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谈读书》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谈读书》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谈读书》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谈读书》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谈读书》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读书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2. 通过个性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进行论证的方法3. 认识读书的益处,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进行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品析能力学习难点:认识读书的益处,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习方法:品读感知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流程:1、 我是读者师生共读课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师提问:什么意思?读书有什么好处?预设: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强调了读书的一大好处能塑造人的性格。师评价并引出培根的另一个观点,师生共读: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读完后,师请学生说说:读书还有什么好处呢?预设:书不但能塑造人的性格,而且还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师继续提问:那么这篇文章除了谈读书的作用,还谈了什么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同桌两人合作的方式,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具体展开归纳。预设:本文围绕着“谈读书”这一中心话题,谈了以下三个内容:1.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傅彩、长才)2.读书的方法(推敲细思、略读、选读、浏览、精读通读、代读摘要、读书与讨论作文相结合)3.读书的作用(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二、我是朗读者本文是培根先生的一篇随笔,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很适合朗读。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朗读者。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任务:任务一:我是朗读者请同学们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朗读设计,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完成一句,也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一句。格式可以是:大家好,我是朗读者XXX,今天我朗读的句子是_分工可以是这样子的,比如四人小组: 一位同学负责朗读:尽量读出语气、停顿、轻重音、情感等 一位同学负责解读: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语言特点? 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生活经历说说:这句话带给你什么启示? 一位同学说说: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谁?教师示范,帮助理解任务:大家好,我是朗读者史老师,今天我朗读的句子是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句话用了排比论证的方法,写出了读书的三个目的和好处,独处幽居时能使人心情愉快,高谈阔论时给言辞增添光彩,为人处世判断事情时增长人的才干,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语言典雅而精辟。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史记、顾城海子的诗歌,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体验知识的快乐,获得了基本的文学素养,也在实践中成为了一个腹有诗书、出口成章的人。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初一(5)班可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在最该阅读的黄金时代,不要辜负了大好年华。谢谢!(小组讨论5分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展示分享时,要求学生能咀嚼文字,深入文本,从修辞方法、句子内容、语言特点、阅读启示等方面进行多元解读)预设可能会讲解以下语句:比喻论证:1.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2.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排比论证、举例论证: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3.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对比论证:1.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归纳论证:1.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师介绍作者:朗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和培根先生相谈甚欢,一起来拜见一下他师生共读课件:弗朗西斯培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雪莱曾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其随笔语言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格言的深邃三、我是阅读者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明慧,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中心走向广阔的世界,成为性格更完善、内在更完美的人!作为一名资深的阅读者,相信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些美好又特别的文字记录下来,也就成了你的读书名言。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任务:任务二:我是阅读者结合这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请你自拟一则读书名言,用以自勉或激励他人。教师请学生总结这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完成板书,要求小组讨论3分钟,推选出最优的一则,当然多多益善,请作者写到黑板上来,并挑选有代表性的句子齐读品味。本课小结:我们相信,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姿态,一种是草长莺飞,生机勃勃;一种是荒凉沉寂,死气沉沉,很幸福:我们都是前一种。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首小诗送给爱读书的你们,他说师生共读课件: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同学们,去读书吧,让读书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1.推荐阅读培根随笔全集、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系列2.设计一张读书名言漂流单,将本课积累的读书名言、课外搜集的中外读书名言记录下来,可以写上前言和后记,可以配图配文字,班级举行一期“读书名言漂流活动”6、 教学反思谈读书的备课过程是艰辛的,没有太多教学案例参考,字词难度很大,对于初一的孩子,文章偏文言,思路又不甚清晰,学生在预习朗读和梳理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叫苦不迭、深感凌乱。针对学生及时的问题反馈,我也相应调整了预学活动单的设计,争取快乐地阅读,深入地品味,将它定义为一堂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本的启蒙课。课程很流畅,先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再具体朗读,品味典雅精辟的语言,再学以致用,创作读书名言。很多孩子才思敏捷、颖悟过人的表现也为这堂课留下了亮点。亮点一:以生为本,精彩的小组合作“我是朗读者”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初一学生有无穷的无处安放的热情,投其所好,绝对是学习的绝佳助益。而且没有深入文本就乱讲,或是没准备好不敢讲,这是我在预习中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我要想办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思考起来,给他们更多酝酿情感与思维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我希望的精彩发言。因此我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形式,设计了朗读的建议分工,花了5分钟时间示范讲解任务,又花了5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思一思,送一送,使其在阅读随笔中的经典名言时收获了真诚投入的快乐,也在合作的思辨讨论中掌握了文章的修辞方法、句子内涵、语言特点、阅读启示等,而且这些知识与能力是他们通过实际体验得来的,在以后的课堂阅读中都可以活学活用,有效迁移。因为小组讨论的热切,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活跃又不失深刻细腻的气氛,孩子们也在讨论与倾听中提高了朗读能力和语言品析能力。 亮点二:学法指导,默契的师生互动 谈读书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我在提问引导环节中,时刻注意学法的指导。首先,布置任务时,便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结合这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请你自拟一则读书名言,用以自勉或激励他人”,这一环节强调学以致用,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几个常用的论证方法,再让学生创作推选,书写到黑板上来,并挑选有代表性的句子齐读,让学生说说相应的论证方法。通过“朗读解读总结运用辨认”等一系列环节,学生对本文出现的比喻、对比、排比、举例、归纳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既增进了师生互动,又丰富了课堂趣味,并且,引导学生直击字词,品味句子的内涵,语言的妙处,并学以致用,创作曼妙的读书名言。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我无疑是一个菜鸟,提醒我准备充分之余,更要认真对待,不断加深。课后反思以下两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遗憾一、预习检测不够有效作为一篇语言典雅又富有哲理意味的随笔,充足的课前预习是相当必要的。因为课时的紧张,我在课前没有单独检测孩子们的字词掌握情况,虽然在随文品析中也有讲解纠正,但孩子们仍有“矫”、“滞”、“阐”等字词读音掌握不当的现象,相信对于一些“大而无当”类的四字短语理解上也有一定困难。然而如何去检验预习成果呢?其实可以在预学活动单上设计一个小组成员互相听写、互相批阅的方式,在课前检验预习成果。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上课处理生字词的费时与繁琐;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生字词的完成水平大概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从而便于适当调整上课流程。 遗憾二、文本解读不够到位 整堂课的思路还是颇为清晰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言也颇为惊艳,算是学本课堂的一次成功实践。但总觉得和我原来的预期相差太远,学生还是不够深入文本,是经历问题,还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呢?我想,归根结底还是我个人的文本解读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