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简介 流行病学研究 20世纪在卫生保健方面的最大变化,就是人类疾病谱的改变,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居住、饮食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以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已被 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等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所取代,其中糖尿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疾病的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明显增加。 据 2000年全球有成年糖尿病病人约 2025年将达到 3亿,而其中 75%的糖尿病病人将分布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些病人中大部分是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使人过早病残和死亡,尤其是早发心、脑血管疾病,截肢和肾衰的主要原因。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与间接的社会与经济负担将成为国家卫生保健的重要支出。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式公布并于 1999年得到 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 糖尿病: 空腹 126) 或 葡萄糖负荷后 2小时 /或随机 200) 糖耐量减低( 空腹(如果测定) 126) 或 葡萄糖负荷后 2小时 140)至 200)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 110)至 126) 2小时(如果测定) 140) 注:如为流行病学调查或为人群筛查目的,可单独用空腹血糖或口服75小时值;如为临床糖尿病诊断,必须经另一天的重复试验所证实,除非是明显的高血糖伴急性代谢失偿或明显的症状。 诊断标准修改的原因 1. 在旧标准中 与 在诊 断上缺乏良好的一致性,前者与后者相比作为糖尿病诊断 标准敏感性较差。 2. 有研究发现约 10%20%的病人在 之前,就已并 发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如肾、视网膜病变等。 3.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 )与 相关性较好,且两者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 大血管并发症等的预测与敏感性相似。并由于本指标检测简便易 行,可作为普查时的首选采用。 洲糖尿病诊断标准联合分析 为了比较空腹和餐后血糖诊断标准在欧洲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开展了本项研究。 研究结果 总体来讲,无论采取那种标准得出的糖尿病发病率均相同。 随年龄增长,无症状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并且表现为餐后 2 小时血糖升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对老年人来说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糖尿病诊断指标。 空腹血糖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比餐后 2小时诊断的患者体重指数( ,因此为避免漏诊,对较瘦的人群应主要测定餐后 2小时的血糖。 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小时血糖越高,收缩压越高,二者明显相关。胆固醇水平与餐后 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 洲糖尿病诊断标准联合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餐后 2小时血糖升高的人群更多,见下表 按空腹血糖分( ) 按餐后 2小时血糖分类( ) 总计 12,443 1,984 291 14,718 621 478 255 1,325 101 119 449 669 总计 13,165 2,579 995 16,739 亚洲人群体重指数普遍偏低,所以应该更加重视餐后 2小时的血糖检测。 1型糖尿病 (胰岛 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性 2型糖尿病 特发性 (可能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缺乏到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 胰岛 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 外分泌胰腺疾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 感染 非常见型免疫介导糖尿病 其他有时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症 妊娠糖尿病 包括既往糖尿病分类中的妊娠糖耐量低减和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分型 摘自 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定义,诊断和分类, 1999 新分型方法的特点 1型糖尿病 主要指胰岛 细胞破坏或功能缺失所致的糖尿病。本型病人大多数在血中可检出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酪氨酸磷酸酶 型糖尿病按 细胞破坏程度及速率有以下 3种情况。 快速型 缓发型 晚发性 1型糖尿病 隐匿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起病晚,成人才出现 起病方式缓慢,有较长阶段,至少半年 呈非胰岛素依赖状态 存在自身抗体,属自身免疫性质,目前认为最具 有诊断价值的是血清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测定。 2型糖尿病 为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多食、肥胖、体力活动少)有关,而与自身免疫无关。 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血中胰岛素高,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呈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状态。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此类病人病理上常示 细胞功能的损伤,但使用胰岛素后,相当部分病人的 细胞可得到修复。 糖耐量减退( 空腹血糖异常( 不是一种分型,而被看作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 2型糖尿病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遗传易感性、 细胞受损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无症状性糖尿病最后至临床糖尿病。在这个过程中较易检出的是糖耐量异常,来自中国、芬兰和美国的一些实验已经证明,超过 50%的糖耐量异常人群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效地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另外许多研究发现 (110126mg/间已具有与 细胞损害,是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的危险因素,应视为空腹血糖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标准, 糖尿病性高血糖”。 有关糖尿病诊断的相关检查 血糖: 耐量实验 胰岛功能检查 自身抗体检查 胰岛细胞抗体( 针对胰岛细胞胞浆成分的抗体,是 细胞的损伤有关,并与 在 6%以上。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可在 测定可能替代 1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通常指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 (肌肉、脂肪组织 )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应减弱,需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这种缺陷,如果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不能有效代偿这种缺陷,血糖即升高,出现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20世纪 60年代 “ 富裕综合征 ”:糖耐量异常和高血压 1988年 “ :由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构成,其基础是胰岛素抵抗。 近年 “ 代谢综合征 ”:由一组代谢性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异常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减退 /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中央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等。 代谢综合征( 定义 )胰岛素抵抗,并伴有以下 2种以上情况:高血压( 140/90高三酰甘油血症( )或(和) ,女 );中心型肥胖( 30,亚洲 25,腰臀比:男 微量白蛋白尿( 20g/30mg/g) 代谢综合征 是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使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性大为增加,而胰岛素抵抗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被公认为目前测定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是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但此方法费时费力,是一种介入性的操作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是血管和神经病变。 微血管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 相对特异性的并发症 。 2型糖尿病病人可发生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者可伴有黄斑水肿而成为 失明 的主要原因。是否有肾病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 最关键的单独因素 。 大血管病变 (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变)不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但糖尿病使发生大血管病变的 危险性增加 2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往往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 80%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病变导致的 。 