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论语, 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 . 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C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D .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个句子中的“唤醒”“希望都是动词。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家的土灶老家的土灶很简单,用土坯垒成的,上面抹一层水泥压实,大铁锅都是父亲徒步从七里外的乡供销社买好扣在头上,顶回来的。土灶左下方( )风匣,旁边( )一口盛水的泥瓦缸,缸上( )一只铁舀子。土灶右侧( )斧子剁好的苞米秸秆,细细的刺槐枝儿。灶台是故乡的一种语言,每天第一个醒来,袅袅的炊烟点缀着村庄时,我们枕着小煎鱼和苞米粥的饭菜香不肯起床。炕的温度刚刚好,母亲自菜园子里摘几枚顶花黄瓜,插板子插好拌了大豆酱,那清醇的黄瓜味一波一波溜进房间。必须起来上学了,在灶台对面钉着一枝三角架的木头,铜盆搁在上面,我们每天都在这里洗脸洗手。吃了早饭,隔三差五的,母亲在锅里取出两个红皮鸡蛋,让我们揣着课间歇息时吃,灶台简易,日子也朴实如院里的向日葵。只是,母亲围着土灶忙忙碌碌的身影却是世间最暖色的风景。土灶上的光阴细细碎碎,没有奢华,吃的是自家土地的果实。记忆中,母亲腋窝夹着一绺墨绿晃进厨房的一幕,依旧映日桃花似的活在灵魂里。灶膛的火苗哔哔啵啵,婴儿的小嘴样的舔着锅灶,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喷喷香的饭莱味儿 , 母亲看我一眼,“去洗洗手,马上开饭。不用问就知道母亲做了泥鰍鱼老豆腐,父亲赶早拎着网去河套下网捞的,秋天的泥鳅鱼厚实,网下去也套个二三斤,不过,僧多粥少,早去的父亲运气好,捞个盆满钵满,喜气洋洋回来,对蹲在土灶生火的母亲说,“丫头小子今儿周末放假,炖了吧。”不黏在炕上了,鱼香老豆腐把我们掀起来,下地,洗了脸。在土灶前,我们眼珠子一眨不眨盯着木头锅盖袅着白色的烟雾,手里端着大海碗捏着筷子,就等母亲开锅。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母亲和土灶是岁月里的一道景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土灶端出来的粗茶淡饭喂养了一代代人,也喂养了乡村。从呱呱坠地,土灶里盛出的第一碗红糖水,到蹣跚学步,读书考学成家,土灶与母亲陪着儿女山一程,水一程。住在宽敞舒适的楼房,没有土灶相依相偎的日子,生命里仿佛少了什么,细细琢磨,少了盘根错节在心底的乡音乡情。于是,很多个节假日,乘车返归老家,守着日渐老去的父母,亲自下厨,在土灶上,烹饪一桌田园饭菜,一家人围坐在大炕上,一筷子一筷子地咀嚼旧时光。老家的土灶,不仅仅是母亲的岁月,更是烙印在毎个人胸膛上的文字,只要轻轻吟读,便泪流两行。(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5期)(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立着 泊着 堆着 趴着B . 泊着 堆着 立着 趴着C . 泊着 立着 趴着 堆着D . 趴着 立着 堆着 泊着(2)本文围绕“土灶”写了哪儿个场景?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早晨,母亲围着土灶做早饭记忆中,母亲_节假日,“我“_。(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灶膛的火苗哔哔啵啵,婴儿的小嘴样的舔着锅灶,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喷喷香的饭菜味儿。(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不黏在炕上了,鱼香老豆腐把我们掀起来,下地,洗了脸。(从词语运用的角度)(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土灶端出来的粗茶淡饭喂养了一代代人,也喂养了乡村。(5)请说说结尾段的“泪”字包含着哪几种情感。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漫步湖心岛,小嘉看到鉴亭旁边碑石上刻有“嘉禾八景诗”,摘录了其中三首,带领同学们开展“碑石探美,古诗寻意”活动。 汉塘春桑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鸣鸠唤醒黄梅雨,知否江村四月忙。杉闸风帆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睛。一路东风吹酒醒,夕阳红泊秀州城。南湖烟雨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歌罢楼台凝暮霭,芰荷深处水禽多。(1)下面是小嘉与小舟的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嘉:吟诵汉塘春桑,让我想到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_”。小舟:杉闸风帆中“一路东风吹酒醒”有豪放派词人_定风波中“_”的影子。小嘉:诗人常以“风雨”入诗,或营造萧条苍凉之境,如许浑的“_,_”;或勾起家国命运之思,如“_,_”。小舟:没错,而南湖烟雨却描绘了南湖烟波荡漾、清风送歌的美景,“棹歌”“水禽”“暮霭”,“_,_。实是欲界之仙都”。(2)小禾整理出了四组诗句,你觉得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 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 . 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四、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5分)4. (5分)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挥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以上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英雄刘唐。B . 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C . 红岩中,华子良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是他在狱中利用装疯卖傻作掩护,挖了一条秘密通道,解救了众多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丽达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行者得旨,急抽身到坛所,扯着唐僧道:“师父请上台。”唐僧道:“徒弟,我却不会祈雨。”A笑道:“他害你了,若还没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帐!”行者道:“你不会求雨,好的会念经,等我助你。”那长老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正坐处,忽见一员官,飞马来问:“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檄?”行者高声答道:“不用,不用,我们是静功祈祷。”那官去回奏不题。五凤楼下听事官策马冒雨来报:“圣僧,雨够了。”选段出自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_猴王斗法(填地点),人物A是_,他取经成功后被封为_。选段中行者说“我助你”,请概述他是如何帮助唐僧祈雨的。_5. (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头。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剐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躲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1)选文出自小说_,作者是_。 (2)由选文中可看出祥子前后的性格有什么不同?造成其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联系原著,说说祥子遭遇了怎样的打击才变成这样的一个人。 6. (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孙行者在油锅底上听得那呆子乱骂,忍不住现了本相,赤淋淋的,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唐僧见了道:“徒弟,唬杀我也!”沙僧道:“大哥干净推佯死惯了!”慌得那两班文武,上前来奏道:“万岁,那和尚不曾死,又打油锅里钻出来了。”监斩官恐怕虚诳朝廷,却又奏道:“死是死了,只是日期犯凶,小和尚来显魂哩。”行者闻言大怒,跳出锅来,揩了油腻,穿上衣服,掣出棒,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道:“我显甚么魂哩!”唬得多官连忙解了八戒,跪地哀告:“恕罪!恕罪!”国王走下龙座。行者上殿扯住道:“陛下不要走,且教你三国师也下下油锅去。”那皇帝战战兢兢道:“三国师,你救朕之命,快下锅去,莫教和尚打我。”羊力下殿,照依行者脱了衣服,跳下油锅,也那般支吾洗浴。行者放了国王,近油锅边,叫烧火的添柴,却伸手探了一把,呀!那滚油都冰冷,心中暗想道:“我洗时滚热,他洗时却冷。我晓得了,这不知是那个龙王,在此护持他哩。”急纵身跳在空中,念声“甗”字咒语,把那北海龙王唤来:“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髹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行者道:“趁早收了,免打!”那龙王化一阵旋风,到油锅边,将冷龙捉下海去不题。行者下来,与三藏、八戒、沙僧立在殿前,见那道士在滚油锅里打挣,爬不出来,滑了一跌,霎时间骨脱皮焦肉烂。(1)以上文段选自_,作者是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 (3)本文段故事情节突出了孙悟空、三位大仙和国王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7.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棵衰败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五片?什么?”“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哟,那些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幅老矿工的模特儿。”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来吧!”她突然喊道。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着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选文有删改)(1)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中画线处三次写到了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8. (17分)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图片来源于钱江晚报2016年5月13日)(1)阅读图片中的数据及与数据相关的文字,你得出哪些结论?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中漫画的主要意思是告诉人们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以防被偷走。B . 图中设置锁状图标“ ”的用意是提醒人们不要将手机、电脑等通过网络连接。C . 上网时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站。D . 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要妥善保存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对材料中某小伙的做法加以分析。 2016年4月8日,北京某小伙莫名其妙地收到一条“订阅增值业务”的短信,他根据提示回复了一条“取消+验证码”的信息之后,自己的手机SIM卡被恶意复制,卡中的个人信息全部被盗用,半天之内支付宝、银行卡里的钱被席卷一空,而最后他也没能完全明白自己的钱究竟是怎样被黑客盗取的。(材料来源于北京青年报2016年4月13日)(4)如果把上面的图片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中,你认为此图片对网民能达到宣传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 (1分)诗歌鉴赏 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下列古诗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 登幽州台歌B . 竹里馆C . 观沧海D . 天净沙秋思(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4分)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各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赵王让李牧(责备)B .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用)C . 固称疾(顽固,固执)D .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准备)(2)下列句子中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 市租/皆输入/莫府。B . 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C .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D .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4)李牧作为“赵之北边良将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九、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七年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准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晋城口碑营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淄博隔声板施工方案(3篇)
- 印度农田施工方案(3篇)
- 取样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 小学整数加减法题目及答案
- 冬请允许我拥抱你250字12篇范文
- 数学课《几何图形变换与性质》教学实践
- 农村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合同
- 一条路到达一个地方(14篇)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医院护理管理课件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历史的坐标上接好时代的接力棒(1945→2025→未来:我们的责任接力)
- 软件咨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附录E-IATF16949条款过程对照表
- 高级催乳师培训课程讲义
-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编校大赛校对试题(已编辑)
-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规定
- 银发【2007】246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