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战非“正义之战”,更不是“民主的胜利”专访方德万教授同舟共进 2014年8期方德万(Hans J.van de Ven),英国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著有中国的民族 主义和战争(1925-1945)等作品。P10 我们习惯于称这场战争为“Great War”(大战)我想公众感兴趣的主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战争的责任,另一个是战争的过程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对研究战争有极大的兴趣,且西方人写军事历史,较为注重深入战场,注重战争的细节,比如一个人是如何进行破坏的,一个人如何成了受害者,他们怎么死去英语世界里关于一战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讨论也很热烈。英国的书店里摆放最多的书,除了文学作品外,就是关于战争和军事的。P11大战爆发之初,各国政府在政治方面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以免削弱自己,坐大对手;军事方面仍设想通过一场类似于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即靠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他们没有意识到,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了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本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到头来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战争,从而动摇了整个欧洲文明的基础。今年1月份,英国的教育部部长迈克尔戈夫在每日邮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英国一些有名的历史学家在纪念一战时立场不够鲜明,总一味批评英国的将领,说英国在一战时是战胜国,我们的军事将领非凡而英明,我们国家对世界的道义、真理、民族和人权作出了很大贡献云云。这番言论出来后遭到很多人嘲笑,这显然是一种相当简单、非此即彼的战争观。一战与二战相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量都要复杂得多,学界讨论一战时,总提到这并非一次“正义之战”,这是跟二战最大的区别。二战有反法西斯的历史使命,它是为捍卫正义而抵抗侵略的战争。反观在一战中,几乎/ P12 每个国家都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每个国家都要承担战争的责任;在德国、俄国或奥匈帝国,都有支持战争或反对战争的人,但到二战时,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疑问是德国和希特勒挑起了战争。以前有种说法:一战是“民主的国家打败了不民主的国家”,可我们看到,战前德国的民主化水平比英国要高得多,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这些主要参战国,都不同程度建立起了宪政民主,民主所占的比重甚至是史无前例的,但到头来,全面民主没有阻止反而激发、加剧了全面战争,所以不能说一战是“民主的胜利”,战争的结果更和所谓的“道义、人权”没有很大关系。在欧洲,一战的题材是可以拿来讽刺的,在很多作品中你都能读到这种或明显或隐含的讽刺,对于二战则普遍没有这样的做法。一战断想 杜献洲 解放军报 2014年 7月30日 版号 008版 分类号:E19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李德哈特 1914 年 7 月 28 日如同所有战争一样,归根到底靠的运气。你可能会见证不可想象的恐怖场面,给你留下持续终生的精神和生理痛苦,但你也可能毫发无损。那可能是最美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糟糕的时代。而且,当时许多英国贵族都幼稚地相信这场战争仍是传统的“绅士战争”,8 月开始,到了圣诞节就会结束。战争伊始,贵族子弟生怕错过这场好玩的“游戏”,怕自己赶不上趟,还没到前线,战争就结束了。英国历史学家 David Cannadine 的长篇巨著英国贵族衰落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Aristocracy)中记载了贵族子弟对一战的态度。例如,诗人丁尼生的长孙、第三任丁尼生侯爵(Lord Lionel Tennyson)记得他们“很快打点行装,心急火燎,心想可不能错过这场战争”,他参加了步枪旅,在法国战线上三次受伤。后来建立了英国法西斯党的莫斯利(Oswald Mosley)在回忆中也有同感,一战开始时,他只有十八岁,他说:“我们最大的担心,就是我们还没到前线呢,战争就结束了。”他参加了女王枪骑兵队,去了西线战场。著名的一战诗人格伦费尔(Julian Grenfell)当时正带着他的军队驻扎在南非,他写信给父母说:“在这个时刻,我在天涯海角,真让人愤恨,现在在英国肯定很美妙,我知道你们的兴奋肯定很难用言语表达。”当然,他没有错过一战,可惜他没能效力多久,1915 年在一次炮弹爆炸中死亡。之后没几天,他的诗篇开战(Into Battle)就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是一战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演讲和动员,号召大家起来走上前线。“你是男人,还是老鼠?”一位爵爷说,“如果我有二十个儿子,那么如果任何一个在他该走向战场时而没去,我会觉得无比耻辱。”贵族家庭互相竞争,看谁能征募到更多士兵,谁会给他们更好的条件。他们为参军的人保留工作,继续为他们发放工资,士兵的家属可以免费住在庄园。 一开始,许多贵族子弟也喜欢战争所带来的刺激,就像去年哈里王子在阿富汗五个月执行任务归来之后,很不合时宜地将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射击手的任务比作与玩游戏机一样让人兴奋。格伦费尔的家书中就表露,对他来说,盯梢德国士兵与在自家庄园里盯梢鹧鸪没什么区别,在从荷兰战场给母亲的信中他写道:“我崇拜战争,战争就像一场大野餐,好处是不像野餐那样毫无目标打仗激动人心,并为所有一切都带来活力。”