糖尿病足部病变 是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足部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由于其后果是导致下肢截肢,因此是 最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 糖尿病的处理 自我管理 糖尿病人应该知道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危险性 ,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 治疗中有规律的锻炼的重要性 饮食、体育活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包括使用方法和如何调 整用量) 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结果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应激及外科手术等紧急状态 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血糖监测、尿糖监测 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病人必须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病人也最好测血糖。 饮食计划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限制食盐和饮酒 体力活动 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改善血糖控制,还能保持减轻体重 高血糖的治疗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饮食 运动 体重控制 失败 加用双胍类、 失败 上述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或上述一种药物加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失败 加用胰岛素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唑脘二酮 体重正常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饮食、运动和体重控制 失败 加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 失败 联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和双胍类和 /或 或加上 败 加用胰岛素或改为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简介 口服降糖药物简介 磺酰脲类( 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第一代: 甲磺苯丁脲( 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 作用强而快,作用持续时间可达 24小时,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格列吡嗪(美吡达) 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 ,有利于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格列齐特(达美康) 降糖作用较温和,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 格列喹酮(糖适平) 剂量范围大,不易引起低血糖,较为安全,适用于老年糖尿 病,糖尿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 第三代: 格列美脲 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可日服一次。 双胍类降糖药( 作用机制 增强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强胰岛素于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葡萄糖转运,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 常用药物 降糖灵 二甲双胍 广泛推荐为肥胖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高血糖,但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不引致低血糖。 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拜糖苹) 在临床应用已达 10年以上。 作用机制 为抑制小肠 而阻碍糖类分解为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具有改善糖代谢、脂代谢、调节激素及改善其他物质代谢的作用。 对 2型糖尿病患者可作为配合饮食控制使用的一线药物。一般可被耐受和不会引起低血糖。为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推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噻唑脘二酮类药物 新的胰岛素增敏药,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 包括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等。 作用机制 可能包括 3个方面 ( 1)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r(合,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转录,最终导致血甘油三酯的分解,刺激脂肪细胞分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2)同时还能使糖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苹果酸酶、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增强,最终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 3)认为与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和瘦素基因的表达有关。 罗格列酮(文迪雅) 适用于 2型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对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合用。 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为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作用机制 与磺酰脲类相似,通过与胰岛 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关闭制钾离子外流,造成细胞膜去极化,导致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瑞格列奈(诺和龙) 适用于 2型糖尿病病人,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二甲双胍合用。用药原则是“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可减少餐后高血糖并且在单独使用时一般不导致低血糖,不良反应较少。 胰岛素治疗 对于糖尿病发病时表现为非常高的血糖水平,特别时伴体重减轻的患者,应使用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反应差并伴体重减轻 /或持续高血糖的病人也应使用胰岛素。对于那些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应将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继续口服降糖药 + 晚上 10点后,使用一次中或长效的胰岛素 (初始剂量 公斤体重) 监测空腹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次增减 2 标是控制空腹血糖在 4。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 它主要研究在 1型糖尿病中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影响慢性并发症的发展。 所谓的 强化糖尿病治疗 是指为达到近乎正常的血糖控制需每日多次( 3射胰岛素,根据血糖与进食量调整餐前胰岛素的用量,保持尽可能规律化的进食时间与锻炼。 普通胰岛素治疗 是指为保持临床感觉良好,每日不超过 2次胰岛素注射,尿糖与血糖监测了解代谢控制情况,常规与临床医师联系。 研究结果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无视网膜病变发展成为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降低 76%,可以减少各个阶段的视网膜病变。还可以延缓和防止肾脏病变的进展,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病。与传统治疗相比,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减少了 50%。对于大血管病变,本研究没有观察到强化治疗与普通治疗之间的差异但强化组有更少的大并发症(心脏事件、休克)发生的趋势。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研究目的是在 2型糖尿病中观察强化血糖控制是否可以减少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此治疗是否有特别的优点。比较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素的强化血糖控制与常规治疗对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相比( 有统计学差异,前者更低。强化组中任何与糖尿病有关的终点事件(突然死亡,由于高血糖或低血糖导致的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心衰,休克,肾衰,至少截肢一个指或趾,玻璃体出血,要求激光治疗的视网膜病变,一个眼的失明,或晶状体的摘除)下降 12%,与糖尿病有关的任何死亡(心梗,休克,外周血管病变,肾病,高血糖,低血糖,或猝死)下降 10%,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率下降了 6%。微血管并发症减少了 25%。大血管事件终点在强化组和常规组中无差异。提示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建议能够达到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 7%以下。 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在肥胖病人中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终点事件,它与磺脲类和胰岛素相比有较少的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反应。是肥胖病人的一线选择用药。 控制目标 理想 良好 差 血糖 ( ) 空腹: 空腹: ) 血压 ( 130/80 130/80- 140/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防小学生犯罪课件图片
- 小学安全教育案例分析
- 仓库操作培训
- 项目申报知识培训课件
- 音频处理技术课件
-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 银行客户经理培训大纲
- 汽车配套产业基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模板范文)
- 2025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检测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柴油发电机组项目合作计划书
- 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妇产科学 妊娠合并心脏病
- -卫生资格-副高-疾病控制-副高-章节练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试题(单选题)(共1125题)
- 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 高中英语全国高考考纲词汇3600汇总
- GB/T 35068-2018油气管道运行规范
- GB/T 13277.7-2021压缩空气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 2023年娄底冷水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特劳特战略定位总裁课程课件
- 陈宝光-TTT课程开发与设计(讲义)V2.1
- 六年级开学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