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三峡》教学实录 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三峡》教学实录 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三峡》教学实录 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三峡》教学实录 语文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三峡》教学实录 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教学实录(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师: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吧。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齐读。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在欣赏旖旎的三峡风光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 (师投影展示。)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生齐读。) 师: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人称颂。这一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三峡语言的魅力。 (投影显示。) 一读课文,正字音。 师:一、三、五列的同学一起朗读从题目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四、六列的同学接读一直到课文的结尾。要求: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读完之后,帮他指出来。 (生按要求分别朗读课文。) 师:你听出旁边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了吗? 生(众)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让我们齐读一遍以下词句,记准字音。 (投影显示。) 读准字音,我能行!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绝献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齐读。) 师:字音关已过。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把握好节奏,先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自己把握得不准,就边听老师读边在书上作批注。 (师配乐朗读全文,朗读结束时全班学生鼓掌。) 师:谢谢!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 (投影显示。)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 (生自由朗读。) 师:书声琅琅,节奏分明,停顿准确。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重点句子。 (投影显示。) 正确停顿,我能行! 要求:珠圆玉润,停顿准确。 (请两名学生分读课文。之后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师: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儿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前后六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师投影出示。) 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 (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投影显示。) 准确翻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1:我来翻译第一个句子,它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岩峰就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月亮。 师:很好!声音洪亮,而且调整语序翻译,很流畅。 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翻译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夜晚,就看不见月亮。 生3:老师,有一个词翻译得不太准确,“夜分”应该翻译成“半夜”而不是“夜晚”。整个句子翻译成“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这样翻译更准确,更能突出山的绵长、高峻。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个指正很重要。谁来翻译第三个句子? 生4:“沿溯阻绝”的意思是: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师:非常流畅。第四个句子的翻译呢? 生5: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那“素湍”呢? 生5: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同学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非常到位,翻译得很通顺。翻译了课文,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小部分。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课文,了解一下三峡的地貌特征。 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写春冬和秋景的句子。让我们来比赛,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投影显示。) 了解地貌,我能行! (男女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师:男生读得气势磅礴,女生读得婉转悠扬,老师都陶醉其中了。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感觉到了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请看屏幕上的问题。 (投影显示。) 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生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挺拔、高峻。 (师板书:绵长高峻。) 师:读到写夏天水的语句时,你感觉怎样? 生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仅写出了夏天的水流得很急,而且水量也很大。 (师板书:水急量大。) 师:同学们,课文中春冬的景色写得怎么样呢? 生(众):很美。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语呢? 生1:清静。 生2:幽美。 生3:趣味无穷。 生4:良多趣味。 (师板书:清静幽美 趣味无穷。) 师:三峡秋天的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1:凄凉。 生2:寂静。 生3:肃杀。 (师板书:凄凉肃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从文章中了解了三峡的地理特征,这仅仅是刚刚撩开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地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想请大家说说“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1:我觉得应该是停顿有序,重音准确。 生2: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生3:声音要圆润、洪亮。 生4:语速要适中,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是应该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这样我们的朗读才会更有魅力。 (师投影显示。) 五读课文,赏三峡。 读出情感,我能行! 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 师:同学们,不同的景物特征,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夏水一层,同学们都说,夏天的水势很大,水流迅疾,那语速就适宜 生(众):快! 师:那它的语调应该怎样呢? 生(众):高昂。