当妈妈的还非常自豪地把这封信寄给泰晤士报发表。后来曾在二战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林特顿子爵(Oliver Lyttelton)也曾说“赢得战争是一场漂亮且令人振奋的经验”。后被乔治六世任命为将军的亚历山大伯爵(Harold Alexander)参战时二十一岁,将参加一战比喻为一次“了不起的冒险”。 幼稚的贵族子弟们万万没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四年,而且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绅士的比武或骑士的冲突,它是最艰苦最残酷最不人道的典型的壕沟战,正如有人所称,一战是“不折不扣的战争、不折不扣的地狱”!1914 年还没结束,很多个家庭就陷入了悲痛与哀悼之中,近二百名拥有头衔的贵族和他们的儿子丧生。到了 1915 年,大家开始清楚地看到,离这场战争的结束还很遥远,它的规模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虽然许多平民子弟也战死前线,但相比之下,贵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生命代价。因为与一般平民百姓的孩子们相比,贵族子弟是更为专业的战士,他们第一批踊跃入伍,基本上担任低级军官,大多数是中校以下的官衔,负责带领手下的士兵冲锋陷阵,直接上前线进战壕。而且,英雄主义的武士传统又让他们冲在最前面。所以,在一战的第一年里,每七位贵族军官中就有一位在前线丧命,而普通士兵的死亡率是每十七位里有一位。索姆河战役后,大将军蒙哥马利子爵(Bernard Montgomery)就说过:“很不幸的是,我们在这场战役中失去的军官的比例要远远大过普通士兵。”在整个一战中,入伍的英国贵族及贵族子弟五分之一死在战场上,与之相比,在参加一战的所有士兵中(包括贵族),八分之一没有生还。一代贵族家族的儿子在战场上倒下,Wyndham 家族,Grenfell 家族,Charterise 家族,Gladstone 家族,数不胜数,他们像骑士一样地战斗,但他们像动物一样被屠杀,像苍蝇一样死亡。 虽然有人赞扬牺牲者尽忠报国的精神,有人将战争浪漫化,将战死者描绘为“完美的英勇骑士”,但父母的痛苦却是刻骨铭心。人心一块肉,平民如此,贵族亦如此。就像吉卜林,开战时动用了许多关系开后门将十八岁的高度近视的儿子送上前线,等到的只是战亡的消息,他次年的诗篇我的儿子杰克中充满了悲痛和自责。 战争让死亡如此平常,朋友的逝去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战争的结束也没能给人们带来喜悦,只有更多的缅怀和失落的惆怅以及对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的思念。这场原本就不该开始的无谓的战争,代价实在太大了。曾在一战中参加了贝德福德郡帝国义勇骑兵队,后成为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的私人秘书的兰塞尔(Alan Lascelles)的总结最为确切:“即使你赢得了整个战争,但你失去了一代人。” 这一代战死沙场的贵族,他们是受过最好的教育的栋梁之材,他们可能是未来的政治家、外交家、大律师。人们哀悼他们尚未施展的才华和未能实现的潜力。英国上下的无数大小教堂中,家族的宝剑横放在祭坛上,教堂的管风琴奏响了安魂曲。无数个庄园的大门上悬挂着镶着黑框的家族徽章,城堡的钟楼和炮塔上降着半旗。 一贯支持劳合乔治的土地税和议会法案的议员 Charles Masterman 在一战中任战时宣传部长,负责向英国公众宣传战争进展,并召集作家写作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的文章(有柯南道尔和 H.G.威尔士等加入),后来,Masterman 在他的战后的英国(England After the War)一书中,用整整一章写了英国贵族在一战中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他认为,整个贵族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战争。在一战中,英国贵族圆满完成了他们世代相传的这种责任,他们表现出无比的勇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手下人也充满了关爱,他们一代英雄,闪耀出灿烂的光彩。“从蒙斯撤退,到第一次伊普尔战役,英国贵族的花朵就凋零了在索姆河战役的对英国近卫兵第一团的大屠杀,或是赫奇森林的步枪旅的遭遇,英国那些大家庭的一半的成员、那些大庄园和显赫财富的继承人,就这样死去了他们充满了勇气、尽了最大的努力,史诗般地牺牲了自己,只要英格兰存在,人们会永远纪念他们。”东方早报 2014年4月13号 版号007 K561.4 战争会对每个国家的一代人或者几代人都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裂痕.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是无法抹去的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种转折不仅仅体现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建立, 体现在对思想发展的转折$一战的残酷和血腥粉碎了人们先前对工业革命美好憧憬的想象$新的科技手段变成有效的杀人工具,并且这种杀人工具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每一天都会进步$这种巨大的反差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灵.帝国扩张与大国竞争,联盟体系与秘密外交, 军事战略与军备竞赛,战争心理与战争情绪,七月危机与各国参战决定一战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并没有什么疑义,但是,并非只是帝国主义矛盾和争夺才导致一战的爆发。除了经济、政治和外教因素外,当时的社会战争心理和战争情绪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参战各国普遍存在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远远超出了人们以前所了解和想象的程度。