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论文.doc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rar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论文.doc---(点击预览)
右管板.dwg
左管板.dwg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装配图.dwg
设计图8张.dwg
零件图2张.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304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4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流量为105th 固定 管板式 换热器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资源描述: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58页 1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8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右管板.dwg

左管板.dwg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装配图.dwg

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论文.doc

设计图8张.dwg

零件图2张.dwg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1.1 换热器的介绍 1

1.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1

1.3 换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4

2.1原始数据 4

2.2定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4

2.3传热量与水蒸气流量计算 5

2.4有效平均温差计算 6

2.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 7

2.6 结构的初步设计 8

2.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9

2.8 总传热系数计算 10

2.9 管壁温度计算 11

2.10 管程压力降计算 11

2.11 壳程压力降计算 12

第三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计算 15

3.1 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5

3.2 布管方式的选择 15

3.3 筒体内径的确定 16

3.4 筒体壁厚的确定 16

3.5 筒体水压试验 17

3.6 封头厚度的确定 17

3.7 管箱短节壁厚计算 18

3.8 管箱水压试验 19

3.9 管箱法兰的选择 19

3.10 管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20

3.11 是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 32

3.12 防冲板尺寸的确定 32

3.13 折流板尺寸的确定 32

3.14 各管孔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33

3.15 开孔补强计算 38

3.16 支座的选择及应力校核 40

3.16.1 支座选择 40

3.16.2 鞍座的应力校核 41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换热器。这款换热器拥有诸多特点:结构简易,紧凑,适用面广泛,安全系数高,选料面广泛,低成本,换热表面清洗极方便。由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可以经受比较高的操作温度和压力,所以这类换热器占有极大优势在各类高压高温和大型换热器中。[1]

 换热器简单说是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热交换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的指标,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的有效装置。[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较紧凑,排管较多,在相同直径下面积较大,制造较简单。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内根据换热管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3]

换热器设计的优劣最终要看是否适用、经济、安全、运行灵活可靠、检修清理方便等等。一个传热效率高、紧凑、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换热器的产生,要求在设计时精心考虑各种问题.准确的热力设计和计算,还要进行强度校核和符合要求的工艺制造水平。

为了按照要求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绘图查阅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和GB和JB等标准。 

主要的步骤有标准件的选用,各零件间连接结构的设计,零件材料的选择还有厚度的计算。其中包括了封头,筒体,管箱壁厚和管板的计算,稳定性校核和管子拉托力,支座,容器法兰,接管法兰,接管的选择以及管板与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的设计,换热器与管板之间连接结构设计,折流板,开孔补强设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便利的生活因有现有的科技成果有了质的飞跃,换热器的设计技术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以后的设计前景和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已知条件为:设计压力为管程1.1MPa,壳程0.88MPa,工作温度管程25℃,壳程175℃,设计温度管程180℃,壳程105℃,管程介质为1MPa的水,壳程介质为0.8MPa的水蒸气。依据给定条件所得传热面积为95m2。考虑到介质特性等因素,采用Φ25×2.5×3000的#20(材料)的无缝钢管,本设计采用410根换热管可满足换热量。设定拉杆数量为7根,计算得到筒体直径为DN=1000mm。完成了压降计算、强度计算、开孔补强、管箱短节壁厚计算等。在强度设计中,依据GB150进行筒体、封头强度设计及校核,依据流量进行入口接管、出口接管等管口直径的选择,依据等面积补强法进行开口补强计算。本设计选择管板延长兼做法兰,依据GB151中的弹性支撑假设对管板进行设计和校核,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杆与管板为螺纹连接结构。

本设计充分的利用材料,适用比较多的场合。410根换热管更加体现了换热的效率。在同样的换热器中此换热器十分的廉价、安全。所以该换热器在工厂中占有重要位置。[4]

关键词: 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计算; 校核

Abstract

Tube shell type heat exchanger as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a structure with a representative, is the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a heat exchanger. This heat exchanger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high safety factor,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low cost, heat exchanger surface cleaning is very convenient. Due to the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can withstand 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so this kind of heat exchanger occupies a great advantage in all kind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nlarg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is a simple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two or more fluid between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different kinds of heat exchange process, its main function is the heat transfer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to fluid temperature is low, the fluid temperature to process indicator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covery of waste heat, waste heat, especially an effective device for low grade heat energy.