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层的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语上呢? 生1:“襄陵”,“急宣”,“千二百里”,“疾”。 生2:“朝”和“暮”。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下写夏水的语句,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生自由朗读。)师:谁来把夏天的水这样的特征给大家读出来?(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请一生读本层内容,配以合适的音乐。) 师:这位同学读得最好的是哪个词? 生(众):“千”字。 师:他还有哪个句子可以读得更好一点? 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读得更快一点。 生(刚才朗读的那名学生):老师,我还愿意把这句读得更棒! 师:好!大家相信你能读得更出色! (该生再读,气势很大,突出了夏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征,其他学生鼓掌。) 师:不同的内容,它流露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夏水”读得汹涌湍急,那么该怎样读春冬之景呢? 生:春冬景色很美,适合读得宁静、轻松、优美。我还想,如果带着微笑陶醉的表情去读会更好。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告诉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应该倾注自己的感情,更应该带有相应的表情,这样朗读效果更好。下面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突出三峡的景物特征。 (投影显示。)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倾注感情,旁若无人。)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因为老师看到了大家朗读时丰富的表情。读到春冬景色的语句时,有的同学微笑着;读到秋季凄凉景物的时候,同学们表情变得很凝重,特别伤感。这就读出了文章所描写的不同美感。 相信下一个环节里,你们的赏析也会更加精彩!请看屏幕上有关语言欣赏的提示。 (师投影显示。)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 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生自读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对于三峡语言的赏析。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格式来回答。大家可以抓住景物的色彩来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赏析,也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还可以紧扣文中的修辞方法来赏析。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里面两个表现颜色的词很美:“素”洁白,“绿”碧绿。 生2:我喜欢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这句话仅仅有琅琅上口这一个优点吗? 生3:这句话富有诗意,还有一种凄凉之美。 师:很好!同学们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4: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它好在“清荣峻茂”一句,写出了三峡的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给人的感觉很美。 生5:对,这句还有一个优点:简练传神。只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水之清,山之峻,还有树之茂,草之盛。寥寥几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生6:我还喜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它好在让我们感觉到水流的速度很快,一泻千里。 师:说得好!它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你看出来了吗? 生7:用奔跑的马和清风与快速行驶的船进行对比。 师:这样对比,更可见水流之快,无可匹敌。 生8:老师,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动的是回旋着清波的白色激流,静的是倒映着两岸风物影子的绿潭。 生9: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倾注了作者观景之后的深情。 生10: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它好在很有气势,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 生11:还有一句写山的句子很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半夜,看不见月亮。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赏析,老师更加佩服郦道元了,我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赞一声:郦道元,你真了不起!仅仅用155个字,就向我们展示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夏水的紧张激烈与冬春轻松晓畅的自然结合;对比手法,“乘奔御风”不如船快,更显出夏水之迅疾;“素湍回清”的“动”与“绿潭倒影”的“静”和谐共生;急流的“雪白”与潭水的“碧绿”相映成趣;简练明快的“清荣峻茂”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之深;“素湍绿潭”和“绝多生怪柏”俯仰生姿;引用的哀婉渔歌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渔民生活的悲苦和三峡之秋的肃杀。这一切怎不让人深深佩服郦道元驾驭语言能力之娴熟?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这一切的美好沉淀成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投影显示。) 熟读成诵,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四层内容:山势夏水春冬秋景。山势绵长,高峻;夏水水位高,水流急;春冬幽静,迷人;秋景凄凉,肃杀。然后你默想一下这几层都是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的?再想一想每一层的关键词有哪些,自然而然就能够背下来了。 (生根据提示自由背诵,先是声音较小,慢慢熟练之后,声音逐渐增大起来。) 师: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将课文准确背诵下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以前两层为例,用“减字背诵法”背诵课文。 (师投影出示。) 轻松背诵,我能行!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一”。) 自三 七百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 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至于夏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暮到 ,其间千二百 ,虽乘奔御 ,不以疾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教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二”。) 自 七中,两岸连 ,略无阙 。重 叠,隐 蔽 。自非亭 夜 ,不见 。至 夏 襄陵,沿溯阻 。或王 急 ,有时朝 ,暮 ,其 千二 ,虽乘 御 ,不以 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三”。) 自 中,两 连,略 阙 。重 ,隐 。自 亭 夜 ,不 。至夏 ,沿 。或 ,有时 ,暮 ,其 ,虽乘 ,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四”。) 自 ,两, 。重 , 。自,。至, 。或 ,有 , ,其 ,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准确背诵。) (听课教师予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准确地背诵了全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自己的出色表现予以鼓励! (生开心鼓掌。) 师: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