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与其说是站前各国政府宣传煽动的结果,不如说是几个世纪以来以民族优越性和自豪感为特征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它不仅使参战各国的民众把战争看作保持民族生存和发展、提高民族威望和展现民族优越性的较量,更使政府动员令畅通无阻,同时也使反战运动归于沉寂。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其起因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恶性竞争。对于战争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战前,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所阐述的工具说层面,即认为战争是国家推行政策的手段,是解决难题的法宝。当时的人们普遍对战争持赞颂态度,对战争的负面作用常加忽略。一战时期一本流行小说里的主人公布里特林先生,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他对于战争的赞赏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他认为,战争可能使“人类生活向前大大迈进一步它既是危机,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重新修订世界地图世界是可塑的,人们想把它搞成什么样子就搞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端”极端民族主义极易引发战争狂热,因此对极端民族主义必须加以警惕。战前欧洲各国对战争盲目狂热,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幌子下,理智的和平主义者往往遭到排斥。开战前的法国处在一片躁动之中,法国社会主义者领袖饶勒斯坚决反战,但他的行为遭到了很多人嫉恨,甚至有些保守党的报纸,如法国行动报曾公开发文,暗示应该把他刺杀掉。1914 年 7 月31 日,坚决反战的饶勒斯在街头咖啡馆被法国 29 岁青年拉乌尔维兰刺杀。随后,法国的社会主义者纷纷转而支持战争。德国对俄国宣战的当天,聚集在柏林广场上成千上万的民众也是一片欢腾,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他们从未预料到的漫长而痛苦的战争。Trauma, narrowly speaking, refers to a serious or critical bodily injury, wound, or shock人In its most general definition, trauma describes an overwhelming experience of sudden or catastrophic events, in which the response to the event occurs in the often delayed, and uncontrolled repetitive occurrence of hallucinations and other intrusive phenomena (Caruth, 1991). In brief, it means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hurt and the consequent aftereffects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and the Possibility of History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出现不平衡。刚开始,英国是“老大”,号称“日不落帝国”,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到1914年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14%。美国、德国等国家迎头赶上,超过了英国。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在西欧,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争夺海外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在中东、远东甚至拉丁美洲,德国商人取得了明显优势。对殖民地的争夺亦是如此,欧洲列强都想在竭力保住自己既有殖民地的同时,寻求新的殖民地。德国直到1871年才统一成为一个帝国,当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都已被列强瓜分殆尽,为了取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殖民地,他们必须去虎口拔牙,从别人手中抢夺,所采取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目标对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国,这些国家虽然富裕,但工业化水平不强,武力更是薄弱,可以比较轻易地抢夺些“好处”来;二是与英国较劲儿,抢夺英国的地盘。如此一来,英、德之间的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即使在战胜国之间,也根本改变了权利分配的关系。所有欧洲国家都承认战争是“国家政策的工具”。海上霸主,四千三百万的人口,却控制着世界面积的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第 1 卷 1914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利用了人类文明从物理到化学全面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文明的负力量。中译本前言客观事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后起的德意志帝国凭其经济、军事实力在欧洲组成德、奥、意三国同盟,企图打破原来列强占有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格局;英法俄则为维护既得利益和扩大原有利益,在大战爆发后结为协约国,与三国同盟时抗。