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案学习目标1、 结合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感受诗歌意境。2、 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3、 反复诵读诗歌,能读出有感情,熟读成诵。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新课老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中作者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不管岁月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变迁,它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徐志摩,走进再别康桥,聆听诗人的心声。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PPT1学习目标1、 结合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感受诗歌意境。2、 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3、反复诵读诗歌,能读出有感情,熟读成诵。模块二:整体感知教学板块2:感知基调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诗人一起走进康桥,随诗人一起去向康桥作最后的告别,听完后说一说你的感受?交流了感受后,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反复地把诗歌读几遍,读完后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来评一评,看哪些同学读出了这种感情。PPT2感知基调听再别康桥朗诵,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按照听读的理解,放声朗读全诗。(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交流;而后组织朗读、评价。时间约8分钟)刚才同学们听读并试读了这首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依依惜别之情。这种淡淡的哀愁与依依惜别之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情基调。教学板块3:了解背景相信刚才同学们一定读得很认真。再别康桥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有必要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PPT3作者介绍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曾在剑桥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PPT4背景介绍徐志摩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经济系修硕士,后来专程到英国拜罗素为师,后来转学到剑桥。徐志摩天生有着诗人的特质,剑桥的生活与景色唤醒了他浪漫的文学情怀和超人的语言天赋。后来他自己曾说,在康桥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感到人生痛苦的时期。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情绪在心中起落激荡,最后都化作了他笔下的文字,散文或诗。徐志摩曾三次游历剑桥,分别写下了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等不朽名篇。PPT5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PPT6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PPT7有一次是正冲着一条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羊,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后背放射着万缕的金辉,天上却是乌青青的,只剩这不可逼视的威光中的一条大路,一群生物,我心头顿时感着神异性的压迫,我真的跪下了,对着这冉冉渐翳的金光。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临着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刹那间在我迷眩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PPT8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模块三:诵读品味教学板块4:读出感情通过刚才这些文字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内心对康桥千缕柔情、万般感触的源头。应能理解为什么他对金柳是那么的眷恋,为什么他会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因为在他的心里,康桥是他的精神家园!PPT9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朗读时注意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用笔把节奏和重音分别用斜线和着重号记录下来。然后,请大家选择一段欣赏的文字重点朗读,并在有关语段边做批注。感情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朗读时注意把握好轻重缓急。读完后再请选择一到数段最欣赏的文字,直接在课文的有关语段旁用批注法写出朗读体会。PPT10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满载一船星辉要读得豪迈,最后两字“放歌”,要读得“放”一些。(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交流。时间约5分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次朗读与思考,一定对这首诗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PPT11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因为在徐志摩的心里,康桥是他的精神家园,所以在读时应怀着一种温柔眷恋的情感,要读得轻柔一些、舒缓一些,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之情。PPT12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金”要重读,“新娘”要读得幸福一些,“波光里的艳影”要读得轻柔,仿佛眼前真的有一片波光,“荡漾”要读出一种陶醉之情。PPT13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开始要读得轻一些,“悄悄”这一句要读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读出一种实在不忍离去的感情,“夏虫”这两句要读出一种愁肠百结的感叹。同学们入情入理的分析让老师也仿佛走进这首泛着淡淡离愁的再别康桥,走进了作者的内心。PPT14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再朗读一遍再别康桥,让我们深情的朗读带着我们再次走入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图片及背景音乐模块四:比较阅读教学板块5:比较分析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时间约3分钟)PPT15分析比较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精神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赠汪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把以上诗歌与再别康桥比较,再别康桥有什么新颖之处?(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时间约5分钟)PPT16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PPT17诗歌中先后出现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以及抒情主人公作者。这一切的一切绘成了如画般的美丽,画面中的一切是如此美丽清新又是如此令人难舍难分。“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教学板块6:美点探究有人这样评价再别康桥:它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刚才大家带着想像读,把简练的诗歌就读得丰满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再一边读一边思考,那就能让诗歌从丰满走向深刻。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诗歌好好地读几遍,注意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最后,请同学们在原诗旁写下你独到的感悟与发现。PPT18美点探究请同学们再把诗歌好好地读几遍,注意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在原诗旁写下你独到的感悟与发现。老师先抛砖引玉。PPT19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PPT201 “轻轻的”告别,写出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表现了一种“宁静”美。2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突出地表现了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美。(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写旁注、交流讨论,时间约15分钟)相信同学们经过写旁注,一定对这首诗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PPT21这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为“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句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PPT21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PPT22“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PPT22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PPT23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 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PPT23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PPT24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PPT24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PPT25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但这种复踏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踏,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PPT25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教学板块7:深情诵读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徐志摩,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徘徊在康桥,向它作最后的告别: PPT26深情诵读请同学们想像自己就是徐志摩,在那个寂静的夜晚,徘徊在康桥,向它作最后的告别(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揣摩,配乐朗读)模块五:课后学习教学板块8:课后学习PPT27同样是离别诗,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也广为人知,请自选角度将它与再别康桥比较分析,写一段话。课后学习比较赏析:同样是离别诗,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也广为人知,请自选角度将它与再别康桥比较分析,写一段分析的话。