Fixed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composed of a tube box, shell, tube sheet, pipe and other parts,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discharge tube is more, in the same diameter area is larger, the manufacture is simple.

Fixed tube i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tube bundle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welding or expansion joint method for both ends of the pipe bundle fixing pipes on the tube plate, at both ends of the tube plate directly and shell welded together,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shell pipe is directly welded on the shell, plate outer circumference and sealing flange with bolt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tube side of the tube and head directly welded together, in the tube bundle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set a plurality of folded plate.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side can be used in any way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itions.

For the pros and cons of heat exchanger design ultimatel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economic, security, reliable and flexible operation, maintenance is convenient to clean, and so on. A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high, compact, low cost, safe and reliable for heat exchanger produced, requirements in design carefully consider all kinds of problems. Accurate therm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but also for strength check and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levels.

In order 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of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and drawing of access to GB151-1999< tube shell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 and GB150-2011< steel pressure container > and GB and JB standard.

Standard part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steps, design of connect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parts, parts and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ickness. Including the head, cylinder, the calculation of tank wall thickness and tube plate tube, stability check and pipe rato force, support, pressure vessel flange, took over the flange, took over the selection and the tube plate and the shell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tructure design, heat exchangers and pipe plat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tructure design, baffled, opening reinforcement desig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nvenience of our life because of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for heat exchanger design technology is also in constantly upgrading,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ill be brighter.

Short . rod meet the change  ( to consider . income on the basis of the  Cheng, Cheng Cheng, pipe, tube, Cheng, as known condition: the design pressure for tube side  shell  working temperature range  shell  design temperature range  shell  tube medium  water shell medium water vapor. The given conditions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medium characteristic factors, the diameter of 25 x 2.5 x 3000 materials) seamless steel tube, the design of the heat pipes heat. Set number is 7, the calculated cylinder diameter of the pressure drop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 opening reinforcement, tube box wall thickness calculation. In the strength design, according to  cylinder head strength of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flow of inlet pipe, outlet nozzle and orifice diameter selection, based on area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of ringent strength calculation. The tubesheet extended as flange concurrently, according to the  elastic support hypothesis of tube shee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the tube plate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nd the connection mode of welding, the pull rod and the tube plate is threade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full use of materials, for more occasions.410 root tube shows that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heat exchange. In the same for heat exchanger in the heat exchanger is very cheap. Security. Therefore, the change heat exchanger in the fact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Key words:  heat exchanger;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  check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1.1 换热器的介绍 1

1.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1

1.3 换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4

2.1 原始数据 4

2.2 定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4

2.3 传热量与水蒸气流量计算 5

2.4 有效平均温差计算 6

2.5 管程换热系数计算 7

2.6 结构的初步设计 8

2.7 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9

2.8 总传热系数计算 10

2.9 管壁温度计算 11

2.10 管程压力降计算 11

2.11 壳程压力降计算 12

第三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计算 15

3.1 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5

3.2 布管方式的选择 15

3.3 筒体内径的确定 16

3.4 筒体壁厚的确定 16

3.5 筒体水压试验 17

3.6 封头厚度的确定 17

3.7 管箱短节壁厚计算 18

3.8 管箱水压试验 19

3.9 管箱法兰的选择 19

3.10 管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20

3.11 是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 32

3.12 防冲板尺寸的确定 32

3.13 折流板尺寸的确定 32

3.14 各管孔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33

3.15 开孔补强计算 38

3.16 支座的选择及应力校核 40

3.16.1 支座选择 40

3.16.2 鞍座的应力校核 41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第一章 前言

1.1 换热器的介绍

换热器的定义是将热流体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叫做热交换器。换热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正常生活中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以及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叫做换热器。换热器还广大运用于化工工业,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介质在工艺过程中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其中之一的主要设备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在节能技术改革中,换热器具有的作用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明显能减少能源的消耗的办法是使用大量的换热器的效率;第二方面可以明显提高设备的热效率的方法是用换热器来收回工业余热。[5]

参考文献

[1] 史美中,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47.

