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儒家伦理与民族精神的塑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还是治国安邦,都是从仁爱与和谐的起点生发。儒家讲心性,讲和谐,也是从关系中讲起的。个体是如何自存的?人我的关系如何?在血缘关系与非血缘关系中怎样自处?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如何?个体身心如何协调?如何由仁爱的情感达至和谐的目标?为何要建立一个充满人性、人情的社会?怎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儒家在这所有的问题中都是以伦理的方式解决的,显示出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温柔敦厚的精神气质,对于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处世方式,理解其在世界文化圈的独特地位都有重要意义。一、立己立人:忠恕中国哲学重视道德价值。人己关系是道德的核心。谈人己关系,在古典道德体系中,多从人性论生发。儒家“内圣”的伦理特别阐释的是“不忍人之心”。作为本体,它是天地大道;作为人性,又是德性之源。儒家伦理从善良人性出发,特别重视仁爱与人伦关系的和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实现爱人的途径是“忠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恕”,“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几乎是普世伦理的“金言”,让世人和睦相处。孔子释“仁”,一为“爱人”,一为“克己”。仁者,爱人也。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亦能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孟子谓人皆有仁、义、礼、智“四心”,而“仁心”,即“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救坠井的孩子,纯是良心使然,非为其他。仁爱在人际关系中是互动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不注意修身,仁心泯灭殆尽,甚至沦为禽兽;而此恻隐之心在善于修养的人身上则涵泳、发显至光大,璞玉生辉,将善念、爱心从个人推及家庭,扩而充之,到他人、社会、国家,构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格和精神境界。在儒家看来,己如何立?就在一个“心”字。以精神的我、道德的我来立。人的道德心,人的良知良能,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诚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在儒家伦理中,道德是通过良知,通过人们的内在体验而融化在情感之中的,所以他们从人的善良本性出发,强调人的本心、初心、良知、良能的重要作用。从良知之呈现中认识到人的最高需要是道德需要,最大价值是道德价值,不需要借助外力而自觉、自主地体悟道德境界。人如何立?人我的关系如何?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立人在一个“推”字。推己及人,能近取譬,以同情的方法,将道德原则普遍化,这就是立人的途径。“推”的意义何其大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推”必兼具理性与感性。善推其所为,从自我的意志推导出他人的意志,首先必有理性,“个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定普遍律的意志”(康德),普遍反映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善良愿望;同时,个体是在关系中存在的,善推也是一种将心比心、以心传心的思维方法,是对“恻隐之心”的善用,用心灵的直觉来把握义理。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推己及人,才有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和睦关系,也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天地之心:思诚儒家伦理将“诚”看成贯通天地人心之最高道德原则。何谓诚?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道德冲突中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道德为什么是必然的?人为什么要对别人、社会负责?道德目标在何种程度上有它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呢?儒家讲诚是以人性善的先定假设为前提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时善良本性是天人之理。这样,人道与天道、人心与道心就豁然贯通。因而,诚可贯穿天人,赋予天人同样的德性。诚既是天地大道,也不离人伦日用。儒家典籍中庸论“诚”最详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者也”。“诚”,是上天本然之道理,是自然法则。诚之,是用功择善,是人生法则。诚者本性自然符合中道,毋用思虑而有所得,这就是圣人。求诚的人,择众理而明善,固执坚守,努力寻求,以达到诚的目的。诚既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境,也是人生目标。“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万物始终,有德行的人将诚奉为至宝。诚是德之根本。诚信是道德修养的起点,因为道德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要自律,要意诚。道德的真谛和灵魂,就在于从生活着的道德主体的内在真诚感受出发,力图把握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道德的实现,就是要把人内在的道德意识见之于外在的道德行为,君子慎独,诚内而形外。儒家看待诚为至真,诚为至善,诚为大美。首先,诚是与豁然贯通真实无妄的主体精神,是和宇宙本体合一的真理境界。“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痛恨伪善,“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作为儒家礼法的创建者,自己是诚而行德的典范。“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其次,诚是仁爱大德。人须以诚待天待人。只有品德高尚,胸怀仁爱,才能公正真诚地去处理天和人、人和人的关系;再次,诚是大美。是主观目的性和客观规律性合一的审美境界,是无言、忘我的天地境界。诚既是天地规律,又是生活境界,也是审美尺度,因此,“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道德修养到了很高层次,主体才可与天地鼎立为三。三、大道之由:中和何谓正道?中和者,天下之正道也。正道是真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西方文明自古希腊开始,就力图通过理性来把握世界。赫拉克利特深刻地指出“逻各斯()”是支配宇宙生生不已的根本大道。而儒家圣人之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如果说西方哲学精神独尊理性,中国的哲学精神却另执一端,尚和贵中,是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之精髓。“和”是一种根本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在精神。“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要求个体本身以及个体与类、与社会、与整体的和谐,创造和谐、融洽、友爱的社会氛围。正道是公正。中国传统文化,以“仁爱”、“中和”的道德精神为其底蕴。“仁爱”是其内核,“中和”是其目的。然而和谐并非否认社会活力。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什么?因为这个和谐是以德性为基础的,是以公正为基础的,并非随声附和。子曰:“中庸为德也,其至矣乎!”其精华与奥妙,在凡事要“得其正”。修身要正其心,心意愤懑不得其正,恐惧不得其正,有所好乐不得其正,有所忧患不得其正。齐家要正其身,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正暗合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寻求和选择中道不是绝对的中道而是相对的中道”。正道是秩序。秩序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理想共同体。“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这一点。孔子释仁,一为爱人,一为克己。爱人者为“仁”,克己者为“礼”。仁为和谐,礼为秩序。