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东阳市巍山镇怀鲁小学 沈康婷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情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风和日丽、巡警、得意扬扬”等词语。2、 能根据标点符号、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对话,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 通过耳闻、目睹,体会中华不振,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景教学;朗读指导第一课时课前谈话:1、 游戏:看图猜人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是“猜一猜,他是谁?”他是谁?(列宁)哇,真厉害!再来一位,他是谁?(李四光)哇,真不错。第三位,她是(宋庆龄)。你眼光好火辣。下面,我要隆重推出一位重量级人物,睁大你的眼睛看哦。你认识她吗?(沈康婷)。老师好惊喜啊,请你们一起叫叫我。2、 谈理想(1) 师言自己的理想我很想和你们来分享我的理想。小时候,总呆呆地望着语文老师那手漂亮的粉笔字,她那清脆悦耳的朗读声也时时萦绕在我耳畔。我常想:如果有天,我也能像她这样,站上三尺讲台,感受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该有多好。如今,我梦想成真了。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我的理想是?(老师)(2) 生畅谈各自理想你们肯定也有理想,那你的志向是什么呢?能大胆地说一说吗?有志者事竟成,希望你梦想成真。刚才我们聊了理想,那我们开始上课,准备好了吗?上课一、 引题质疑1、 引题:有一个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像你们一样才十一二岁,就立下这样一个志向。(手势)(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解题:师:知道他是为什么而读书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是什么意思?(兴起、振兴)“之”呢?(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师:这不是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这是一个伟人认真思考后迸发出来的伟大心声。让我们再读。3、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师:他是谁?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赶紧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多顺句子读通课文。2、 检查生字词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吵嚷风和日丽 驱使 抱负 胸怀 振兴中华 得意扬扬惩处 耀武扬威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不知道同学们生字词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A、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吵嚷(1)指名读师:读着这些词,你想到文中说的哪个地方?(租界地)(2)解说租界地租界地就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凭借武力,侵略我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划出一块地方(画圈)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不允许中国人随随便便到里面去。这就是(租界地)。(3)齐读师:课文是这样描写租界地的。齐读B、风和日丽 驱使 抱负 胸怀 振兴中华 (1)指名读。(2)解说师:读着这些词,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周恩来)周恩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C、得意扬扬(1)指名读(2)“得意扬扬”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出来吗?(3)“得意扬扬”就是十分得意,神气十足。你能把它读出来吗?(4)课文中“得意扬扬”是描写谁的?(板书:洋人) (5) 齐读D、惩处 耀武扬威(1)指名读(2)惩处师:你把这个多音字都读准了,真棒!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处,到处:处,惩处)(3)耀武扬威指名读。“耀武扬威”写的是谁?(板书:巡警)“耀武扬威”就是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中国的巡警在租界地靠着洋人的势力对中国人耀武扬威。你的心情怎么样?(可恨、愤怒)请你读出来。E、齐读3、理文脉师:刚才我们是带着一个问题读课文的,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现在你能回答了吗?(1) 指名说(2) 你说得真好!12岁那年,周恩来来到沈阳,伯父对他说不要到租界去玩,否则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去,伯父还告诉他中华不振。于是周恩来决定去看个究竟,他在租界地看到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只能紧握着拳头,却又不敢怎么样。这时,周恩来才明白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所以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3) 课文有一个词概括地回答了他立志的原因,你觉得是哪个词?(板书:中华不振)(4) 所以他立志要(振兴中华)(板书:立志)三、 耳闻中华不振,品读对话1、 师:中华不振是谁告诉他的?(伯父)请你用横线划出伯父说的话。指名说,自读2、 交流反馈(1) 师:这是伯父和周恩来之间的一段对话,该怎么把这段对话读好呢?我先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来读伯父的部分,你来读周恩来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他们两个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够好。待会给他们提提建议。生读,其他学生点评。(他们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建议?你来示范读读)师随机引导:A、 关注感叹号师:你看,伯父说的话里都有一个感叹号。请你用感叹的语气再读读。教师评语:无奈啊!心酸啊!痛苦啊!无助啊!B、 关注提示语师:其实呀!课文已经告诉我们怎么把他们的对话读好。你看,有提示语呢!他提示我们怎么读,请你圈出旁白中的提示词。交流:(不解、打破沙锅问到底、叹了口气,还有一个动作;指着)周恩来不解地问是怎么问?(生1)还可以怎么问?(生2)他还会怎么问呢?(生3)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是怎么问的?他在追问呢?(生)伯父指着说是怎么说的?伯父叹了口气又是怎么说的?(1、引导读出三处叹气。2、师:想象一下,伯父当时的神态、动作、心情,你肯定能读得更好!再读)总结:看,同学们指出了这么多优点,也给你们提了不少建议,你们能不能读得更好呢?请你们再读。(生读)(2) 我们再来用心品一品这段对话,还要加上表情、动作哦!(呈现对话)谁还想来?同桌两人先练练。谁愿意展示下你们的成果?