[2] 康芹,建利.机械管理[J].2010,24(6):707-712.

[3] 罗海兵,维汉.工装备技术[J].2004,11(4):430-435.

[4] 章学来,卢家才,瑞阳等.能源技术[J].2001.2(2):124-129.

[5] 韩蔚,陈杰,许新明,梁军.复式换热器[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66.

[6] 郑雪苹,孙俊杰,李宝安.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10,14(3):276-286.

[7] 张少维,桑芝富.石油化工设备[J].2004,5(3):23-56.

[8] 张莹莹,齐洪洋,纪强,周辰林.石油化工设备[J].2013,11(6):59-70.

[9] 李越峰,陈俊智,王晰.扁管换热器[P].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

[10] 王慧德,金国栋,张学鸿.化工炼油机械[J].2002.2(4):85-96.

[11] 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中国标准出版社.

[12]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发布.

[13] Takashi Har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cooling tower shell[J].Tokyo Japan,1995.785-7 

致谢

大学的生活虽然四年时间飞逝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思绪万千!学生的学习生涯最后一份答卷就是毕业设计也已经顺利完成,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汤方丽老师。在这几个月里,一直对我的学习和设计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我的进步都有导师们的辛勤汗水,寄托着导师们的希望。 

严谨的态度和耐心的指导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在做毕业设计期间中遇到的困难、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会了,在她的仔细讲解下,使我在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我能及时摆脱不佳的学习状态,并且在完成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信心,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有着一颗不放弃的心。 在此,我真诚的衷心的感谢我的老师! 还有我的朋友们,是他们在我毕业设计期间给了我帮助,使我信心增加了百倍,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等内容,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能克服各种困难,在炎热的夏天里充满了希望并且我能够更加灵活运用有关机械的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实践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即将离开母校之计,真诚的祝愿科亚学院再创辉煌!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流量为 105t/h 固定管板式换 热 器 专 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 1 热器的介绍 . 1 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 1 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 2 第二章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 4 始数据 . 4 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 4 热量与水蒸气流量计算 . 5 效平均温差计算 . 6 程换热系数计算 . 7 构的初步设计 . 8 程换热系数计算 . 9 传热系数计算 . 10 壁温度计算 . 11 程压力降计算 . 11 程压力降计算 . 12 第三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计算 . 15 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 15 管方式的选择 . 15 体内径的确定 . 16 体壁厚的确定 . 16 体水压试验 . 17 头厚度的确定 . 17 箱短节壁厚计算 . 18 箱水压试验 . 19 箱法兰的选择 . 19 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 20 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 . 32 冲板尺寸的确定 . 32 流板尺寸的确定 . 32 管孔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 33 孔补强计算 . 37 座的选择及应力校核 . 40 座选择 . 40 座的应力校核 . 41 参考文献 . 45 致谢 . 46 摘要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换热器。这款换热器拥有诸多特点:结构简易,紧凑,适用面广泛,安全系数高,选料面广泛,低成本,换热表面清洗极方便。由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可以经受比较高的操作温度和压力,所以这类换热器占有极大优势在各类高 压高温和大型换热器中。 1 换热器简单说是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热交换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的指标,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的有效装置。 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较紧凑,排管较多,在相同直径下面积较大,制造较简单。