英语水平的高低往往通过平时成绩反映出来。因此,平时成绩在最终的录取结果上有很显著的正向影响。 七 、启示及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复习期间每天 学习时间 ”在两个模型中都呈现正相关, “是否报有考研辅导班”在两个模型中都呈现负相关, “ 考研复习总时间 ”在两个模型中都无显著影响,“平时成绩”对“考研总成绩”无影响,但对“录 14 取结果”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拥有固定自习室 ” 对“考研总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对“录取结果”并无明显影响。针对以上结论,这里给出几点关于提高考研成功率的建议: 通过分析可知,考研复习总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合理调整自己的复习步骤, 制定适宜自己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最重要 。而每天的学习时间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长容易疲倦,导致压力过大,若是过短又会产生松懈的心理,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愿各位研友谨记。 无论有无固定自习室的影响作用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个稳定的备考环境、舒适的备考氛围,在考研路上的积极作用只多不少。不用每天辗转于教学楼去寻找教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备考空间是很必要的。不乏有些同学会对考研自习室有恐惧心理,认为自习室的气氛过于紧张,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位置,在考研路上也会大大加分。 辅导班 因人而异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已经可以看出,辅导班的作用并非我们之前所预想的情况。很多同学都是抱着人云亦云的态度参加的考研辅导班,认为别人都报班,我若不报肯定会有损失,殊不知辅导班并未人人合适。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的做出判断。 虽然平时成绩并不能决定最终的考研结果,但平时成绩至少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而这一点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校的关注和认同。并且,考研不比高考,只要笔试成绩高就可以高枕无忧,复试成绩也在录取结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虽不大,但不容忽视。学校无法完全了解一个同学大学 四年的所有经历和过往,因而,他更愿意通过一些更为直观的东西洞察这一切,平时成绩作为参照当之无愧。所以,不论毕业后的方向是考研还是工作,扎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打牢知识根基,是很必要的。 虽然我们的调查并未将此项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但从其他各因素中我们也可略知一二。过分的紧张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不战而败,过分的放松会让我们怠慢松懈,所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决定了事情的基本走向 。相信广大研友一定有此能力,将自己的各项指标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在最终的战场上大获全胜。 此项研究由于组员能力水平 及调查范围有限,论文中若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谨以此论文献给众多研友,希望大家在考研路上更为坚定的实现梦想。 15 参考文献 及书目 : ) 黄联国 . 辅导员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的引导作用 J. 泉州师 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2011( 3)。 学生考研数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J2009( 27) . 邓鹏 J 2006( 9)。 5. 计分析从入门到 精通 6. 计分析教程 16 附录 问卷调查原始数据 政治 英语 准备时间 m 学习时 间 h 有无固定 自习室 平时成绩 有无报班 总分 y 1 0 3 6 0 80 0 275 0 2 11 1 70 1 275 0 3 0 5 7 1 85 0 375 0 4 0 9 11 0 85 1 325 0 5 0 1 0 80 1 275 0 6 0 3 7 1 80 0 275 0 7 0 9 9 1 80 0 275 0 8 0 5 12 0 70 0 275 0 9 0 5 7 1 70 1 275 0 10 0 5 6 1 70 0 325 0 11 0 5 9 1 85 1 325 0 12 0 1 80 1 325 0 13 0 0 65 1 325 0 14 0 0 80 1 325 0 15 0 1 85 1 275 0 16 . . 5 9 1 85 0 275 0 17 0 0 80 1 375 0 18 0 1 80 0 375 0 19 0 5 7 1 80 1 375 0 20 0 1 85 1 375 0 21 0 1 80 1 375 0 22 0 5 7 1 85 0 375 0 23 0 0 70 0 375 0 24 1 1 80 1 325 0 25 12 1 85 0 325 0 26 11 0 70 1 325 0 27 1 85 1 325 0 28 9 0 65 1 325 0 29 7 1 80 1 325 0 17 30 0 9 9 0 85 1 325 0 31 11 1 80 1 325 0 32 9 1 70 1 325 0 33 0 85 1 325 0 34 0 5 7 1 80 1 325 0 35 0 1 70 0 325 0 36 0 1 1 80 0 325 0 37 0 9 11 1 80 1 325 0 38 0 5 7 0 80 1 325 0 39 0 1 80 1 275 0 40 0 3 11 0 70 1 275 0 41 0 1 85 1 275 0 42 0 1 80 1 275 0 43 6 0 80 0 275 0 44 0 5 7 0 70 0 275 0 45 0 5 6 0 80 1 275 0 46 0 5 6 1 70 0 275 0 47 0 9 6 0 70 0 275 0 48 6 0 70 0 275 0 49 0 5 6 0 70 0 275 0 50 0 1 80 1 275 0 51 0 5 9 1 80 1 275 0 52 0 5 11 1 70 1 275 0 53 0 5 9 1 80 1 275 0 54 7 1 80 1 275 0 55 0 1 80 1 275 0 56 0 5 7 1 70 0 275 0 57 0 1 80 0 325 0 58 0 9 11 1 80 1 325 0 59 0 1 80 1 60 0 0 80 0 325 0 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