(组1)(师:是呀,伯父是这样无奈,周恩来是这样疑惑,我仿佛置身其中啊!)3、师:这是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也就是耳闻中华不振。(板书:耳闻)四、 目睹中华不振,体会人物感情师:周恩来始终忘不了伯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常言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周恩来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一) 体会“大不相同”师: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他又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呢?“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 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指名读1、关注标点师:同学们,这里有个标点符号,你看到了吗?就是这个冒号。这个冒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冒号前面说的是?(生1)冒号后面说的又是?(生2)冒号后的内容把冒号前的“大不相同”说具体了,这就是总分的写法。2、展示背景图片师:租界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呢?租界里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别处呢?(出示对话)师: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当时的旧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麻木不仁,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呐!师:你看,这就是流落街头的妇女!也许,她的家被抢劫一空!也许她的亲人被无故杀戮!(图片1)你再看,这是当时人们住的房子,四面通风的房子啊,他们居无定所!(图片2)你还看到,一家人食不果腹啊!师:凭什么?同样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洋人这样横行霸道,恣意妄为!3、师生拓展对话。师:看来这一带和别处真的大不相同。租界地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生1:老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别处生2租界地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别处生3:老百姓衣衫褴褛,苦不堪言。别处生4(二) 目睹妇女受辱1、找句子师:周恩来闯进租界,仅仅看到这些吗?他还亲眼目睹了一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你默读第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这件事的句子。生说(出示整段话)2、句子1:“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人。”(1)齐读(2)理解句子师:这句话是说了件什么事?师:妇女的亲人是被谁轧死的?(洋人)洋人就是交通肇事者,人命关天啊!他轧死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还要赔偿。3、体会巡警的欺软怕硬句子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师:巡警局应该给妇女撑腰,惩处这个洋人。巡警这样做了吗? 他是怎么做的?(生找句子)(1) 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A、这个巡警太不像话了,竟然不惩处洋人。B、太可恨了。他怎么可以训斥妇女呢?妇女又没错,错的是洋人啊!C、我真想揍巡警,他难道不是中国人吗?他不配做中国人。师:你在剖析,你在愤慨呀! 请你读 骂得好!这些巡警真是软弱无能啊!请你读 他们不配做中国人啊,太冷漠了!请你读(3)感情朗读。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愤怒、可恨、生气)读出来吧!4、体会洋人的目中无人句子3:“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师:除了这个巡警可恨,还有谁也是令人可恨的?(洋人)(1)师:请你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洋人得意扬扬,他可能在想什么?师:真恨啊!此刻你恨得牙根发痒啊!读 可恶啊!你也恨得咬牙切齿!读(3)师:这洋人理直气壮,目中无人,天理难容啊!5、体会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句子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师:租界地里除了可恨的巡警,嚣张的洋人,还有谁呢?(围观的中国人)生读。你看到了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愤怒、憎恨)师:请你带着愤怒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师:同学们,紧握你的拳头,把你的感情宣泄出来吧!6、小结(1)师:这洋人该不该惩处?你们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2)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他又进入租界地,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板书:目睹)五、 再读对话,练笔交流1、再读对话,升华感情师: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读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吧。(指名读)2、练笔交流,深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家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唐山一中等“五个一”名校联盟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情态动词-have-done教学课件
- 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
- 恩施消防知识培训班课件
- 入警耳语测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财务部报销管理办法
- java面试题及答案类定义
- 抖音运营实战宝典
- 家电公司应急管理办法
- 专题特训五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 无负压供水系统施工技术与方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无水氟化氢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麻黄素原料药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社保五险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信息终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报告
- 医院7S现场管理培训
- 2025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 医院印刷服务方案(3篇)
- 中小学家访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