意大利在大战初保持中立,后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说得具体一点是,德帝国企图夺取英、法、比、葡的殖民地,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还想夺取俄属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奥匈帝国试图吞并塞尔维亚,侵占俄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英国参战的目的,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法国欲夺得德国手中的阿尔萨斯洛林和萨尔产煤区。沙俄想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并夺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香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以便俄国海军自由进入地中海,日本想霸占被德国占领的中国胶州湾,奴役中国,称霸东亚。第 01 章、积压已久的愤怒情绪18701904 年“在懒洋洋的夏日山丘,伴人憩睡有淙淙溪流,远处传来低沉的鼓声,疑是飘自梦乡的纤声鼾声。“低沉的隆隆声响彻远近,亲爱的朋友奔向弹雨枪林,在身旁通过的土路上,士兵们在前进,却都走向死亡。 ”什罗普郡小伙子第 35 页。01.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鼎盛的岁月里,政治家习惯于谈论不列颠帝国的荣耀,并为上帝保佑我们度过如此之多的危难并把我们最终带入安全和繁荣的年代而欢欣鼓舞。他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今后还要遭遇最可怕的险情,而伟大的胜利尚待争取。他们教导孩子们,伟大的反拿破仑战争是英国人民历史上最光辉的成就,他们把滑铁卢和特拉法尔加战争看作是英国军队在陆上与海上作战的最高伟绩,这些惊人的胜利使以往的一切黯然失色,这些胜利对我们海岛民族悠久而光彩的历史来说,似乎是合适的和必然的结果。这个民族一千年来从弱小的身躯起步,进入世界一流的地位。在三个不同世纪中,不列颠民族曾三次拯救欧洲免于军事统治。低地国家曾遭受三次攻击,攻击者是西班牙、法兰西王朝和法兰西帝国。不列颠曾三次运用战争和策略手段(常常是单枪匹马)一一打倒了侵略者。这些战争在开始时总是敌人的力量看来占压倒优势,斗争总是持续多年,经历了可怕的艰险,最后总是我们获得胜利。最后这场胜利是最最伟大的,是付出最大牺牲和战胜最可怕的敌人才获得的。法国收复失地的努力引不起英国大众或任何政党的兴趣。要英国军队在欧洲与强大的大陆国家作战的想法被所有人斥责为绝对荒谬。只有在不列颠民族的生存真正遭受威胁时,才会促使英帝国放弃对欧洲大陆事务的平静与容忍的超脱态度。而德国注定要提供这种威胁。几乎近一千年没有外国军队登上英国的土地。英国本土的安全有一百年未受威胁。人们以充分信心和相当无知一年年一代代做生意、参加体育运动、上学校和参与党派争论。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来自和平环境。他们的所有安排都是长期和平的结果。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一场大规模战争,也许就在这个居住着从世界各地来的可信任外来客人的伦敦市内,一些死心塌地的外国人可能正打算向我们所信赖的伟大武器和防卫屏障施加致命的打击,那么大多数人会表示怀疑,许多人会感到非常恼火。第 08 章、海军的动员在内阁紧张讨论的全过程,人们心中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争论必须在这些讨论结束时开始。必须说服议会、整个国家和自治领。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论据是令人信服的,反应必然是有价值的,我对此从不怀疑。但是似乎有一个巨大的政治任务等待着我们,我在内心中仿佛不仅看到了拥挤的下院,而且看到举国上下人民到处召开令人生畏的集会,要求全面而迅速地证明,以人民的名义采取的惹火烧身的行动是正当的。但这样的担心很快消失了。当会议室的大门打开、大臣们来到户外时,不列颠民族已满怀古老的勇武之气沸腾了起来。整个帝国已迅速地拿起了武器。“人们见面时交换情绪高涨的神色,他们跨着比平时更大的步伐,朋友们赶快祝贺他们的朋友,在他们经过时宿敌也要敬个礼。 ”第 09 章、战争:陆军渡海1914 年 8 月 4 日22 日01.英国以前所未有的最强大军事帝国的面貌进入战争,从战略上说是声势壮观的。她巨大的舰队消失在岛国一端的薄雾里。她的人数不多的陆军匆匆地在岛国的另一端离开祖国。这两种景象在无知者眼里英国似乎放弃了她本身的全部防御手段,并将她无保护的海岸暴露给敌方的突然进攻。可是根据最可靠战略原理,这两种行动不但保证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而且拯救了我们的协约盟国。宏大舰队到达战位,从此可以无可辩驳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概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物业服务公司《公司电梯巡查记录表》模板空表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题及答案
- 新安医院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写初中物理题目及答案大全
- 小学政治试讲题目及答案
- 企业行政文档分类及归档工具包
- 六年级话题作文欣赏艺术品600字15篇
- 高一物理力学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实例教案
-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工具与模板
- 预备役退出申请书
-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操作手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锂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 2025年中国维生素C咀嚼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卷
- 物流行业固废处理方案
- 测绘项目投标技术文件范例
- 申请报建户外货梯的申请书
- 项目5 5.1 植物的光合作用(1)(课件)-《植物生产与环境》(高教版第4版)
- 康复科讲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