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的留取ppt课件_第1页
临床标本的留取ppt课件_第2页
临床标本的留取ppt课件_第3页
临床标本的留取ppt课件_第4页
临床标本的留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特殊性 标本采集时效性抗生素和消毒剂的干扰环境微生物和机体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来源多样 检验过程中各阶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不全是来自于实验室检测环节而检验结果没有正确指导诊断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检验本身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基本原则1 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2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3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 采样后立即送检5 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 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标本采集与运送的正确 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阳性率高低不合格的标本或不合适的保存 运送方式必定导致不准确的结果 从而影响临床诊断 延误患者治疗业界共识 Garbagein Garbageout 因此有必要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运送方法 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种类 带菌体液痰尿液粪便咽拭子其他 无菌体液血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胸腹水其他 微生物实验室常被称为3D实验室 Dirty Dump Dangerous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 体温超过38 或低体温 怀疑血流感染时 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 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 医院内肺炎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 感染性心内膜炎 骨髓炎 有严重基础疾病 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 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 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尽可能在寒战 发热初期时采集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流程 为防止血培养污染 请先执行手卫生 1 消毒 培养瓶消毒程序 弃去瓶顶塑料帽 用75 乙醇棉球消毒培养瓶橡皮塞 待干燥60秒后使用 皮肤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 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 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 常需30s以上 穿刺采血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 排尽针头内空气 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勿换针头 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 应换针头 先注于厌氧培养瓶 避免注入空气 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 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成人瓶每瓶8 10ml 儿童瓶每瓶1 3ml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注入需氧瓶中 近年来 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 使用采血器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 减少污染环节 采血时培养瓶位置应低于采血点 防止负压不足时培养瓶内液体倒流入血管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注意事项特殊部位或采集多套标本时应在血培养瓶上注明采血的部位 如中心V 左侧肘V等 从静脉采血 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 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采血过程中绝对不可用手指触摸采血点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次数 对于成年患者 应该同时分别不同部位采集2 3套血标本 一套为一瓶需氧一瓶厌氧 在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儿童由厌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非常罕见 一般无需常规做厌氧培养 采血后3 5天内一般不需重复采血培养细菌性心内膜炎 在24h内取血3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 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CLSI指南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量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 10ml 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1 3ml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一定量范围内每多1ml血液 阳性率增加3 6 并非越多越好 超过一定量血液会稀释培养基 使之无法中和血中的抑制物质 抗体 补体 抗生素等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 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 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 切勿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送检标本条形码请竖贴于培养瓶上的方框中瓶身本身的条码是用来被机器识别之用 所以粘贴的条码切勿完全遮盖原有的瓶身条码 不同部位采集的标本应在瓶身上手写标明位置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安全防护 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 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送检指征 疑似患者有动静脉插管 血培养出细菌是皮肤正常菌或假菌血症的常见菌 培养方案 1 拔除导管 至少两份外周血培养 导管尖端培养 2 保留导管 至少1份外周血培养 1份导管血培养 采血间隔时间 5min 诊断依据 外周血 导管血 导管尖端培养是同一种菌 血培养有不同的阳性报警时间 2h CRBSI标本采集 外周血培养 经外周静脉穿刺采血 导管血培养 从导管中或静脉留置口隔膜采血 导管尖端培养 导管周围皮肤消毒无菌剪切导管末端 约5cm 标本装无菌管送检无菌管应立即送检 防干燥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细菌室每天收到的标本中 以咳痰标本数量最多 这也是细菌检验人员花费时间 精力最多的标本类型 但目前临床上最不认可的也正是痰的细菌检验报告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般原则 1 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 最好在清晨采集标本 多数患者在清晨痰较多 且含菌量也多 尤其是对平时痰量少的患者 清晨采痰相对容易 3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 如果能采集到比较理想的痰液时建议一个检验周期 4天 内只送1次痰标本 不必连续送检 更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 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 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采集方法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去牙托 清洁口腔 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 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 置无菌容器内 最佳痰液采集量为2 10ml 最低不少于1ml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 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 5 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min后留取痰液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人支气管镜 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 支气管肺泡灌洗 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经人工气道吸引法 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器 生理盐水 一次性吸痰管 无菌手套 无菌容器 试管 化验单 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等 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 连接吸引器 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 成人 40 0 53 3kPa 小儿 40 0kPa 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 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 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 插人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 放开吸痰管末端 轻柔 灵活 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 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 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 使用人工呼吸机者 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 2min 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 试管 内 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将痰液冲人无菌容器 