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二、教学重点、难点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三、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二)读课文,正音正字,检查预习中读解生字词情况。1读准字音(带点的字):哲学家教授固执比萨斜塔2“当作”的“当”,这里是看成,作为的意思;“同时着地”的“着”是接触到的意思。“惊讶”的“讶”。3注意字形:区别“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4检查读解生字新词情况:(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语,再概括讨论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学生时代就敢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第2自然段: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3自然段: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重10磅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的。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大家惊讶地明白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是全对的。(四)为课文分段: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1课文是介绍伽利略的。一开头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看看哪一小段是担负这个任务的?(第1自然段。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2因为课文是表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的,所以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究竟是谁?(是大家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故事中的两位人物都出现了,这又该是一段了。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担负这个任务的?(第2自然段)3既然课文是介绍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肯大胆提出问题,课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权威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言论引起了伽利略的疑问呢?看看哪个自然段或哪几个自然段是专负这个责任的?(第3自然段)4引起伽利略的疑问提出来了。下一步,就该叙述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对的要做什么?(试验)试验的结果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就要公开验证,这就是在哪里试验呢?(比萨斜塔)结果引起极大的轰动,这又是一段了。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包管这一点意思呢?(第46自然段)(五)归纳四个结构段的段意。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这样,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把第46三个自然段段意归并起来就是第四段段意了。小组议论这三个自然段段意怎样归并为一个结构段段意的。提示:着重看谁做了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起来。具体内容用概括的词语归纳。(第5自然段讲伽利略多次试验,第5自然段讲大家看伽利略公开试验成功,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三个自然段都提到试验的事,只是最后还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因此,第四结构段的段意应该是: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六)小结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理解不迷信权威的意义。(二)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正确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即由一个事实推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三、教学过程(一)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中的13题。带着以下问题读第一、二段,然后再议论解答:1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了加问号的反问的语气(或指出用了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3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4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5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说法提出了什么疑问?读读伽利略提出疑问的那几句话,再认真议一议:(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6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7把两个不同的结论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中第(1)题的两条横线上。然后不看答案,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说给大家听。轻声自由读第二、三段课文。8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认真求实的态度。)9朗读第三段。再想一想,议一议,弄清伽利略提出的疑问中的两个结论。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阅读第四段,理解本段内容,体会伽利略通过试验验证自己提出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二)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做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准备。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伽利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反复试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三、教学过程:(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1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以上四个问题想好之后,议一议,然后集中起来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回答出来。(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要求:把第(1)(2)题的答案填写到“思考练习”第2题的第(2)题中(时间紧迫可在课下做)。(二)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1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2现在把回答的一句话,跟老师提问的一句话,颠倒顺序,它们中间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变没变,为什么?(颠倒顺序: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意思一点没变,因为把先说结果的句子跟后说原因的句子,颠倒了顺序。这种先说原因(因为),后说结果的句子,一般中间要加上“所以”一词。)3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4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5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三)正确,流畅地通读课文。(四)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自己轻声读,再同桌互检。提示:1把本自然段划分两层意思(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是一层,伽利略提出的疑问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企团员五四活动方案
- 嘉定区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国际校园活动方案
- 商丘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 商会相亲活动方案
- 咖啡七一活动方案
- 团长营销活动方案
- 商业集团党建活动方案
- 国际超模大赛活动方案
- 商城滑板活动策划方案
- 小学生体适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HG∕T 5229-2017 热空气老化箱
- 09SMS202-1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混凝土模块砌体)
- 医生签约MCN机构合同模版
-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英语试卷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1套
- 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操作规范
- 24春国开电大《旅游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