秩序是从理性延伸出来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心灵秩序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是社会安定和睦的基础。而和谐,是在异中求同,寻求接纳、沟通、融合。如音乐之美,有音阶之异,又有音调之谐。道不远人。修养德性,才能体道悟道。“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儒家的伦理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理性与情感的关系上,祈望以血缘之爱和普爱结合,建立人性化的社会。正道直行,需中和之心。道,作为本体,在宇宙是天理;表现在人性,则是心理情感。情与理之和谐,人格之和谐,也映射天与地之和谐。因此,道德的本体就与人的感性存在、心理情感息息相通,“人心”与“道心”也只是一个心。这种良心,是清明自觉的情感涌现,是生生不息、主动活泼之心,是“仁爱”之涵泳。故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四、天人合一:自强儒家伦理精神积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精神有着浓厚的道德意味,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推崇“天人合一”的境界,讲究“以德配天”。易经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哲学把主体精神提升到和宇宙本体一样的高远境界,强调人的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天地自然按一定的规律运动,人也遵照天地规律去认识和改造自身。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矢志不渝、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理念深深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凝成我们的民族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与禽兽的分别,实在精神的层面。将内在的良知、善端扩充、充实,使之变为主体的道德意志,就能以“大丈夫”气概立于天地之间。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伦理精神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注重内在的道德上的修持。个体注重的并不是对外在的超越的东西的纯粹认识,而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重主体道德自觉的价值观念,把外在要求通过自省,变为主体自觉自愿的要求。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以个体道德为起点,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五、天下之忧:忠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责任感。这种神圣的责任,是道德人格的深厚内涵,这是中华文化延绵几千年的一个奥秘。要达到人的高尚精神境界,在个人和国家之间,人的精神必须落实在国家、民族二字上。儒家先天下之忧的精神气质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儒家伦理立意很高,视野甚广。“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正心、诚意出发,最后要落到“天下”二字。以天下为己任,行天下之大道,充分表现了儒家伦理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和国家民族大义。儒家的整体主义精神气质,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保持民族的团结统一、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道德崇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林则徐的“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可以说是把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善。为了这个善,可以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体现出爱国情怀和人生品位。儒家的胸襟广阔,欲为天地立心。那么个人与天下比起来,占什么位置呢?这就涉及到儒家关于个体处境的体验。苏轼上梅直讲书写道:昔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这就是儒家的仕与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相结合。对于有仁人之心的个体来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精神气质也决定着对于入世与出世的理解:天下为重。仁人志士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君子人格:知、仁、勇道德自觉是人解决自身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自古以来,西方崇尚四主德:正义、明智、勇敢和节制,中国推崇三达德:知、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中庸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所谓知,是智慧,即君子对道德本体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中庸)。所谓仁,即关爱。“仁之发处自是爱”(朱子)。仁者,不忧己而忧天下国家也。中华民族有居仁由义的道德传统,“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以无私的胸怀,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才是仁人义士。所谓勇,即意志与勇气。居仁由义,知耻向善,都需要极大的道德勇气。“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以修身立志笃行三德,磨砺君子人格,才能以深邃的智慧、博大的胸怀、非凡的勇气,取得身心的平衡,同时与他人、社会和谐。七、理想社会:小康与大同儒家讲的政治理想“仁政”,表现了对社会理想的人性渴求。孔子的社会理想,以道德为根本,儒家是将个人完善和社会完善统一在一起的。在个人生活中,儒家以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社会生活中,以道德完善为理想社会,将仁义(社会的合理性)原则放在首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者,正也”。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归根到底,是期望建立一个人性化的社会,期望体现一个社会对个体的关怀。将人性善推广到政治领域,就是“仁政”。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仁心带来仁政,这种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生鲜牛肉市场营销策略探讨与未来销售趋势调研报告
- 2025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等级考试题及答案初级工一级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经典版本3篇
- 2025年社区消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 述职评议整改报告范文(2篇)
- 标准商品房购房交易协议合同5篇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用及探望权执行监督补充协议
- 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协议范本:生态农业园合作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业运营与品牌合作承包协议
- 精细净身出户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合同
- 醉酒驾驶行政复议委托书范本
- 2023新能源风电场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省赛一等奖
- -HTML5移动前端开发基础与实战(第2版)(微课版)-PPT 模块1
- 尺寸链的计算表格
- 内河、玻璃钢、海洋木质及小型钢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 四川省2019年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 (绿化)质量评估报告
- GB/T 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 GB/T 19227-2008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