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全方略临近高考,复习是紧张而辛苦的,但有很多学生在此关键之时产生了燥乱的心理情绪。不知应该如何系统地整理语文的知识板块和体系,也不知如何应对今年的高考,更不知如何把握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下面就针对全国卷诗歌鉴赏的命题特征、规律及2010年高考趋势进行多方面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在这一考点上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进一步把握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一、知识考查情况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1:20062009年知识点考查情况一览表试卷和题目知识点2006全国卷2007年全国卷2008年全国卷2009年全国卷卷1 卷2卷1卷2卷1卷2卷1卷2鉴赏诗歌的语言重要字词(1)小题的指示词诗眼炼字(1)小题(1)小题(1)小题语言风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绘景画面意象意境(1)小题的第一问(2)小题的第一问(1)小题(1)小题第一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略)(2)小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小题(2)小题的第一问(1)小题的第二问(2)小题(1)小题的设问(2)小题(2)小题(2)小题的提示语(1)小题第二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2)小题的第二问(2)小题(2)小题说明:1、2007年卷1的(1)的“指示词”是指题干中“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2、2007年卷2的(2)题的第二问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既涉及到表达效果也涉及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故没有列入表格。3、2009年考题中的“提示语”是指“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4、使用全国卷的地区,可以把卷1和卷2分开看,其特征也比较明显。相关分析及预测:1、全国卷命题的特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两个或三个知识点。题干明确,设问简明,对学生展开思路、找准切入点、组织答案有很强的指示性。2、全国卷命题的趋势是稳中求变。“稳”体现在对重要知识点的连续考查上。所谓重要知识点,是指诗歌鉴赏里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点。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成“把握诗词作品的主题”),就是符合上面要求的重要知识点。由上表看来,这是2010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备考,当然要兼顾“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个知识点;其命题角度和考查方式将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学生可以按照一般的思路和常规的形式并明确针对题干设问点组织答案。另外,总览2009年所有的高考卷,其中10套试题直接考查了这一知识点,6套试题间接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3、今年的热点和重点应该“变”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生在复习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在多读多练的基础上,一定要精心规范自己的答题模式,即答案的完整性和“标准性”,以便于高考阅卷。许多教辅资料对此提出“三步曲”的模式,这虽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完整性和“标准性”是相对的。学生应该在这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细心挖掘题干中提问的角度和针对点,然后两相参照,完成自己最理想的答案。4、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两个知识点在上表中反映的情况是三年没有考,其实已是多年没有考了。这可能是因为其难度很大且不易制定评分的方案或细则。但是学生在备考中要兼顾到这两个知识点。二、高考所考作品的题材的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2:20062009年所考诗词作品的题材的一览表2006年全国卷2007年全国卷2008年全国卷2009年全国卷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咏物诗咏史诗江间作离别诗失志行役诗 春日即事山水田园诗题竹石牧牛南柯子新晴野望次石湖书扇韵思乡怀亲诗望江南超然台边塞诗军城早秋闺怨诗哲理诗归隐诗江间作说明:这里的“题材”是以作品的素材、主题和思想感情来综合划分的,是一种相对的说法。相关分析及预测:1、高考卷选诗词有两点特征:一是选著名作家的不著名作品,如2006年卷1、2007年卷1和卷2;二是选不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如2006年卷2、2008年卷1和卷2。另外,这几年的其他省市命题的高考卷也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特征。2、从题材来看,2010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离别诗、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在这几类作品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作品是重中之重。3、在这三年高考题中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所选作品是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性。黄庭坚和王维的两首诗是山水田园诗,展现了清新愉悦、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其它几首诗的感情色彩表面上呈现了冷色调,低沉伤感,甚至是苏轼的苦闷、无奈和李弥逊的忧愤幽怨。但是这样的作品的表达效果还是积极的,因为一方面人文关怀即是心灵关怀、情感关怀,这些诗词里面跳动的是他们一颗颗真挚的心,我们应该接受他们感情上的倾诉;另一方面,这些作品蕴含的低沉愁伤的情愫,都是针对当时社会或政治上的阴暗面所发,恰好让我们那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腐朽,同时反过来烘托了作者的高尚情操。2010年高考延续这样的方向和标准的。因此,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明确备考的重点,多在这样的诗词题目上精心训练,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高考所考作品的朝代的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3:20042009年所考诗词作品的朝代的一览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宋朝黄庭坚王炎苏轼潘大临李弥逊姜夔唐朝王维严武相关分析及预测:上表列出五年的高考情况,足以表明其规律。我们可以凭此把握2010年高考的方向。这就是所选作品的朝代仍然以唐、宋为主。由此提出两点复习建议:1、缩减训练范围,减少盲目性。