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 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内根据换热管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3 换热器设计的优劣最终要看是否适用、经济、安全、运行灵活可靠、检修清理方便等等。一个传热效率高、紧凑、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换热器的产生,要求在设计时精心考虑各种问题 要进行强度校核和符合要求的工艺制造水平。 为了按照要求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绘图查阅 壳式换热器和 制压力容器和 标准。 主要的步骤有标准件的选用,各零件间连接结构的设计,零件材料的选择还有厚度的计算。其中包括了封头,筒体,管箱壁厚和管板的计算,稳定性校核和管子拉托力,支座,容器法兰,接管法兰,接管的选择以及管板与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的设计,换热器与管板之间连接结构设计,折流板,开孔补强设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便利的生活因有现有的科技成果有了质的飞跃,换热器的设计技术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以后的设计前景和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已知条件为:设计压力为管 程 程 作温度管 程 25 ,壳 程 175 ,设计温度管 程 180 ,壳 程 105 ,管程介质 为 1水,壳程介质 为 水蒸气。依据给定条件所得传热面积 为 95虑到介质特性等因素,采用 25000 的#20(材料)的无缝钢管,本设计 采用 410 根换热管可满足换热量。设定拉杆数量为 7 根,计算得到筒体直径 为 000成了压降计算、强度计算、开孔补强、管箱短节壁厚计算等。在强度设计中,依 据 行筒体、封头强度设计及校核, 依据流量进行入口接管、出口接管等管口直径的选择,依据等面积补强法进行开口补强计算。本设计选择管板延长兼做法兰,依 据 的弹性支撑假设对管板进行设计和校核,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杆与管板为螺纹连接结构。 本设计充分的利用材料,适用比较多的场合。 410 根换热管更加体现了换热的效率。在同样的换热器中此换热器十分的廉价、安全。所以该换热器在工厂中占有重要位置。 4 关键词 : 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计算; 校核 as a a is of a of a of is to so of a in of is a of or In of is by of to is to to of In of an of a is is in is is is of is in or of on at of of is on of of in to of is a of be in is of on is to so A in of to of In to in of of of B B of of of of is is of of of of a is in of be ( to on of as of 5 x 2.5 x 3000 of , of In to of on of of as to of of is of of of In in is in an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 1 热器的介绍 . 1 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 1 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 2 第二章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 4 始数据 . 4 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 4 热量与水蒸气流量计算 . 5 效平均温差计算 . 6 程换热系数计算 . 7 构的初步设计 . 8 程换热系数计算 . 9 传热系数计算 . 10 壁温度计算 . 11 程压力降计算 . 11 程压力降计算 . 12 第三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计算 . 15 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 15 管方式的选择 . 15 体内径的确定 . 16 体壁厚的确定 . 16 体水压试验 . 17 头厚度的确定 . 17 箱短节壁厚计算 . 18 箱水压试验 . 19 箱法兰的选择 . 19 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 20 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 . 32 冲板尺寸的确定 . 32 流板尺寸的确定 . 32 管孔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 33 孔补强计算 . 37 座的选择及应力校核 . 40 座选择 . 40 座的应力校核 . 41 参考文献 . 45 致谢 . 46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章 前言 热器的介绍 换热器的 定义是将热流体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叫做热交换器。换热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正常生活中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以及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叫做换热器。换热器还广大运用于化工工业,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介质在工艺过程中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其中之一的主要设备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在节能技术改革中,换热器具有的作用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明显能减少能源的消耗的办法是使用大量的换热器的效率; 第二方面可以明显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的方法是用换热器来收回工业余热。 