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710285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0.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3-23 上传人:xin****828 IP属地:四川
10.8
积分
关 键 词:
统编 五四 学制 备考 2020 年小升初 考试 语文 复习 专题 16 文言文 阅读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 1. (5分)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②柘(zh)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 :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 (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 (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 (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3. (14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________作用。 A .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 .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 .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2)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A . 仔细观察 B .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 . 会对脑筋 D . 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5)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 . 信服 B . 征服 C . 服从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盂 沧 孰 汝 知 乎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 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盂 沧 孰 汝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 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6. (8分)文言文阅读。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1)解释下列下划线字的意思。 遣子入城市肉________ ________ 谓子曰________ 值一人对面而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②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7. (12分)文言文阅读 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 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2)《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 (13分)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孔子东游”,看见两小儿在争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2)划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探”一样的是( ) A . 我们抓住了敌人的密探。 B . 在考试中拿第一太容易了,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 C . 暑假里,妈妈特地带我去北京探望外婆。 (4)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孔子不能决也”。 (5)读了短文,你觉得两小儿和孔子各有什么品质? 9. (10分)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这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译: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________。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恰当运用名言警句,为孔子辩护。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10.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善:擅长 B . 谓:认为 C . 乃:于是 D . 绝:告别 (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 . 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 . 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 .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11. (6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一读,把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2)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当时一定________,他多么希望________。别的小朋友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走,他想:________。最后司马光终于想出办法,救了那个小朋友。 (3)通过这件事,我知道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A . 贪玩 B . 善于观察 C . 爱动脑筋 D . 乐于助人 (4)小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至少说出两点不同之处。 12. (19分)课外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 . 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 .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 . 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 . “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 . “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 A . 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 . 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 . 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_______。 方:________。 欲:________。 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 14. (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ēng gng)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抉(m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日:“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āo xi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为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________(gēng gng)道 不肖________(xiāo xio)主 (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 (3)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 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 ________②云________ ③鞭乎________②释之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惊弓之鸟 B . 君子何之 C . 置之度外 D . 久而久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1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欲知其轻重。________ ②使水及原痕。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第 20 页 共 20 页 参考答案 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3-5、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6-5、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102851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