唐以中唐诗歌为主,宋以南宋为主。诗与词并重,不可偏废。2、分类积累尽量多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积累的方法如下: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的作家是同一个文学流派;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作家风格一致或相似;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作家生平、经历、思想一致或相似;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的作家的时代是相同相近的,那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是什么。综上所述,2010年高考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学生想具体的知识点上深入训练吧。四、关于四年高考题题干设计的分析(一)2006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乙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题干精析】分析2006年高考题目的设计可发现,命题者紧扣考试大纲有安排、有导引、有步骤地考查知识点。第(1)题考查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目分两步设问。第一问从让学生划分结构层次着手,这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明确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二问,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结合两个层次易知,前两联写画,后两联写感受。第(2)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者也设计了过渡,也就是第一问的提示:“竹石牧牛”图的含意。这是让考生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让考生重点认识到“石”、“竹”在诗里的象征性的含义,抓住这样的要点既指示了考生的思路方向和思索对象,又为第二问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很自然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二)200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出分析。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的抑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和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题干精析】第(1)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命题者精心设计了指示,即明确要求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理解。考生的思路从此出发,便易于通过感受所提示的词语的语气和意思来把握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求按提示内容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第(2)题的设计也见匠心,那就是明确要求考生从情与景的角度开始思考。一个连词“和”,使“情”、”景”两者都得到了强调。既如此则已经规定了考生组织答案的步骤和形式。第一步,词表现了什么“情”;第二步,词描写了什么“景”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渲染了什么氛围,营造了什么意境;第三步,准确解说“情”与“景”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技巧方面回答,并进一步就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作答。(三)200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题干精析】第(1)题考查赏析“诗眼”的能力。题干的设计虽然说不上巧妙,但指示性非常强。“第三联”这样的指示,让考生明明白白地找到答题所要思考的对象,从而消除了答题的盲目性。“各有一个”这样的指示,让考生很轻易地就抓到了“拳”和“退”两个字。然后考查第二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好处”就是要求学生从表达效果方面组织答案。第(2)题的第一问引导考生通过感知诗歌内容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全诗看”的指示极其重要,这说明必须着眼全诗、通览全局。同样地,它指明了思路,也提示了组织答案的步骤。先分析“波流万世功”表示的感慨,再分析“最羡渔竿客”传达出的生活向往。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思路和步骤。【启示】(一)命题者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要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文的内容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如此,则读懂、读透作品,也就是“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成为应考的第一道关,一定要学生改变只顾技巧、不重作品内容的错误做法。(二)在题干中,不管是给出限制性条件,还是连续设问,都具有很强甚至很鲜明的指示性。学生在应考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三)题干中,语义层次或设问先后,明确地“规定”着组织答案的步骤和形式。而在复习中,大部分习题答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盲目性或不够明确的地方。细心训练高考题便可以避免这一缺陷,从而做到精益求精、以少胜多、事半功倍。(四)高考题的精心设计也影响着阅卷细则的制定,也就是说,题干在引导考生如何一步一步获得分数。如此看来,其重要性就不言自喻了。(四)200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题干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参考答案】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费用会计年终总结
- 领导公司年终总结
- 解读初中语文学科素养
- 电击烧伤病人护理查房与生产车间主管月度工作总结
- 救助站项目汇报
- 事故安全警示培训课件
-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落实
- 事故后安全培训课件
- 乾颐堂安全培训课件
- 辅导员竞聘汇报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彩钢瓦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梁启超家教家风课件
- 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应用-认识FANUC工业机器人
- 法院宣传稿范文大全500字
- 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改造设计规范DBJ-T 15-182-2020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电子表格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