5 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经典结构如图 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许多零件组成:例如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件。换热器内部结构较为紧凑,排管较为多,面积较大在于相同直径下,制造较为简单。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如下: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胀接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前言 2 或者焊接的方式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壳体直接和和两端管板焊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接在壳体上,封头法兰和管板外圆周用螺栓紧紧固定, 封头直接和管程的进出口管焊接在一起,管束内根据换热管的长度设置若干块折流板。这类换热器管程能使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6 特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易,制造的成本低廉,管程清洗方式方便,管程可以分类成多程,壳程也能分类成双程,规格范围广泛,所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工艺中。对于有腐蚀性或者较为脏的介质不宜采用,会产生壳程清洗困难的问题。可以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为了减少因管与壳程温差而出现的热应力,在发生膨胀差较为大时候。 7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是: ( 1) 旁路渗流较小 ( 2) 锻件使用较少,造价低; ( 3) 无内漏 ; ( 4) 浮头式换 热器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要小 20%3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是: ( 1) 管壁和壳体的温差较大,管壁和壳体的温差要控制的范围是 t50 ; ( 2) 当 t50 一定要在壳体上面设置好膨胀节; ( 3) 容易出现温差应力,管头与管板间极易由于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 ( 4) 壳程无法应用机械清洗; ( 5) 管子遭受腐蚀后连带着壳体报废,设备使用寿命较低; 8 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的换热器工业起步比较晚, 1963年抚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美国 隔两年,兰州石油机械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板 式换热器。原苏州化工机械厂,现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在二十世纪 60 年代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座螺旋板式换热器。 9此后,我国在引进德国法国 换热技术后,我国换热器产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前言 3 始自主研发并且获取了较快的发展。 1980 年以后,我国显现出自主研发传热技术的新方向,极大部分的强化传热原件被传入市场,折流杆换热器,高效重沸机,双壳程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冷凝器,板壳式换热器等新一批优良的高效换热器作为我国传热技术高潮时代的主要代表作。 换热器的发展现 状 由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工业装置中应用了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我国换热器工业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上,并且板式换热器日益崛起。 10 最近这几年,我国在如下几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例如大型管壳式换热器,高效节能板壳式换热器,大直径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大型板式空气预热器等方面。而且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石油化工,钢铁行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其需求水平大幅度的上涨,但国内企业的制造水平有限,供给能力受限,所以导致其行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其现缺口状况只能依靠进口来弥补。我国换热器市场份额增长的速度已 经远超出供给增长速度。由此可得出我国的现状是对高端换热器产品需求量极其大,但是供给不足。 据统计,石化产业和钢铁行业依旧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将要持续保持飞速发展的势头,以及化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11这些产业都将为换热器行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将来,国内市场的需求会出现环保;节能型产品;要求产品的性价比;多样化需求;产品的特点化等需求逐步成为主导。 由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和进口产品巨大的可转化性共同寓意着我国换热器行业的优良发展前景。并且,行业发展一定要注重高端产品的研制。