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方法指导】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倡导合作探究。2在品读中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播放高山流水旋律,欣赏小石潭的优美画面,导入课文展示学习任务: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二、我读我思,整体感知,走进作品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形式: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请学生进行疑难词句的朗读、翻译。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三、合作探究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明确:本文是按游踪的顺序来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明确:竹林:茂盛。水声:悦耳动听。潭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鱼:欢快。溪流:蜿蜒曲折。3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郁,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明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郁的原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收获:1. 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五、拓展延伸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设计一段导游词,发挥想象进行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六、课后作业1.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2. 课外你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板书设计】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的写作手法。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2体会文章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方法指导】朗读感悟、讨论点拨、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课下预习,对柳宗元一定有了一些了解,下面请谈谈你对柳宗元及小石潭记创作背景的了解。(小组内进行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相互补充)(师出示投影)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永州八记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二、反复吟诵,感知作品1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与断句。2小组推荐代表诵读课文。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4学生再读,教师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设计意图:诵读、示范朗读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读文言文,快速、高效地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文意打基础。三、疏通文意,探究文本1文章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明确:水、石、树、蔓、鱼、岸等。2作者从哪些景物感受到了愉悦?明确:水声、游鱼。3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四、深入文本,品小石潭1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明确:寻找小石潭、发现小石潭、观察小石潭、感受小石潭、离开小石潭。2作者寻找小石潭时“伐竹取道”,从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明确:循声而至,砍竹成路,说明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明确:潭底是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4文章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写法?(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结合)(3)文章后半部分的凄寒感受与前文中的“乐”。(对比)(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5.品读精彩语段,思考探究。(1)感受人物的“乐”。作者的“乐”从何来?请从文中找出“乐”。明确:第一段“心乐之”,直接写乐;潭清树荣,间接写乐。第二段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是体现乐。(2)体会人物的“悲”。在作者眼里,潭清、鱼欢、景秀,让人乐在其中,可字里行间分明透出另一种感受凄凉,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忧郁的句子。明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探讨交流,明确:景奇地偏时久无人发现;满腹才华受屈遭贬无人重用。归纳:一切景语皆情语,先前之“乐”是短暂之乐,是苦涩之乐,作者极力描写石潭的幽景,正是为了烘托自己寂寥落寞的心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五、总结全文柳宗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