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老师出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案主讲老师:常州市北环中学 祝畅红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回延安学习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2、结合信天游的特点,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3、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新课老师出镜同学们,你听说过信天游吗?你知道革命圣地延安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著名诗人贺敬之用信天游这种形式写的歌颂革命圣地延安的诗篇回延安。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PPT1学习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2、结合信天游的特点,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3、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模块二:整体感知教学板块2:把握感情基调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回延安的配乐朗读,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听完后说一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应该如何来读?PPT2把握感情基调听回延安配乐朗诵,听完后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应该如何来读?(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诗歌,自由谈论自己的听读感受,时间约2分钟。)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听读感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听出了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踏上延安土地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听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激与怀念,听出了诗人对延安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反复地把诗歌读几遍,稍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来评一评,应该如何来读出诗人的这种感情。(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展示、评价,时间约4分钟。)教学板块3:了解作者及背景相信刚才同学们一定读得很认真。诗人为什么会对延安产生如此深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PPT3了解作者及背景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他的早期诗作,主要取材于“少年时代的生活记忆”,愤怒控诉了旧中国农村恶霸地主的罪恶,倾吐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艺术上有模仿艾青、臧克家等人诗作的痕迹。早期诗集为乡村的夜。建国后,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都是广有影响、脸炙人口的名篇。PPT4贺敬之是一位喝延河水、吃延安小米、接受延安革命熏陶成长的革命文学家,延安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因此,重回延安,就觉得格外亲切,显得格外激动。延安与诗人的关系,不同一般,延安像是哺育贺敬之这样战士成长的伟大母亲。无论从革命,还是从个人精神成长、人生道路选择方面来看,作者与延安的关系很不一般。作者写回延安,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旧地重游,抒写城郭的变化,抚今思昔,表述沧桑之感了。作者是捧着一颗滚热的心来见自己的母亲和家人的。PPT5诗人194O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中在延安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正确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教学板块4: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刚才这些文字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内心对延安浓郁的亲人之情的源头。那么,诗人在诗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以独立思考为主,必要时可小声与同桌讨论。PPT6理解诗歌内容研读诗歌,思考:(1)回延安可否改为去延安?“回”字对揭示诗的内容,表达诗的感情有什么作用?(2)请结合诗歌内容为诗歌的五个部分拟小标题?(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并交流,时间约7分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次朗读与思考,一定对这首诗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PPT7第一个问题,不能改。“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PPT8第一部分,抒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以后,再踏上延安时的兴奋、激动,以及喜悦之情。应读出心情的跳荡、激烈。所以小标题为回延安。 第二部分,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抒发诗人与延安的血肉深情,表现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语气应深情舒缓。所以小标题为忆延安。第一部分 回延安抒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以后,再踏上延安时的兴奋、激动,以及喜悦之情。应读出心情的跳荡、激烈。第二部分 忆延安 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抒发诗人与延安的血肉深情,表现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语气应深情舒缓。PPT9第三部分,描述亲人欢聚一堂的热烈场面。应结合情景读出亲人相聚的诚挚、亲切。所以小标题为聚延安。第四部分,喜看延安城市新面貌,表现了诗人真诚的赞美。应读得热烈、明快。所以小标题为看延安。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应激烈昂扬。所以小标题为颂延安。第三部分 聚延安 描述亲人欢聚一堂的热烈场面。应结合情景读出亲人相聚的诚挚、亲切。第四部分 看延安 喜看延安城市新面貌,表现了诗人真诚的赞美。应读得热烈、明快。第五部分 颂延安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应激烈昂扬。模块三:语言品味教学板块5:文体介绍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古老淳朴,产生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母亲河奔腾而过的黄土高原,来自于陕北人民最真实的劳动和生活,它以最直白的语言描述生活、交流情感,用最生动的旋律和歌声打动人心。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代代陕北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上千年,正如王向荣在艺术人生中所说:“陕北民歌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回延安是借鉴和学习陕北民歌“信天游”中爬山调而写作的,带有强烈的民歌色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信天游的有关资料。PPT10文体介绍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所谓“比”,即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着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 所谓“兴”,即借事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 PPT11有人曾经这样评说:“陕北民歌真的很好听,它是那么高亢明亮,它是那么委婉悠长,听一曲让你热血沸腾,吼一声令人荡气回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惟有陕北才有这么高亢明亮的民歌,惟有黄土高原才有这么委婉悠长的小调,听了仿佛置身于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高亢明亮、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青天蓝天。青天蓝天画面与音乐教学板块6:品味诗歌语言近代的中国,无数的热血青年奔赴陕北,这些英雄儿女伴随着豪迈的信天游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了全部的激情和热血,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回延安描写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和展望,塑造出回到延安的诗人自身激动欢喜、情思翻涌的形象,创造出热烈深远的意境,抒发了歌颂延安、歌颂延安人民的感情。那么,在诗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你选择的句子,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PPT12在诗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你选择的句子,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品味诗歌语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时间约5分钟)陕北的黄土地上和民歌声中印刻着曾经为它奋斗的人的青春、梦想和激情,无论是黄土、风沙、欢乐、苦难,都已经全部融在了与它血脉相联的陕北民歌的记忆中。你我的心会紧随这歌声感受作者对这块热土的鱼水深情。PPT13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显情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这发自内心的激昂奔放的感情,化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以潜声的语言酣畅地传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动词“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紧紧地挨近。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PPT14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夸张衬情写往日:“几回回梦里”、“双手搂定”,抒发了往日深切思念延安的感情;写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重庆计算机类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0638-2014杯装果冻包装机》
- 重庆春招直通车配套课件
- 重庆市驾校培训理论知识课件
- 图形的轴对称等腰三角形(2大考点5种解题方法)原卷版
- 图形的运动(12个考点)-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复习(沪教版)
- 新解读《GB 30756-2014镍冶炼安全生产规范》
- 统计与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全概率公式与数列递推问题(原卷版)-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二零二五版森林抚育项目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2篇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 初中开学第一课安全课件
- 2025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效执行方案全面贯标体系实操模板集锦
- 鼻咽通气管日常护理
-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HSPM培训教材
- DB11T 1649-2019 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五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