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4 第二 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始数据 管程水的进口温度 1t =25 管程水的出口温度 1t =90 管程水的工作压力 1P =程水的流量 1G =105000kg/h 壳程水 蒸气的入口温度 2t =175 壳程水蒸气的出口温度 2t =95 壳程水蒸气的工作压力 2P =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管程水的定性温度 5 7 2 90252111 2程水密度查物性表得 21 / 管程水比热查物性表得 )/( 管程水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 1 =m ) 管程水黏度 1 =0s 管程水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 壳程水蒸气定性温度 : 壳程水蒸气冷凝点: 1752 冷却段: 1 3 52 951 7 52212 冷凝段: 1 7 52 1 7 51 7 5222 壳程水蒸汽密度查物性表得: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5 冷却段: 2 =m 冷凝段 : 2 =m 壳程水蒸汽比热查物性表得: 冷却段: 2 ) 冷凝段: 2 ) 壳程水蒸汽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 冷却段: 2=m ) 冷凝段: 2 =m ) 壳程水蒸汽粘度: 冷却段: 2=0s 冷凝段: 62 1014 壳程水蒸汽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 冷却段: 冷凝段: 热量与水蒸气流量计算 取定换热效率 =设计传热量 : 1 11 )1000/3600 =245000851000/3600 =06w 2 )( 22220 出水蒸气气流量 r 为 2t 时的汽化潜热 r=2032J/蒸气流量: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6 )( 22 02 G i)95175(302 0 3 2 =s 2却段传热量: i 1125040)95175( 2222 2 冷凝段传热量 : 9 6 9 7 6 0102 0 3 22 设冷凝段和冷却段分界处的温度为3 )( 13112 11 23 81251 0 0 5 0 0 0 3 6 0 6 9 7 6 0 2效平均温差计算 逆流冷却段平均温差 : 40) ()(321321 流冷凝段平均温差 : = 2517581175()(132132 2却段: 参数: 0 5 8190 331 tt 数: 5175 312 tt i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7 因为所设计的换热器为双 管程,所以 用平均温度即可 40 nm 冷凝段: 参数: 581 1213 tt 2数: 02581 175175 132 tt i 因为所设计的换热器为双 管程,所以用平均温度即可 = = 初选冷却段传热系数 : )/(6200 程换热系数计算 初选冷凝段传热系数 : )/(1100 0 则初选冷却段传热面积为 : 44. 4540620 0 2 00 69 7 6 0t 选用 25无缝钢管做换热管 则 : 管子外径 5子内径 0子长度 L=3000需要换热管根数 : 4 0 5. 0 00 根 2取换热管根数为 410 根 . 管程流通面积: 0. 5 149 6m 21 2 程流速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8 0. 05 805 00 0111 2程雷诺数 : 1e 2 4 1 6 . 3 4=)4 . 7 20 . 0 2 /0 . 0 5 89 8 3 . 2 ( 2程冷却段的定性温度 : 0812 1311 管程冷却段传热系数 : 7 3 4 . 2 6) 0( 0 5 6 0 5)1 0 0( )0 1 6 0 5 id 2程冷凝段的定性温度 : 532 25812 1321 管程冷凝段传热系数 : 5 7 7 . 4 3) 0( 0 5 30 1 6 0 5)1 0 0( )0 1 6 0 5 id 2构的初步设计 查 管间距按 管间距 :s=m 管束中心排管数: 2 2 4 1 N 根,取 25 根 则壳体内径 : c 25( 01 2整为 :m 则长径比 ; 313 折流板选择弓形折流板 : 弓形折流板的弓高 : h=流板间距 : i 取折流板数量 : 块块取 1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9 程换热系数计算 壳程流通面积 : 202 0 7 4 ( i 壳程流速 : 冷却段 : 0 50 7 4 0 2凝段 : 壳程当量直径 : 0 . 0 7 2 20 20 dN 2 冷凝段管外壁温度假定值 : 125膜温: 1 5 02 1 7 51 2 52 2 m 610 膜温下液膜的密度 : m 膜温下液膜的导热系数: )/( 正三角形排列 4 0 . 8 n 冷凝负荷 := 0 . 0 2 壳程冷凝段雷诺数 : 5 6 8 0 744 m2程冷凝段传热系数 : 7 7 7 7. 1590 . 1 2 12 4 9 2 445356 4 1 41 . 2 8 8 7)561()e()(13162331312232 2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10 冷却段管外壁温假定值 : 952 冷却段雷诺数: 9 2 5 7102 0 1 . 0 3 6 0 . 4 9R 6 2温下水粘度 : 62 粘度修正系数; 0 . 9 6 4) 8102 3 0 . 3()( w 2程传热因子查图 2 : 100冷却段壳程换热系数 : 1 1 1 3 . 5 61 0 09 6 0 6 40 . 6 9j 31 传热系数计算 查 138 页可知 水蒸汽的侧污垢热阻 12: )/(52 管程水选用地下水,污垢热阻为 : )/(51 由于管壁比较薄,所以管壁的热阻可以忽略不计 冷却段总传热系数 : 101221112 1 9 . 4 . 2 传热面积比为 : 0 620 0 kK j(合理) 冷凝段总传热系数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11 3 5 4 . 7 7 11111155010122传热面积比为 : 0 . 3 21 1 0 0 4/ 0 KK j(合理 ) 壁温度计算 设定冷凝段的长度 : L =却段的长度 : L 冷却段管外壁热流密度计算 : )(3 6 5 0 3 . 1 4 w /9 5 7 2 1 01 1 2 5 0 4 0)/(022 t 2却段管外壁温度 : 99) 1 3/1(3 6 5 0 3 . 1 41 3 5)/1( 52222 w 4 误差不大 冷凝段管外壁热流密度计算 : )103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流量为105th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3043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