试管 内 目测 黄色 灰色 血性 铁锈色 浑浊 稠厚 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而无色透明 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 有明显食物渣滓 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显微镜下筛选 在显微镜下凡脓细胞 25 LP且鳞状上皮25 L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 标本的运送1 标本必须立刻送交实验室 最好在2h以内 少量标本应于采集后15 30min内转运 2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 冰箱保存 疑为肺炎链球菌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感染标本不能冷藏 以免杂菌生长 但不应超过24h 3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 如SARS 肺炭疽 肺鼠疫等 的患者检验标本 在采集 运送或保存过程中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1 采集时机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允许情况下 建议停药 天后留取标本送检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采集方法清洁中段尿 女性 采样前用肥皂水冲洗外阴 再以灭菌水 或温开水 冲洗尿道口 用手指分开阴唇 弃其前段尿 不终止排尿 留取中段尿10 20ml于无菌容器内 男性 采样前先用肥皂水 再以灭菌水 或温开水 清洗尿道口 擦干后上翻包皮 弃其前段尿 不终止排尿 留取中段尿10 20ml于无菌容器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耻骨上膀胱穿刺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 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液采集 先用0 25 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2cm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10 20ml于无菌容器内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导尿管尿 直接导尿法 使用0 05 0 1 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 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 先弃其前段尿液约15ml 再留取中段尿液10 20ml于无菌容器内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留置导尿管法 需在更换导尿管24小时内采集 医院内尿路感染中 临床最常用此法 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 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液 使用0 25 0 5 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 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入导尿管 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口的导尿管管壁 抽取10 20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回肠造口导尿管法 摘除导管 弃去里面的尿液 先用0 05 0 1 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吻合口 再将导尿管插入到清洁的吻合口 直至筋膜的深部采集10 20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小儿收集包对于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采集尿液 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 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 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 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检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尿抗酸杆菌检验标本留取怀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作尿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时 可用一清洁容器 留 小时尿液送检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h 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 如果不能及时运送或接种 应4 冷藏 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8h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注意事项 1 绝对禁止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2 尿液中不应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3 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 应反复多次送检 4 多次采集或24h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5 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养 脓肿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开放伤口 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 清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以去除病灶表面的污染杂菌 用无菌拭子先蘸少许无菌生理盐水 然后深入伤口采集靠近组织部份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 最好从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 立即送检 至少应取两个拭子标本 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脓肿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封闭性脓肿 建议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不主张用拭子采集标本 若无法抽到脓液 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再次穿刺抽吸脓液 若脓液过多 应先切开引流 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 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 脓肿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2 组织和活检标本 采集足够大的组织 体积以1mm3为宜 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 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 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脓肿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4 标本的标识在送检的容器贴上标本申请条码 并应在标本条码上手工简单标识标本的来源 腹腔 腿和上臂等 脓肿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标本的送检为了更好地分离病原菌 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min内送到实验室 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 尽量采用运输培养基 组织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 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 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若不能及时送检 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 但最长不可超过24h 对于注射器送检标本 出于生物安全考虑 请妥善包装 严防针刺伤 粪便标本采集 采集时间 腹泻病人应在发病早期 急性期采集 3天以内 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疑似伤寒或副伤寒沙门菌 肠道外 感染的患者 应在发病2周后采集粪便送检 但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需在发病急性期采集粪便送检 采集标本量 水样便不少于2ml 固体便不少于2g 采集频次 每日最多1次 粪便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1 自然排便法 自然排便后 挑取新鲜有脓血 黏液部分的粪便送检 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注意 不能用掉在地上或便池里的大便 更不能有厕纸包裹 2 直肠拭子法 对排便困难者或婴幼儿 可用直肠拭子 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水湿润 然后插入肛门约4 5cm 幼儿约2 3cm 处 轻轻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 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注 除婴儿和活动性腹泻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病原检查 粪便标本采集 尽快送检 室温不超过2h 延迟送检标本置4 冰箱保存 不超过24h 对于疑似霍乱弧菌患者标本 采集运送接种处理全过程需注意生物安全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法 由临床医生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抽取合适标本量 1 2ml 如标本量比较少 应先做培养 剩余标本再做其他生化及常规检查 建议 做脑脊液培养的同时建议做血培养 脑脊液标本运送及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最好15min内 延迟送检可能影响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 若延误送检 标本应置于室温 不可放冰箱保存 冬天送检应注意保温 25 37 浆膜腔积液标本 包括胸水 腹水 心包液 关节液 鞘膜液等 当胸腔 腹腔或其他部位检查有积液或疑似感染时 应采集标本培养 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法 由临床医生行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采集 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